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的历史起源

合集下载

国庆节的插花艺术

国庆节的插花艺术

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国庆节是中国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展示美丽插花艺术的绝佳时机。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探讨国庆节的插花艺术,介绍其起源、特点以及相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插花艺术的起源插花艺术起源于古代东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

当时,插花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祭祀的形式,人们将鲜花摆放在祭坛上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被视为把大自然之美带入居室的一种方式。

二、国庆节插花艺术的特点1. 喜庆氛围:国庆节是庆祝国家独立和人民团结的重要日子,因此插花艺术在这一节日中通常会强调喜庆的氛围。

例如,人们会选择鲜艳的花卉搭配,如红玫瑰、黄菊等以表达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欢乐。

2. 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常常体现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的结合。

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图案常常融入到花艺作品中,如中国结、国旗等。

同时,艺术家也会运用创新的理念与技巧,注入当代艺术的元素,使插花作品充满新颖与艺术性。

3. 多样的表现形式: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除了传统的插花花瓶,还可以使用花圈、花篮等器皿,以及布置在室内或室外的大型花卉艺术装置。

这些形式不仅仅美化了环境,更能营造热烈、欢乐的节日氛围。

三、国庆节插花艺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1. 色彩搭配:在插花艺术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国庆节的插花作品,可以选择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调的花材,以体现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同时,还可以适当添加绿色的叶子和植物来增添生机和年丰的意象。

2. 花材的选择:选择适合国庆节插花的花材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择具有国家意义的花材,如红玫瑰、红色康乃馨等。

其次,要根据花材的寿命和花语来选择,以确保花艺作品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传达出特定的祝福。

3. 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插花艺术中的重要原则。

在国庆节的插花作品中,可以尝试采用对称布局的方式,使花艺作品形态美观、稳固。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5)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明代的完善期( ) • 瓶花成为主流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清雅的文人花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初(十五世紀)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 山茶、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 花器:銅尊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 花器: 花器:銅卣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插花发言稿

插花发言稿

插花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尊贵的评委,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关于插花艺术的发言。

插花是一门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能够以花卉为媒介,将创意与美感传达给观众。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插花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回顾插花的历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古代东方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和日本。

古代人们将花朵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方式,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的插花注重以枝条和梗为主,并强调气势恢宏、情感深沉的风格。

而日本的插花则更加注重平衡、和谐和简洁。

两种风格各有千秋,都对后来的插花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插花的艺术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花卉插于花瓶或容器中,或者用花线或网格固定花卉的位置与形态,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谐。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将花卉与其他材料,如枝叶、果实、竹子等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韵律和层次感的艺术作品。

插花除了以花材为主,还可以加入一些配套的元素,例如石头、树枝等,以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效果。

插花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能够通过花卉和材料的搭配,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不同的插花作品所带给观赏者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有的作品给人以安静、平和的感觉,而有的则给人以活力和生机。

插花艺术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带给人们身心愉悦和平和。

其次,插花也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我们可以将插花作品放在家居、办公室等各种场所,来增添生活的美感和活力。

插花能够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因此,插花艺术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插花艺术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原则。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花材和配套材料。

不同的花卉和材料之间要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对比性,以形成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花艺术的名词解释

插花艺术的名词解释

插花艺术的名词解释插花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其核心原则是根据花材的属性和形状来选择和组合,通过剪枝、修整、插入容器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美感和情感的艺术品。

1. 插花的起源与流传插花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插花起初是为祭祀和宴会等仪式而进行的,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而在日本,插花则与佛教禅宗的修行相结合,强调和谐、平衡和自然。

2. 插花的基本原则插花艺术有着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包括色彩平衡、形状对比、材质搭配、空间利用等。

色彩平衡是指在组合花材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平衡,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

形状对比是指通过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花材,使整个作品更富有层次感。

材质搭配是指通过将不同的花材和容器进行搭配,以创造出丰富的质感。

空间利用是指在插花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正、副、间等空间,使整体布局更加有力和谐。

3. 插花的风格与流派插花艺术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

在中国,有禅宗插花、朝鲜宫廷插花、宫廷雅石插花等流派;而在日本,有生花茶会、池坊流、菩提藏流等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体现了当地文化和艺术的特点。

4. 插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插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插花可以为生活带来美和愉悦,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家庭中,插花可以装点居室,营造温馨的氛围;在婚礼和庆典上,插花可以增添喜庆和祝福;在企业和公共场所,插花可以烘托环境,展现品牌形象。

5. 插花创作的技巧与要素插花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要素。

首先是对花材的了解和挑选,根据花材的特点和季节性进行选择;其次是对容器和器皿的选择,不同的容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和效果;此外,还需要运用剪枝、插入、固定等技巧来打造出作品的结构和稳定性。

