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它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大地水准面:假想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并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

4、大地体: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5、地球椭球体: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形成了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地球椭球体。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7、变形:指因地图投影而使地球表面景物形状的几何性质受到破坏。

地面景物的面积、轮廓、与其他景物之间的距离、角度等统称为景物形状的几何性质。

8.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在投影后一般变为微分椭圆,通过微分椭圆,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的特征。

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9、地图投影:是研究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由球面到平面的转换,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10、地图比例尺:指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11、主比例尺:在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

12、局部比例尺:地图学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13、等变形线:指在地图投影图上变形值相同的点的连线。

14. 长度比:是指某点某方向上微小线段之比15. 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v表示长度变形则:Vμ=μ-116.面积比:投影平面上的微小面积与球面上相应微小面积之比17、面积变形:指面积比与1的差值,用公式表示为:Vp=P-1。

18、角度变形:地面上任意两条方向线的夹角α,与经过投影后的角度αˊ之差值。

19、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相等。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方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图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图时间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和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逼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连续比例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P1932、粗细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粗细等高线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光面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3、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P86 4、常规编图:根据地图、航空像片判读成果,统计数据、文字资料及必要的外业调绘,应用传统的制图技术编制地图的方法。

P22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P2477、RTK: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P1058、定位技术:即测量某一目标或信息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P449、符号化: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后通过按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P14410、局部比例尺:地图学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1、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

P19212、离散分布:指在制图区域内整体呈2维或3维面状,但个体单元相对独立且存在间隔分布的现象。

P21013、地图注记: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也是一种地图符号,可分为地名注记,说明注记和图幅注记。

P18314、图幅注记:指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制图说明。

P18415、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为等高线平距。

在同一张地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等的,但等高线平距不等。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与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就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就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就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就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与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与选取与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与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就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与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与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与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就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与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与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字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可视化基础的符号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反映了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2·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地图按主题(内容)的分类: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普:是指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等基本地图要素的地图(专题: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以一种或几种地理要素为主题的地图).地形图是详细表示地面各基本要素的普通地图.3·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 2、经纬线分幅1、矩形分幅按一定大小的矩形划分图幅,每幅地图都有矩形轮廓。

其规格为50cm×50cm或5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如:1:5000, 10-111:2000, 10.0-21.0;1:1000, 10.5-21.5;1:500, 10.50-21.75。

2.其他编号方法分幅方法:(1)矩形分幅(2)经纬度分幅(梯形分幅)4·地图的功能.一)地图的模拟功能.(二)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三)地图的修息传递功能.四、地图的空间认知功能.5·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

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6·参考椭球球体的概念:地球的形状确定之后,还需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

7·地理坐标系中的三种经纬度:1、天文经纬度2、大地经纬度、3、地心经纬度8·地图投影的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9·变形椭圆10·按地图投影的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11·等角航线,大圆航线概念:等: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连接起,终点的直线就是等角航线大⚪:在地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大圆航线12·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的性质投影变形性质: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 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10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14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4 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1.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理信息的载体⑵数学法则的结构(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⑶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经过科学的概括)⑷符号系统的运用(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⑴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⑵地图的传递功能⑶地图的模拟功能——对实体的一种抽象与概括,抽取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概括成图。

⑷地图的认知功能:①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②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③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④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5.与地图学相联系的学科:测量学、地理学、数学、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网络、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7.地图的成图方法8.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禹迹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计里画方”地图。

T—O地图——倒退“寰宇图”裴秀——制图六体——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9.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产业实体,是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学、计算机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与现代通信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10.水准面和重力方向线垂直的,形成了无数个曲面,每一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即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当海洋静止时)11.大地水准面:静止海平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一级逼近)12.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

(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物质模型: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形象模型是运用思维能力对客观存在进行的简化与概括;符号模型是运用符号和图形对客观存在进行简化和抽象的过程。

作为一种时空模型,地图在科学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气象预报、灾害性要素的变迁及过程预测。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空间认知:空间的位置、范围、格局、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图形认知:地图信息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在分布规律与区域差异上的认知。

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它的认知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例如我国的各民族的区域分布十分分散,依靠语言或文字描述,无法构成整体分布状况的概念,而通过绘制“中国民族区域分布图”则能圆满地解决问题。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提供空间分布物体和现象的尺寸、维数、范围等概念,形成正确的对比概念、图形感受及制图对象空间立体分布和时间过程变化。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二、地图的类型(一)按尺度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

