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

合集下载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身边的艺术设计》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身边的艺术设计》教案
八、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例如,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和材料是否合适?学生的反馈如何?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 身边的艺术设计》的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设计案例,如手机壳、书包、衣服等,通过这些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设计的存在和作用。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设计的美感和实用性。此外,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些设计好看吗?为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艺术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视觉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教师应将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步骤和关键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关键词汇等形式,使得板书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可以将设计步骤分为“观察”、“构思”、“实践”和“修改”,并在每个步骤旁边附上简单的说明和示例图。这样,学生在跟随课堂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板书对知识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检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自然美:亭台轩榭
说明方法:作比 较、打比方
艺术美:假山池沼
说明方法:引用




说明方法:作比较、

举例子、打比方



层次美:近景远景
说明方法:举例子
图画美:角落, 门窗,色彩
概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谋篇布局
总 ( 1)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 (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谋篇布局, 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1、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2、假如明天我们写一篇说明文,该如何安排结构?
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 可以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出层次 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照应
细说苏州园林 ——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 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在文中找出 相关语句,并简要描述其作用。
细说苏州园林 ——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特点
说明作用及答题模式
在与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 把××和××加以比较 ,突出 作比较 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强调了被说明××的××特点。
板书设计
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①-②)
亭台轩榭的布局(③)
苏 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类具体说 明苏州园林
假山池沼的配合(④) 花草树木的映衬(⑤)

的艺术美

(③-⑨)
近景远景的层次(⑥) 园林角落的配置(⑦)
雕镂琢磨的匠心(⑧)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3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美的形态和美的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生活质量。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第一讲:美的概述1. 美的概念2. 美的形态3. 美的价值第二讲:艺术美的欣赏1. 艺术美的特点2. 艺术美的分类3. 艺术美的欣赏方法第三讲:自然美1. 自然美的特点2. 自然美的分类3.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第四讲:社会美1. 社会美的特点2. 社会美的分类3. 社会美的欣赏方法第五讲:生活美1. 生活美的特点2. 生活美的分类3. 生活美的欣赏方法第六讲:服饰美1. 服饰美的特点2. 服饰美的分类3. 服饰美的欣赏方法第七讲:建筑美1. 建筑美的特点2. 建筑美的分类3. 建筑美的欣赏方法第八讲:音乐美1. 音乐美的特点2. 音乐美的分类3.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第九讲:绘画美1. 绘画美的特点2. 绘画美的分类3. 绘画美的欣赏方法第十讲:文学美1. 文学美的特点2. 文学美的分类3. 文学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一讲:舞蹈美1. 舞蹈美的特点2. 舞蹈美的分类3. 舞蹈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二讲:影视美1. 影视美的特点2. 影视美的分类3. 影视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三讲:审美心理1. 审美心理的特点2. 审美心理的分类3. 审美心理的培养第十四讲: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作用2. 审美教育的方法3. 审美教育的实施第十五讲:美的创造1. 美的创造的特点2. 美的创造的分类3. 美的创造的方法第十六讲:美育与人生1. 美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 美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3. 美育与道德情操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美的各类形态及其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九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古诗文赏析、修辞手法等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九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课:《登鹳雀楼》。

这是一篇唐诗,通过描写雄鹰飞越高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此篇诗的阅读需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且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和解读。

第二课:《母亲》。

这篇作文以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辛勤和无私。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用感情和细节去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描写功底。

第三课:《十九岁的礼物》。

这篇作文以一个少年为生日礼物选择向偶像致敬的经历为主题,在表达对偶像敬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和自我激励。

学生们在阅读这篇作文时,需要关注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四课:《所见即所得》。

这篇作文以一位盲人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为主题,通过描述盲人双手触摸艺术品而感受艺术美的感触,传递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学生们需要在阅读时关注作者用触摸和体验的方式展示艺术之美,培养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第五课:《两地书》。

