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建立
监控测量控制点设置方案

监控测量控制点设置方案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及时补钉桩校正,并应经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认定;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不易被扰动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
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4、不开槽施工管道等工程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设置,并及时校核;
5、对既有管道、构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必须校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一、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1.建立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前,应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便对施工的水平和垂直度进行控制。
2.测量设备的检查与校准: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建立测量档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档,包括施工测量图、测量记录表、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等,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4.测量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工作计划,包括工作量安排、人员配置、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等,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施工中的测量控制1.建筑物基准测量:在施工开始前,对建筑物的基准进行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基准面和基准点,以保证施工的坐标和标高控制的准确性。
2.建筑物外形测量:对建筑物外形进行测量,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确保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
3.竣工质量验收:在施工结束后,对建筑物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测量验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水平度和垂直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建筑物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控制,通过测量数据的检查和分析,确保建筑物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三、施工后的测量验收1.施工测量数据分析: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制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施工测量数据报告: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编制测量数据报告,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纠正措施等,向相关方面进行报告,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3.施工测量档案管理:对施工测量的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包括测量数据、测量图纸、测量报告等,确保测量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以上是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的要点,通过合理的施工前准备、施工中的测量控制和施工后的测量验收,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并为后期的验收和交付提供有效的依据。
土地测绘中的控制点建立与测量方法

土地测绘中的控制点建立与测量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土地测绘的核心工作之一,便是控制点的建立与测量方法。
控制点作为测绘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因此,在土地测绘中,控制点的建立与测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控制点?控制点指的是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在地面上根据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得的已知坐标或位置。
控制点是测绘工作的基准点,是对地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度进行标定与控制的关键。
通过建立控制点,可以确保土地测绘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二、控制点建立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在控制点的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精度原则,即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满足测绘任务的要求。
其次是密集度原则,即控制点的分布要密集,以提高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
再次是稳定性原则,即选择稳定不易变形的地物作为控制点,以确保测绘结果的长期可靠性。
2. 方法在控制点的建立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全站仪法、GPS技术法和测绘大地网法。
全站仪法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GPS技术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而测绘大地网法是在一定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来计算其他目标点的坐标。
三、控制点建立的关键问题在控制点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控制点的选择问题。
在选择控制点时,应综合考虑地表地貌、地质结构、人工干扰等因素,选择稳定不易变形的地物作为控制点。
其次是控制点的分布问题。
控制点的分布应密集而均匀,以保证测绘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再次是控制点的测量问题。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测量方法的规范,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四、控制点建立与土地测绘的关系控制点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只有通过建立可靠的控制点,才能保证土地测绘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建筑工程、地理测量还是环境保护等等,控制点的准确设置和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石。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用来确定测量参考系的点。
它们通常被设置在地面上,可以是特定的地标物,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测量点。
通过对控制点的测量和标定,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准坐标系统,进而用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在设置控制点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范围。
不同的测量目的和范围对控制点的密度和布局都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大范围地理测量中,我们需要设置更多的控制点来保证测量的精度;而在小范围建筑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少量的控制点来满足需求。
控制点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固定的地标物作为控制点,比如建筑物的角点、路口的路灯等等。
这些地标物在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可靠的控制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为设置的控制点来增加测量的可靠性。
在设置控制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的稳定性和易于识别性,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测量控制点时,我们通常使用全站仪等专业测量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在仪器上输入一些初始参数,比如仪器高度、测量模式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控制点来测量它们的坐标值。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目标物的纵向关系,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除了测量坐标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值。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水准仪来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差;在地理测量中,我们可以借助GNSS系统来获取控制点的高程信息。
通过综合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控制点的全面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在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比如,在设置控制点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遮挡物对测量的影响,同时避免设置控制点过多导致测量效率低下。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点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点【模板一】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精度和质量。
二、测量控制点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测量控制点是指在施工现场固定设置的一系列点位,用于进行定位、测量和校准工作。
1.2 作用: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可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三、测量控制点的设置方法2.1 选择测量控制点的位置: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测量控制点。
2.2 设置测量控制点的数量和布局:根据建筑结构的复杂度和测量要求,确定测量控制点的数量和布局方式。
2.3 确定测量控制点的标记方式:使用可清晰、易识别的标记方式标示测量控制点,如数字、字母或特殊符号等。
四、测量控制点的使用方法3.1 进行定位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定位测量,获取准确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3.2 进行校准工作:根据测量控制点的数据进行相关设备和工艺的校准,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性。
3.3 进行工程量测量:基于测量控制点的参考数据,对建筑结构的尺寸、角度等进行精确测量。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内容请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结构:指高层建筑的主体构造,包括结构框架、梁柱等。
2. 测量仪器:指用于测量和校准的各类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水平仪等。
3. 工程量测量:指对建筑结构各个部位的尺寸、体积等进行精确测量的工作。
【模板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点一、简介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和使用方法,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定义和作用1.1 定义:测量控制点是在施工现场设置的一系列固定点位,用于定位、测量和校准工作。
1.2 作用:测量控制点的设置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三、设置方法2.1 选择控制点的位置: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控制点。
测绘控制点的建立与管理

