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基础控制网(CPⅢ)测量施工工艺标准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20130426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测绘资质甲级 11002031综合勘察甲级 010654—kj2013年4月北京文件编写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航测遥感研究院编写:张银虎复核: 张江审核:张大春审批:张金龙目录一、概述 01.1 编制依据 01.2 工作范围 01。
3 工程概况 01。
4 既有精测网概况 (1)二、工作内容 (3)三、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3)四、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与高程系统 (4)4。
1 平面坐标系 (4)4.2 高程系统 (5)五、测量单位资质及人员要求 (5)六、线上CPⅡ加密点测量 (5)6。
1 线上CPⅡ加密点的布设 (5)6.2 线上CPⅡ加密点的埋设 (6)6。
3 外业测量 (8)6。
4 数据处理及网平差 (11)七、线上水准加密点测量 (13)7。
1 线上水准加密点的布设 (13)7。
2 线上水准加密点的埋设 (13)7。
3 外业测量 (15)7。
4 数据处理及网平差 (17)八、CPⅢ控制网测量 (18)8。
1 CPⅢ点的布设 (18)8。
2 CPⅢ点的埋设 (28)8。
3测量仪器设备及软件 (34)8.4 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35)8.5 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41)8。
6 CPⅢ控制网成果表 (45)九、CPⅢ控制网的复测与维护 (45)9.1 CPⅢ控制网的复测 (45)9.2 CPⅢ网的维护 (46)十、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47)10.1 数据整理归档 (47)10.2 成果资料提交 (49)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一、概述1。
1 编制依据根据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施工进展,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等技术文件要求,对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进行编制.1.2 工作范围项目工作范围为吉林至珲春,线路全长364。
轨道基础控制网(CPⅢ)测量施工实用工艺

2.5.4.1 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施工工艺2.5.4.1.1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与高程系统2.5.4.1.1.1平面坐标系为保证三网合一,CPⅢ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既有精测网相同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即椭球体参数采用WGS84 坐标系参考椭球,高斯投影。
东坐标和北坐标的加常数分别为500km、0。
工程椭球构建采用改变椭球参数的方法(即参考椭球长半轴直接加投影面高并保持扁率和定向不变)。
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应大于10mm/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100000。
2.5.4.1.1.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既有精测网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系统。
2.5.4.1.2 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CPⅢ施测单位由具有测绘资质和经过CPⅢ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测量。
根据现有施工断面实际情况,拟采用2组CPⅢ控制网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工作,后续施工根据工作面情况进行适当增加相应人员并进行上报。
2.5.4.1.3 线上CPⅡ加密点测量2.5.4.1.3.1 线上CPⅡ加密点的布设根据标段既有CPⅡ控制网的情况,对点位的位置和密度不能满足联测需要时,进行加密CPⅡ网。
CPⅡ网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CPⅢ网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
CPⅡ网加密点按600 米左右的间距沿线路左右交替布设,在无砟轨道地段各区段CPⅢ头尾搭接6 对CPⅢ的中间应布设一个CPⅡ加密点,并满足设计要求。
①桥梁段CPⅡ加密点布设桥梁段CPⅡ加密点布设在桥上,沿线路前进方向埋设于桥梁的固定支座(纵横向均固定)顶端的防护墙顶,不与CPⅢ点共桩。
②路基段CPⅡ加密点布设路基段CPⅡ加密点左右交替布设在征地界围便于CPⅢ网联测的地方。
③隧道段CPⅡ加密点布设隧道段CPⅡ控制桩宜埋设在电缆槽与道砟隔离块中心。
严禁埋设在电缆槽底或电缆槽盖板下。
(完整)CP3测量

摘要 (IV)第一章任务概述 (1)1。
1任务名称 (1)1。
2设计依据 (1)1.3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1)1.4工程概况 (2)1。
5地理环境 (2)1。
6既有精测网情况 (2)2.1.1精测网的资料 (2)1。
6。
2平面控制网 (3)1。
6。
3高程控制网 (4)第二章精测网复测 (4)2.1平面控制网复测 (4)2.1。
1 CPⅠ网复测 (4)2.1.2 CPⅡ网复测 (5)2。
1。
3 使用仪器 (5)2.1.4 CPⅠ和CPⅡ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6)2。
1.5 精度要求 (6)2.2高程控制网复测 (8)2。
2。
1高程复测 (8)2。
2。
2使用仪器 (8)2.2.3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9)2.2。
4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9)2。
2。
5高程测量作业要求 (9)2.2.6 高程网平差处理及复测成果评价标准 (11)2。
3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11)2。
