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
古代汉语(2)-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古代汉语(2)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是什么? 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答:(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形式。
答: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答: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022年东师古代汉语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1)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 下列各字,属于会意旳是A. 青B. 亦C. 为D. 网对旳答案:2.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变化它旳词性和基本旳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旳功能,这种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对旳答案:3. “武丁朝诸侯。
”中“朝”旳特殊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对动用法D. 为动用法对旳答案:4. 有关“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一句,说法对旳旳是A. 是兼语句B. 含双宾语C. 含宾语前置D. 是判断句对旳答案:5. 许慎对“六书”中“形声”所下旳定义是()A. 画成其物,随体诘誳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C.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D.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对旳答案:6. 下列句子中有介宾构造做状语旳是A.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对旳答案:7.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中旳“贰”旳文中义是A. 两属B. 两个C. 二十D. 第二次对旳答案:8.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它是谁集成旳A. 孔子B. 孔子门人C. 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D. 孔子门人旳再传弟子对旳答案: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中“以”旳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A. 介词,把用B. 介词,来C. 连词,表目旳D. 连词,表成果对旳答案:10.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拂”旳应当释为()A. 拭去B. 掠过C. 违背D. 匡正过错对旳答案:古代汉语(1)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 下面论述对旳旳是()()()()A. 《孟子》被朱熹列入《四书》B. 《孟子》共七篇,各篇分上下C. 《孟子》旳《十三经注疏》本为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D. 《孟子》通行旳注本尚有清代焦循《孟子正义》对旳答案:2. 下列各句中旳“觉得”旳词义为“觉得”旳是A. 老臣窃觉得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东师古代汉语(2)19春在线作业1-0003参考答案

东师古代汉语(2)19春在线作业1-0003参考答案古代汉语(2)19春在线作业1-0003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1.参差一词属于复音词中的A.附音词B.连绵词C.合成词D.叠音词答案:B2.率尔属于复音词中的()A.附音词B.连绵词C.合成词D.叠音词答案:A3.下列句子中,有连绵词的是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B.布帛寻常,庸人不释C.于是XXX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答案:C4.“背负青天而XXX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中“夭阏”属于()A.附音词B.连绵词C.词组D.合成词答案:B5.阿母属于复音词中的.A.附音词B.连绵词C.合成词D.叠音词答案:A6.在传统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A.韵部B.韵目C.韵摄D.韵尾谜底:A7.“适莽苍者,XXX而反,腹犹公然”。
其中“公然”的意思是()A.饱的样子B.认为……对C.真的燃烧D.的确谜底:A8.“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中“辜”的文中义是()A.辜负B.有罪C.清闲D.劳苦答案:B9.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衝的本义是A.活动B.前进C.冲动D.交叉路口谜底:D10.“芝”“淡”“乐”“赐”四字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A.之淡药铎B.之谈药锡C.XXX觉耕D.支XXX谜底:B2、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11.下列各句中“然”字是代词的是A.所渐者然也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缺乏,人之道则不然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D.于是XXX欣然自喜答案:AB12.下面复音词中,是连绵词的是()()()()A.诸侯B.披靡C.扶摇D.宾客谜底:BC13.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清代学者XXX提出的是A.娘日归泥B.喻四入定C.古无轻唇音D.古无舌上音答案:CD14.按XXX的上古音系韵部说,下面属于谈部的是A.谈B.芝C.淡D.之答案:AC15.“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答案4

古代汉语(二)23秋在线作业1-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下列句子中有介宾结构做状语的是()
[选项.A]斧斤以时入山林
[选项.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选项.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选项.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正确选择]:A
【题目】,下列各句中,“与”字用作语气助词的为()
[选项.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选项.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选项.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选项.D]于予与何诛!
