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 固定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疮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5)
麻醉下手法松动关节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6)
• 理疗 • 关节松解术
其他方法
• • • •
各种徒手体操 下垂摆动练习 悬挂练习 各种器械练习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 • • • • • • 熟知病情,定期评定关节活动度 掌握损伤的愈合进程 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禁忌暴力 关节活动度练习应和肌力练习同步进行 做好宣教工作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
基本概念
• 关节活动训练定义? • 关节构造 分类 运动 功能 ?
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
• 肢体制动 • 肢体失用----神经损伤、畏惧活动等 • 关节内外创伤或炎症 (疼痛、肌肉痉挛、软组织挛缩、肌肉无 力、关节内异常、关节僵硬等 )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
关节松动术
• 适用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
• 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 基本手法: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
• 手法分级标准:
• 手法应用选择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4)
矫形器
• 挛缩严重的关节
• 减少纤维组织的弹性回缩,加强牵引效果
• 固定材料可用夹板、石膏、热塑材料等
• 固定位置应逐渐调整
• 保持-放松: 先拮抗肌等长抗阻6-10秒, 放松3-5秒,再主动肌的等张收缩 • 收缩-放松: 先拮抗肌等张收缩、松弛, 再被动运动主动肌,反复多次后做主动 肌的的等张收缩 • 慢反向-维持-放松: 将受限关节摆至受 限处,做拮抗肌等张收缩,再做其等长 收缩,最后做主动肌等张收缩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3)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就从训练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训练目的训练目的是指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身体柔韧性,提高运动能力。

训练可以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使身体更加柔韧,提高运动能力和敏捷性。

2.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

训练可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关节炎、软骨损伤等各种关节疾病。

3.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训练可以缓解长时间坐姿、站立、行走等引起的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被动关节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是指由外力或器械帮助进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被动关节活动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力度和频率逐渐增加,避免过分拉伸和误伤关节和肌肉。

2.主动关节活动。

主动关节活动是指由自身肌肉力量进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运动能力。

主动关节活动要注意肌肉的使用和协调,避免过分用力和不适感。

3.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姿势和动作,对各关节进行综合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功能性训练要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和动作的流畅性,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良好的姿势。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脊柱、颈腰部过度弯曲或过度伸展,身体要平衡稳定。

2.适度的力量和频率。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力度适中,频率适度,不要一次性进行过多训练,避免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

3.个体化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避免过度训练或不足训练、误伤身体。

4.安全措施。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主动运动、主动助理运动和被动运动3种。

(一)主动运动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

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粘连组织,牵拉挛缩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二)主动助力运动亦称辅助主动运动,是在外力的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这种运动常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

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训练时,要求患者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必要时,治疗师手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助力提供平滑的运动,主要用于肌力1~2级水平,不能自主关节活动或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的患者。

1、悬吊练习是利用绳索(可调长短)、搭扣或“S”钩和吊带组合起来,将拟训练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除去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进行钟摆样的训练活动。

如训练肘关节屈伸动作的方法,训练肩关节内收、外展的方法,训练髋关节内收、外展或前屈、后伸的方法等。

2、自我辅助练习是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活动的训练方法,适用于因疼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

常用轮滑和绳索等用具。

3、器械练习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受限的关节进行训练活动。

如肩关节练习器、肘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以及体操棒等。

在进行主动助力运动时应注意必须向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及方向,助力的方向要与被训练肌肉的收缩方向一致,避免出现代偿动作等。

(三)被动运动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

被动运动是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挛缩、变形为目的,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训练方法。

被动训练的目的是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挛缩或粘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为进行主动运动作准备。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2.俯卧屈膝:俯卧位,双手在头前交叉,将头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将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两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3.伸肌锻炼: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10秒钟,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

重复进行10—20次。

4.股四头肌锻炼:俯卧位,将一侧腿屈膝靠向臀部,双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环绕踝部),逐渐将下肢向臀部牵拉,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5.推擦大腿:坐在椅上,双膝屈曲,用两手的掌指面分别附着左(右)腿两旁,然后稍加用力,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6.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两手的握拳侧,分别轻轻叩击左(右)腿的内外侧各20次。

7.按揉髌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双手手掌分别按住左(右)腿膝盖髌骨上,用拇指按揉髌骨周围,各20次。

8.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疼痛症状也会减轻。

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另一个好处便是能保持关节面的润滑,使膝关节能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骑固定式自行车等,另外要保证每天都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至最大范围。

以上就是膝关节活动度锻炼的几种方法,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某一方向上能够活动的幅度。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通过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拉伸、扭转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在运动前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训练项目进行。

