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三氯乙烷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MSDS-(1,1,1-三氯乙烷)

反应。与铜、青铜及其他金属粉末接触剧烈反应。腐蚀铝、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热金属
或紫外线照射会引发分解,形成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
易燃性(红色):1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
识
中文名: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英文名:
1,1,1Trichloroethane;Methyl chloroform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CAS号:
71-55-6
RTECS号:
KJ2975000
UN编号:
2831
危险货物编号:
61555
IMDG规则页码:
4.48折射率:1.438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燃烧性:
可燃
Hale Waihona Puke 包装规格:270KG/桶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500℃
爆炸下限(V%):
7%
爆炸上限(V%):
12.5%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硝酸盐、氧、钠和氢氧化钠接触发生剧烈反应。与丙酮、强
有毒物质控制法:40CFR716.120(a)。
6272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冰点为-30℃。有氯仿的甜味。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导言1国家方案编制目的1.1.中国政府已在1989年9月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在1991年6月加入1990年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成为按《议定书》第五条第一款行事的缔约国。
为使中国能全面而有效地遵循《议定书》控制措施,及时获得《议定书》过渡多边基金应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根据缔约国第二次会议报告附件4附录第10段的要求,制定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
1.2.国家方案是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是实施《议定书》的决心和信心的体现,同时是中国履行《议定书》所面临的经济、技术等方面困难而复杂的现实的反映。
1.3.国家方案详细地统计分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以下简称ODS)的生产、消费现状,科学评估了其发展趋势及代用品、代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优化制定了中国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有效的行动计划。
1.4.国家方案将行动计划分解为可执行的项目。
谨慎评估了每一项目可向基金申请援助的增加费用,确认了基金应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基本框架,按优先顺序分批提出了申请基金援助的具体项目。
1.5.国家方案提出了一整套中国的保护臭氧层政策及配套的机构框架,以支持、领导、监督和保证行动计划及相应项目的如期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2国家方案编制状况2.1.国家方案根据过渡多边基金执委会制定的国家方案的格式和内容及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工作大纲要求,由中国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委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编制。
编制工作是在国家环保局组织协调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务院经贸办、财政部、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国家工商局、公安部、机电部、航空航天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以及《议定书》基金执委会及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的支持。
国家方案是在1992年5月至7月由30名中国专家组成的包括化学品生产、泡沫材料、工业商业制冷、家用冰箱、哈龙、气溶胶、溶剂、循环回收等8个专家工作组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ODS(臭氧层破坏物质)清单

CF2Cl2
二氯二氟甲烷
1
CFC-113
C2F3Cl3
1,1,2-三氯-1,2,2-三氟乙烷
0.8
CFC-114
C2F4Cl2
1,2-二氯-1,1,2,2,-四氟乙烷
1
CFC-115
C2F5Cl
一氯五氟乙烷
0.6
CFC-13
CF3Cl
一氯三氟甲烷
1
CFC-111
C2FCl5
五氯一氟乙烷
1
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清洗剂、气雾剂等。按照《议定书》最新的调整案规定,2013年生产和使用分别冻结在2009和2010年两年平均水平,2015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10%,2020年削减35%,2025年削减67.5%,2030年实现除维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淘汰
(HCFC-132)
C2H2F2Cl2
CFC-112
C2F2Cl4
四氯二氟乙烷
1
CFC-211
C3FCl7
七氯一氟丙烷
1
CFC-212
C3F2Cl6
六氯二氟丙烷
1
CFC-213
C3F3Cl5
五氯三氟丙烷
1
CFC-214
C3F4Cl4
四氯四氟丙烷
1
CFC-215
C3F5Cl3
三氯五氟丙烷
1
CFC-216
C3F6Cl2
二氯六氟丙烷
1
CFC-217
(HCFC-123)
CHCl2CF3
1,1-二氯-2,2,2-三氟乙烷
-
0.02
(HCFC-124)
C2HF4Cl
一氯四氟乙烷
2
0.02-0.04
碳氢清洗剂

氯化溶剂
水基-半水基溶剂
REMATM 清洗剂
22
使用REMATM清洗剂进行清洗
清洗工艺 浸润(由超声波辅助) 蒸汽清洗 擦拭 干燥工艺 > 气动刀 / 使用被加热的空气 > 离心干燥、 旋转吹风干燥 > 真空干燥
一、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各地不得新建、扩建或改建1,1,1-三氯乙烷和甲基溴生产装 置。 二、自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1,1,1-三氯乙烷和甲基溴生产(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三、违反上述规定建设的生产线,由地方环保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拆除。 四、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上述规定批准建设(扩建、改建)1,1,1-三 氯乙烷和甲基溴生产建设项目的,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支持、包庇、纵 容的,应依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
•
一般溶剂: 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 PCE和二氯甲烷 MC
工艺 - 普遍: 浸液蒸汽脱脂除油工艺 - 适用于绝大多数污物,包括树脂基污物 优点 - 几乎相当于三氯乙烷TCA的即时替代物 - 干燥迅速 - 不可燃 - 优良的洗净力 关注事项 - 怀疑含有致癌物质 (极低的TLV) - 与某些轻金属相克(不相容) - 塑料和弹性体的刺激往往过于强烈 - 气味浓烈 - 受到未来立法的管制?
“相似相容原理”
10
碳氢清洗剂
• •
并非新生事物
- 例如:在发现含氯溶剂之前一直使用煤油 - 在清除烃基污物方面非常有效
主要关心的是可燃性
- 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燃烧 (存在火源及合适的空气-烃蒸汽混合比) 可用以下方法有效解决可燃性问题: 选用适合类型的REMATM清洗剂 设备设计
维护实践 及正确操作程序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中文版-危化品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疼、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率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催吐。
给服活性碳悬液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出。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戴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物和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露原。
防止泄露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然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与容器中。
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沙土、惰性物质或蛭石收大量液体。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

