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名词解释1.语言[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
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
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2.客家方言[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客家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出现较晚,而且有其特殊原因。
客家的先民也是北方的汉族居民,虽然汉民南迁亦始于东晋,但形成特殊的客家方言还是宋代以后的事。
因为这时南方各地,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被早来的移民所占据,后来的移民或居于边缘山地,或与早先来的移民杂居。
当时户口上称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
由于山区的闭塞,主客社会上的封闭形成了主客语言上不同。
加上后来一些主客之间矛盾,有的地方客家人重新迁移,形成了客家方言的特殊分布区,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
集中分布区位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
二、简答题1.语言传播和扩散过程的主要特征。
[西南大学2013年研]答:(1)外延性和连续性语言“波形扩散”理论指出,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这是语言传播和扩散的外延性。
在语言向外延伸过程中,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地区传播的,所以语言在地区分布上有连续性特点。
(2)距离衰减性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衰减,离起源地或中心越近,这种文化现象越强烈,越远则越弱。
语言的扩散过程也符合这个规律。
(3)层序性和阶层性语言是呈波状扩散,对某些地区来说就有多次重复的层序性。
早期传人的古老语言和后来传人的新语言有着不同的层序性,往往新语言是在古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差别很大。
语言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了明显的阶层性。
(4)复合性复合性是指语言在扩展接触中,一种语言吸收其他语言成分,形成复合语言。
15731 孙媛媛主讲 赵荣《人文地理学》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 1节 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考点 1 : 人文地理学及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 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人 地关系为基础, 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人地关系:
㊀3
“ 人” 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 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 “ 地” 是指 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 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 存在着地域差异、 在人的作用下 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与作用, 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 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的区别。 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一般说来, 根据研究对象的 侧重点不同, 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 或分为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和人文 地理学三部分。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持征、 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 大气团对流层、 水田、 生物团和岩石团上部) 是其研究的舞台。经济地理学是以有关经济学的理论为 基础来阐述经济地理各现象的空间格局的原因。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 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来研究, 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 最重要的场 所, 人类的生存、 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 人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而且, 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地理环境, 由于科学技术进 步, 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了, 强度不断提高, 人对地理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 出现了危害人 类社会的各种环境问题, 如人口数量加速增长, 资源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供应失调, 环境污染扩大及 质量恶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扩展失控等。 人类在关注自然环境在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中的基础地位的同时, 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自身在其中 的主体作用, 社会、 经济、 文化和政治体制等因素改变了自然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自然环境与 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体, 因此, 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是无法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 脱 离了人类活动的纯自然成脱离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都是不全面的。 面对工业化、 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引发的资源、 环境、 生态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为在世界范围 内倡导的一种全新发展观, 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世界 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 也是人文地理学的主题。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导趋势, 各国、 各地区之间呈现相互渗透、 相互依赖、 相互 竞争的格局,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随之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 经济、 政治、 环境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凸显。重视文化的多样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人文地理学解决当今世界 问题的又一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笔记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一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教版人文地理学考研笔记 复习全攻略

《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人地关系论;第三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第四章人口空间过程;第五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六章旅游的区域特征;第七章政治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第八章文化生态与文化景观;第九章民族的区域特征与民俗;第十章教与宗教景观;第十一章为过程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专业词汇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一、笔记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聚落与城市化)

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05、2006年研]答: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2.新型城镇化[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主体功能区[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
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
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
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4.同城效应[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
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5.城市体系[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研]答: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或区域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1-6)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2.拉采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拉采尔(1844~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
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
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
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①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②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3.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
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人本主义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
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二、简答题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的意义与不足。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研]答: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1)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①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
②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
(2)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①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
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
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
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一、笔记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联系密切,人文地理学从相关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一般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
该阶段基本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地理学的发展①产生渊源希腊地理学是在地理考察和哲学中产生的。
a.地理考察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b.哲学哲学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②代表人物a.荷马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
b.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约前273~前192)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c.其他学者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①洪堡(1769~1859)洪堡的成就主要有:a.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
b.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c.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既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
②李特尔(1799~1859)a.主要观点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b.理论缺陷第一,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该方法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
第二,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近代时期。
该阶段,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拉采尔(1844~1904)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
其主要成就有:a.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b.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②赫特纳(1859~1941)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③施吕特尔(1872~1952)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感觉——景观的整体。
④区位理论学派其主要学说有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以及廖什建立的市场区位理论。
区位论思想对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乃至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白兰士是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
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②白吕纳(1869~1930)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的开掘,进一步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麦金德(1861~1947)麦金德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索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②罗世培(1880~1947)主张适应论。
(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源自德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①森普尔和亨丁顿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森普尔和亨丁顿。
a.森普尔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等著作。
b.亨丁顿亨丁顿在《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②索尔(1889~1975)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③哈特向(1899~1992)区域学派代表人物,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变异特征的科学。
(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概况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
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
a.地理学派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b.经济学派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②影响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这种格局对1949年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①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系统论应运而生。
②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a.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大大加强了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
b.西方人文地理界相继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其他社会科学引进一些新观念、方法、技术,大大地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其学术地位。
(2)研究方法的革新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③现代地理学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现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
①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
②人文地理应用方向的多样化。
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
③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
三、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1)概况中国古代不仅人文地理思想与知识极其丰富,而且人文地理记述也很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2)主要贡献①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②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1)概况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中国,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被介绍到国内。
(2)代表人物①张相文(1866~1933)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用来翻译介绍国外的地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