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五篇《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五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五篇下面是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五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页两侧的QQ:4000121855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篇一一、**区司法行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管理使用情况公车改革后,**区司法行政机关共5辆执法执勤车辆(其中2辆为局机关使用,3辆为司法所使用)。
基层司法所车辆经费由其在我局下拨的办公经费中列支。
基层司法所车辆所有权属于区司法局,车辆管理和使用属基层司法所,**区司法局印发了《**区基层司法所公务车辆管理及考勤制度》规范执法执勤车辆的使用。
二、执法执勤车辆使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车少事多。
**区共16个基层司法所,但仅有3个司法所配备了执法执勤车辆。
司法所诸多业务工作需要使用车辆,比如: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对社矫人员进行调查、走访、回访,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到现场查看、调解等,但大部分司法所都无车辆使用,通常需要自己骑车前往,而油费又无法报销,只能自己掏腰包,长此以往,势必会打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双重管理体制不利于车辆管理。
根据中共**州市**区委员会办公室 **州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八办发〔**〕18号)文件有关规定,基层司法所实行司法局与乡镇(街道)双重管理体制,范文内容地图其中行政业务和人事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日常工作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列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范围。
由于基层司法所日常工作及司法行政列入乡镇工作范围,部分乡镇想利用公务用车统一管理使用为由对执法执勤用车实行统一调配使用,而执法执勤用车的主要用途是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调查、走访以及其他执法行为,如果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调配,必然会对司法行政工作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各项业务的开展。
公务车改革分析报告

公务车改革分析报告引言公务车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购买或租赁,供公务使用的车辆。
近年来,公务车改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公务车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背景公务车在过去常常被用于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和出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公务车改革成为了必然之举。
公众对公务车的高额使用费用和滥用问题的批评声一直不断。
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公务车改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公务车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分析1. 财政压力公务车的购买、维护和使用费用都需要由财政承担。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减少公务车的购置和使用费用,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节约财政资源。
2. 用车管理公务车的使用管理是公务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过去,公务车的使用常常存在滥用和私用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务车的使用效率,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
并且,应当加强对公务车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公务车的合理使用。
3. 环保意识公务车改革不仅仅是财政问题,也涉及到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公务车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车辆尾气的排放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公务车改革中,应当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并采取措施鼓励公务人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4. 公众舆论公务车改革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
公众对公务车的使用问题一直表达不满,因此,公务车改革是政府回应民意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当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对公务车改革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公众对公务车改革的认同和支持。
建议1. 资金合理分配政府应当对公务车的购置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
可以考虑采取租赁方式代替购买,以节约资金。
同时,应当对公务车的维护费用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浪费和滥用。
2. 建立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政府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车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
对于私人使用公务车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公务用车,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通过国家财政配备的,用于公务活动需求、提高办事效率的各种车辆的总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公务用车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公务用车调研报告篇1一、当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
据一些地方调查,每年一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
如江西省定南县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前,每年用于公务用车的费用达583万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2%;湖北省老河口市200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消费为1400万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的6%。
每年新增的购车费用,使许多地区和部门财政不堪重负,如200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机构改革后,有27个单位提出要更新、购买新车47辆,需要财政支出1100多万元。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现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费用完全由财政承担,缺少相应的利益调节机制,这种“大锅饭”式的管理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公车私用。
群众反映,在公车使用中,办公事的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的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的占三分之一。
现实中用公车接送亲属子女、迎亲嫁娶、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已是人所皆知的事实,而且越是节假日越严重。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相比,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有关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这种公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是截然相悖的。
另外,由于公车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公车在使用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浪费严重,如大庆市工商局有一辆车一年的维修费用就达22万元,江西省定南县某单位一辆车一年曾经用掉18个轮胎,这其中显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小汽车问题屡禁不止。
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范文五篇

关于公务(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调研报告范文五
篇
篇一
一、**区司法行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管理使用情况
公车改革后,**区司法行政机关共5辆执法执勤车辆(其中2辆为局机关使用,3辆为司法所使用)。
基层司法所车辆经费由其在我局下拨的办公经费中列支。
基层司法所车辆所有权属于区司法局,车辆管理和使用属基层司法所,**区司法局印发了《**区基层司法所公务车辆管理及考勤制度》规范执法执勤车辆的使用。
二、执法执勤车辆使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车少事多。
**区共16个基层司法所,但仅有3个司法所配备了执法执勤车辆。
司法所诸多业务工作需要使用车辆,比如: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对社矫人员进行调查、走访、回访,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到现场查看、调解等,但大部分司法所都无车辆使用,通常需要自己骑车前往,而油费又无法报销,只能自己掏腰包,长此以往,势必会打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双重管理体制不利于车辆管理。
根据中共**州市**区委员会办公室**州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八办发〔**〕18号)文件有关规定,基层司法所实行司法局与乡镇(街道)双。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调研报告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关事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务用车成为很多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必备工具。