6. 插花艺术的意义与传承插花艺术作为一种古老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与价值。

它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崇敬,同时也展现了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插花作品资料

插花作品资料

• 插花作品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
书房等地,作为重点装饰
气,提高家居的舒适度
• 可以将插花作品与家具、窗帘、灯具
• 插花作品可以带来愉悦、宁静的感觉,
等家居元素相结合,营造出和谐的视觉
调节心情,提高生活的品质
效果
插花作品在商业场所中的应用与展示
插花作品可以作为商业展示的一部分,提升商业场
所的形象和氛围
• 可以通过不同材料、颜色、形状的组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插花作品
• 可以通过技巧、手法的运用,实现变化,增强视觉效果
• 可以通过独特构思、新颖设计,实现创新,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插花作品的实践操作与技巧演

• 插花作品的实践操作需要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
• 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练习,掌握插花、剪枝、固定等基本
• 欧式插花作品常用的材料包括花卉、枝叶、果实等自然材料,还包括
陶瓷、玻璃等人工材料
插花作品的创意与个性化表现
插花作品的创意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插花作品的个性化表现体现在艺术家对
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上
• 艺术家可以从自然、人物、动物等方
•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
面寻找灵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插花作
插花作品的作品展示与评价标准
• 插花作品可以通过展览、比赛、交流等方式进行展示
• 可以通过艺术展览、插花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
• 可以通过交流活动、研讨会等形式,与同行进行学习和交流
• 插花作品的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创意、技巧、美感等方面
• 可以通过作品特点、构思创意等方面,评价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 插花艺术作品也作为礼品、装饰
化,包括立体插花、平面插花等多

中国古典插花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典插花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典插花知识点总结一、插花的起源与发展古典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那个时候,插花是一种宫廷和贵族社交活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时期,古典插花经历了繁荣的时期,当时形成了七文七艺之一的插花艺术。

明清时期,古典插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插花技术得到了更为精湛的发展。

至今,古典插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古典插花的特点1. 古典插花讲究“虚实”和“高低”。

它追求“虚”与“实”相间,高而不倒,低而不漏,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2. 古典插花注重意境的表达。

它的创作灵感源自自然界,通过花卉的形态、色彩和香气,表达出一种意境,带给人一种心灵的享受。

3. 古典插花注重构图。

在古典插花中,花卉的摆放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精心构图的,追求一种对称、平衡的美感。

4. 古典插花追求花器和花材的搭配。

古典插花追求花器和花材的高度融合,追求花器和花材的和谐统一。

三、古典插花的基本技术1. 基本花器相关知识。

古典插花最基本的花器有花瓶、插花盆、花器架、插花篮等。

古典插花花器的选用要根据插花的形式和用途来选择。

2. 基本插花工具的使用。

古典插花的基本工具有插花剪、镊子、插花泥、插花剂、插花绳等。

这些工具起到了插花、修剪、保持鲜花状态的作用。

3. 基本插花造型。

古典插花的基本造型有直插、横插、斜插、碎插等。

这些插花造型的技巧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掌握。

4. 基本插花色彩。

古典插花的色彩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技术,需要根据花卉的种类、数量和特点来选择,做到色彩的协调和搭配。

