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 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1文档来源为:从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小学生对联故事

小学生对联故事对联创作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编在这里精心整理了小学生对联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对联故事一1.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2.守一台电脑,两个知己,三味人生,四海朋友,五子对弈,溜来溜去,七赢八输,久久不睡醒来已十时3.看十人通宵,九个传奇,八个私服,七星北斗,六个冲极,吾看吾身,四斗三胜,而而鼾声俯桌睡一人4.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白天没吊事下联夜里吊没事横批无比痛苦5.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
苏东坡写到: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色者来。
小学生对联故事二6.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7.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
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
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
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
众皆大笑。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4、杨慎神童之举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
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5、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故事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故事1. 嘿,您知道春节贴春联的传说不?听老辈人讲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这“年”可坏了,每到除夕就跑出来祸害人,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
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一点欢乐的气氛都没有。
大家都想办法要赶走这个“年”呢。
2. 有户人家,家里有俩兄弟,哥哥聪明伶俐,弟弟憨厚老实。
这哥俩啊,看着乡亲们被“年”欺负,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哥哥就想啊,得想个办法来制服这个“年”。
3. 哥哥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
他发现“年”特别害怕红色和响声。
这就好比老鼠见了猫,躲得远远的。
于是哥哥就找来红纸,在上面写了些吉利的话,然后贴在自家门口。
这可就是最早的春联雏形啦。
4. 弟弟就好奇地问哥哥:“哥,你写这些纸贴门口就能赶走‘年’啊?这靠谱不?”哥哥就自信满满地说:“你就瞧好吧,弟弟。
这红色的纸加上吉利话,肯定能把‘年’吓跑。
”5.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年”又像往常一样出来了。
当它来到这户人家门口时,看到那红红的春联,就像看到了燃烧的火焰一样,吓得直往后退。
再加上这时候周围人家也学着贴起了红纸,还有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声音,“年”更是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6. 从那以后啊,大家发现这个办法真管用。
就像找到了对付病魔的良药一样,都纷纷效仿起来。
每到春节,就把写着吉利话的红纸贴在门口,慢慢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7. 还有一个传说呢。
说是在古代,有神荼和郁垒这两位神仙,他们专门负责看守鬼门。
只要是做坏事的恶鬼,他们就会把恶鬼抓住,喂老虎。
这俩神仙可威风了,就像守护城堡的勇士一样。
8. 老百姓就想啊,要是能把这两位神仙请到自家门口,那不就不怕恶鬼来捣乱了吗?于是啊,就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挂在门口。
这就有点像请保镖来保护自己的家一样。
9. 后来啊,人们觉得光写名字有点单调,就又在桃木上加上了些祈福的话。
这就越来越接近咱们现在的春联啦。
您想啊,这从请神仙到写祈福话,不就是一种文化的慢慢发展嘛。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一、老秀才巧写(改)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喜联,寿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以下是与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杨慎神童之举:明代杨慎,号升庵,生于弘治元年。
有一年过年,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如果能对出他的对联,就饶恕他的不敬之罪。
县令的上联是:“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立即对出下联:“万里长江做澡盆”。
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有一年过年,一个富翁和他的儿子都花钱买了“进士”的头衔,为了炫耀,他们贴出了这样的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然而,乡亲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
一个贫穷的秀才,因为无钱行贿而年年落榜,他在夜里偷偷改了这副对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以此表达他的不满和讽刺。
巧借春联度过年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过年时,写了两副春联贴在门上。
然而,由于他的书法极为出色,这两副春联都被人在夜里偷走。
王羲之并不生气,他再次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并先剪去一截贴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结果,这副看似不吉利的对联再次被人偷走。
到了大年初一,王羲之亲自出门,
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贴上,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大家看到后都赞叹不已。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春联的魅力和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知识和才华的尊重和赞赏,以及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50字

