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复习3

合集下载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学期末总结(概念及公式)第一章1.可见光的范围:380nm—780nm。

2.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3.眼睛的主要构造和作用:杆体细胞在暗处形成暗视觉;锥体细胞在明处形成明视觉。

4.视角(tana)=物体的大小/2倍的视距。

5.颜色对比及对颜色感觉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在视场中的相互影响,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同一颜色的视觉感觉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连续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先看到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发生在观察者眼中的色彩变化。

6.物体的呈色原理:物体本身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因而形成的颜色。

7.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色彩学主要包括:物体的呈色原理、色度学、色彩的测量与描述、色彩视觉机制解析、色彩应用等理论。

8.色彩视觉机制分为三色学说、四色学说(对立学说)和阶段学说。

9.色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一种心理反应。

形成色觉的三要素是:光线的照射、呈现颜色的物体、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第二章1.色彩按其吸收光谱的特性分为:消色和彩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的间色是色光三原色;复色:两种间色或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得到的颜色;补色:混合以后得到白色/黑色的两种色/颜料色,(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H、明度V、饱和度C/S.4.色彩的定性描述:系统命名法(消色系统命名法和彩色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色彩的定量描述:显色系统表示法(孟赛尔、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消色系统表示法(CIE系统)。

5.颜色匹配:把两个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相等的方法。

6.色度混合理论(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补色律、代替律、中间色律。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一章1、颜色视觉产生的大致过程: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2、可见光或光(可见光辐射):能引起人眼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380-780 nm3、色散:通过三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器件,将一束白光(或某种复色光)分解成不同颜色排列而成的光谱的现象。

4、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5、可见光谱: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6、光谱色: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7、复色光:各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8、光谱功率分布(光谱分布):光源的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是描述光源发光颜色特性的最基本方法。

光源的颜色感觉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

常见的光源的光谱分布: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混合光谱(前三种的组合)。

9、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分布函数中的最大值为“1”,或规定某个波长的值为“1”,将函数中其他波长的值进行归一化,经归一化后的光谱分布函数,记做S(λ)10、物体的相对光谱分布是波长λ的函数,如ρ(λ),τ(λ)。

物体产生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的主要波长。

11、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原因就在于物体自身的光学特性,物体对落在其表面的光谱成分有选择性透射、吸收和反射的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光谱特性。

12、布格定律:入射光I0(λ)穿过d层厚度单位的物质,辐射通量变为Iτ(λ)物体的光谱透射率(τ(λ)), 吸收系数或吸光系数(A(λ))13、物体单位厚度消光系数α(λ)14、物体的单位厚度的(光学)密度α(λ)15、物体光谱密度D(λ)光谱密度:厚度为d的物体对各波长光的密度。

数值越大表示该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

16、反射物体的光谱反射率:反射物体的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17、光谱(反射)密度D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射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18、非选择性吸收: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波段的辐射能做等比吸收,则反射(或透射)光各波长的辐射能均做等量减少,而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09级各班印刷色彩复习题答案

09级各班印刷色彩复习题答案

09级各班印刷色彩复习题答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09级印刷色彩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颜色可以认为是光与眼睛的乘积,其中光是光源照射到物体后的反射光或透射光。

2、常把光源的光谱分布分成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和混合光谱等四种类型。

激光属于线状光谱,汞灯的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3、物体表面呈现黄色,是物体吸收了白光中的蓝光,反射了红光和绿光的结果。

4、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其中锥状细胞分为感红、感绿、感蓝三种。

5、明度、色相、饱和度是颜色的心理三属性,非彩色只有明度属性。

6、两种色光混合产生中性色,则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

例如,绿光和品红色光就是一对互补色光。

7、显色系统因为色样的排列和编号都有一定的规则,所以也叫做色序系统。

一个色序系统应具有的条件是:色样排列有规则有顺序具有视觉等差特性、每个颜色有特定标号、系统的色样数量大于1000个。

8、CIE-xy色品图中x坐标是红色分量在三刺激值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因此x的计算式是 x=X/(X+Y+Z) 。

9、所有光谱色的色品点组成的偏马蹄形轨迹称为光谱轨迹,CIE1931-RGB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和色品点出现负值。

10、在CIE-xy色品图中白点的坐标是x= 0.333 ,y= 0.333 。

在CIE-a*b*色品图中白点的坐标是a*= 0.00 ,b*= 0.00 。

11、当某一光源的颜色与某一加热温度下的黑体的发光颜色相同时,称此时黑体的温度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12、下式中S(λ)表示标准照明体的光谱功率分布,ρ(λ)表示样品反射率,x(λ)表示标准观察者红色光谱刺激值。