这是一篇书信,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了两地朋友对彼此的思念和友谊。

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书信的格式和写作技巧,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重温写信的艺术。

第六课:《孩子们的歌》。

这是一首励志歌曲,通过描述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来鼓励大家。

学生们在欣赏这首歌曲时,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七课:《乌衣巷》。

这是一篇唐诗,以描写乌衣巷的狼藉景象和沧桑人物为主题,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们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蕴的理解,锻炼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八课:《诗经·关雎》。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的民歌,表达了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学生们在阅读这首古诗时,需要理解古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学习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用彩墨画鱼说课稿

用彩墨画鱼说课稿

用彩墨画鱼说课稿第一篇:用彩墨画鱼说课稿《用彩墨画鱼》说课稿今天我讲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八册第8课---《用彩墨画鱼》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短片、欣赏作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墨、毛笔、水彩颜料、宣纸描绘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彩墨画的过程中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

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表现热带鱼,用装饰、变形夸张等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学会运用剪、贴、画、拼贴等手段绘制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喜爱中国绘画。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1.重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表现热带鱼,注意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并且使他们学习并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体验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2.难点:写意画笔墨特殊技法的运用。

以及画面的构图。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基本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而《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2、欣赏美术作品要从;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方式、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

3、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1、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

2、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西方绘画中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在中国绘画中:笔墨、章法、皴法3、美术家运用:具象艺术语言、意象艺术语言、抽象艺术语言来完成美术作品。

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1、意象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2、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情节性又称叙事性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1、意象艺术更倾向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既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1、抽象艺术的两种类型:冷抽象、热抽象2、抽象艺术在艺术表现上分: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机理、空间与透视、、光影与运动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漂亮事美术鉴赏的标准吗?1、艺术美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2、美术形式美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黄金分割率规定,世界上一切物体的比值以__________为最美。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1、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所以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怎样的作品。

2、艺术家和我们都一样都是普通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第8课 对称美 秩序美 (1)

第8课 对称美 秩序美 (1)

《对称美、秩序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城关小学付敏理论指导:通过《对称美、秩序美》一课的教授,重点在于训练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发散思维。

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活动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空间认知、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对称美、秩序美》是苏少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八课中的课题。

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思考和口述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运用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

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活动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同时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对称知识,掌握镜面对称、平移对称及旋转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形。

(2)操作领域:通过让学生用画、剪、撕、拓印等多种方式表现对称图形,完成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

(3)情感领域: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科学中蕴含的美,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美,提升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并辨别美的能力。

(4)评价领域: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判断出对称图形并完成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艺术美的特点比较我们更能加深对艺术美的了解。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在这个大问题里面要分别讲两个小问题。

我们先讲第一个大问题,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离不开客观现实生活。

客观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但是另外一方面,艺术创作同样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性,离不开艺术家他的创造性劳动。

所以,艺术家创作同样凝聚着艺术家主体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艺术创作是主客体统一的一种结晶。

所以,一方面我们强调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优秀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件不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我们可以举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作为例子。

比如说:清代著名的画家石涛,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讲的他要看遍天下的奇峰,然后再来进行创作。

实际上就是要从大自然里面吸收灵感,向自然学习。

也就是唐代张璪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就是向自然学习。

“中得心源”就是发挥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思想。

石涛的画是非常著名的。

就是因为他大量的吸收了大自然的这种灵感。

而且呢,他阅历了各种名川大山,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所以使得他的作品特别富有个性特色。

你比如说,石涛的《黄山图》他就抓住了黄山的特点,画出了黄山的山和松。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更强调,艺术美是高于现实美的。

因为艺术美毕竟不是客观现实简单的模仿或者再现。

而是凝聚着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成果。

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在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创作造艺术的典型形象。

比如说,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就画的非常成功。

一方面,画家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罗中立曾长期深入到农村,在四川的农村,做了大量的素描和写真。

