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1张PPT)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孔融让梨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用“会不会”“有没有”回答问题
A:当你看到一群流氓正在毫无理由地欺负一个手无缚鸡 之力的人时,你会不会憎恶这群流氓的流氓行为?会不 会同情这个人的遭遇?
B:当一个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时,不幸受伤,你 心底会不会特别关心他的伤势?
喻证法
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 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 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 来比喻人应该居行于仁、由义而行。
妙用 :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 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第一则 例证法—第一则 喻证法—第一、四、五则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萌芽或发端 羞耻憎恶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辨别是非是智的发端
端,就是发端。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 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 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 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 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 自然而然产生的。
③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 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 宽容大度,推己及人。
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
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 道路,怎能舍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经典ppt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经典ppt课件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 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反面::“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 蛇”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小结:“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 体”,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 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也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当然, 一个人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 够,还要“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 有的仁义礼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原文】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 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认为他是个 百分之百的白痴。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 “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 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 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原来都是背着 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 不就在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 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 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课件-PPT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课件-PPT

? 教育 学 习!
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含冤窦娥赴刑场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 见他人的 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 让、谦让。
市民为抢抽纸大打出手
过独木桥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 期中数学考试快要结束时,王强用脚 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刚的椅子,向李 刚要答案,李刚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古人 恨人生 太短, 秉烛夜 游,及 时行乐 ,咱们 今天不 为大雪 所阻, 雪地野 餐, 也 算 得 上 是 一件风 流韵事 。 赶 到 昙 花 开放 的时候 ,约几 位朋友 看看, 更有一 番 秉 烛 夜 游 的味道 。 人 生 苦 短 ,不 能总是 埋头苦 干,我 们何不 秉烛夜 游,敞 开 心 扉 好 好 游玩一 番。 如 果 当 别人 在秉烛 夜游时 ,你不 声不响 地奋斗 ,那么 你 一定会 得到锦 绣前程 。 人生苦 短,更 应有所 作为, 秉烛夜 游的态 度不可 取。 古 代人乐 天的性 格,值 得我们 学习, 他们总 喜欢秉 烛夜游 ,不被 世间琐 事所缠 绕。 只 有 舍 弃 了 秉烛夜 游的玩 念,才 会专心 致志的 勤学苦 读。 月 色 微 凉与 友人秉 烛 夜游共 赏荷塘 夜色。 游 览北海 公园的 灯会, 与古人 的秉烛 夜游有 天壤之 别。 在 唐 代 , 诗 人为了 找到创 作的题 材常常 秉烛夜 游。 元 宵 佳 节, 假若能 约上三 五 知 己 秉 烛 夜游, 不但让 我们感 受到中 国传统 节日的 乐趣, 而且能 增进我 们的感 情 。 虽 然 昙 花 总在夜 里开放 ,但赶 到昙花 开放的 时候还 是想约 几位朋 友来看 看 , 这 样 更 有秉烛 夜游的 乐趣。 古 代 诗 人 为了创 作灵感 ,经常 秉烛夜 游,到 处 游 历 , 陶 冶情操 。 学 习 工 作 之余 ,我们 应该放 下生活 负担, 秉烛夜 游,敞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课件-2024鲜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课件-2024鲜版
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案例三
曼德拉反对种族隔离。曼德拉是 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斗士,他 长期致力于反对种族隔离制度, 为南非的民主和自由做出了巨大
贡献。
2024/3/27
13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7
14
礼的内涵与意义
2024/3/27
01
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尊重他人、表达敬意的行为 准则。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 学课件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引言 • 仁:仁爱之心 • 义:正义之道 • 礼:礼仪之规 • 智:智慧之光 • 仁义礼智的综合运用 • 总结与展望
2
01
引言
2024/3/27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仁义礼智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 义。
案例三
当代社会中的仁爱典范。如一些慈 善家、志愿者等,他们用自己的行 动践行着仁爱之心,为社会带来温 暖和希望。
9
03
义:正义之道
2024/3/27
10
义的内涵与意义
01
02
03
义的概念
义,即正义、道义,是指 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公 认准则的行为或品质。
2024/3/27
义的重要性
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推动力。
02
礼的内涵包括恭敬、谦让、友善、宽容等方面,体现了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03
礼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提升个人修 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孟子曰:“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庶 民去之,君子存 之. 舜明于庶物,察 于人伦,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和禽兽 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 一般人抛弃它,君子 却保存它。舜明白一 般事物的道理,了解 人类的常情,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而不 是为行仁义而行仁 义。”
《孟子》选读 之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四德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四种并列而又相互联 系的伦理道德范畴,被称为“四德”,即“仁、 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仁义礼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仁义礼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仁义礼 智的思想观念最先是由孔子所提出的,他着重对仁、礼两 个方面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往往 把仁和礼并提、连用,智、仁、勇也曾连用,但没有把仁 义礼智并提连用。而在《孟子》一书中,则多次把仁义礼 智并提连用。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的自觉的道德理念, 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之一,从孟子以后,才基本确立。因此,可以说仁义礼智 的思想观念源于孔子,而后由孟子加以阐述,使其发展起 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
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
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 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 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 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课件人教版