13、白光点与光谱轨迹的两个端点构成的三角形内的颜色没有主波长。

将白光点与样品色的连线延长到与光谱轨迹相交,交点为样品色的补色波长。

14、色序系统根据排列规则分为等差系统和类似度系统两类。

15、孟塞尔标号为5PB8/10的颜色,其色相为 5PB 、彩度为 10 、明度值为 8 。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B、颜色C、颜料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B、λ= 8.5×102nmC、λ= 5.2×103nmD、λ= 4.9×102nm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A、复色光B、单色光C、无色光D、白光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B、白炽灯C、标准照明体D65D、日光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C、辐射能的大小D、红光含量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A、光源的温度B、颜色的特性C、颜色的温度D、色光的温度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 C )A、4000K左右B、5000K左右C、6500K左右D、7000K 左右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B. 蓝,绿C. 蓝,红D. 红,蓝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 B )A、纯度不同B、色相不同C、光泽不同D、亮度不同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A、白色B、黑色C、红色D、彩色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C、是无限度减少的;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B、灰度;C、饱和度;D、厚度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A、明适应时间快B、暗适应时间快C、两个一样15、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 B )的颜色。

第三届全国印刷大赛复习题3-1相关知识(工艺原理)-4ok

第三届全国印刷大赛复习题3-1相关知识(工艺原理)-4ok

三、相关知识1、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1)单选题1.印刷以文字为主的印刷品时,其纸张白度( A )。

A、不宜太高B、不宜太低C、要高D、要低2.平版四色印刷采用( A )和黑色。

A、黄,品红,青B、黄,红,青C、品红,绿,青D、黄,红,蓝3.适合胶印印刷的环境应该是( D )。

A、环境封闭B、气候潮湿C、气候干燥D、温、湿度相对稳定4.报纸轮转四色印刷一般采用的色序是( B )。

A、Y、M、C、BKB、C、M、Y、BKC、BK、Y、C、MD、不确定5.印刷时发现印刷品图文部分墨色太淡,可能是( D )造成的。

A、版面水量过多B、给墨量不足C、橡皮布凹陷D、以上所有原因6.印刷版面的给水量与( D )有关。

A、纸张含水量B、版面图文C、印刷速度D、以上所有因素7.印刷时,发现印刷品非图文部分出现起脏,应考虑( A )。

A、增加版面给水量B、增加印刷压力C、增加给墨量D、以上皆非8.油墨印刷色序与( D )无关。

A、油墨粘度B、图文面积C、叠印效果D、印刷速度9.印刷机速度愈快,整体水量与墨量应(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一定10.印刷操作人员最应该熟悉的色彩模式是( C )。

A、RGBB、LabC、CMYKD、HSB11.胶印过程中对于( B)的乳化非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是必要的。

A、水包油B、油包水C、油水相混溶D、油水分离12.胶印水/墨平衡是指在一定的速度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体积百分数比例在( B )。

A、15%以下B、15~26%C、26%以上D、26%以下13.油墨的表面张力( B )润版液的表面张力。

A、大于B、低于C、等于D、无关于14.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橡皮布的转移率约为50%,再从橡皮布转移到纸上,转移率约为76%,因此从印版到纸上的油墨转移率为( B )。

A、50%B、38%C、30%D、25%15.由于油墨乳化严重,会使印版版面产生( A )、干燥太慢、网点发糊等弊病。

印刷色彩学题库

印刷色彩学题库

印刷色彩学题库
1.什么是CMYK模式?
答:CMYK模式是一种印刷颜色模式,其中四个颜色成分是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

这种模式用于印刷作品,通常包括传单、书籍、杂志等。

2.什么是PMS颜色?
答:PMS颜色是一种预定义的颜色系统,是对很多不同类型创意设计师来说最为熟悉的色彩系统之一。

PMS颜色分为不同的分类,如金属色、彩虹色等,通常用于五颜六色的印刷作品。

3.RGB模式和CMYK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RGB模式和CMYK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颜色的组成。

RGB描绘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基色混合而成的。

而CMYK则是四种基础颜色混合而成的,包括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

RGB色彩模式适用于数码创作,几乎所有数字设备中都能发现RGB色彩模式,如电视、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机。

而CMYK mode仅适用于印刷领域,如书籍、传单、杂志等。

4.什么是“点成形”的概念?
答:点成形是指印刷过程中,色彩实现的方式。

它使用小型墨点的密度和推进,以混合成所有可能的色彩。

墨点的大小相当于用你的肉眼浏览时印刷媒体上面的圆点数量。

墨点越小,视觉上越清晰,印刷品的质量越高。

5.为什么需要校验印刷颜色?
答:印刷颜色校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希望印刷品的颜色与所选的颜色匹配,并在不同的媒介上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效果。

所以,颜色校准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调色彩与设计师的颜色想法一致,减少颜色差异性,同时也增强了印品的品质。