(三)按地图的图型分: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五)按其他指标的分类(一)按尺度分: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在1 ∶ 10万~1 ∶ 100万)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 ∶ 100万)(三)按地图的图型分:普通地图:地形图,地理图专题地图: 自然,社会经济(五)按其他指标的分类心象地图(mental map)虚地图实地图第3节地图的历史与现代发展地图发展的四个阶段古代地图中世纪西方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信息时代的地图进展一、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东西方地图产生原因差异:●古希腊地中海贸易和战争●古代汉民族农田水利、国家治理、攻城袭邑东西方地图成就:●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27幅地图●古代汉民族裴秀《禹贡地域图》18篇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事实上就是一部关于数学制图方法和测绘资料的汇编。

其中的世界地图原绘于公元2世纪,左图是一个复制本。

他创造了世界地图的两种地图投影:球面投影和普通圆锥投影,并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

托勒密的地图是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作品,甚至在1538年墨卡托的第一幅世界地图上,也还有着相当的影响。

古代汉民族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放马滩秦木板地图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分率:地图的比例尺,“一寸为百里”。

准望:用垂直线画方格,“记里画方”来确定方位和彼此相对位置。

道里:两点间的路程距离。

高下:高山峻岭、湖海洼地,遇高(深)取下(水平)。

方邪:遇方取斜。

迂直:当高低起伏、迂回婉转时,取两点间直线距离。

中国地图学思想和理论成就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来看,早在汉代,我国的地图制作在理论和绘制技术上,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晋朝的裴秀:在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创立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反复强调了六体之间的制约关系及其在制图中的重要性。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二、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中国的地图传统(一) 中世纪欧洲(公元5 —15世纪)理论认识的退化:T–O图(寰宇图):世界被绘成圆盘,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圆的南部画一横,两半分别为尼罗河和顿河,中间一竖为地中海,构成丁字形水体,分隔成欧、亚、非三个大陆。

这种地图成为比喻、象征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科学和实用的价值。

中世纪的地理实践:十字军远征、马可波罗旅行。

(二) 中国从东晋到明初(公元5 —15世纪)南朝谢庄《木方丈图》唐代张遂计算地球经线的弧长,子午线定向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北宋末《九域守令图》宋代的地图学家沈括:博学善文,晚年写成《梦溪笔谈》,在地图测绘方面有很多贡献。

在水准测量中,发现磁偏角的存在,改进了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使用24位划分等,并编制了《守令图》即《天下州县图》。

南宋《华夷图》和《禹迹图》元代郭守敬确立“海拔”的含义元朝地图学家朱思本:考察历史沿革,核实地理情况,经过十年的努力著成《舆地图》二卷。

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之法,侧重河流山川要素的绘制,并注重其精度。

元代朱思本《舆地图》明初郑和《郑和航海图》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三、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荷兰著名的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

16世纪,荷兰人墨卡托创立了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用于航海。

这一时期由于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发明,测绘精度提高,表示方法改进,平板印刷出现。

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编制了各种专题地图,较有影响的有德国博尔和斯编制出版的自然地图集、俄国道库恰耶夫编制的北半球土壤图和俄国欧洲部分土壤图等。

20世纪,发明航空摄影机和立体测图仪,从此地图的测绘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到现代,地图学领域内,由于现代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地图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加马、麦哲伦等先后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图制作的新变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推进大型地图集编制;地图色彩和印刷质量提高工具: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航海、贸易、军事、殖民掠夺以及工程建设,越来越需要精确、详细的更大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的地图必须借助于仪器,在实地进行角度、距离、高差的测量后绘制成图。

当时罗盘、望远镜、象限仪、水银气压计、平板仪等仪器的发明,使测绘精度大为提高,特别是三角测量成为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编制了大量各种地图集,地图集成为反映国家科学水平的标志。

中国清康熙、乾隆两代,我国的地图测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初康熙年间从测绘《皇舆全览图》开始,西方科学制图法在我国引起重视。

康熙聘请了一批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地理经纬度和全国舆图的测绘,采用天文测量和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35年,测算经纬度630个点,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718年完成《皇舆全览图》,图幅巨大,范围广阔,包括东北各省、蒙古、关内各省、台湾以及哈密以东地区。

更重要的是该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康熙、乾隆年间实测地图的完成,把我国地图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并影响了各区地图集的编制,使得清初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地图集,是地图发展的繁荣时期。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了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的编绘工作。

清末这次省图集编绘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其突出表现是计里画方制图法与经纬网制图法混用,传统的地图符号与现代的地图符号的混用。

到清末,地图已摆脱了旧的制图方法,开始编制专题地图,并采用多色印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编制出版了大量地图集,有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四、信息时代的地图进展第4节地图的成图方法一、实测成图法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大比例尺成图时都采用实测成图。

野外实测成图摄影测量成图(二)摄影测量成图二、编绘成图法编绘成图法: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

●常规编图:根据地图、航空像片判读成果、统计数据、文字资料及必要的外业调绘,应用传统的制图技术编制地图的方法。

●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

●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第5节地图学的定义与相关学科一、地图学定义的讨论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