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故事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
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
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
众皆大笑。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4、杨慎神童之举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
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5、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一、老秀才巧写(改)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喜联,寿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以下是与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杨慎神童之举:明代杨慎,号升庵,生于弘治元年。
有一年过年,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如果能对出他的对联,就饶恕他的不敬之罪。
县令的上联是:“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立即对出下联:“万里长江做澡盆”。
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有一年过年,一个富翁和他的儿子都花钱买了“进士”的头衔,为了炫耀,他们贴出了这样的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然而,乡亲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
一个贫穷的秀才,因为无钱行贿而年年落榜,他在夜里偷偷改了这副对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以此表达他的不满和讽刺。
巧借春联度过年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过年时,写了两副春联贴在门上。
然而,由于他的书法极为出色,这两副春联都被人在夜里偷走。
王羲之并不生气,他再次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并先剪去一截贴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结果,这副看似不吉利的对联再次被人偷走。
到了大年初一,王羲之亲自出门,
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贴上,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大家看到后都赞叹不已。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春联的魅力和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知识和才华的尊重和赞赏,以及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对联故事16则

对联故事对联故事16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在我国的古文化中盛行,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精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故事16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过关人对对过关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秀才讽赃官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
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
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添联讽贪官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
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
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上联:举臂试天高;下联:俯身探地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欢迎阅读。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1.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白天没吊事下联夜里吊没事横批无比痛苦2.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
苏东坡写到: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色者来。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
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5.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
大年三十晚上,父亲和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新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
”两个儿子点头称是。
父亲先捋着胡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也念道:“倒霉少。
”二儿子接着又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
邻居们来拜年。
一进门,看见那副春联,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6.曾经在铁路施工队一线施工,一年春节将至,因抢进度,保工期,故施工队决定节日加班,突击生产。
寒风瑟瑟,草木枯黄,万物萧条,虽然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可施工驻地却冷冷清清,少了些气氛,缺了点年味。
恰巧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某校老师利用严谨、公正的对联幽他人一默的故事,深受启发,于是在自己所住的电、钳、车、焊等工种繁多的综合班门上草书对联一幅:上联:架银线送光明点点焊焊下联:精心车细工琢敲敲打打横批:样样精通此联一贴出,顿觉简陋的施工板房生动了不少,多了些喜庆的气氛。
春节趣味对联及故事

春节趣味对联及故事春节趣味对联及故事1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早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则传奇的.本领明显是不行信的——由于到五代时才消失第一副春联。
但故事很好玩,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
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来宾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
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蜘蛛虽巧不如蚕3、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峻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很多人围观。
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观察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
饭后二人在池边漫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方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
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水底月为天上月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众友皆齐声喝彩。
6、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曰:四诗风雅颂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由于《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巧借春联度过 年关
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 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 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 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 子不还钱 而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 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 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 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 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 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 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 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 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 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 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巧骂庸医:
有一次纪晓岚得病,因医生误诊, 吃了不少苦头,好了之后,庸医还 来求取对联,以显名声。纪晓岚于 是把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名句:“不 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换动了 一下变成了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不明(名)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医术不高明,所以人们都嫌弃;诊 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远。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 飞祖国万年轻 再送大家一个 横批:山河壮丽 这副对联就送给大家了 , 大家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在以后一定要再多多了解哦!
纪晓岚的好朋友牛太守为儿子 完婚,纪晓岚送联庆贺:绣阁 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 主人家见是大学士送来的对联 马上挂上,与众人品评,十分 荣幸的样子。第2天,纪晓岚才 告诉朋友,你还是不要挂了, 我上联是用了“牛郎织女”的 典故,下联是说“对牛弹琴”
巧解对联:
纪晓岚一次书写了这样一幅对联送给一家三 兄弟: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 后奏 结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 震怒,要治纪晓岚的罪,纪晓岚不慌不忙的 答到: 这家大哥是卖炮竹的,所以是“惊天动地” 二哥是专管斗和秤的,所以是“数一数二” 三哥是卖烧鸡的,所以是“先斩后奏(先宰 后做)” 皇帝听完大笑,免罪。
两副奇特的春联
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 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 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 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 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 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 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 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 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 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 幽挟巷草重茵。 上下联各九字,每字皆九划。 把这对联写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 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即八十一 天,“九”已尽了,已到花红柳绿、
纪晓岚讽对石先 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 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 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 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 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 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 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 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细 羽家禽砖后死; ,
纪晓岚的故事
四眼井 陆耳山
纪晓岚和朋友经常互相取笑,一 日,一位姓陆,名耳山的朋友邀 他踏青,在路过一方井时,纪晓 岚取水来喝,看到井中的倒影, 朋友说道:四眼井(讽刺纪晓岚 近视眼) 纪晓岚立马反戈:陆耳山(陆是 大写的六字,耳和山相对,井和 山相对,十分工整,属于对联中
绣阁团圆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春联的种类
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条、 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 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一般大街门外 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 “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 等。老太太爱买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 孙,日富田资日康宁”;老头儿愿买带有警语的; 一些商号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 三江”。还有像“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等, 都贴在商号的门柱子上。
王羲之夜 贴对联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 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 不得不又写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 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 “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 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 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 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 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当晓岚再去喂家பைடு நூலகம்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 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粗毛野兽石先生。石 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 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 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 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 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 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 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 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 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 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
巧写春联“讨” 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 行第五,人们都称呼他为徐五。他家一贫 如洗,四壁悬空,凄冷之清,难于言状。 但他很有文才,深得乡里称赞。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他面对穷 困生活,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 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 鼠因粮尽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 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 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春联故事
许俊华
牛奔马跃行千里;凤舞龙飞上 九霄。这是我送给大家的一副 春联. 春联是中国的一块文化瑰宝,每 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 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 氛。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说春 联.不知道大家在过年的时候有 没有在门上帖上大红的春联呢? 如果你家就有,就来和大家分享 一下吧!
春联的由来
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人家过年男女老 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 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 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 无女、无妻室 横批是:一人过年。 说明了贴对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尤其贴春联, 几乎达到村规民约的程度。一到小年腊月二十 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爷 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 腐;二十六,准备肉(杀猪宰羊);二十七,杀公 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 儿,擀煮饽饽皮儿。
,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 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 情狂
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 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 哀乐声。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 对袁世凯的蔑视。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无女、无妻室
@your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