4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11)第三章 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12)3。
1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12)3.2CPⅢ网点的埋设 (13)3.2。
1 CPIII点的编号 (13)第四章 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4)4。
1CPⅡ加密方法 (14)4。
2CPⅡ加密点网标埋设与检测 (14)4.3CPⅡ加密点的平面分布 (15)4。
4观测方法 (15)4。
5观测要求 (15)4。
6数据处理 (15)第五章 CPⅢ控制网测量 (16)5。
1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16)5。
1.1 CPⅢ布网形式 (16)5.1.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17)5.1.3观测时段的选择 (17)5.1.4测量要求 (18)5.1.5主要技术指标 (19)5。
1。
6现场记录 (20)5。
1。
7 CPIII外业测量注意事项 (21)5。
1.8 CPⅢ控制网平面数据处理与评估 (22)5。
2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22)5。
2.1测量方法 (22)5。
CPⅢ测量

CPⅢ测量线下基础工程完工并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按照规范要求对线路中线进行复测,保证施工结构尺寸、位臵、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并在限差范围内。
在无砟轨道施工前,首先建立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CP Ⅲ),在建立之前对原交桩的控制网(CPI、CPⅡ)进行复核测量,检查其桩位是否移动、破坏,以确保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网与线下施工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一致。
1)线路复测线下基础工程经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合格后,进行线路中线复测,并完成基桩控制网(CPⅢ)的建立。
线路复测进行线路中线和高程测量,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并检查线下工程施工的准确性。
路基、桥梁满足限界要求。
直线地段每隔50m、圆曲线上每隔20m、缓和曲线上每隔10m设一个桩。
在缓和曲线、圆曲线起讫点、水硬性混凝土厚度变更点以及道岔交点等加设永久中桩,以及埋设简易的临时里程标、曲线标、坡度标等标志。
2)建立基桩控制网(CPⅢ)无砟轨道施工前,完成基桩控制网(CPⅢ)的建立,基桩控制网布臵成三维坐标网,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
CPⅢ高程测量工作在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点。
基桩控制网(CPⅢ)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Ⅲ控制点集平面、高程于一体。
3)基桩控制网(CPⅢ)布设①路基上基桩控制网(CPⅢ)的布设路基上基桩控制网(CPⅢ)沿线路纵向左右对称布臵(间距为50~60m),因目前接触网支柱尚未安装,在接触网小里程端设计牛腿基础,并预埋Φ200mm的临时钢筋混凝土作为CPⅢ基标桩,并高出路肩1.4m。
CPⅢ控制点布设时高出设计轨顶面35cm,布设(钻孔锚固)M8×25mm的螺栓(内螺栓孔径为8mm),用螺帽拧紧。
安装棱镜时在螺栓上拧上直径为12mm的专用测量连接螺栓。
②桥上基桩控制网(CPⅢ)的布设桥上基桩控制网(CPⅢ)分布于线路的两侧,并设臵在桥梁变形量最小的部位(即垂直于桥梁基座固定端的防撞墙上),CPⅢ控制点设臵在线路两侧防撞墙的内侧,低于上表面10cm处。
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施工工艺及方法

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施工工艺及方法轨道控制网(CPⅢ)控制点埋设为强制归心标志,沿线路纵向左右对称布设一对,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是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三维控制网,在线下工程竣工并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合格后进行施测,是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平面控制网应用自由测站边角后方交会导线测量原理施测,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原理施测。
(1)施测方法在测量标志上安置棱镜,采用专用数据采集软件控制智能型全站仪按自由测站边交后方交会法进行平面控制网测量数据的采集,在测量标志上安置水准测量连接杆,应用电子水准仪按环形水准路线进行高程控制网观测,采用经系统认证的CP果。
(2)测量工艺流程测量工艺流程图(3)测设工艺操作要点①CPⅠ、CPⅡ及线路水准点复测CPⅠ控制网按二等GPS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测,CPⅡ控制网按三等GPS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测。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复测,对于区域地面沉降显著的段落,二等水准点的复测应在CPⅢ前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复测,轨道施工应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施工,以防止区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②CPⅡ控制点加密测量CPⅡ加密点布设时,与CPⅢ自由测站点联测的相邻CP Ⅱ控制点间距宜为400~800m,平均间距约600m,且与联测的CPⅢ自由测站之间的距离小于300m。
CPⅡ加密点的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均与CPⅡ勘测设计时的技术要求相同,路基、桥梁地段一般采用GPS测量进行加密,在桥上加密CPⅡ时,应充分考虑桥梁的稳定性,设置在桥梁固定端且桥墩沉降稳定的地方,为保证CPⅡ联测精度,平差时以相邻CPI及CPⅡ为约束点进行平差。
