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授课日期:2008、10、6/10、13 教案序号:1 课程节数:4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努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把握大学学习的科学内涵,把学做人与学做事有机结合,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向同学问好,自我介绍。
导入: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的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茂名职业技术教学院,欢迎你们。
初识大学生活有哪些体会和感受?请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开展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发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李开复(一)大学的内涵大学有大文化底蕴;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大学生;大学的使命——培养国家良才。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心理情绪的变化。
心理情绪的变化:1、茫然感。
“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又“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2、失落感。
3、怀旧心理。
4、自卑心理。
5、被动心理。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活四步曲:体验——丰富的大学生活思考——清醒的大学生活选择——自主的大学生活奋斗——踏实的大学生活(一)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二)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何谓学习:学习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获取经验并导致行为变化的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适用于全院普通本科各专业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一、课程作用与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实用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2.本课程要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坚持理论灌输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知法、守法的水平;本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强调引导大学生的“知,,“行,,统自觉加强自我修养。
3.本课程还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将课堂学习和讨论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延伸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使用教材:罗国杰等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主要参考书:(1)戴艳军、杨慧民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许汝罗、王永亮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刘书林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四、课程内容1.大学生活适应篇主要内容:走进人生新阶段、适应人生新环境、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方法和途径重点与难点:适应人生新环境;如何做一个有梦的人2.理想与人生篇主要内容:活出生命的意义、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如何化理想为现实重点与难点: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理想的确立与实现3.爱国篇主要内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忠实的爱国者重点与难点:新时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4.健康与人格篇主要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常见心理问题、健全人格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意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重点与难点: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途径;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调适;大学生如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5.法治篇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养成重点与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养成6.道德篇主要内容:道德理论概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道德品质的锤炼重点与难点:道德的作用与功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道德品质的锤炼五、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考核形式:考查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八荣八耻”为一根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讲清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ShenzhenUniversity.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ShenzhenUniversity.pdf201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二、立足高远与始于足下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维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三、法律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二、保护法律的至上地位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152299019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0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开课学期:第1学期或第2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公选先修课程:中学政治后续课程:课程负责人:封德平开课单位:政治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具体说来就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结合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活,在此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36学时,半期考试2学时,复习2学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4学时)1、适应人生新阶段。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1.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 思想道德修养2.1 道德概念与基本原则本部分主要介绍道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探讨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性、公共性、规范性、自由性等。
学生将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2 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重点介绍礼貌与公德、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行为规范,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行为的道德价值。
2.3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公民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讲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概念和要求。
同时,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民与职业人员的道德职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职业操守。
3. 法律基础知识3.1 法律概述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法律的层级和体系结构。
重点介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文书的区别和功能,使学生对法律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宪法基本原则与公民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宪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规定。
学生将了解宪法对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约束。
3.3 刑法与民法基础知识刑法和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民事权益的保护。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刑法和民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行政法与劳动法基础知识行政法和劳动法是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本部分将介绍行政法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劳动关系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42(3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以及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思修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各项任务;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困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加强自身道德建设,锻炼道德品质修养,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能促进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
(二)设计思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出发,直面他们在新时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答他们的困惑。
课程突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去思考问题,结合现实来理解书中观点,从而实现书本与生活的对接。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学习,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并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二)知识目标该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上课对象
高职
上课年级
大一
学分/周学时
3/2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等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
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
3、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二)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
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一)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本教材的逻辑脉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思维和意识为要求,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才,以结束语部分的培育“四有”新人为归宿和目的。
2、教学辅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学辅助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等教学辅助资料,在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为了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育部专门开设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培训;2006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每年都组织高校德育教师培训,到本学期为止,政治教研室的教师都参加过不同专题的培训,对提高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A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学分: 3分
学时: 54学时
先修课程:无
授课对象: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生
课程类别:综合必修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要求,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以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友情和爱情,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之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指导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教育学生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和依法办事的习惯。
4、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
在授课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演讲教学、音视频资料教学等,同学生形成互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参考表)
说明:如遇节假日停课情况,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学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开卷笔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部分构成。
1、开卷笔试。
考试以小统考方式进行,即按专业、办班学院、教学点实行局部范围统考。
2、平时成绩。
由读书报告(或课外实践报告)和课堂表现组成。
六、选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