化学名称 一氯四氟丙烷 三氯一氟丙烷 二氯二氟丙烷 一氯三氟丙烷 二氯一氟丙烷 一氯二氟丙烷 一氯一氟丙烷 二溴一氟甲烷 一溴二氟甲烷 一溴一氟甲烷 四溴一氟乙烷 三溴二氟乙烷 二溴三氟乙烷 一溴四氟乙烷 三溴一氟乙烷 二溴二氟乙烷 一溴三氟乙烷 二溴一氟乙烷 一溴二氟乙烷 一溴一氟乙烷 六溴一氟丙烷
物 化学式 C3F7Cl CF2BrCl CF3Br C2F4Br2
CCl4
C2H3Cl3**
CHFCl2 CHF2Cl CH2FCl C2HFCl4 C2HF2Cl3 C2HF3Cl2 CHCl2CF3 C2HF4Cl CHFClCF3 C2H2FCl3 C2H2F2Cl2 C2H2F3Cl C2H3FCl2
609
2020 年削减 35%,2025 年削减 67.5%,
0.022
2030 年实现除维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
0.007-0.05
淘汰。
0.008-0.05
0.02-0.06
0.005-0.07
—4—
类别
第五类 含氢氯氟烃
代码 (HCFC-141b)***
(HCFC-142) (HCFC-142b)***
(HBFC-22B1)
第六类 含氢溴氟烃
物
质*
化学式
C3H3F4Cl C3H4FCl3 C3H4F2Cl2 C3H4F3Cl C3H5FCl2 C3H5F2Cl C3H6FCl CHFBr2 CHF2Br CH2FBr C2HFBr4 C2HF2Br3 C2HF3Br2 C2HF4Br C2H2FBr3 C2H2F2Br2 C2H2F3Br C2H3FBr2 C2H3F2Br C2H4FBr C3HFBr6
151
0.055
消耗臭氧层(ODS)物质清单ok

消耗臭氧层(ODS)物质清单类别物质异构体数目ODP值*备注代码化学式化学名称第一类全氯氟烃(又称氯氟化碳)CFC-11 CFCl3三氯一氟甲烷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
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除特殊用途外,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
CFC-12 CF2Cl2二氯二氟甲烷 1CFC-113 C2F3Cl31,1,2-三氯-1,2,2-三氟乙烷0.8CFC-114 C2F4Cl21,2-二氯-1,1,2,2,-四氟乙烷1CFC-115 C2F5Cl 一氯五氟乙烷0.6CFC-13 CF3Cl 一氯三氟甲烷 1CFC-111 C2FCl5五氯一氟乙烷 1CFC-112 C2F2Cl4四氯二氟乙烷 1CFC-211 C3FCl7七氯一氟丙烷 1CFC-212 C3F2Cl6六氯二氟丙烷 1第一类全氯氟烃(又称氯氟化碳)CFC-213 C3F3Cl5五氯三氟丙烷 1 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
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除特殊用途外,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
CFC-214 C3F4Cl4四氯四氟丙烷 1CFC-215 C3F5Cl3三氯五氟丙烷 1CFC-216 C3F6Cl2二氯六氟丙烷 1CFC-217 C3F7Cl 一氯七氟丙烷 1第二类哈龙(哈龙-1211) CF2BrCl一溴一氯二氟甲烷3主要用途为灭火剂。
按《议定书》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除特殊用途外,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
(哈龙-1301) CF3Br 一溴三氟甲烷10(哈龙-2402) C2F4Br2二溴四氟乙烷 6第三类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 1.1主要用途为加工助剂、清洗剂和试剂等。
按《议定书》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除特殊用途外,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
第四类甲基氯仿**C2H3Cl31,1,1-三氯乙烷(非1,1,2-三氯乙烷)又称甲基氯仿0.1主要用途为清洗剂、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
防பைடு நூலகம்
与
防
护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临界压力(Mpa):4.48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铝及其合金、强碱。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毒
性
LD50:10300 mg/kg(大鼠经口)
LC50: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危
险
性
概
述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放被衣服,洗后备用。注意卫生。
储
存
运
输
包装标志:有毒品包装类别:Ⅲ类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熔点(℃):-32.5
相对密度(空气=1):4.6
爆炸下限[%(V/V)]:10.0
沸点(℃):74.1
临界温度(℃):311.5
爆炸上限[%(V/V)]:15.5
闪点(℃):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13.33(20℃)
辛醇/水分配系数:2.17
引燃温度(℃):无资料
表3-4: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标识
中文名: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性物质
UN号:2831
英文名:1,1,1-trichloroethane;methyl chloroform
次要危险性:/
包装类别:Ⅲ类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相对密度(水=1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