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简介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5《黄河颂》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课《黄河颂》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光未然(1913年—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其代表作有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
2.《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合唱声乐套曲。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课文出自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章。
3.创作背景与过程:1938年11月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他亲临险滩急流,目睹了黄河怒涛、礁石瀑布,目睹了船夫们搏风斗浪,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在当时中华民族奋力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看到母亲河的壮丽磅礴,心怀难平。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迅速完成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的创作。
光未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诗,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
1939年3月,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内容主题《黄河颂》是在抗日救亡的背景下创作的抒情诗。
诗人用澎湃的热情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关键字词巅diān:山顶。
劈pī:用刀斧或强力破开。
气魄:气势。
狂澜lán:本指大的波浪式,比喻激烈的潮流。
浊zhuó流:水流变得混浊。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屏障píng zhàng: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bǔ育:培养。
榜样:样子,模样。
浩浩hào荡荡dàng: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黄河颂背景

黄河颂背景黄河颂背景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湖北省光化县人。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著有诗集《五月的鲜花》《汉江行》。
写作背景:《黄河颂》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创作意图(目的):作者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黄河颂》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第2单元

七语下第5课《黄河颂》光未然.原文 +诵读+知识点+课件+习题【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知识点】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第5课《黄河颂》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浊 流 ( zhuó
) 倔 强 ( jiànɡ
)
词语积累
宛转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一泻万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 笔奔放、流畅。 赞歌: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 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 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本义指黄河的地理、自然持征。现在 多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 曲。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 运动等的发源地。体魄:体格和精力。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 屿等)。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 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 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 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 主编。著有诗集(五月花》,论文集《风 雨文谈)等。
诗中反复出现的 “啊!黄河!” 在课文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 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 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 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疑难探究
1.诗歌的第1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势全诗豪迈雄壮的感 情基调。作者首先以呼告的修辞手直称读者为“朋友”拉 近与读者的关系,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接着塑造了 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 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夫有 责责任感。这也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 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推荐下载】光未然简介-word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光未然简介篇一:光未然简介《沁园春·雪》创作和发表的背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后,又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创作了这首《沁园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发动反革命内战。
为了掩饰其阴谋,蒋介石一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面积极反共,不断制造军事摩擦。
毛泽东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
在渝期间,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求词,于是毛泽东就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
后来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柳亚子也和了一首《沁园春》:“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梅酒带,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沁园春·雪》在重庆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教育了广大革命群众和民主进步人士,使他们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
篇二:黄河简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编辑本段乐曲简介词:光未然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光未然简介资料】 光未然的妻子

