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旅游规划管理教学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

旅游规划管理教学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旅游规划管理教学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是针对旅游规划管理领域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旅游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与发展工作。
本文将从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发展趋势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步骤旅游目的地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科学规划。
旅游目的地规划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调查研究阶段:对目的地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交通、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目的地的旅游潜力和发展需求。
2. 规划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方案,包括景区的定位、开发项目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等。
3. 实施阶段:根据规划方案,组织实施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包括景区的开发建设、旅游产品的推广、交通和住宿设施的配套建设等。
4. 管理评估阶段:对旅游目的地的运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策略,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趋势和挑战。
1.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旅游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应注重对本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让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3. 旅游产品创新: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应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体验,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4. 信息化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发展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的管理策略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的关键,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管理策略:1. 产业发展策略: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策略,注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协提案

关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协提案标题: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政协提案尊敬的政协委员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向各位委员提交以下提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增加对旅游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确保游客能够在旅途中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服务。
推动旅游文化融合: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设施,更需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通过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目的地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游客体验。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是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导游培训、旅游安全保障、紧急救援等方面。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旅游口碑,吸引更多游客。
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旅游,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
拓展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政府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旅游项目,提高国际影响力。
同时,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本国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
以上提案旨在通过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各位委员能够共同关注旅游产业,为提案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建议,共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谢谢!。
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开发

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开发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目的地作为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其管理与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这包括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机场、火车站等,要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还有住宿设施,从高档酒店到经济型民宿,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也同样重要,提供多样化、卫生、美味的饮食选择,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当地的特色。
服务质量的管理是关键一环。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
导游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生动地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
酒店、餐厅的服务人员要热情周到,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旅游目的地的首要责任。
这需要加强治安巡逻,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则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创新的思路。
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比如,拥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可以开发徒步旅行、露营、登山等项目;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区,可以修复古建筑、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市场定位也至关重要。
要明确目标客户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来开发旅游产品。
例如,针对年轻人,可以推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项目;对于家庭游客,则要注重提供亲子活动和休闲娱乐设施。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要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让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而竞争则能促使各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和开发水平,推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宣传推广也是旅游目的地开发的重要手段。
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他们的休闲方式,而旅游目的地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旅游目的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探讨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旅游目的地是游客流入的场所,对于游客的体验和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目的地无法有效地管理游客的流动和需求,可能会导致过度拥挤、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旅游目的地管理也涉及到社区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等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以后的发展和资源。
对旅游目的地来说,这就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尊重当地社区的权益。
例如,一些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已经采取了限制游客数量的措施,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不仅有利于目的地的长期发展,也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然而,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一些热门目的地已经出现了过度拥挤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需要目的地管理者采取措施来平衡游客数量和目的地的承载能力。
其次,旅游业对当地社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一些旅游目的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当地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因此,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游客的到来对目的地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来控制拥挤。
这可以采用预定系统、门票限制和限时游览等方式来平衡游客需求和目的地容纳能力。
其次,他们可以推动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受益。
旅游管理中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规划