测绘控制点的建立与管理导言:测绘控制点是指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而建立的基准点。
这些点可以作为测绘过程中的参考点,用于测量和定位地物或者地理位置。
测绘控制点的建立与管理是测绘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测绘控制点的建立1. 需求分析在建立测绘控制点之前,首先需要对测绘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测绘的目标和范围,明确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分布。
这一步是建立测绘控制点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任务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点布设。
2. 布设方式控制点的布设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三角测量法、四边测量法和网状测量法。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测绘任务的具体情况来定,可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3. 测量方法建立测绘控制点需要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准确可靠的地理位置信息。
现代测绘技术中,绝对定位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相对定位方法如全站仪等都可以用于控制点测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测绘控制点的管理1. 数据整理与存储建立的测绘控制点所测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整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使用和查询。
数据整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分类、命名、整形等操作,存储则要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 维护和更新测绘控制点是测绘工作中的重要依据,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
维护包括对控制点进行巡查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持准确性。
更新则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控制点进行增加、修改或者删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测绘任务。
3. 数据共享与交流测绘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因此测绘控制点的数据共享与交流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使用价值。
三、测绘控制点的应用1. 海洋测绘在海洋测绘中,测绘控制点的建立与管理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海上定位测量需要依靠控制点来进行位置校正,从而提供准确的海图和海洋数据。
因此,在海域测绘中,测绘控制点的建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建筑工程测量

什么是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建筑物的形状、位置、尺寸等进行测量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测量控制点的建立、地形测量、基础测量、结构测量、施工测量等。
其中,测量控制点的建立是整个测量工作的基础,通过设置测量控制点来实现建筑物各部位的测量。
地形测量是在规定范围内对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进行测量,以便对工程布局和建筑物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基础测量是对建筑的地基或地基设施进行测量,以确保建筑物的牢固和稳定。
结构测量是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测量,包括测量墙体、梁柱、桥梁等各个结构部件的尺寸、位置、倾斜度等,以确保结构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施工测量是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施工平面图的绘制、施工坐标系的建立、施工工序的测量等,以确保施工工艺和步骤的准确性。
总之,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为建筑物的准确建设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工程施工测量前控制点规划方法

工程施工测量前控制点规划方法工程施工测量前的控制点规划方法工程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全站仪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
进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联测导线,此时应该先问清楚,设计院的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
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
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
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
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
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
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
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
这步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经营成果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测量人员一上场是最累的。
但再苦再累也要拼死拼活拿出一个好的测量成果。
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线路长、地形复杂、山高路陡、荆棘丛生困难极大;监理旁站,吹毛求疵,啰啰嗦嗦,影响极大。
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1。
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
2。
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
3。
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
4。
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
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你超出的百分比一定要达到业主的要求。
要以谨慎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细致的工作、“准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热情周到服务赢得设计、监理的签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建立
一、工程平面控制
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
本工程设立加密控制网,控制网内每根导线长不超过30m,因此本工程利用建筑的周边轴线设置控制桩点并按每根导线长不超过30m加密控制点,控制点设在地面控制桩上。
二、工程标高控制
在轴线控制点处建立标高控制点,导线边长必须小于30m,以控制和引测建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实际测设时,应用精度不低于S3级水准仪。
±0.000以上标高引测,主要是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进行。
水准标高应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
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投点后,把水准仪架设到施工层上,核测三点误差在3mm以内,再以引测点在施工层上抄测标高。
框架拆模后,在柱和墙壁上弹出每楼层500水平线,砌块墙砌好后,同样弹出每个楼层500线。
三、建筑竖向控制
1、方法
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经纬仪外控法中的延长轴线法进行,方法是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延长轴线的控制桩上,后视首层轴线后,抬起望远镜将轴线直接投测在施工层上。
2、投测中的要点
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视轴的误差影响。
④、投测主要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即向上投测时的投点标志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照准目标的误差控制在Mv控制在±60"/V以内。
四、工程定位放线
随施工进度,当工程进入一个新的标高层时即须根据设计变化作一次放线。
基槽开挖,基础定位,锚筋插布每层都必须以控制点为根据进行分线,更需作仔细复查,作好放线记录。
首要原则是:“定位轴线是本,细部尺寸为末”,施工中严禁本末倒置,无论出现钢筋梁、柱等任一构造的偏移,不准采取移动轴线进行调整。
±0.00标高处结合放线对轴线进行一次严格复核,将主控轴线投射到柱脚立面上以红漆三角作标绘,并请规划单位复验。
各层轴线均由此转点,不得层层转结,防止累计误差。
五、工程标高控制
本工程所有标高的测设边长不得超过50m,因此必须使用就近的控制点。
1、±0.00以下标高的测控。
为控制基础和±0.00以下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的护坡上各涂一条宽10cm的白漆带。
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0.00以下各负整米数的水平投影线;最后把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控制在±3mm以内时,即可满足要求。
2、±0.00以上标高的测控
各施工层的标高控制均以±0.00相对标高为准作标高传递,传递时至少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分段施工。
六、垂直度控制
影响工程总体垂直度的因素为砖墙垂偏控制的建筑四大角是否方正通直。
每层外墙砖墙成形后,应用垂球沿正交两向逐根检查其垂直度和四角线平直度,并用钢尺在墙顶标高按轴距排测一次墙与墙的间距,三条指标均在误差范围内,可保证施工层垂直度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