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管理督导检查记录

检查科室
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
从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进行对照,对三个内科、康复科、外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四季度考核
检查结果
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25张,网络直报的25人。有效报告卡25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25例。
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一般传染病报告,但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多例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一般传染病报告,但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1例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存在问题
1、门诊日记内科部分专家、外科部分专家需要进一步完善;
2、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已完善,并有登记;
3、网络直报每月登陆,定期修改密码;未出现零报告现象;
4、住院病人登记规范;
3、网络直报按规定修改密码,无零报告现象;但有一例感染性腹泻误报为细菌性痢疾,已改正;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整改措施
1、在一年开始时,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网络直报人员业务的学习。
2.加大督查力度,避免传染病的漏报。 感染性腹泻、发热病人归口治疗。
3、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
传染病管理督导检查记录
检查时间
检查科室
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
从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进行对照,对三个内科、康复科、外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一季度考核
检查结果
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8张,网络直报的17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早期病例重报告1人次,其中重复报告卡1张。有效报告卡17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17例。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3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一、目的(一)评价各区县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质量。
(二)发现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象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三、方法(一)市级检查由___市卫生计生委___,___市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一次。
(二)区县级检查由区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___,各区县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二次。
四、内容(一)区县疾控中心1、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要求一年内开展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检查,并完成检查任务。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再次进行督导。
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1)每月对本区县网络报告质量至少评价一次。
(2)网络直报系统个案监控管理。
(3)网络直报系统聚集/暴发监测。
3、网络信息的分析利用要求每年有___期月分析,___期年分析,___期预测预报分析。
4、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络直报相关技术培训5、完善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二)医疗卫生机构1、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2.传染病报告质量(1)评价指标。
传染病纸质卡片报告率、医生填写卡片及时率、医生填写卡片完整率、医生填写卡片准确率、网络报告率、网络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2)未查出传染病登记的医疗机构评价方法,查完该院所有的门诊日志,它与挂号量(或处方签)的符合率小于___%者,视为不合格,不得分;大于或等于___%者得___分。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2)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常常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传染病的管理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____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的详细介绍。
1. 管理框架建立一个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框架是确保传染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流通的关键。
该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并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机制,确保传染病信息的及时报告和有效传输;- 创建一个全面的传染病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分析和分享传染病数据;- 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情况ppt课件

县级以上医 疗机构总数
183 27 42 9 32 22 61 27 47 26 79 51 21 30 43 25 45 11 26 44 28 879
标准编码系 统中维护机
构数
167 27 42 9 32 22 61 27 26 26 51 41 19 30 35 21 41 11 26 28 24 766
18
广东省第三季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报 告质量综合评价
排序 地区 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 重卡率(%) 综合率(%)
1 广东省
99.96
99.77
99.79 0.002 99.88
2
广州市
100
99.99
99.98 0.002 99.99
3
韶关市
100
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 清远市中医院 清新区太平镇卫生院 清新区龙颈镇卫生院 江门市人民医院 台山市人民医院 恩平市圣堂镇中心卫生院
恩平市江南中心卫生院 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卫生院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南雄县人民医院 乳源县人民医院 南雄县湖口镇卫生院 南雄县珠玑巷卫生院 乳源县乳城镇卫生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三乡医院 珠海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 高新区开发区人民医院 横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 金湾平沙医院 金湾红旗医院
0 99.35
16
阳江市
98.82
99.86
99.57
0 99.52
17
清远市
100
99.73
99.92
0
99.9
18
东莞市
100
99.94
99.99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 2 次及时深入科室采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
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赋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
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赋予 50 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赋予 100 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 3 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

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传染病质量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组织管理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督促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设施。
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处置和评估等工作,指导和协助其他科室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咨询和服务。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医院内部的监测系统和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
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筛查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首诊医生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人。
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要准确、完整、及时,不得瞒报、谎报、迟报。
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疫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违反疫情报告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的环境、医疗器械、物品等进行定期消毒和灭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做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自身感染和传播疾病。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一、背景传染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及时、准确、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对于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重要的法定义务。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报告传染病,并对传染病进行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目的1. 检验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促进医疗机构依法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提高报告质量和及时性;3.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防控能力;4. 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考核对象本考核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
四、考核内容1. 传染病报告(1)报告制度: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2)报告流程:传染病报告的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漏洞;(3)报告质量: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报告培训:医疗机构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报告能力。
2. 传染病管理(1)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2)防控设施:医疗机构是否配备必要的防控设施,如隔离室、消毒设备等;(3)防控措施:医疗机构是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4)应急处置: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五、考核方法1. 现场查看:考核组实地查看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记录等;2. 访谈调查:考核组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3. 抽样检查:考核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病例进行抽样检查,评估报告质量;4. 满意度调查:考核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一、自查背景与目的为了加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单位开展了此次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
二、自查内容与方法1. 自查内容报告种类与数量:检查各类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种类是否齐全,报告数量是否准确。
报告及时性:核实传染病报告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
报告准确性:分析疫情报告的详细程度和数据准确性。
报告管理: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报告流程、责任分工等。
培训与宣传:检查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效果。
2. 自查方法数据收集: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上报的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报告质量和管理中的问题。
现场调查:对报告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报告流程、责任分配等情况。
访谈与问卷: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对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三、自查结果与分析1. 报告种类与数量我单位能够按照法定传染病报告要求,全面覆盖各类法定传染病。
报告数量准确,无漏报、错报现象。
2. 报告及时性大多数传染病报告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但仍有部分病例存在延迟报告的情况。
3. 报告准确性疫情报告的详细程度和数据准确性整体较高,但仍有个别病例存在填写不完整或数据错误的情况。
4. 报告管理我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分工明确。
报告流程规范,审核机制有效。
5. 培训与宣传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较为频繁,能够及时掌握新的传染病报告要求。
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培训与教育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2. 优化报告流程进一步简化报告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报告效率。
定期对报告流程进行审查,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和新的要求。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1、总则1.1目的1.1.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1.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3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3.1医院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网络直报的原则。
1.3.2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4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2、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____组织管理医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治工作。
公共卫生科为职能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日常工作,具体职责为:____公共卫生科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信息收集、网络报告与管理;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对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对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1.2全院各科室门诊和病房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规范填写及报告工作。
2.2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2.2.1疫情管理人员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要及时核实信息同时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2.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____小时保持电话通讯畅通,公共卫生科负责处理日常及节假日白天疫情,夜间重大传染病疫情由示后处理。
2.3传染病信息报告病种、报告时限必须报告的传染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具体为:2.3.1法定传染病共三类____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报告管理
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根据卫生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xx市xxxx年疫情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工作计划》,制定xx区xxxx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一、目的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我区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二、检查时间
每季度末(3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
三、检查对象
全区各医疗机构。
四、检查内容及方法
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1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
2
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4)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xx省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员管理规定》(鄂卫发〔2009〕4号),建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成员包括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下设公共卫生科或相关科室,配备取得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员合格证的专职疫情管理员(二级及以上医院不得少于2人,二级以下不得少于1人);健全完善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核对、自查和奖惩制度;公共卫生科每月对全院开展一次检查,并形成自查小结(小结内容至少包括表1内容),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医院领导。
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表1 年月医院疫情报告自查汇总表
3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5)传染病报告设备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应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2. 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
4
方面的文件。
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3. 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检查方法:查阅2012年度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复印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