第二则译文
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 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就是表现为相互亲 爱;羞耻之心,就是表现为行为方式;恭敬之心,就是表现为社会 行为规范;是非曲直之心,就是表现为人的智慧。与人建立相互亲 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 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所以说:“ 探求就可以获得,放弃就是失去。”
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融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 混淆是非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一词,能把金石融化;多次诽谤,能使人毁灭。
第三则译文
孟子说:“人区分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
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
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内心依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去刻
意强行仁义。
第四则译文
译文: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 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能人所难,委曲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 近义词:勉为其难

qiáng ◎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弩之末。年富力~。 qiǎng ◎硬要,迫使,尽力:~人所难。~词夺理。 ~颜欢笑 jiàng ◎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这些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哪里?
人性 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是人所固有 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 所以,人人都有善的萌芽(性善论),仁政也 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第五则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食粮中的好品种;如果不成熟,
还不如荑草和稗草。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也要等到
时机成熟才行。”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 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 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2024年度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课件

2024年度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课件
6
02
仁——仁爱之心
2024/3/23
7
仁的内涵与特点
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 和尊重。
仁的特点包括宽容、 善良、谦逊和真诚。
2024/3/2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 助和和谐。
8
仁爱之心的表现
关心他人的疾苦,愿意伸出援手。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 伤害他人。
14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3
15
礼的内涵与特点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让。
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礼仪存在差异。
礼注重细节和仪式感,通过具体 的仪式和礼节来表达尊重和敬意。
2024/3/23
16
礼仪之规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文化影响
仁义礼智的观念在东亚文 化圈具有广泛影响,成为 许多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5
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社会和谐
践行仁义礼智有助于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
2024/3/23
个人修养
培养仁义礼智品质,有助 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人 格魅力。
国际交流
仁义礼智作为共同价值观, 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4/3/23
智之创新
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推动社 会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03
04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积极传递正能量。
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 任,不推诿扯皮。
13
培养正义之气的方法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 正面:2015年 3月28日下午3 点左右,河南郑州刘江黄河 大桥附近,一名7岁男童在黄 河岸边洗手时不慎掉入河中, 孩子父亲及两名大学生下水 营救。男童被救起后,其中 一名大学生武耀宗却消失在 湍急的黄河水中。
❖ 12月12日晚,成都市交警二 分局民警唐鸿在出警途中, 不幸遭遇车祸。被送上救护 车时,他却说“前面那个事 故我没有捡(处理),你们 不要围起,赶快去捡!”
备:具备。 反身:反省自己。 强:努力,竭力。 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荑, 通"稊"。
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 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 发端即在其中)。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 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 的快乐了。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 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端:开端,起 源.源头。(2)于我:同“己”。 (3)然,同“燃”。(4)保:定,安定。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因自 身不善而羞耻、见他人不善而憎恶)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 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 义、礼、智之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 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 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 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 是贼害他们的国君。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 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 将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 (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假如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 来,就足以拥有天下;假如不把这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 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二:
• 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熟 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 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 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主要用 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 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 “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 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 论点。
二) 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 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 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 比,辩证有力!
总结:
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 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 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 “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 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 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 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 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 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课后作业: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 “沉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 词语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 自然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 一句很高的评价。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 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 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 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 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 题,运用本文中学习的三种说理的方法,写 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探究
1、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阅读文段,思考:“性善论”具体表 现在哪些方面呢?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你对仁义礼 智的发端内涵的理解。
3、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 “仁义礼智”的境界?
1.四端说
• • • • • • • •
恻:伤之切也 隐:痛之深也 羞:耻己之不善也 恶:憎人之不善也 辞:解使去己也 让:推以与人也 是:知其善而以为是也 非:知其恶而以为非也
课堂练习 •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 • A非由外铄我也(自外而内熔化) • B万物皆备于我矣(准备) • C强恕而行 (竭力,尽力) • D舍正路而不由 (走)
• • • • • • •来自2.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万物皆备于我矣( )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 (4)仁,人之安宅也。( ) 【答案】 (1)介宾短语后置 (2)判断句 (3)省略句 (4)判断句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
学习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 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的内涵。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 比喻说理的方法。
讨论
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我,泛指我们每个人。固,本来。)
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 “不忍人之心” 应如何理解? (怜恤同情之心) 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几希”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一)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 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 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 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 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 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 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 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 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第一个所以,的原因。第二个所以,用来的方式)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 样理解? (要,通“徼”,求取。乡党,家乡,乡里。)
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 (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了就会扩充它们。扩而充之,发扬,努力去做) 思?其中的“扩而充之” 应如何理解? 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 (莫,没有。焉,兼词“于之”,于,比。之,代词。) 焉”该怎样理解?
• 3.填空。 • (1)“ 五 谷 ” 指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谷物 。 • (2) 恻 隐 、 羞 恶 、 辞 让 、 是 非 之 心 , 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的发端。 • 【答案】 (1)稻 黍 稷 麦 豆 (2) 仁 义 礼 智
——朱熹《孟子集注》
怜恤、同情 羞耻、憎恶 推让、谦让 指明辨是非
仁 义


3、如何完善仁义礼智
• • • • • • ①要“扩而充之”。 ②要“存之”。 ③要“求”之。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 ⑤要“熟之”。 ⑥要不“自暴自弃”。
思考一: 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 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 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 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 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 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 中心的?
• 4.翻译句子。 • (1)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 ,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 (2)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舍弃正确道路 而不走,可悲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