《【光未然简介资料】光未然的妻子》摘要:光然利用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国古学如诗、楚辞、古代论、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下面是编你整理光然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先担任《剧》、《艺报》、《人民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量学、艺术评论,《黄河合唱》共有八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水天上》《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光然利用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国古学如诗、楚辞、古代论、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下面是编你整理光然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光然简介光然男(9300)原名张光年他89年人生岁月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青年代他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国古学如诗、楚辞、古代论、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了量外国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著作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合唱》《五月鲜花》《屈原》等诗作;身患多种病痛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创作并完成了厚重古学研究成《骈体语译心雕龙》由上海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0年心愿97年乡参加次国革命战争年加入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曾做商店学徒、店店员和学教员00年光然完成了《张光年集》编审工作00年月8日北京辞世享年89岁光然人历光然现代诗人作学评论原名张光年次国革命战争失败曾做商店学徒、店店员和学教员99年加入国共产党因鄂北组织被破坏从而失党组织关系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学活动93年入武昌华学系933年参加秋声剧社任社长935年退学到武昌安徽学任教这报刊上发表艺论组织拓荒剧团创作了些较有影响独幕剧其《阿银姑娘》序曲歌词《五月鲜花》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流传甚广935年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歌词《五月鲜花》歌唱道五月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鲜血了挽救这垂危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由阎述诗谱曲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抒情气息抗日救亡活动广泛传唱936年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937年重新加入国共产党938年他《街头剧创作集》出版939年月率领抗敌演剧三诗《黄河合唱》人民音乐冼星海谱曲,月延安首次上演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华民族抵御外敌英雄诗也是抗日战争代现实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觉醒表现出强烈民族气节和不屈斗争精神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华民族象征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力由诗人从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抗战爆发光然到武汉、鄂北等地进行抗日宣传938年率抗敌演剧团三队活动晋西带939年到延安年创作组诗《黄河合唱》作品以黄河象征华民族性格和人民命运展现了抗日战争悲壮画面表现了国人民英雄气概组诗气势磅礴冼星海谱曲人民当广传唱不久赴重庆开展化工作90年创作长叙事诗《屈原》皖南事变赴缅甸主编《新知周刊》组织华侨青年战工作队9年回昆明任被门出版社和《民主曾刊》编辑9年集整理彝族民叙事长诗《阿细先鸡》是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学遗产项开拓性工作9年光然云南与李公朴、闻多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95年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放区先北方学艺术学院、华北学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光然直北京从事艺活动先担任《剧》、《艺报》、《人民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量学、艺术评论这些立论严谨、风洒脱勇面对重艺现象发表见先就历史剧、神话剧反历史主义倾向问题戏曲遗产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论述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国新诗创作繁荣光然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以华美形象包蕴艰难突进代激流光然曾任国作协会记处记、国作协会党组记并被选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会代表国共产党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作协会副主席00年月8日65分北京逝世939年诗人到延安又创作了幅与规模更组诗《黄河合唱》《黄河合唱》共有八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水天上》《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雄奇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起组成幅壮阔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形象反映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真实场面冼星海谱曲风行全国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情绪使般没有渡黄河人和到黄河人都有种感歌词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伟黄河历史了光然主要作品光然著作有论集《戏剧现实主义问题》(957)、《艺辩论集》(958) 、《风雨谈》(98)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光然出版诗集有《五月花》(960)共收录了作者放前代表作 30余首其包括长诗《屈原》、组诗歌词《黄河合唱》、《三门峡合唱》等名入集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盛节日》、《惊心动魄九七六年》,以及长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歌词《五月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合唱》论集《风雨谈》、《青春谈》、《光然戏剧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坛回春纪事》、《光然诗存》和部诗歌集论《新期社会主义学阔步前进》等光然90年重庆从事艺活动创作长叙事诗《屈原》白色恐怖下用诗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强烈要皖南事变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化活动9年回到云南93年3月到9年9月根据流传民歌编写了长叙事诗《阿细人歌》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伊拉瓦底》98年被选国作协会副主席98年月30日他国作协会四次会员会上做了题《社会主义学阔步前进》会议主旨报告著有论集《戏剧现实主义问题》(957)、《艺辩论集》(958)、《风雨谈》(98)。
2022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2022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 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 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 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有表情朗读诗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不忘过去, 努力进取, 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 加强对诗歌的朗读,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 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 具有恢弘的气势, 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 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 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 看到这一奇景, 感慨不已, 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今天, 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 还要学会朗诵, 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1913年出生, 湖北光化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未然简介资料
本文是关于光未然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男,(1913—20xx),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
1920xx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20xx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xx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光未然个人经历
光未然,现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鄂北组织被破坏,从而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1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参加秋声剧社任社长。
1935年退学到武昌安徽中学任教,这时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组织拓荒剧团,创作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独幕剧。
其中《阿银姑娘》序曲歌词《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流传甚广。
1935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由阎述诗谱曲后,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6年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抗战爆发后,光未然到武汉、鄂北等地进行抗日宣传。
1938年率抗敌演剧团第三队活动在晋西一带。
1939年到延安,同年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作品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人民的命运,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悲壮画面,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组诗气势磅礴,经冼星海谱曲,在人民当中广为传唱。
不久赴重庆开展文化工作。
1940年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
皖南事变后赴缅甸主编《新知周刊》,组织华侨青年战时工作队。
1942年回昆明,任被门出版社和《民主曾刊》编辑。
1944年搜集整理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细的先鸡》,是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遗产的一项开拓性工作。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
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
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
这些文章立论严谨、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于20xx年1月28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
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伟大的黄河的历史了”。
光未然主要作品
光未然的著作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 、《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
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
“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84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
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