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晨读晚记素材: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晨读晚记素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晨读晚记素材

晨读晚记•第一单元11.邓稼先_ [学生用书见《晨读晚记》P2]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首联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之意。

其中“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着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思绪。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描绘诗人凭吊之处(成都郊外的武侯祠)的自然环境。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颔联所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表现出武侯祠春意盎然的特点。

其中,“自”和“空”为互文,刻画出一种幽寂、静谧的意境。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渗入到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情,反映出其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尾联中,诗人以满腔血泪叙事兼抒情,慨叹诸葛亮大业未就,病死军中的历史不幸。

诸葛亮赍志而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学科知识卡心,“文化大革命”之“四人帮”196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由江青、张春桥指使,姚文元编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文革”前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对“文革”的发动和打倒所谓“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1年,在林彪出逃并丧命之后,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从上海上调中央,不久就和江青等三人结成联盟。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背记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背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背记第一章人的由来1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3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胚泡(此时的营养物质由卵黄提供),胚泡再移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八周后,呈现人形,称为胎儿;胚胎在子宫内约发育280天左右,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4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各器官系统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而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同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种营养物质。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1)糖类:主要供能物质;来源: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2)脂肪:备用能源物质:来源: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3)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的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来源:奶、鱼、瘦肉、大豆等(4)水—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了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都依靠水的运输。

(5)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来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维生素B1会得神经炎;缺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缺维生素D会导致缺钙得佝偻病。

(6)无机盐: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缺磷→厌食、贫血、肌无力;缺铁→贫血症;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锌→生长发育不良。

3 植物性食物中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C高温烹调、贮存易遭破坏。

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4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早读晚读材料(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早读晚读材料(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早读晚读材料(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吊白居易[唐]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赏析】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

“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词,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

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

“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含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

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可谓蕴藉含蓄。

尾联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伤之情。

“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一度思卿一怆然”,写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其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像一位老塾师。

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

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

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

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那时候他已经把家搬进城里了。

后来开明书店设立成都编译所,就设在圣陶先生家里。

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修xiū润rùn 生疏shēngshū 商酌shāngzhuó 恳切kěnqiè 譬如pìrú 朦胧ménglóng 累赘léizhuì 别扭bièniu 拖沓tuōtà 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rénbújuàn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lí 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词语解释诲人不倦hu ì r én b ù ju àn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 ó:商量斟酌。

不妥tu 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 éi 赘zhu ì:指拖累、麻烦。

别bi è扭niu :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 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生字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yì路lù 迷mí茫máng 陡dǒu 峭qiào 露lù宿sù 竹zhú篾miè 简jiǎn 陋lòu 悠yōu 闲xián 修xiū葺qì 晶jīng 莹yíng 折zhé损sǔn词语解释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恍hu ǎng 惚h 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字词惮(dàn)踱(duó)归省(xǐng)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ō)凫水(fú)潺(chán )曳屋许许声(yè hǔ)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蕴藻(yùn zǎo)懈(xiè)屹立(yì)舀(yǎo)吁气(xū)家眷(juàn)倘(tǎnɡ)楫(jí)亢奋(kànɡ)晦暗(huì)羁绊(jī)蓦然(mò)冗杂(rǒnɡ)烧灼(zhuó)恬静(tián)犬吠(quǎn fèi )bó)辐射(fú)戛然而止(jiá)撇闭塞(sāi)磅礴(pánɡ(piě) 蘸(zhàn )惬意(qiè)少顷(shǎo qǐnɡ )参差不齐(cēn cī)水门汀(tīnɡ)咿哑(yīyǎ)静穆(mù)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嗔视(chēn)叱(chì )zhà)浑身解数(xiè)尽低回婉转(wǎn zhuǎn )叱咤风云(chì态极妍(yán)惆怅(chóu chànɡ )呓语(yì yǔ)【第16课.社戏】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故事内容的概括。

本文以到赵庄看社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坟墓: 监督:1.察看并加以管理 2.从事监督工作的人[例句]同桌之间应该 互相监督,认真学习。 排解:调解[纠纷];解脱。她用唱歌的方式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快。 循环: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 而回到原处。数学上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 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看到高考成绩,他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 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他讲起话来海阔天空, 常常忘了时间. 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你这样悲天悯人 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加入共产党,赶走侵略者。
寓意: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 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
湮:埋没。 颠:通“癫”,疯狂。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 (认为)是。 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盖:因为。 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倒掷:倾倒。
如是:像这样。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仅仅。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耳:罢了。
妥帖:妥当,很合适。 我们不能束手待毙,必须想个妥帖的办法脱离危险。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班主任诲人不倦,我很敬佩她。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我 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日本侵 华战争,让多少老百姓颠沛流离,生不如死。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驿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迷茫:.迷惑茫然;神情恍惚。这道题让我很迷茫,一点头绪都没有。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重庆到处都是陡峭的山路。 露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如果没有钱,我们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6课社戏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惮dàn欺侮wǔ撺cuān掇duo 凫fú水篙gāo橹lǔ撮cuō棹zhào楫jí行háng辈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