而且,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

他自己讲,他在画《父亲》这幅画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夏天,烈日酷暑之中,他说他是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画了这幅画。

他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画出了父亲这么一个形象,也是一个老农民的形象。

我们看到这幅画,就会想起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想起我们千千万万养育了我们的农民父亲。

而且想起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像父亲和母亲养育了中华儿女。

所以《父亲》这幅画实际上不仅仅是画了一个农民的形象,也画出了画家更深情的执着,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执着。

就是如此贫困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这个是陈凯歌在导演《黄土地》的时候,他自己讲的,在导演阐述里面讲的他最核心的一个精神就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我们生活的土地是很贫瘠的,而且我们这么小的土地,可耕土地很少,但是养育了我们十三亿中华民族人民。

所以,罗中立《父亲》这幅画也凝聚着画家画家本人的很多思索。

再比如说,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

韩干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画马的大师,经常去观察马的生活,马的习性。

因为当时他是宫廷画家,宫廷里面养了很多马。

他经常去观察马的奔跑、跳跃、嘶鸣等等动作。

所以他画出来的马虎虎有生气。

这幅《照夜白图》应该说是韩干的代表作品之一。

因此很多的议论和评价,甚至是唐代的大师杜甫也评价过这幅画。

而且杜甫还批评韩干画的马太肥,太胖,太肥胖。

说:“干为画肉不画骨。

”说韩干画的马只有肉没有骨头,以为很肥嘛。

但韩干这幅画很多人还是赞扬的,所以也有人反过来批评杜甫,说杜甫这个批评是不对的,杜甫根本没有看懂韩干画的马。

韩干怎么没有画马的骨头啊,你看马那么精神,它骨架不好怎么能那么精神呢?这幅画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唐代的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里面就对这幅画给了很高的评价。

从这些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艺术美它是艺术家创作劳动的产物,绝不是简单的再现和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讲过:“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或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这是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里面讲的一段名言。

下面,我们在给大家讲第二个问题。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包括了三个方买面。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美的形象性。

刚才讲到,艺术美一方面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具有客观性。

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又有主体性。

所以艺术作品总是主客体统一的一种作品。

那么艺术美的形象性同样能使艺术美它的形象性一方面要表现人们的情感,要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它一定要通过形象来表现。

这个雕塑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雕塑的一个雕像。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就是法国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去世以后,法国文学家协会就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大师,就委托罗丹来为巴尔扎克雕塑一个雕像。

巴尔扎克他的著作很多,很丰富。

而且巴尔扎克个性很强。

怎么样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罗丹下了很多功夫。

罗丹专门去找了为巴尔扎克做衣服的裁缝,这样就了解了他的身材。

他的整个身材他就了解了。

同时呢,他又经常去图书馆翻阅巴尔扎克的作品,这样对巴尔扎克的思想有所了解。

而且先后做了四十个小样,从中进行选取。

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讲,有一次罗丹做了一个小样之后,就让他的学生观看,说你们看这个做的怎么样?学生们一看是老师的作品,赞不绝口。

就说,哎呀,老师做的太好了。

罗丹就问他们,什么地方最好?有一个学生就说,你看老师,你雕刻的巴尔扎克那双手,雕的多么深重。

故事里面就讲,说罗丹听了很生气,拿起斧子,一下就把那个手给斩断了。

为什么呢?他告诉学生,如果你们只注意到这个雕像的双手,说明我的雕塑失败了。

因为你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人物的神态,没有传达出他的精神气质。

那只注意他的双手,只注意它细枝末节的地方,证明我这个作品是失败的作品。

所以他又重新做,最后终于塑造出现在这样一个形象。

这个雕塑非常具有形象性的精髓。

它突出了巴尔扎克的个性。

因为巴尔扎克是个非常那个有个性的作家,而且巴尔扎克有个习惯是晚上披着睡袍在书房里面写作。

所以罗丹就选取了这样一个形象,就是巴尔扎克披着睡袍正在沉思,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传达出他深邃的思想。