然而,长期以来,公务用车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1.首先,我们收集了关于公务用车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以及部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管理经验,并进行了前置调研;2.其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员了解公务用车管理的具体情况;3.最后,我们对已启动的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管理项目进行了现场观察和个别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公务用车管理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存在以下问题:公务用车的购置、配备和使用缺乏规范,存在超标准、违规使用的情况;公务用车维修保养、加油管理不完善,导致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公务用车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
2.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公务用车配备不科学。
部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购置的公务用车数量超标,型号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导致资源浪费。
(2)公务用车使用不规范。
一些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被私自使用,违反了公务用车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
(3)公务用车维护不到位。
部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公务用车的维修保养工作存在疏漏,导致车辆性能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改进建议为了加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资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用车的购置、配备、使用、维护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2.规范配备管理。
严格按照实际需要和职能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公务用车数量和型号,避免资源浪费。
3.强化监管措施。
建立公务用车的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务用车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公务用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公务用车的配置是政府机构运行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政府形象和效能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务用车配置,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形象,我们对公务用车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找出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对公务用车的管理政策文件、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进行了解和分析。
2. 实地调研:对多个政府机构进行了访问调研,包括县级和市级机构,了解他们的用车情况、使用频率和用车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公务用车存在过度配置问题。
在一些机构中,公务用车的数量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了资源浪费。
2. 公务用车使用频率不合理。
有的机构公务用车使用频率较高,但部分用车时间较长,存在闲置问题;而有的机构公务用车使用率较低,出现了长期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情况。
3. 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规范。
一些机构没有建立有效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导致用车不透明、申请不规范,甚至出现了滥用车辆和私人使用车辆的情况。
四、调研分析1. 过度配置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机构内部申请汇总不规范和管理不严。
一些机构在申请公务用车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存在申请重复、冗余的情况。
2. 使用频率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工作需要,有的是由于管理不善,还有的是由于公务员个人行为导致的。
可以看出,公务用车的有效利用与机构工作的需求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3. 使用管理不规范主要与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不彻底有关。
一些机构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使得公务用车的监管形同虚设,导致了不规范的使用行为。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公务用车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制定合理的配置标准,确保公务用车数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避免过度配置和资源浪费。
2.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
要对公务用车的使用流程、审批程序、申请规范等进行规范,确保公务用车的使用透明化和管理规范化。
最新整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根据区xxx下发的《超标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我局对本单位的公务及执法用车使用、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公车使用管理。
我局对公务及执法用车使用管理高度重视,根据《市城管局的车辆管理规定》制定了《车辆管理使用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公务及执法用车的使用管理。
坚决落实xxx的规定实行车辆定点加油,限车号、限油品、限定额;定点在政府指定的有资质修理厂统一维修,统一结算;车辆手续全部齐备,保险及年审全部办理。
办公室分管车辆,落实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局主要领导亲自督促指导,让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及执法用车管理、执行公务及执法用车规定的重要性。
二、提高公务及执法用车使用人的责任意识。
加强公务及执法用车使用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的用车行为,不但是个人廉洁自律的体现,也关乎到整个单位的形象。
我局专门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出台了《车辆使用管理规定》,一再强调公务及执法用车使用人,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为上要严格遵守,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不要有不负责任的态度,严格遵守公务及执法用车管理制度,不准越线搞变相公车私用,不许借公务之名行私事之实。
一旦发现未经报批的非公务用车情况,必依照有关管理规定和纪律,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局里用车采取每台车定责任人使用,出了事就找该车的责任人,避免事后责任不清。
三、公务及执法用车的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我局公务及执法用车的日常运行维护办公室负责,车辆的使用、维修保养规范有序。
每个节假日之前都对车辆责任人进行提醒,除正常值班用车外,如有紧急任务的,也必须先向局主要领导请示批准方可使用。
除此之外,我局还定期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及执法用车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有效杜绝出现公车违法违纪现象。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公务用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公务用车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对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日常运行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然而,由于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存在一定的困扰,为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情况,为提高公务用车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人员和公车使用人员,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的看法和建议;实地访谈则针对部分重点单位的公务用车管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公务用车的购置和配备情况根据调研结果,绝大部分单位都有一定数量的公务用车,并且在购买时会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车型的选择。
但是,也有部分单位反映存在购置公务用车不够规范的问题,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2. 公务用车管理流程和制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都有相关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包括用车申请、审批程序、车辆维护等。
但是,一些单位反映由于制度落地不够到位,导致用车流程繁琐,审批时间较长。
3. 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和管理调研显示,大部分公务用车主要用于高级领导的工作出行,很少使用在执法、监督等公共服务领域。
同时,也有一些单位反映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存在闲置、私用等问题。
4. 公务用车维护和耗油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公务用车的维护情况较好,大部分单位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同时,也有一些单位反映公务用车的耗油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节能减排。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1. 建立完善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用车申请和审批程序,提高用车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的使用,加强对公车的监管,避免闲置和私用现象的发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公务用车的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车辆保养和检修,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4. 引入节能减排技术:在公务用车的购置过程中优先选择节能减排的车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
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领导挪用公款甚至扶贫款购置车辆、公车私用等现象和案件在媒体上经常遭到曝光,人民称这是“车轮上的腐败”,而且反映强烈,“公车不公”引发的呼声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资料表明:“八五”期间,全国购买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20世纪90 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大包袱。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大声呼吁,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愈来愈明显。
