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史文化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介绍课件

四川大学介绍课件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 目《中国近代思想通史》,在《近代 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权威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荣获国家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主 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宋明理 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哲学史》,在《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 篇,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点学科突出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 学科,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语言文 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等,这些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
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鼓励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 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
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优秀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组成 教师培训与发展
科研实力与成果展示
学校的发展历程 01 02
学校的文化传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1
“育人为本,学术为根”
02
“创新、求实、勤奋、团结”
03
学校的教学特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 “产学研结合” “国际化办学”
02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学科设置与特点

学科覆盖面广
四川大学学科涵盖了文、理、工、 管、医、法、艺等多个领域,为 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
科研成果
2
科研合作
3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学生交流项目 教师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学术期刊与出版物介绍
学术期刊 出版物
05
名师风采与荣誉展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介绍
顾宜教授
李甘地教授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四川大学是一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流学府,1917年4月由清朝政府建立,原名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学院的前身。

1930年更名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一、前身历史四川大学的前身,即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17年4月,当时由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学堂结合而成,是为满足四川省教育发展而建立的一所以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

初设有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系,全校有师范、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地理、政法共八个科目。

193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二、开放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在建校后,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1953年,原四川大学并入由中央设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1956年,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经山西省委特别批准,迁移至太原,成为山西社会科学研究所;1958年,四川省委决定恢复四川大学,以原中央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所的实体组建,1960年四川大学复学;1978年,四川大学建制完善,设立25个院(系),开始正式实施现代大学制度;1985年,四川大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90年,四川大学经国家专家组研究,被评定为全国十五所第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四川大学成功获批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审核,四川大学被评定为“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三、建校以来的发展四川大学的建校以来,学科、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现有学校本科教学单位26个,专科教学单位4个,其中49个一级学科设3个学部:哲学、社会科学、理学,现有专业111个,有特色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远程教育授权点17个,另有博士后工作站15个。

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群和学术中心。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党跃武
【期刊名称】《数字与缩微影像》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四川大学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由校长谢和平院士领导,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分管。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属正处级建制,是对全校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业务部门,学校开展校史研究、展览和教育的专门机构。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党跃武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档案馆藏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r——以南华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 [J], 汪波;张新华
2.高校校史馆与档案资源的利用——以四川大学校史馆为例 [J], 刘乔
3.高校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探讨——以四川大学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为例 [J], 曾雪梅;党跃武;李金中
4.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
述 [J], 谭红;刘黎黎
5.四川省档案馆征集四川大学校史档案资料进馆 [J], 赵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SichuanUniversity)始建于1896年,是历史悠久的教育机构。

它的前身是四川洪门学堂,1921年正式更名为四川大学。

它在西南各省建立了多个分校,成为整个西南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四川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不仅是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一座名校。

四川大学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浸润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拥有雄厚的学术力量,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届四川大学的师生,代表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精神,曾出现许多社会上和学术界的优秀人士。

四川大学的学术发展,从最初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了各个学科,发展到今天,学校的学科结构已经形成,可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具有广泛学术研究经验的教授。

另外,学校还拥有具备一流水准的实验室和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川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公认的一流大学,学校秉持“崇实、创新、求真、励学”的校训,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
在历次国家定向评估中均取得了优秀成绩。

除上述的学术发展外,四川大学还拥有研究成果论文等众多成果,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众多成果,赢得了国内外的充分赞誉。

未来,四川大学将继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教育,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材和文化资源。

四川大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历经太多乐贵,也受尽风霜.它怀揣众多传奇,述说着一代又一代的汗青教授的斗志,学生的勇气,校训的励志。

四川大学是一个恒久的,坚韧的,充满活力的学府,是历史和未来连接的桥梁。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校训(2)岷峨挺秀锦水含章龙光炳焕萃兹上庠文翁润泽蜀鲁齐芳云蒸霞蔚苏李马扬季世陵迟国难未央尊经存古百载沧桑联翩俊彦新我旧邦坤维学府喷薄朝阳雍雍穆穆济济跄跄求精求是自信自强乐群敬业弦歌铿锵勒斯铭兮钟鼎其万年兮永昌——百年校庆钟鼎铭文(3)源头活水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

巴蜀山川图(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

(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

尊经书院是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尊经书院楹联: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

(7)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

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拉开了四川大学历史发展的序幕。

中西学堂章程中西学堂文凭(周家彦毕业执照)(8)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奎俊奉光绪朱批,将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当年奉诏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锦江书院并入。

光绪朱批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大门(9)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皇城大校门国立四川大学校门(10)四川大学是解放初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1960年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五十年代四川大学校门(11)1910年(清宣统二年)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基督教的差会联合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仿英美体制,逐步建设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也是我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

经验交流Exchange experience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文/四川大学档案馆 朱连芳 李华云; 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 邓建萍【摘要】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当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具有浓厚红色文化传统的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得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统;红色基因;校园文化 一、红色文化教育背景及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尤其要重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努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在高校校园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深度挖掘本校的红色基因,并将这些红色基因具体物化,或是通过当前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在校园内铺陈开来,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如同熠熠发光的金子,融入民族的血液当中,形成了具有宝贵特色的“红色基因”,代代流传。

