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粤教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Mg、Zn、Fe) Cu 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21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铝
铜
与
与
硫
硝
酸
酸
铜
银
溶
溶
液
液
的
的
反
反
应
应
2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铝丝浸入 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中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碳 钢 刀 具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铝 制 品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用途
不仅与它们的物
不
锈
理性质有密切关
钢
系,而且还与它
锅
们的化学性质有
密切关系。
4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 与 氧 气 的 反 应
5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3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镁
锌
与
与
盐
盐
酸
酸
的
的
反
反
应
应
14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铁
与
铜
盐
放
酸
入
的
盐
反
酸
应
中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活动与探究】
初中化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目录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金属的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01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颜色
金属的颜色
金属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银白色 (如金、银、铝)、红色(如铜 )等,这与其原子结构有关。
金属光泽
大多数金属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 ,这是由于金属原子密集排列, 反射出光线所致。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局限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反应,对于非水体系或高温下的反应可能不适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排序,对于一些非标准状态下 的反应可能不适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反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反应可能不适用。例 如,某些过渡金属在水溶液中表现出非常特殊的性质,可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不 符。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例如,钾的活性强于钠,而钠的 活性强于镁。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出一种金属能否将另一种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如,锌可以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锌溶液中的锌发生置换 反应。
还原反应。
铝工业
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制 备铝,涉及电化学反应
。
铜工业
通过火法或湿法冶炼铜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锌工业
通过湿法冶炼锌,涉及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0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
化学腐蚀
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
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金属表面被破坏。
金属的种类、环境条件(如温度、湿 度、氧气浓度等)、接触的物质等。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1.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通过PPT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以铁为例,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
3.金属与酸反应:教师以锌与稀盐酸为例,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反应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2.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已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强调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6.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次“金属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金属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识。
-宣传形式不限,可以是海报、演讲、短视频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新课导入: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课件

水的物质氯化亚铁而被人体吸收,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Fe + 2HCl ==== FeCl2 + H2↑
其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
下列三组实验活动。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_________
2
等质量的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较快
3
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5 %盐酸和15%盐酸
反应
15 %盐酸产生气体较快
(1)实验1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镁粉产生气体较快
(2)实验2的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3)实验_________探究的问题是浓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
3
影响。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_________
2
等质量的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较快
3
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5 %盐酸和15%盐酸反应
15 %盐酸产生气体较快
行两两反应可写出的化学方程式有5个
5. 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三种并列的基本反应类型
C. 在置换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 在金属与酸进行的置换反应中,作为反应物的金属单质化合
金属的化学性质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简介金属分为活性金属和钝性金属两种。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金属称为活性金属,氢后金属就是钝性金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只能失去电子,不能得到电子,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
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
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
金属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延展性良好的原因。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只显正价。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被称为重金属。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 (氢) 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氢前面的金属能与弱氧化性强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强氧化性强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如:Fe + 2HCl ═ FeCl2 + H2↑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3、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4、排在H前面的金属,理论上讲都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在常温下,钾,钙,钠等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镁、铝等能与热水反应,铁等金属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
5、金属均无氧化性,但金属离子有氧化性,活动性越弱的金属形成的离子氧化性越强。
6、金属都有还原性,活动性越弱的金属还原性越弱。