隧道CPⅢ网测量前,需先进行隧道内导线、高程的贯通测量,并做好贯通误差调整,以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隧道洞内CP Ⅱ控制网的测设。
③ CPⅢ控制点布设实施CPⅢ控制点一般按标准左右一对布设,且不应大于相关规范要求,点位设置高度不低于钢轨顶面最低要求高差,左右一对点大致等高,纵向里程差应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
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
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sZ Y X2ij2ij 2ij∆+∆+∆=sd s式1.2.3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工程编号: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一般规定 (1)2.2 CPⅢ控制网的观测条件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3)5.1控制网的复测 (3)5.1.1控制网测量要求 (3)5.1.2控制网复测 (3)5.2控制点高程复测 (4)5.2.1技术要求 (4)5.2.2测量方法 (4)5.2.3数据处理 (4)5.3 CPⅢ控制网测量工作 (5)5.3.1 CPⅢ控制点的埋设与编号 (5)5.3.2 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 (7)5.3.3 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 (10)6.施工放样 (11)6.1铺轨基标测设 (11)6.2道岔施工 (13)7.轨道精调测量 (14)7.1轨道铺设时的线路精调 (14)8.劳动组织 (15)9.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设备机具配置 (15)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5)10.1测量复核 (16)10.1.1测量外业复核 (16)10.1.2测量内业复核 (16)10.2测量仪器定期检核 (16)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7)工程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为地铁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铁轨道CPⅢ控制网建立,本文对测量条件、准备工作、点位的埋设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其他地铁铺轨项目轨道CPⅢ控制网建立提供参照。
2.作业准备2.1一般规定CPⅢ的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完工提供移交验工报告,并由业主测量队完成贯通测量及断面测量后开展。
2.2 CPⅢ控制网的观测条件(1)CPⅢ控制网外业观测应待土建工程完工,场地清理完成后进行。
(2)CPⅢ观测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下进行(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洞内粉尘较少)。
(3)CPⅢ观测时测程内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场内不得有人体可以感受到的任何震动。
轨道控制网CP3水准测量

轨道控制网(CPⅢ)水准测量------《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4.6.1 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得大于3km。
4.6.2 CPⅢ控制点水准测量可按本规范附录F.2.1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或附录F.2. 2的往返测水准网构网观测。
CPⅢ水准网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时,应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
4.6.3 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4个CPⅢ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Ⅲ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
4.6.4 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3mm。
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对CPⅢ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
4.6.5 相邻CPII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4.6.6 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m,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Ⅲ控制点上困难时,宜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
4.6.7 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应附合表4.6.7的规定。
仪器与棱镜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00m,最大不得超过150m,前、后视距差不应超过5m。
前后视必须是同一个棱镜且观测时棱镜高度不变。
表4.6.7 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技术要求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测回数-测回间指标差互差(″)测回间较差(″)测回数-测回内较差(mm)测回间校差(mm)4 - 5.0 5.0 4 - 2.0 2.0 4.6.8 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
4.6.9 CPⅢ高程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同。
