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音乐艺术能力的培养

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江玲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教育的可塑性很大。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补偿学生心理、生理、智能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受益。研究表明, 小学教育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挑战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不光体现在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且应表现在内在音乐能力各个审美层面、立体化的感知认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包括音乐审美能力、感受能力、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它们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动、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观察等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 而音乐特殊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一般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就像一把开发智力的金钥匙,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训练和开发,有助于智能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音乐课堂中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音乐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通过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

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要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中来,笔者通过音乐教育方面的实践,认为音乐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培养: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包括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和审美领悟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它是人在特殊情感体验中体现审美特性的一种认识能力。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形象, 振奋人们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 并逐渐养成友爱相处, 礼貌待人, 举止文明、仪表端正的作风。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人认为审美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尊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新课标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音乐审美的情感体验”的教学原则。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它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素养。当我们在进行审美与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形象思维有偏差,由此可见,听觉上和视觉上的形象思维有着不同的地方,视觉上的审美带有共性和客观性,视觉上带有审美的主观性、个性、创造性、抽象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在审美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和想象

“音乐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在音乐作品中,往往只是某种精神面貌、感情状态的表现,其中包含着内在的生命、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但并没有具体的指向。“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和可塑性,给小学生在感情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提供了较之“文学语言”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小学生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作出不同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情感体验的审美心理过程,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培养小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三)对音乐的理性分析,来增强审美能力

结合音乐作品欣赏给小学生讲述必要的音乐知识。在音乐欣赏中,特别是在欣赏器乐作品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应该给小学生传授与欣赏作品有关的音乐知识,如音乐常识,声乐、器乐基础知识,常见声乐、器乐作品的体裁、曲式结构等,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但在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不要讲得太深和专业化,以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作品为尺度,对于较难弄懂的问题尽量采用知识迁移的办法来使学生理解、掌握,比方说,在讲解曲式结构中的乐句、乐段时,就可以与语文课中的句子、段落划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并且也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加强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培养音乐家”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必须把握音乐教育这个根本目的,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每一位学生自

觉地把音乐作为自己终身的生活需要,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同时,首先应引导学生懂得欣赏音乐作品,并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钥匙,使学生能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美与丑,这是审美的重要基础。只有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才能让学生有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为音乐感受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在学生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而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又促进了他们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就是为发展其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如何正确的培养感受力呢?

我认为在每一堂音乐课要都创造一种音乐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中歌唱、在愉快中进行节奏训练、器乐的演奏、在表演中去体验美、创造美,让美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根。但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是肤浅的、模糊的,在审美的过程中,往往与原作的意愿发生较大的偏差,因此作为教师,要从音乐的要素即: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等音乐要素上作出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接近于原作的意愿,本人认为,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