春联小故事简短春联小故事简短1:春联五彩缤纷的烟花腾空燃起,欢快奔放的中国结迎风飘舞,新年来了!新年如盛妆的新娘,一袭火红长裙,带着温馨祝福,带着美好憧憬,款款而至。
这一袭火红长裙,便是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
叔叔写得一手好颜体,端庄雄浑,丰腴遒劲,方圆小有名气,尽管住得与我家较远,但每年年底父亲都要邀请叔叔前来写春联,于是我们村上的人也乘机拿着红纸让叔叔书写。
满院子的人聚集在我家,使原本还悄无踪影的年味,随着一副副红红火火的春联而点燃。
叔叔摆开架势,提起斗笔,悬腕泼墨,笔走龙蛇,引得围观人群满堂喝彩。
最为称奇的是,叔叔脑海中不知装了多少春联,从来不用翻看《春联荟萃》之类的书籍,全凭记忆书写,每副春联内容均不重复,依据每户的"家情"有针对性地书写。
人们满心欢喜地拿着各自的春联回家张贴,火红的春联,点亮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新春串门拜年,逐一读来,云霞满纸,美不胜收:"一元二气三阳泰,四时五福六合春",这是吟迎春纳福的;"物阜财丰当泰运,地杰人灵际昌期",这是颂人财两旺的;"一家和顺应归福,百业振兴皆因勤",这是祈家和兴业的……一副副鲜艳夺目的春联,写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幸福安康的期望。
在联趣墨香中迎来了一个个的新年,忽而有一年,我从叔叔手中接过斗笔,也为村民写起春联来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的毛笔字功力不行,布局不佳,简直无法与叔叔功力独到的颜体相比,灵机一动,不得不"藏拙"地写起行书。
此时的我,年轻气盛,总是想出新出奇,便自创了不少春联,将求联的姓名嵌入联中,为他们写了不少的"嵌名联",竟然赢得了大伙的交口称赞,一时不免有些飘飘然。
现如今,几乎机械印刷的春联替代了传统手写春联,除了书法协会组织"送春联下乡"活动外,已经罕见有人用毛笔书写春联了。
对联故事16则

对联故事对联故事16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在我国的古文化中盛行,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精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故事16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过关人对对过关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秀才讽赃官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
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
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添联讽贪官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
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
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夜 贴对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 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 不得不又写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 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 “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 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 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 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 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纪晓岚讽对石先 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 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 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 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 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 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 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 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细 羽家禽砖后死;
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人家过年男女老
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
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
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
无女、无妻室
横批是:一人过年。
说明了贴对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尤其贴春联,
几乎达到村规民约的程度。一到小年腊月二十
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爷
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 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 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 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
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
幽挟巷草重茵。 上下联各九字,每字皆九划。 把这对联写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 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即八十一 天,“九”已尽了,已到花红柳绿、
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
腐;二十六,准备肉(杀猪宰羊);二十七,杀公
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
儿,擀煮饽饽皮儿。
、巧借春联度过 年关
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 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
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 子敢讨账
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 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 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 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
、巧写春联“讨” 来年货
,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 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 情狂
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 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 哀乐声。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 对袁世凯的蔑视。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无女、无妻室
春联的种类
❖ 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条、 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 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一般大街门外 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 “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 等。老太太爱买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 孙,日富田资日康宁”;老头儿愿买带有警语的; 一些商号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 三江”。还有像“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等, 都贴在商号的门柱子上。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 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 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 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联故事
许俊华
牛奔马跃行千里;凤舞龙飞上
九霄。这是我送给大家的一副 春联.
春联是中国的一块文化瑰宝,每
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
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
氛。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说春 联.不知道大家在过年的时候有 没有在门上帖上大红的春联呢? 如果你家就有,就来和大家分享
一下吧!
春联的由来
❖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 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 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 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 联者,即桃符也。"
纪晓岚的故事
四眼井 陆耳山
纪晓岚和朋友经常互相取笑,一 日,一位姓陆,名耳山的朋友邀 他踏青,在路过一方井时,纪晓 岚取水来喝,看到井中的倒影, 朋友说道:四眼井(讽刺纪晓岚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 子不还钱
而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 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 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
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两副奇特的春联
,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 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粗毛野兽石先生。石 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 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 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 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 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 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 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 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 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 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 行第五,人们都称呼他为徐五。他家一贫 如洗,四壁悬空,凄冷之清,难于言状。
但他很有文才,深得乡里称赞。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他面对穷 困生活,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 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
鼠因粮尽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 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