金属化学性能金属化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2、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含量为7.7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含量为1.5%)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密度最小的金属:氢(2016年1月英国科学家在爱丁堡大学首次制成金属态氢,氢成为密度最小的金属)密度最大的金属:锇(22.48×10?㎏/m?)最硬的金属:铬(莫氏硬度约为9)最软的金属:铯(莫氏硬度约0.5)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导热性最强的金属:银制造新型高速飞机最重要的金属:钛(被科学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或“未来的钢铁”)海水中储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铀(陆地铀矿的总储量约200万吨,海洋里含铀的总量高达40万万吨)含同位素最多的元素:锡(有10种稳定的同位素)含同位素最少的元素:钠(只有Na-23稳定)展性最强的金属:金(最薄的金厚度只有1/10000mm)延性最好的金属:铂(最细的铂丝直径只有1/5000mm)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3410±20℃)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熔点-38.8℃)熔沸点相差最大的元素是镓(熔点30℃,沸点2403℃)地壳中含量最少的金属是钫(即使是在含量最高的矿石中,每吨也只有37×10负13次方克;地壳中的含量约为1×10^-21 %) 光照下最易产生电流的金属元素:铯(当其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电子便能获得能量从表面逸出,产生光电流)金属性最强的金属:铯世界上最贵的金属:锎(每克1千万美元,比金贵50多万倍)世界上最便宜的金属:铁最易应用的超导元素:铌(把它冷却到-263.9℃的超低温时,会变成一个几乎没有电阻的超导体)最能吸收气体的金属元素:钯(1体积胶状钯能吸收氢气1200体积)。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金属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 置换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体验 成功 (tǐyàn)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金属(jīnshǔ)的化学性质。金属(jīnshǔ)化学性质初步探究,利用金属(jīnshǔ)活动性顺序及置换 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金属(jīnshǔ)即有通性,又有特性。讨论交流:从你的探究中,
No 你的发现或收获。科学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对金属(jīnshǔ)的活动性进行排列。(1)所有金
(2)错。金属(jīnshǔ)的熔点并非都比水高,密度并 非都比水大。如汞的熔点比水低,锂的密度比水 小。
(3)错。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 氧化物。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反应,如金、铂等。
(4)错。合金具有与金属类似的物理共性。一 般情况下,跟组成它的成分相比,硬度增大, 熔点降低,有的合金还有强度大、耐腐蚀性、 强磁性等特性。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科学家 经过多 方面的 研究, 对金属 的活动 性进行 排列
➢ 金属(jīnshǔ)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1.在金属(jīnshǔ)活动性顺序里:金属(jīnshǔ)的位置越靠__前____ ,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___氢_ 前面(qián mian)的金属
反应较慢、有 气泡产生、溶 液有无色变为 浅绿色
Cu+HCl Cu+H2SO4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粤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6.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空气》、《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和《生命之源——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节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完善。
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节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和酸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一、导入新课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局吗?[学生回答用测密度(两者的密度不同)、硬度、测熔点(熔点不同)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在现场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黄金的真伪。
学完本课,你就会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
展示历史上金属利用发展史图片(教材P170图6-4)。
(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和利用铜及铜合金的国家。
我国人民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会冶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直到一百多年前人类才开始使用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的现象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金属跟氧气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2~17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镁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易生成很薄的氧化膜。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MgO),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2.常温下纯铁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在纯氧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物 (Fe3O4),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3.铜跟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合作探究】
为什么镁和铝都比较耐腐蚀?
答:因为常温下,镁、铝形成的氧化膜结构致密,可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B )
A.碳B.铁
C.镁D.磷
知识点二金属跟酸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稀盐酸的反应:开始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所以气泡较少,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放出热量越来越多,故产生气泡的速率越来越快,反应越来越剧烈,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所以产生气泡速率变慢,气泡越来越少,最后盐酸耗尽,化学方程式:2Al+6HCl ===2AlCl3+3H2↑。
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FeCl2(氯化亚铁)和FeSO4(硫酸亚铁)的溶液均呈浅绿色。
3.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
【合作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一定生成氢气吗?
答:只有较活泼的金属能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氢气,浓硫酸、稀硝酸和金属反应均不生成氢气。
【跟进训练】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知识点三金属跟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17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铝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2.铁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铁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3.铜跟Al2(SO4)3溶液不反应,故没有明显变化。
【合作探究】
你能说出金属跟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吗?
答:金属单质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水。
【跟进训练】
1.把金属X放入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Mg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A.Mg、X、Cu B.Cu、X、Mg
C.Mg、Cu、X D.X、Mg、Cu
2.往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往滤渣中加盐酸检验,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的物质是( D )
A.银B.铁和银
C.银和铜D.铁、银和铜
3.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一部分,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实验①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无色
B.实验③溶液逐渐变蓝色
C.完成实验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