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故事

对联的故事本文是关于教育教学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联的故事(一):《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对联的故事(二):《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的小故事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我国文人雅士常以对对联切磋作乐,因此产生许多关于对对联的小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一)明代文学家杨慎幼年时才思敏捷,出言不凡。
有一年元宵节,杨慎的父亲大宴宾客,当夜恰逢乌云满天,不见星月光辉,有位来客便出一联道: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众人拍掌称妙,可一时间竟无人续出下联。
正在为难之际,杨慎想到当天恰好是惊蛰,又听到隔壁传来阵阵鼓声,于是上前对出下联。
众人听了,称为佳对。
到底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请你猜一猜。
(答案: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二)明代文学家杨慎,自幼勤奋好学。
一次,他遵旨随父进京面见皇上。
时值寒冬,火盆中炭火正红,皇上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笑望群臣,等候回答。
顿时,殿前一面沉寂。
杨慎沉思片刻,想起家中的白米饭,便说:“我来对!”只见他上前施礼,从容对出下联。
皇上听了拍手叫好,众臣也齐声夸赞。
请你猜一猜,杨慎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谷黄米白饭如霜。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三)清代文学家李调查元年轻时即能应声作对,随口吟诗。
一年春天,李调元随父亲李化楠出外散步。
父亲有意考考儿子,便对儿子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对看。
”随即念道:蜘蛛有网难罗雀。
李调元以为父亲问他的抱负,便以蚯蚓为题对出下联。
李化楠听了,不禁点头微笑。
你猜猜,李调元对的下联是怎样的?(答案:蚯蚓无鳞欲成龙。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四)申时行是明代江苏长洲人,曾受聘为塾师。
主人见他贫寒不想用他,还出句讥讽说:何方野鸟,敢从梅树借栖身。
申时行不甘受辱,便以“蛟龙”自比,怒而作答。
主人一听,觉得他不仅有才学,而且抱负不凡,于是谢罪请他留下来。
请你想一想,申时行的对句是怎样的?(答案: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
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
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

对联的故事大全3则分享大家能立马说出哪些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的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的故事大全(一)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十分,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先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
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先谢觉哉很厌恶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
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向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
之后,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联的故事大全(二)1、官官受管何必多管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此刻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
”说罢,便念出了上联: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2、慧童嵌字联戏知府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对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等等的对偶语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背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背后的故事(一)月明星稀宁子夜;云淡风轻静午天。
“石洲待月”乃公安古八景之一,明朝时,洲上有学塾,塾师据“石洲待月”景意,撰上联命群生属对,联曰:“月明星稀宁子夜”;众生竟莫能续,塾师甚觉惘然。
因书之悬塾馆门前,以待来者。
数年后,袁中道求学来此,援笔书对下联云:“云淡风轻静午天”。
对句取宋程颢《春日偶成》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易“近”字为“静”尤妙。
对联背后的故事(二)饥鸡争豆斗;暑鼠上梁凉。
袁中道游郊外,见农舍前群鸡因争食豆粒而斗,一老农笑谓之:久闻汝聪明善对,吾有上联求属,对成后当以肥鸡一只为赠。
于是出上联:“饥鸡争豆斗”;中道构思间,瞥见农舍梁上潜伏一鼠,触景生情,旋对曰:“暑鼠上梁凉。
”老农听后大赞,果以肥鸡赠之。
对联背后的故事(三)杨涟对考官童子无知波作镜;书生有志砚为田。
杨涟幼慧,8岁能诗联,12岁考秀才。
入场前,考官出上联相试,杨涟应声对下联。
考官奇之。
再与互对云:泥鳅跳龙门,心有余焉力不足;大鹏飞霄汉,志自伟矣品尤高。
考官惊服不已,场试后,杨涟竟列榜首。
[简注]杨涟(1572--1625),应山(今广水市)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
天启四年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次年被魏诬谄,惨死狱中。
对联背后的故事(四)官民改联针锋相对明万历年间,魏忠贤专权恣肆,卖官鬻爵,党羽遍天下。
均州知州也属魏党,为搜刮民脂献媚魏奸,竟不择手段。
均州百姓恨之入骨。
某年除夕,一穷书生题联讥之曰:酷法严刑,爱财如命;高官厚禄,竭泽而渔。
次日,州吏乡绅均携礼物给知州拜年,见此联十分惊骇,知州也气得大发雷霆。
正欲撕下,一乡绅建议将其稍加修改,使其成为:峻法缓刑,爱民如子;高官薄禄,膏泽及鱼。
众官吏看毕,皆拍手称好。
于是命人将此联贴盖于原作之上。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导读:本文关于对联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1、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
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2、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有趣的对联故事三则

有趣的对联故事三则对联大家看过很多啦,下面店铺给大家讲一讲一些有趣的对联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有趣的对联故事一《张秀才妙联讽贪僧》清朝末年,鄂西神农架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常常对前来烧香许愿的人说,凡给神佛捐钱的人,都可以“消灾免祸”,而那些不信神佛的人必将遭到报应。
为了宣扬他的迷信说法,老和尚特意在庙门口挂了一副对联:经忏可超生,人敬神一诚有感;钱才能通冥,神应人万福无穷。
老和尚整天装神弄鬼,骗取钱财。
虽然迷惑了许多无知的人,使得寺庙香火旺盛,然而有人就是不信他那一套。
有一天,一个姓张的秀才来庙里烧香,和尚要他捐钱捐油,并表示愿意为他念经消罪。
张秀才嗤之以鼻,对老和尚说:“照你这么说,如果念经超度可以使人死而复生的话,那阎王不就是怕你这和尚了吗?你这样精通佛法,难道就能长生不老吗?你说菩萨保佑捐了钱的人,那如果烧杀抢掠的强盗把钱财送给菩萨,而菩萨保护他,这菩萨岂不是成了昧良心的贪官了吗?”张秀才一番义正词严的话,把老和尚说得哑口无言,可是却遭到了一众“善男信女”的反对,认为他这是谤佛灭道,对神佛不敬。
张秀才看见庙门口的对联,沉吟片刻,大笔一挥,也写了一副对联:经忏可超生,阎王难道怕和尚?钱才能通冥,菩萨岂不是贪官?此联尖锐泼辣,幽默风趣,又对仗工整,在当地传为美谈。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而且生性刚直。
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
家丁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
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
”解缙随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
”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
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对联小故事,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中国历史对联小故事】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
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
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
我便: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
长老说有事相求。
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这种传说是否真
实,就不得而知了。
4、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5、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
“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6、“不如不说”与“何必多管”
传闻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
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答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7、农民巧对地主追债
相传有个农民欠地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老(没有里面一“点”)
地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8、撇捺人生
对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字形于字义完美结合,有一幅对联甚是有趣,如下: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其妙处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
凡
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看开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岂不妙哉!
9、接对联
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其中含有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 槽巢)、关羽、张飞六个人名。
其字面意思可解为:鸟儿被围在宝塔之内,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围困,难以出去旅行;被囚笼中,心中思念旧巢,只恨双翅被关,不能够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