四、古典插花的流派和作品古典插花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山水插花”、“佛道插花”、“宫廷插花”和“民间插花”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在古典插花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寿字插花》、《兰花插花》、《菊花插花》等。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2)发展期(14-—19世纪)14世纪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 ,由于池坊专庆的插花水平最高,因此产生池坊流。19世纪 形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出现了“花道 ”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ppt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 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究美学法则 • 花枝布局讲究章法
• 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 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 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銅尊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極,誠東方插花藝術之 極品。
• 六月荷花:据说为西施曾 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 故迹。
• 八月桂花: 为西晋荆州史 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 笛而貌美。赵王司马伦的 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 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 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 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 花花神。
• 七月玉簪花:据说是汉武 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 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 旁。
第一章 插花艺术概述
花 想
插花艺术概述
• 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 化身,即使是一片绿叶, 一个花蕾,也能让眼目为 之一舒,心灵为之一动, 自然之花草具有一股逢勃 的生气,也诠释着生命的 瑰丽。爱生命,于是爱花, 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 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 有了插花
第二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 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公元32 年),花环、花索(也称花彩)以及教堂 装饰插花得到普及,直到现在仍为圣诞节 的装饰。当时,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鸢 尾等象征圣洁的花材,花型也较简单。
• 2、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插花艺术主 题丰富,类型繁多,有瓶花、篮花、花束等,出 现了金字塔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对称插花作品 • 3、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出现不对称插花。 • 4、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S形线条为C形线条代 替,作品精细。
• 古希腊人除悬挂花环外还常将植物插在落 地大花瓶中,作为新婚夫妇的室内装饰品, 表示喜庆
• 古代埃及人认为睡莲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 吸用印度蓝睡莲和齿叶睡莲,故在法老墓 中有睡莲的壁画和鲜花随葬。
• 罗马帝国席卷欧洲,建都于拜占庭后,开 始出现神殿仪式用的大型插花,称拜占庭 式圆锥型插法
• 古罗马人悬挂花环来庆祝“农神节”,并 习惯将蔷薇花瓣洒在宴会桌和地板上,使 客人闻香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典 麗 。
• 十一月水仙:据说指洛神。 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 姿态飘逸清雅,有若凌波 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 水仙花神。
• 十二月腊梅:据说是宋代 的苏东坡及黄庭坚。因为 他们倡议将黄梅改称为腊 梅。
• 插花技艺有提高,开现代插花之先河。
“起把亦紧”“瓶口宜清”“插花朵,数宜单, 不宜双”
花 想
• 写景花和谐音造型流行
(2)发展期(14-—19世纪)14世纪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 由于池坊专庆的插花水平最高,因此产生池坊流。19世纪形 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出现了“花道” 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4)宋元的精雅期
• 花器研究有新发展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继五代占景盘后, 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 以花拟人,特重花德,“理念花”流行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 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 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并有许多论及 花材的著作问世。
明代宮庭吊花 花材:牡丹 花器:銅卣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 草月流插花,着意于使插花艺术和当前的生活实际相结 合,以反应新生活为主,崇尚自然,各类花材与表现手 法兼收并蓄。在花材的使用方面,除了生花外,还配以 干燥的、染色的、枯萎的植物,甚至剥了皮的树头等, 常以此描写一个变化多端,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西方插花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时代)古埃及宴会桌 以矮蓝盛花果装饰,用莲花瓣制成花环戴在头上; 古希腊用落地大花瓶插花,用鲜花瓣制成花环戴 在英雄的头上或奉献给神灵。 • 西方人认为花可抵御巫术、闪电和毒药。在祭奠 时,人们用橄榄叶和月桂叶做成花环,作为膜拜 的用具。将花环戴到头上、脖上,即可作护身符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对梅花的论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韵胜,以 格高,古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活动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 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为宋时 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规范。
• 二月杏花:是杨玉环, 安禄山之乱平息后, 玄宗欲葬贵妃,但见 马嵬坡下一林杏花, 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 花花神。
• 三月桃花:一说是北宋杨 家将之一的杨延昭,他守 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 可能是他抵御外寇就像桃 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 获封为桃花花神
• 四月牡丹:据说为曾写下 多首牡丹诗的唐代诗仙李 白。
(6)清代的衰败期(1644-1911) • 花市兴旺,并有具现代商业形式的“花券” 流行
• 对花品评鉴赏既有理智的判断,也有神格 花的癖求
张潮:赏梅令人高,赏兰令人幽,蕉与竹令人 韵பைடு நூலகம்…。
一月梅花: 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柳梦梅,在梦中, 他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 还魂与柳梦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
日本花道的流派
• 、池坊流插花池坊流是日本最为古老的插花流派, 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恪守日本插花艺术传统, 以“立花”(“立华”)为主,枝条数目取奇不 取偶,一般以九条枝条最为常见,这九条枝条各 安排在上、中、下段,形成特异的格调,插时各 枝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不能前后倒置,总体成 垂直并稍成圆柱型。它的插花构图着眼点在于线 条的构成,讲究线条美。池坊流昔日只作为一种 供花的式样,现今已成为插花艺术的一个大流派, 并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进。
• 五月石榴:说为钟馗,因 石榴花开时正藉端午,每 家多贴钟馗以辟邪,于是 石榴花和钟馗拉上关系。
• 九月菊花:据说为陶渊明。 这位东晋田园诗人以菊花 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 诗句。以这位高节的隐士 作为花之隐逸者的代表, 最是恰当不过。
• 十月兰花:据说为战国时 代楚国大诗人屈原,他在 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他 深爱国家,但见朝政腐败 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无法 实现而投汨罗江自尽。
• 小原流插花小原流插花是以色彩插花和写景插花为主。在色彩插花 当中,又分为写实与非写实两种,非写实手法则不同,它并不受花 材季节的限制,除了植物本身外,一些非植物的东西也可以配合使 用,这也是一种自由式的插法。以色彩插花为主的作品, • 小原流的表现手法是以“盛花”为主,即是把花“盛”于浅水盘中, 表现出面的扩展。“盛花”的出现,打破了以立花于瓶中及投花于 瓶中的传统插法。
• 近几十年来,西方插花艺术呈现百花齐放,插花 作品更富表现力和装饰性,插花向花艺设计方向 发展,作品越来越大型化,实用性也越来越高。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 《南史》中关于晋安王子懋的故事:“年 七岁时,……请僧布道,有献莲华供佛者, 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 萎。……”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 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