旅游管理中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规划旅游业是如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与规划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中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要素,其管理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例如,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旅游设施等,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增加特色,提升其吸引力。
2. 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往往依赖于其所拥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可以保护这些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从而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目的地管理不仅关乎资源的管理,还包括对旅游服务的管理。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游客的满意度将得到提高,从而增加他们的回访率,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规划的实施策略1. 制定综合的目的地规划: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规划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
相关部门应制定综合的目的地规划,明确目的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并确保规划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
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好旅游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加强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避免破坏。
3. 引入专业管理团队: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游目的地,应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他们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运营旅游目的地。
专业管理团队可以帮助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4. 加强旅游宣传与推广:旅游宣传和推广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游客传递目的地的独特之处,吸引他们的兴趣。
5. 建设恰当的旅游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需要建设相应的旅游设施。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项目七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学习任务1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内涵分析1.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1.1.1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
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
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
”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表达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
1.1.2 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
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
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1.2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1.2.1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建设都要依赖旅游吸引物。
1.2.2 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
1.2.3 具有一定的旅游设施旅游业发展要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正由过去的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实力”和内容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本地鲜明旅游特色,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的“百分之百纯净新西兰”“不可思议的印度”,到国内的“好客山东”“大美青海”,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竞争的焦点。
独特而鲜明的品牌能使旅游目的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地方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新发展机会。
一、现状1.品牌建设正成为旅游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内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游客旅游经验更加丰富,对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正由过去的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实力”和内容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本地鲜明旅游特色,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全国主要旅游城市都提出了旅游品牌宣传口号,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进行传播,以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
在吸引国内游客的同时,许多旅游目的地着眼国际,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
如北京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打造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等。
2.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由高大上的城市形象向生活化、具体化的城市形象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激增。
游客的旅游诉求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体验转变,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体验,更关注对当地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体验,以融入当地生活。
地方美食成为目的地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
如成都市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闲适的生活方式,成为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了“美食之都”的称号。
与此同时,许多目的地的宣传口号也开始向生活性内容转变。
如河北省的旅游宣传口号由“诚义燕赵,胜境河北”转变为“京畿福地,乐享河北”,重庆市由“重庆,非去不可”转变为“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义重庆人”,用诸如“乐享”“不夜城”“重情重义”这种词汇,更加凸显旅游目的地的生活属性和人文特色。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方法1.景区规划与设计: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应基于对区域资源的充分了解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方案。
包括合理的布局设计,景区道路、交通、停车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景点、景观和建筑的选址和设计等。
2.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留自然景观,减少人工破坏,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并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
3.设施建设与管理: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包括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完善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以及安全、清洁、舒适的旅游环境等。
同时,应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修复和更新设施,保障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应注重开发创新并丰富旅游产品。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区的文化、历史、民俗等资源,开发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增加非旅游元素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不仅要考虑旅游资源,还要关注非旅游元素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比赛、展览会等各类活动,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6.智能化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管理在旅游目的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供更便利的旅游服务,如智能导游、在线预订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7.旅游宣传与营销: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与营销工作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制作旅游宣传片、举办推介会、利用社交媒体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并选择该目的地。
同时,也要注重游客的口碑传播和反馈管理,及时回应游客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全面考虑区域资源、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和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七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
学习任务1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内涵分析
1.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1.1.1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
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
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
”
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体现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
1.1.2 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
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
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和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1.2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1.2.1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建设都要依赖旅游吸引物。
1.2.2 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
1.2.3 具有一定的旅游设施
旅游业发展要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
1.2.4 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充足的客源和规模的市场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3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1.3.1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山水型
都市商务型
乡野田园型
宗教历史型
民族民俗型
古城古镇型
1.3.2 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观光型旅游目的地
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
商务型旅游目的地
特种旅游目的地
1.3.3 按照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省市级旅游目的地
地区级旅游目的地
1.3.4 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范围划分
国家旅游目的地
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城市旅游目的地
景区旅游目的地
1.3.5 按照旅游目的地功能和用途划分
经济开发型旅游目的地
资源保护型旅游目的地
1.3.6 按照旅游目的地开发时间和发育程度划分
新兴目的地
成熟目的地
1.4 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1)探索阶段
没什么销售渠道,少量旅游者(自然爱好者),喜冒险,被自然、文化或历史所自然吸引,更喜贴近自然和原始风味。
没专门的设施,旅游相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参和供给的多为非正式部门。
(2)参和阶段
近冒险型旅游者、希望保持自然,并享受好的饭店等设施;
饭店、餐馆、娱乐设施等开始出现,市场范围基本确定,季节性开始出现;政府改善交通,强化了促销、拓展其分销渠道、使潜在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信息。
目的地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围绕如何增加现有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来进行的。
(3)发展阶段
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快速增长,目的地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老顾客争取新顾客,供给价格可能会开始下降(对应的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也可能会下降);人数仍上升,旺季超过当地居民,中间型旅游者成主流;
可进入性显著改善,迎合旅游者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出现粗制滥造的纪念品;外来资本甚至控制了供给。
(4)巩固阶段
旅游者增长速度下降但仍在增长外来资本进一步控制供给,目的地对旅游依赖度很高。
当地非直接就业者对旅游的态度可能有抵触。
(5)停滞阶段
到访者多为低阶层,重访率高,停留时间短,花费少;目的地承载力已经饱和或超载,目的地压力很大(问题);几乎无新商机,供给厂商数量稳定,竞争非常激烈。
(6)后停滞阶段
维持:产品无重大变化,维持旅游者数量;政府应加强规划以减少目的地面临的各种压力。
复兴:若能增加人造景观或开发新的旅游吸引,可实现复兴计划。
衰败:旅游功能尽失,只能转化为疗养康复中心。
学习任务2 旅游目的地功能配置
2.1 旅游目的地功能配置原则
2.1.1 突出主题形象
2.1.2合理功能分区
2.1.3集中功能规划
2.1.4 保护生态环境
2.1.5 规划交通路线
2.2 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分区
2.2.1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旅游目的地核心区是对旅游酒店、餐饮、购物、交通、娱乐服务设施进行规划,确定旅游设施的数量、规模和档次;组织安排客源,确定游客容量和旅游目标市场;确定客源市场序位和旅游服务设施的网点布局。
2.2.2旅游目的地控制区
是为了适度开发、利用、保护自然及人文资源,要划出一定的外围保护带,以确定自然特色和人文景观面貌的完整性,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2.3 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的模式
2.3.1 圈层布局模式
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三区布局模式:自然特色区、娱乐区、服务区。
目的地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个子系统。
2.3.2 核式布局模式
单核式布局模式:一个旅游社区服务中心
双核式空间布局模式:度假城镇和辅助服务社区
核式环空间布局模式:核心景区或特色旅馆。
2.3.3 链式布局模式
旅游设施布局和海岸线的区位关系。
2.3.4 组团式布局模式
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
草原旅游区布局模式
学习任务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3.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
皮尔森从目的地开发角度,把把目的地竞争描述为:目的地在一个规划框架内,在不同目的地之间,对各个目的地特征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的技术和方法。
克劳奇(Crouch)和里奇(Ritchie)认为,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不仅在旅游方面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社会、文化、政治方面都是可持续发展的。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它需要考虑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内容,从而保障旅游目的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满意旅游经历、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先关者福利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界定为:旅游目的地以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持续地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经历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当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3.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直接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旅游产品
市场需求;市场营销能力
旅游企业
3.2.2.间接影响因素
基础设施;区位条件
旅游人才;旅游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法律) 3.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法
3.3.1 定性方法
3.3.2 定量方法
因子分析法
模糊判别法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3.3.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