例如,革命战争年代,执着追求理想信念、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奋斗。

四川大学简介

四川大学简介
业 。两 院 院 士 中 5 为 jI 校 友 。 0人 i 大 四 川 大 学 是 国 家 布 局 在 中 国 西 部 的 高 水 平研 究 型 综 合 大 学 。 校 设 3 学 0个 学
大 的基督 教会组织 在成都创 办 的华西协
“ + ” “ + + ” 方式 的联 合办 学 , 校 3 1 、2 1 1 等 学 的 国际竞争力进~ 步增强 。
四 川 大 学 图 书 馆 藏 书 6 97 9. 5万 册 : 校 人 文 博 物 馆 是 国 内 高 校 仅 有 的 综 合 性
心 、 案 馆 、 家 外 语 考 试 与 出 国 留学 人 档 国
余亩, 校舍建 筑面积 3 0余万平 方米 。校 0 园环 境幽 雅 、 花木 繁茂 、 草 如茵 , 碧 是读 书治学 的理 想园地
在 长 期 的 办 学 历 程 中 . 校 形 成 了深 学 厚 的 文 化底 蕴 、 实 的办 学 基 础 和 以校 训 扎
次 “ 强合并 ” 强 组建而 成的教 育部直 属全 国重点大学 . 也是 国家“ l 工 程” 9 5 21 和“ 8 工 程 ” 点 建 设 的 大 学 。原 四川 大 学 起 始 重 于 19 8 6年 创办的 四川 中西 学堂 ; 原成都 科 技 大 学 由 15 9 4年 全 国 院 系 调 整 时 建
合大学 。四川大学 现任校党 委书 记杨 泉
明教授 , 长谢 和平院士 。 校 四 川 大 学 地 处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 府之 国” 成都市 区 。学校设 天 的 望 江 、 西 和 江 安 校 区 . 地 面 积 70 0 华 占 5
还设 有 成人 教育 学 院 和 网络教 育 学 院 。
际合 作 中心 ”等 国际高 水平科 研合作 平

川大校史及名人

川大校史及名人

川大校史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和四川医学院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向苏联学习,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961年起,学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60条”。

教学秩序基本稳定,在稳步发展中探索社会主义教育。

1960年,四川大学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重点大学。

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停止招生多年。

当时名人方文培,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

在槭树科、杜鹃花科的分类研究上有重要建树,为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积累标本资料作出了贡献,发现新种100多个,撰写了《峨眉山植物图志》、《四川植物志》及《中国植物志》的有关类群等专著。

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专业人才。

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后,他任历届编委。

1978年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荣誉理方文培.近年在四川采集的报春花.四川大学学报,1956(2):61-125.16、方文培.中国芍药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8,7(4):297-324.17、方文培,胡先骕.中国七叶树属新种.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1965(3):217-237乐以成1950年回国。

后任四川医学院妇产科教授、教研室主任、医学系副主任。

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对外伤性妊娠子宫破裂的治疗研究和内分泌与生育关系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并在国内首创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式和逆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式。

在全国妇产科学领域享有崇高威望。

在妇产科届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的说法。

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大人,川大事,川大情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13级的某某,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演讲,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上来分享一个我的小故事。

当然,可能故事并不精彩,可能里面的观点并不是很对,希望大家可以谅解。

我来自吉林,是一个纯正的东北人,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南方人。

其实之所以选择来南方上大学,一是因为想离父母远一点,脱离他们的控制,二是觉得男孩子年轻的时候就要出去闯一下。

可是来了之后我觉得我并不开心,因为很多事情和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但我不后悔,我觉得这份经历很可贵。

毕竟总是待在一个圈子里不会有什么长进。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来的时候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真的是一脸懵逼,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小青年。

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来了四川,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什么都要重新开始。

和室友毕竟要一起住四年,所以很珍惜,想真心的去交朋友。

可是刚开始我就觉得吃了闭门羹。

室友每次出去办事觉得一个人无聊的时候都会叫上我,虽然不是很想去,但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加之又是朋友,所以就陪他去了。

可是有一次我想去超市一个人无聊叫他一起去的时候,他就说他不想去,那个时候他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时的感觉真的很不爽,真的觉得被耍了一样,后来是以一瓶可乐作为交换他才陪我去的。

当时真的很气愤,就觉得他没有把我当朋友一样,因为我觉得朋友之间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吧。

可能很多南方人觉得我这件事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了。

好吧,我
在讲一件我的事。

大二的时候认识一个学妹,和我是老乡,两个人挺投缘的就成了朋友,她有很多事情都会来请教我。

我每次也都会帮她,但我是以“有偿”的方式来帮她,比如说有一次她要去逛街,想让我陪她去,我说可以,但是你要请我吃饭。

就这样后来我们有接触了一段时间她就和我绝交了,我当时还很困惑我没有做错什么啊。

后来听说她觉得我这个人很势力,做什么事都要求回报,斤斤计较。

后来仔细想了一下,或许是应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的吧,东北人更注重情义,有一句话叫“只要你把我当做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而南方人更注重原则。

“我没有什么要买的为什么要陪你去超市”
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慢慢看开了,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导致的,并不是人的本身的问题,换个角度考虑一下谁也没有做错。

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要学会大度一点,包容他人。

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别人,推卸责任。

不要去歧视外地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宽容、理解别人,毕竟相识就是一种缘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