2. 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活动的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深蹲、提踵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3. 关节牵引训练关节牵引训练是通过外力的作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使用牵引器来进行脊柱的牵引,可以帮助增加脊柱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态关节活动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保持特定姿势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壁侧卧腿弯曲训练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保持姿势一段时间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关节稳定性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通过加强周围肌肉的力量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例如,进行肩部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进行。

6.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下蹲、走路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7.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可以帮助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牵引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

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

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
1. 肩膀旋转训练:嘿,把你的肩膀想象成一个灵活的小风车嘛!就像咱小时候玩的那种。

来,身体站直,缓慢地向前、向后转动肩膀,顺时针、逆时针都来几遍。

你想想看,肩部关节活动开了,抬手拿东西啥的是不是轻松多啦!这多有用啊!
2. 手腕弯曲训练:哇哦,你的手腕也需要活动活动呀!试着像波浪一样弯曲你的手腕,上下动起来。

比如说你在写字或者用鼠标久了,做做这个,就好像给手腕做了次舒服的按摩呢,难道不爽吗?
3. 腰部扭转训练:嘿呀,把你的腰当成跳舞时的扭动神器!双手叉腰,慢慢地左右转动腰部。

感觉就像在跳一段优美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让你的腰部关节更灵活诶,多有意思呀!
4. 膝盖弯曲训练:来呀,把膝盖想象成会跳动的小精灵!站直咯,然后慢慢地弯曲膝盖,再伸直。

你想想看你走路、上下楼梯,膝盖要是不灵活多难受呀,所以赶紧动起来呀!
5. 脚踝旋转训练:嘿,脚踝关节也很重要哟!坐下来,把脚抬起,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脚踝。

就好像给你的脚踝来了一场欢快的派对,以后走路都更带劲了呢,是不是呀!
6. 颈部伸展训练:哎呀呀,颈部也要照顾到哇!慢慢地将头向左、向右伸展,感受那种拉伸的感觉。

这就像是给颈部解了个压,工作或者学习累了来一下,超爽的呢!
7. 髋关节活动训练:嘿哟,别忽略你的髋关节呀!侧身躺在床上,把腿弯曲,然后上下摆动。

这就像给髋关节注入了活力,能让你活动起来更自如啦,多棒啊!
总之,关节活动度训练真的太重要啦,赶紧行动起来,让自己的身体更灵活更健康吧!。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可活动范围。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1. 拉伸训练拉伸训练是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可以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从而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见的拉伸方法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PNF拉伸。

静态拉伸是通过保持拉伸位姿一段时间来达到拉伸效果,动态拉伸是通过动作的连续性来实现拉伸效果,而PNF拉伸则结合了主动肌肉收缩和被动拉伸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关节活动度。

2.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关节活动训练包括关节转动、关节屈伸和关节外展等。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从而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3. 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动作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

这些动作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要求,帮助训练者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常见的动态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单腿训练和跳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4. 动态拉伸训练动态拉伸训练是一种结合了拉伸和活动的训练方法。

通过在运动中进行拉伸,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态拉伸训练包括动态大腿前侧肌群拉伸、动态胸肩肌群拉伸和动态髋关节拉伸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5.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的训练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包括推、拉、提、扔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拉伸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1. 髋关节伸展: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一侧膝盖抬起,尽量贴近胸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2. 髋关节屈曲: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向后抬起,屈膝,使脚后跟尽量贴近臀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3. 髋关节外展:侧卧位,上方腿屈膝,下方腿伸直,缓慢将下方腿向外侧抬起,尽量打开髋关节,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进行。

4. 髋关节内收: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双腿向内侧并拢,尽量使双膝贴近,保持几秒钟后缓慢分开。

5. 髋关节旋转: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屈膝抬起,使小腿与大腿呈 90 度角,然后缓慢转动腿部,使髋关节进行内外旋转运动。

以上每个动作可以进行 10-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2-3 组。

训练时应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速度,避免过度伸展或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
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3级以下、长期卧床患者。

2、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体弱患者。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患者。

4、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患者。

【禁忌症】
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

【操作准备】
1、训练设备准备:主要为器械训练设备,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

连续被动运动需要专门的设备。

2、治疗人员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形式。

3、患者处于舒适并有利于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体位。

必要时除去治疗区域影响活动的衣服、辅料及夹板等固定物。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按病情确定运动顺序。

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由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2、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3、操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免损伤。

4、从单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关节训练。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按患者情况确定选择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

2、在治疗人员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

必要时,治疗人员的手可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

3、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

4、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连续被动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托架上,固定。

2、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

关节活动范围在术后即刻常用短弧范围(20°-30°)训练,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速度开始时为每1-2分钟为一个运动周期。

训练时间一般每次1-2小时,频度为每日1-3次。

3、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器械的运转情况。

4、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