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词语积累:P111 注释1;P112 注释3、6;P114 注释2、4、5;P115 注释1、6;P118 注释2;P119 注释2-4;P120 注释3-4。

1.重点段:P115 第10-13段(1)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

(第11段)① 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变化:轻松—急切—陶醉2.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3. P122 课后练习三(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186)第17课安塞腰鼓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一、作者介绍张中行(1909—20___年),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随笔集《负暄琐话》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二、词语解释 1、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2、不耻下问(bù chǐ _ià wèn):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3、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4、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三、生难字修润(_iū rùn)生疏(shēng shū)商酌(shāng zhuó)恳切(kěn qiè)譬如(pì rú)朦胧(méng lóng)累赘(léi zhui)别扭(biè niu)拖沓(tuō tà)妥帖(tuǒ tiē)14.《驿路梨花》彭荆风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

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

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二、词语解释 1、晶莹(jīng yíng):光亮而透明。

2、折损(zhé sǔn):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3、修葺(_iū qì):修理(建筑物)。

三、生难字寨(zhài)撵(niǎn)扛(káng)驿路(yì lù)迷茫(mí máng)陡峭(dǒu qiào)露宿(lù sù)竹篾(zhú miè)简陋(jiǎn lòu)悠闲(yōu_ián)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晨读晚记·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_[学生用书见《晨读晚记》P28]吊白居易[唐]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赏析】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

“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词,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

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

“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含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

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可谓蕴藉含蓄。

尾联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伤之情。

“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一度思卿一怆然”,写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其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像一位老塾师。

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

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

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

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那时候他已经把家搬进城里了。

后来开明书店设立成都编译所,就设在圣陶先生家里。

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

我的《文言虚字》《笔记文选读》《中国人学英文》以及《石榴树》(即《我叫阿拉木》)的译文,或全部,或部分,都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的。

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

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

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选自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共二十篇。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14.驿路梨花__[学生用书见《晨读晚记》P30]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赏析】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

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

十二月,武钜(即武均州)派遣乡兵总辖杜隐等,乘金人内部混乱引兵北退之机,一举收复西京洛阳。

陆游闻之激动万分,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

诗的首联,热情歌颂了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

颔联嘲笑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迷梦一朝破灭。

颈联中的“列圣”指宋王朝已故列代皇帝。

“中兴”指国家由衰转盛。

在诗人的主观意念中,这胜利是宋代已故诸帝的仁义恩德给人间洒下的雨露,此后国家中兴的赦令,将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天下从此太平。

诗人因此浮想联翩并道于尾联: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处处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

整首诗中,诗人以欣喜之情彰显爱国之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有一位精神病学专家,执业多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精神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数年前将要退休时,发现在帮助自己改变生活方面最有用的老师,是他所谓的“四个小字”。

头两个字是“要是”。

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都花在缅怀过往上,后悔当初该做而没‘要是我当初进了会计班……’。

而其实,‘要是我在那次面试前准备得好一点……’有做的事,在懊悔的海洋里打滚是严重的精神消耗。

矫正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你的词汇里抹掉‘要是’二字,改用‘下次’二字即可。

应该向自己说:‘下次如有机会我应该如何做……’。

”【解读】最浪费时间的莫过于懊悔。

千万不要老是惦念已往的过错,当你后悔既往时,不妨对自己说:“下次我不会再做错。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含有“花”字的古诗词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除上述内容,学生可通过上网搜索或者查阅书籍自行补充、积累]15.*最苦与最乐__[学生用书见《晨读晚记》P32]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赏析】这首绝句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施展本领的空间。

“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匠心独运,作者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后两句紧承“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叹息。

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蜜蜂已采得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这般辛劳到底是为了谁呢?这里应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这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

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怜悯之情,从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也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做出反省,揭露了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他讲得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

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

太阳晒得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得头点地,弯得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得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

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

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倒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

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听着外公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节选自高尔基《童年》)表现乐观自强精神的名家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培根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坚强。

——迪亚娜夫人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

——塞内加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自己是认为办得好的,就坚定地去办,这就是性格。

——歌德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