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3mm,且相邻点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较差≤±2mm时,采用原测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4.1 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施工工艺2.5.4.1.1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与高程系统2.5.4.1.1.1平面坐标系为保证三网合一,CPⅢ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既有精测网相同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即椭球体参数采用WGS84 坐标系参考椭球,高斯投影。
东坐标和北坐标的加常数分别为500km、0。
工程椭球构建采用改变椭球参数的方法(即参考椭球长半轴直接加投影面高并保持扁率和定向不变)。
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应大于10mm/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100000。
2.5.4.1.1.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既有精测网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系统。
2.5.4.1.2 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CPⅢ施测单位由具有测绘资质和经过CPⅢ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测量。
根据现有施工断面实际情况,拟采用2组CPⅢ控制网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工作,后续施工根据工作面情况进行适当增加相应人员并进行上报。
2.5.4.1.3 线上CPⅡ加密点测量2.5.4.1.3.1 线上CPⅡ加密点的布设根据标段既有CPⅡ控制网的情况,对点位的位置和密度不能满足联测需要时,进行加密CPⅡ网。
CPⅡ网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CPⅢ网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
CPⅡ网加密点按600 米左右的间距沿线路左右交替布设,在无砟轨道地段各区段CPⅢ头尾搭接6 对CPⅢ的中间应布设一个CPⅡ加密点,并满足设计要求。
①桥梁段CPⅡ加密点布设桥梁段CPⅡ加密点布设在桥上,沿线路前进方向埋设于桥梁的固定支座(纵横向均固定)顶端的防护墙顶,不与CPⅢ点共桩。
②路基段CPⅡ加密点布设路基段CPⅡ加密点左右交替布设在征地界围便于CPⅢ网联测的地方。
③隧道段CPⅡ加密点布设隧道段 CPⅡ控制桩宜埋设在电缆槽与道砟隔离块中心。
严禁埋设在电缆槽底或电缆槽盖板下。
隧道段CPⅡ标志采用图所示预埋件,采用竖埋方式,埋设完成后,仅留球头露出。
隧道洞CPⅡ埋设示意图对于长度大于2km隧道,CPⅡ加密网按导线网方式进行测设,CPⅡ加密点成对布设,点对间距300~500m。
2.5.4.1.3.2 线上CPⅡ加密点的埋设①CPⅡ加密点的标志CPⅡ加密点采用强制对中标志。
强制对中标志包括预埋件、测量仪器连接盘两部分,预埋件为埋入现场的部分,由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
测量仪器连接盘底端螺丝可以直接安装到预埋件上,顶端螺丝用于连接测量基座。
通过仪器连接盘及测量基座,可以直接安装测量仪器、GPS 天线或棱镜,对中精度优于0.1mm。
测量仪器连接盘底端螺丝可以直接安装到预埋件上,顶端螺丝用于连接测量仪器基座。
通过仪器连接盘,可以直接安装测量仪器、GPS 天线或棱镜,其示意图如下:CPⅡ加密点预埋件及测量仪器连接盘②CPⅡ加密点标志的埋设1、路基段可单独埋设CPⅡ加密点(离基础地面1.0 米以上,基础浇筑混泥土为0.7m×0.7m,深1.0m,圆柱直径0.25 米,均埋设钢筋骨架,主筋配置Φ16mm,绕筋配置Φ8mm,每30cm 配置一层),也可以利用线路拉线基础埋设加密桩,加密桩位置选择保证CPⅢ网联测条件,不影响GPS观测,不影响行车安全,并方便CPⅢ网联测的地方。
路基段CPⅡ加密点俯视图(左图)与剖面图(右图)单位:cm2、桥梁段CPⅡ加密点布设在桥梁固定支座端防撞墙顶上,且不与CPⅢ点共桩。
3、隧道段CPⅡ加密点成对布设在隧道电缆槽顶面上,点对间距300~600 米。
4、另外,根据实践,在路基段和桥梁段(特别是桥梁段)使用如下强制对中标志。
1、强制对中标的安装事先在埋设强制对中标的位置打孔,将预埋孔注入1:16(水:干料)的桥梁支座灌浆料,灌浆料比孔口低1~2cm,利用铁丝弯折成的埋设临时支架(图6.2-3)将预埋件缓缓吊入预埋孔,将灌浆料挤出。
预埋件顶面比孔口高出1mm左右(如下图)。
因悬吊作用,预埋件自然整平,30 分钟左右,灌浆料凝固,可拆除临时支架。
预埋件整平精度约4~8角分。
埋设过程(左)和埋设完成的预埋件(右)2、强制对中标的使用在埋设好的预埋件上,可以直接通过转接头安装GPS天线,安装测量仪器和棱镜基座。
通过棱镜基座可以安放各种类型的棱镜。
对于重量比较大的仪器而言,则可以通过测量仪器连接盘来进行安置。
测量仪器连接盘边缘部分由三个底端螺丝,可以调节伸缩长度,确保仪器连接稳固。
③CPⅡ加密点的编号规则CPⅡ加密点埋设完成后应在点位旁边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识。
CPⅡ加密点按照线路里程增加方向进行编号,编号规则为:×××(标示为里程公里数)+JMP2(标示为CPⅡ加密点)+×(该里程段流水号,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顺序编号)。
如401JMP21 点桩号,“401”代表线路里程数,“JMP2”代表CP Ⅱ控制点,“1”代表1 号点。
点号标志字号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 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编号,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0cmX30cm 。
加密CP Ⅱ控制点的标志注字如下图所示:CP Ⅱ加密点编号2.5.4.1.3.3 CPCP Ⅱ加密点埋设完成后,应按既有CPII 网要求绘制点之记。
点之记包含点号、概略经纬度(现场采集)、所在地、交通情况、交通略图、点位通视情况及点位略图、选点情况及埋石情况。
绘制时要符合要求,要素齐全,标识点位的距离用皮尺现场实测,交通路线图指向要齐全、清楚。
点之记应按照既有精测网控制点点之记的格式在CAD 下绘制整理。
2.5.4.1.4 CP Ⅱ加密测量及数据处理根据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测量成果以及 CP Ⅱ控制网同精度插的原则,CP Ⅱ控制网加密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中三等GPS 或三等导线控制网标准执行。