所以这个形象性因该说是真正达到了独一无二的一种个性的显现。

但,这个作品完成以后,委托罗丹的法国文学家协会大为恼火。

你怎么把我们的大文豪塑造成一个披着睡衣的脏兮兮的老头形象。

我们不要这个作品,我们不愿意付钱。

罗丹作为一个大艺术家他说你们不要那就算了,我绝对不会修改。

这是艺术品不能随便改。

这个作品一直保留下来。

许多年以后,才由法国政府把它收购过来放在法国的城市里面,供大家观赏。

而且它成为了世界雕塑史上一件杰作。

从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形象一定要富有个性。

它应该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但是呢,它一定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在艺术学里面就讲艺术典型是艺术家运用典型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个性或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

真正的艺术典型是可以留存后世的。

这是艺术形象的最高的境界。

下面在给大家讲讲艺术美主要特征的第二点,就是艺术美的主体性。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因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它离不开艺术家本人的创造性劳动。

尤其是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创作作品必然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创性的特点。

所以我们先讲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是最关键的。

每一个作品都应当独一无二,不可重复。

艺术创作这种独创性的特点可能是艺术生产一个最特殊的地方。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生产一双皮鞋,可能一万双皮鞋跟它一样。

物质生产是可以重复的,生产一件衣服,可能一万件衣服跟它是一样的,生产一个领带一万件跟它是一样的,这没有关系。

但是艺术作品是不能重复的。

任何一个艺术家创作一个作品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说,大家熟悉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

杨丽萍的孔雀舞可以说中外闻名。

尤其是她的经典的动作,就是用手指和手来形象展现出孔雀,孔雀的头,孔雀的冠和孔雀的身材。

这个杨丽萍创造的孔雀舞非常独特。

她跟以前另外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刀美兰就不一样。

其实孔雀舞刀美兰也跳过。

这也是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刀美兰。

刀美兰的孔雀舞是用整个身体来体现孔雀的舞姿。

这个刀美兰的形象和杨丽萍的形象又不一样。

通过这两位著名舞蹈家表演的孔雀舞,我们可以看到,同样题材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是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的一个鲜明的例证。

第三我们再讲讲艺术美的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艺术美它必须有内容,但是又必须通过形式来体现,所以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比如说澳大利亚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作为歌剧院,它有使用的功能,但同时它的外观又非常美。

我曾经问过学生,你说悉尼歌剧院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贝壳,是的,没错。

有的学生说像帆船,帆船上面的白帆,也没错。

有的学生说,像白荷花,也可以,像白荷花。

但请大家注意。

不管是贝壳、帆船还是白荷花都离不开水。

悉尼歌剧院正好在水边,所以它是环境因素的非常好的一个典型。

而且悉尼歌剧院不管是白天看还是晚上看,不管是从四面看还是从上面俯视看都非常美。

所以一般的建筑看四面,东南西北四面,但悉尼歌剧院是可以看五面,从上往下看。

它真是做到了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所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一个典范。

艺术品之所以高于现实的作品,就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是因为艺术美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结晶,而且体现了艺术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但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而是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或加工,把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

艺术中的善也不是什么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也就是化善为美。

艺术中的真善美,它是化真为美、化善为美。

所以真善美都要通过审美性来体现。

比如说,我们都看过的影片《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并没有执意于现实生活中冰海沉船这个真实事例,而是通过艺术创作专门塑造了一对在船上相遇的恋人,而这对恋人在面临沉船的危急时刻,这个男青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他的恋人,自己沉身于冰海之中。

而这个女青年终生怀念着这个为她而献身的男青年。

通过两个人的爱情,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渴求呼唤,也歌颂了在危急时刻人对这种真善美的体现。

所以《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实际上是通过审美性把爱情片或灾难片结合在一块。

在全世界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创造了三十多个亿的收入。

这个既有很高的票房收入,同时也在世界各国的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