[正确选择]:D
【题目】,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选项.A]意动用法
[选项.B]对动用法
[选项.C]为动用法
[选项.D]使动用法
[正确选择]:A
【题目】,“于予与何诛!”中的“诛”的文中义是()
[选项.A]诛杀
[选项.B]攻打
[选项.C]谴责
[选项.D]偷袭
[正确选择]:C
【题目】,“或相倍蓰,或相什佰,或相千万”中“倍、蓰、什、佰、千、万”表示的是() [选项.A]约数
[选项.B]虚数
[选项.C]分数
[选项.D]倍数
[正确选择]:D。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B.正确
正确答案:A
17.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上是不同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8.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段玉裁提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9.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古代汉语(2)20春在线作业1-0003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使新义成为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正确答案:B
2.行行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正确答案:A
13.“技经肯綮之未尝。”中“綮”的意思是筋骨聚结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朔”是一个复音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关于“对”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B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中的“蓬蒿”是
A.一个复音词
B.一个连绵词
C.两个单音词
D.一个单纯词
正确答案:C
4.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A:用在整数与零数间B:用在整数和约数之间C:用在倍数和虚数之间D:用在整数和分数之间正确答案:A2:“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A:助词,哪里B:助词,怎样C:代词,哪里D:代词,怎样正确答案:C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相”的词文中义是()A:动词,辅佐B:动词,看C:名词,宰相D:名词,扶着瞎子走路的人正确答案:C4:下面的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C:人十能之,己千之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正确答案:D5:“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A:连词,或者B:代词,有人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正确答案:B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B:宾语前置C:词类活用D:意动用法正确答案:A7: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吾道一以贯之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正确答案:A8: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A:意动用法B:对动用法C:为动用法D:使动用法正确答案:A9:“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中存在下面哪种现象()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宾语前置D:名词作动词正确答案:C10:“秦师遂东”中的“东”的特殊用法是()A: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的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D: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A11: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古代汉语(2)[东北师范答案]19秋在线作业21
![古代汉语(2)[东北师范答案]19秋在线作业21](https://img.taocdn.com/s3/m/2bb0ca78ff00bed5b9f31dc8.png)
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1.“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A.规劝B.说服C.胜任D.鼓励[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D2.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一个词的A.引申义B.假借义C.转义D.变义[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A3.融融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B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之”字的词性是()A.代词B.助词C.动词D.语气词[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C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扶摇”属于()A.附音词B.连绵词C.合成词D.词组[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B6.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A.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常用作意动,“辱”带用作使动。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C7.“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中的“殊”字的文中义是()A.不同B.特别C.死D.特殊[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C8.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谁的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此作疏。
()A.司马彪B.郭象C.向秀D.孟氏[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B9.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关于平仄,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B.平、上声为平,去、入声为仄C.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D.平、上声为仄,去、入声为平[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A10.古汉语中的复音词中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是A.连绵词B.附音词C.叠音词D.偏义复词[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1.现在最通行的所谓《史记》“三家注本”,它们分别是A.南朝宋裴骃集解B.唐司马贞索隐C.唐张守节正义D.唐孔颖达注疏[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ABC2.关于“南冥者,天池也”中“天池”,说法正确的是( ) ( )( ) ( )A.词义是天然形成的池B.是一个复音词C.是词组D.词义是天然的护城河[认真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AC3.“及夷射去,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类溺者之状”。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古代汉语(2)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D.附音词
正确答案:C
3.关于“叠韵”和“双声”的定义,下正确的一组是()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C.两字必须韵母相同才为叠韵
正确答案:C
4.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
A.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
B.语法功能不同
C.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方言的不同
C.附音词
D.合成词
正确答案:A
8.《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正确答案:B
9.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什么为主的
A.复音词
B.单音词
C.双音词
D.附音词
正确答案:B
10.关于“则一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说法正确的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中“夭阏”属于连绵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3.“杀”是个泛用的动词,适用面广,对一切生物都是适用的,凡致死都可以叫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際”的本义是两房相合之缝。
A.错误
B.正确
B.正确
正确答案:B
2.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意思是自然形成的池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4.“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19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大学】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中的“劝”的意思是()
[A.]规劝
[B.]说服
[C.]胜任
[D.]鼓励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D
2.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一个词的
[A.]引申义
[B.]假借义
[C.]转义
[D.]变义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A
3.融融属于复音词中的( )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之”字的词性是()
[A.]代词
[B.]助词
[C.]动词
[D.]语气词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扶摇”属于()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