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urvey Adjust V3.0.3高速铁路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软件对CP Ⅱ、CP Ⅲ控制网成果进行处理软及平差计算,外业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数据质量是否符合规要求。
在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为合格且精度满足规要求的基础之上进行。
2.5.4.1.5 外业测量2.5.4.1.5.1 主要技术要求1、采用GPS 测量方法进行CP Ⅱ加密点测量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CP Ⅱ加密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 时,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 。
2、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隧道段CP Ⅱ加密点测量时, 隧道洞地段 CP Ⅱ测量按导线网要求布设施测(隧道贯通后实施),其布网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如 下表所示:洞CP Ⅱ导线加密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当同一测区,导线环(段)数超过20个的时候导线测角中误差按下式计算:][1nf f N m βββ= βf ——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 ——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N ——导线环(段)的个数;2.5.4.1.5.2 作业方法1、采用GPS 方法进行CP Ⅱ加密点测量①CP Ⅱ加密点测量应采用双频GPS 接收机观测,仪器的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 。
②CP Ⅱ加密点采用GPS 测量方法施测,起闭于经复测合格的既有CP Ⅰ、CP Ⅱ控制点,测量等级和精度要求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
CP Ⅱ加密点GPS 测量的技术要求③CPⅡ加密点测量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每加密1个CPⅡ加密点应联测不少于2个CPⅠ点及部分CPⅡ点,且加密点要位于所联测的CPⅠ、CPⅡ点所构成的网形中部。
观测前要对网形进行设计,保证CPⅡ点间的基线长度不小于300m,并尽可能多地联测既有精测网点,以保证与既有精测网系统的统一。
④全部仪器、光学对中基座作业前都必须按要求进行检校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CPⅡ加密点测量采用导线方式加密 CPⅡ网时应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加密CPⅠ通视点对,导线附合长度不大于 5 公里,所采用仪器为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 的全站仪施测,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
加密CPⅡ导线点的埋设要求同上,点间距以500 米为宜。
①CPⅡ加密点测量按要求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起闭于既有CPI点、CPⅡ点或CPⅡ加密点。
当采用导线网进行测量时,构网方法如下图所示:CP Ⅱ加密点洞导线网示意图导线应起闭于 CP Ⅰ和CP Ⅱ控制点,且应符合相关规定。
导线附合长度2km 以上时,应采用导线网方式布网,导线网的边数以4~6 条边为宜。
CP 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等级附合长度(km ) 边长(m ) 测距相对误差(mm ) 测角中误 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三等 ≤5 500 1/150000 1.8 1/55 000 ±3.6 √n ②CP Ⅱ导线观测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2mm+2ppm )的全站仪施测。
观测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温度基本一致。
③洞口测站观测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隧道洞观测应充分通风,无施工干扰,避免尘雾。
目标棱镜人工观测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采用自动观测时应尽量减少光源干扰。
④平角观测要求导线测量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并满足下表的规定: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三等 0.5″级仪器4 8 4 1″级仪器 6 9 6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2C 互差的限值。
⑤边长测量技术要求边长测量技术要求按下表术要求执行。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往测返测三等Ⅰ 2 2 2 32mD Ⅱ 4 4 5 7注: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2、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Ⅰ级∣mD∣≤2mmⅡ级 2 mm<∣mD∣≤5mmⅢ级 5 mm<∣md∣≤10mmⅣ级 10 mm<∣md∣≤20mmmd 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
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 的测距标准偏差。
3、md= a +b×D式中:md ----仪器测距中误差(mm),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 ----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 ----测距长度(km)⑥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改正和仪器常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