全国各级各地方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加快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市近年来公车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国内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市公务用车的基本情况我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给制,它以行政配置为手段,靠计划批示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或集体用公款来支付。
据市纪委统计,我市目前公务用车共有870 辆:其中,市级机关部门455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265辆,乡镇一级政府150辆;按市编委统计,我市现有在编司机142 名,临时司机255名; 市财政局2014年总的财政支出为10 亿元,公务用车消费为6960 万元,占总财政支出的6.9%。
近几年来,我市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订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置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阳光操作; 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置力度; 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
公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市近期发生的几件公车私用的案件,群众反响很大,人民群众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二、目前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制度的不规范,所造成目前公务用车问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就我们** 市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1、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财政负担沉重。
公车理应用于执行公务,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
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
公车维修的“猫腻”最多,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当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按修理费用的一定比例返还司机,有的司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则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发票就开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公家负担,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
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
偶尔会出现,多开、虚开发票现象。
这样一来,公车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不足为怪了。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 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 万元,再加上车辆的价钱,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0 万元以上,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是“屁股底下一层楼”。
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 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成为权力象征。
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
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
单位或部门的公车使用虽有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采承担,而且个人有时还享受出车费、加班费等。
正因为如此,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扫墓、公车钓鱼、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
市纪委纠风办每年在节假日进行的突击检查中,查证违规使用的公车达30 辆。
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的“私家车”,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坐车、下班后赴宴要车、节假日走亲访友要车,甚至家属子女、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车。
据调查,在某些地方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
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则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 倍以上,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
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有的则成了专车。
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处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置浪费。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我市目前车辆配备的标准是根据市委发[1997]121 号《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乡镇参照实行。
但是在现实中,超标准配备车辆仍然存在。
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2014年,全市61 个市级单位238辆的公务用车中按现有标准衡量,达标的单位19 个,未达标的单位1 个,超标的单位37 个,超标率达61%。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1998 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
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公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
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
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
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状。
山东省泰安市于2014 年下半年成立了市直机关管理局车辆管理中心,规定各部门和单位除保留一辆工作用车外,其余车辆和驾驶员全部由车辆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计价使用。
部门按每车每年8000 元的标准领取用车代币券,超支不补,节余归己。
当年11月,泰安市53 个党政机关搬到新大楼,1700多名公务员从部门领导到一般干部,上下班都持市财政局统一办理的乘车证,搭乘由公交公司开通的专线公共汽车。
同时,泰安市把gps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指挥中心根据每一辆车的行驶路线和所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就近调度用车,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这种公务用车形式,改变了“家庭式”、“小而全”的公务资源配备方式,实行资源共享。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
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
也能达到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乐清市教育局自从2014年3 月试行私车公用制度以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据该局的资料显示2014年3月、4月该局平均每次下乡的费用分别是108。
57元和133。
54 元,而试行私车公用后,2014年3月、4 月的平均每次下乡费用分别为80。
74元和94.65 元,同期相比,平均每次下乡费用节约27.83 元和38.89 元;私车公用和乘坐公交车下乡进行比较,2014年3月、4 月私车公用下乡每次费用分别为64.33 元和54.37 元,乘公交车下乡费用分别为110.28 元和123.95 元,平均每次节约45.95 元和69.58 元,从数字上可以看出私车公用后,经费得到了很大的节约,同时,与同期相比,下乡的次数明显增加,干部的下乡积极性明显提高。
公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发给一定交通补贴。
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
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 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
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
交通补贴的发放又分为按月发放、一次性发放、包干使用等形式。
1、按月发放交通补贴。
将对全市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即以货币形式发给公务员交通补贴。
其具体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领导干部、司机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
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年纪大的提前退休,拍得汽车的司机,两年内发给每月70%的基本工资。
干部发给交通补贴,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补贴标准由各地区核定。
湖北省老河口市是中纪委职务消费综合改革试点市,其公车改革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司机可享受拍卖价20%的优惠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年纪大的提前退休,拍得汽车的司机,两年内发给每月70%的基本工资。
干部发给交通补贴,标准为:最远的乡镇党政正职800 元/ 月,较远的700 元/ 月,较近的600 元/ 月,部门一把手最高的600 元/ 月,中间的500 元/ 月,最低的400 元/ 月。
副职减半。
无锡市乡镇机关公车改革的做法是:全市所有乡镇将公车拍卖,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补贴标准由各区县核定,但总体上镇党委书记、镇长每月补贴额度一般不得超过2500 元,其他职务依次递减。
2、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
一次性发放即给车改对象一定数额的购车补贴,并由公家负责车辆保险、养路、年审等固定性费用,其他如汽油、维护、路桥、停车等日常费用均由个人支付,单位不再发给其交通补贴。
采取这一改革方法的一般多经济较发达地区。
具体做法是:一次性给车改对象每人发购车补贴,明确个人享有使用权期限,产权依然归单位所有,期限满后产权归个人,公家不再负担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