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名人名言

合集下载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_中国古代廉政格言警句精选96条1、【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汉]刘向】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3、【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4、【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清]王永彬】56789101112、政治》】131415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17、【罚一人,则千恐;滥一罪,则百夫愁。

——[唐]陈子昂】18、【政者,正也。

子帅从正,孰能不正。

——孔子】1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论语》】20、【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

——[清]谈迁】21、【赏善罚恶,不可偏废。

——[宋]曾肇】22、【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明]洪应明】23、【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24、【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唐]韩愈】25、【身在官场志守廉敢为苍生质昊天。

】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40、【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清实录》】41、【爱饵衔钩,悔在鸾刀。

——[汉]崔寔】42、【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宋]何坦】43、【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中国古代廉政格言警句——《吕氏春秋》】44、【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4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46、【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上》)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

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腾王阁序》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清·朱圭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

----古格言联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历代名人的廉政警示名言

历代名人的廉政警示名言

历代名人的廉政警示名言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2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3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4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5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管子》6 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吕氏春秋》7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

——陆九渊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9 爱饵衔钩,悔在鸾刀。

——崔寔10 知耻近乎勇。

——孔丘11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12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罗大经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14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15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16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望慎罚之义。

——范晔17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盐铁论》18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19 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

——方孝孺20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1 青年人应有老年人的沉着,老年人应有青年人的精神。

——海明威2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自居易3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古希腊·柏拉图4 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于丹5 稍忍须臾是压制恼怒的最好办法。

——柏拉图6 名心盛者必作伪。

——吕坤7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

——沙拉斯特8 个人勇敢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个人从属于全体。

——德国·黑格尔9 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

——大仲马10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11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古代廉政警示格言

古代廉政警示格言

古代廉政警示格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精华,是促进当代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

你知道古代廉政的警示格言有哪些吗?下面店铺为你分享的是古代廉政警示格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古代廉政警示格言最新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2) 爱饵衔钩,悔在鸾刀。

——崔寔3) 知耻近乎勇。

——孔丘4)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5)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罗大经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7)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9)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望慎罚之义。

——范晔10)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盐铁论》11)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12) 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

——方孝孺13)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14)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15)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刘向古代廉政警示格言精选1)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3) 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4)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汉·桓宽《盐铁论·疾贪》5)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6)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7) 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

——《文子·上义》8)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古代廉洁的名言警句

古代廉洁的名言警句

古代廉洁的名言警句古代廉政格言警句11、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3、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

——《史记》4、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5、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憎广》6、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

——《清实录》7、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

——吴兢8、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汉]贾谊9、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汉]刘向10、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1、芝兰生于深林,不以先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孔子1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14、清能律贪夫,淡可教君子。

——[唐]白居易1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16、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纪昀17、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1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古代廉政格言警句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诸葛亮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4、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大夫之忧也!——庄子5、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礼记》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守宰章》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8、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清]王永彬9、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11、欲端士习,先清仁习。

——[清]陈宏谋12、大害必有小利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为之倪。

古人清廉的名言警句

古人清廉的名言警句

古人清廉的名言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清廉的名人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清廉的名人名言1.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

----古格言联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古格言联4.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5.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6.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明·袁崇焕联7.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8.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9.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10.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三。

六页11.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纪昀12.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清·姚步瀛13.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

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14.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15.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7.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桂林抚署联18.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19.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柳州侯祠联20.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21.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22.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113句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113句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113句1、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

——《周书》卷二三《苏绰列传》2、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3、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5、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守宰章》6、官能清则冤抑渐消,吏能廉则风俗自厚。

——清·钱泳《履园丛话·不可少》7、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

——唐·姚崇《辞金戒》8、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

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10、节用养廉。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一11、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12、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

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13、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14、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品藻》15、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1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17、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

——《明史·循吏传》18、廉仁公勤四者,及为政之本领。

——宋·真德秀《西山训政》《丛书集成初编》19、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20、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关于清廉的古人名言警句

关于清廉的古人名言警句

关于清廉的古人名言警句
古人对清廉、廉洁的态度有着许多名言和警句,以下是一些关于清廉的古人名言警句:
1.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 - 陶渊明
这句名言强调了宁可选择清贫,不愿意选择不正当的财富。

2. "宁叫我贫穷自在,不叫我富贵难安。

" - 刘备
刘备这句名言表达了愿意选择贫穷但心境自在,而不是追求富贵却心不安。

3. "廉洁是人的气节,富贵不能淹没。

" - 朱熹
这句名言强调了廉洁是一个人气节的体现,无论贫富都不能动摇。

4. "清廉无私是高尚品德的象征。

" - 萧纲
这句名言强调了清廉无私是高尚品德的象征,代表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5. "清者自清也,浊者自浊也。

" - 《礼记》
这句名言说明了清廉的人会自觉保持清白,而不正直的人则会自我沉沦。

这些古人名言警句强调了清廉、廉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坚持正直、廉洁的品德,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15、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汉·刘向《说苑·敬慎》16、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汉·刘向《说苑·说丛》1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18、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19、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

——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20、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欧阳修全集·祭丁学士文》21、廉仁公勤四者,及为政之本领。

——宋·真德秀《西山训政》《丛书集成初编》22、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江纂》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4、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2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伯养说》26、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27、洁己是心毫。

——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28、上邪下难正,从枉不可骄。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29、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

——唐·姚崇《辞金戒》30、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宋·徐祯稷《耻言》31、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32、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33、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34、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品藻》35、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

——宋·陆游《春日杂兴》36、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

——《文子·上义》37、伤风害理,莫甚于私。

暴物残民,莫大于贿。

——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38、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始为真清。

——宋·朱熹语39、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41、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

——清·王命岳《惩贪议》42、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汉·桓宽《盐铁论·疾贪》43、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4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45、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寒松堂集》46、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

——北齐·刘昼《刘子·贪爱》4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48、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元史·张桢传》49、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50、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5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52、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

乃以博财物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53、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54、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

——《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传》5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赤壁赋》56、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简示康》57、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58、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守宰章》59、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清·钱南园沣联60、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周书》卷三五《郑孝穆列传》61、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

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

——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62、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

清非难,不见其清为难。

不恃其清而操切凌轹人为尤难。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居官格言》63、能省事,自无妄费,无妄费,方可与讲廉。

——清·申居郧《西岩》64、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

庶乎官箴无忝。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65、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

——《明史·梁寅传》66、廉洁爱人者厚其禄。

——《文韬·盈虚》67、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清·金缨《格言联壁》68、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

——宋·苏舜钦《无锡惠山寺》69、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70、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

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71、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

——《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72、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晋·傅玄《傅子·义信》73、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

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74、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75、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宋·王应麟《三字经》76、淡然自守,不汲济于荣利。

——《魏书·刘芳传》77、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元·王实甫《西厢记》78、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79、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

可以得下之援。

——宋·吕本中《官箴》80、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8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82、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83、官若忠廉,则贤才向用,功绩获彰,庶务皆得其理,天下何患不治。

——《清世祖实录·卷九》84、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

——《逊志斋集》85、为清官死,死有余荣。

——明·朱祖文《北行日谱》86、辞金者,取其廉慎也。

昔子罕辞玉,以不贪赃枉法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

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

——唐·姚崇《辞金诫》87、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

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

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

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88、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89、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90、节用养廉。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一91、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欲求寅僚之敬佩,百姓之爱戴,即袭取于偶然,亦不可得矣!——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92、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

——《朱子语类辑略》9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94、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9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96、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后汉书·张衡列传》97、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临民仁。

——《宋朝事实类苑·德量智识》98、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

——《明史·循吏传》99、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100、动则三思,虚而后行。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101、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

——《周书》卷二三《苏绰列传》102、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

——《荀子·不苟》103、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10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105、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