印刷色彩学总结

印刷色彩学总结

印刷色彩学总结1.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在色轮上的位置,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或强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亮度或暗度。

2.色彩的色温: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调具有红黄橙色的色温,冷色调具有蓝绿紫色的色温。

3.色彩模型:常见的色彩模型有RGB模型和CMYK模型。

RGB模型是亮光的颜色模型,适用于电子显示器和投影仪等光源设备;CMYK模型是印刷色彩模型,适用于印刷过程中的颜色混合和色彩表现。

4. 色彩的颜色空间:颜色空间用来表示色彩范围的一种数学模型。

常见的色彩空间有sRGB、Adobe RGB和色彩管理系统(CMS)等。

不同的颜色空间具有不同的色彩范围和表现能力。

5.调色板:调色板是用来显示和选择特定颜色的工具。

调色板可以通过调整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来选择需要的颜色。

6.色彩管理系统(CMS):CMS是一种用于确保图像和印刷品中色彩一致性的系统。

它通过创建和维护色彩配置文件、使用色彩转换算法和进行色彩校正等方式来实现。

7.色彩配方:色彩配方是将颜色表示为一组数字或百分比的过程。

通过使用标准色彩配方,可以确保在不同的印刷设备和材料上获得一致的色彩表现。

8.色彩校正:色彩校正是调整图像或印刷品的色彩以确保其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

常见的色彩校正方法包括色彩平衡、色彩曲线和灰度校正等。

9.色彩噪点:色彩噪点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颜色的现象。

常见的色彩噪点有色带、颗粒和不均匀颜色等。

准确的印刷技术和调色配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色彩噪点。

10.色彩检测设备:色彩检测设备用于测量和分析图像或印刷品的色彩性能。

常见的色彩检测设备包括光谱仪、色差仪和色彩分析软件等。

总而言之,印刷色彩学是一门关于印刷过程中颜色管理和表现的学科。

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色彩学原理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质量和一致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印刷品的要求。

印刷色彩学复习2

印刷色彩学复习2

第一题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1、物体之所以呈现出彩色,是由于物体对光的___________吸收,呈现消色是由于物体对光的_____________吸收。

2、色彩的三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把二个颜色调到视觉上相同或者相等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4、由杆状细胞作用而形成了视觉,锥状细胞活动形成了视觉。

5、光谱功率分布曲线,按其发射色光波长的特性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种光谱的组合。

6、颜色视觉理论的三种学说分别是:、和。

7、色彩的命名法有命名法和命名法。

8、的作用是通过对画面灰色部分的控制来间接控制整个画面上的所有色调。

9、光源的是指将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10、色光混合又称为混合法,色料混合又称混合法。

11、麦克亚当实验表明,在CIE1931色度图上,蓝色部分宽容量,而绿色部分宽容量,在色度图上同样大小的空间内,蓝色部分比绿色部分能让人眼分辨出更多的颜色。

12、对色料混合来说,品红和青混合得到色,品红和黄混合得到色,青和黄混合得到颜色。

第二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在暗室工作的人员,进出暗室时戴红色眼镜是为了()A)防止光线变化刺眼B)更容易看清楚物体颜色C)避免暗适应的反复发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黄色光只能是从光谱分解出来的单色光B) 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的颜色C) 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大一些3、下列有关网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调幅网点是改变网点的分布密度B)调频网点常用的加网角度有0、15、45、75等C) 调幅网点的分布是随机的D)调频网点的分布是随机的4、按孟塞尔颜色标定法,对颜色5Y9/14,下述解释正确的是()A)色调为5,明度为Y9,饱和度为14B)色调为5Y,明度为9,饱和度为14C)色调为5Y,饱和度为9,明度为14D)明度为5,色调为Y9,饱和度为145、有关CIE1976 Lab颜色空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独立于设备的颜色空间B)常用作颜色空间转换的内部模式C)色域范围比较小D)常用于计算色差第三题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2、什么是颜色对比?它的类型有哪些?解释“红花虽好,还需绿叶衬托”的原因是什么?3、对下面所示的彩色原稿示意图,请标出分色时所用滤色片的颜色,并画出分色后阴图片和阳图片的颜色分布情况(在有颜色地方画出来斜线),并作出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填空题(共20分,每题0.5分)1、颜色的三属性即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颜色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3、CIE1931公布的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色彩管理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国际联盟ICC提供了四种色彩转换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表示颜色的空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通颜色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空间。

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是________________颜色空间。

第二题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光源的显示指数:2、单色光:3、CIE1931XYZ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三刺激值:4、印刷的灰平衡:5、网点角度:第三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白色及不同亮度的灰色被称为消色;B)消色物体呈色的原因是物体的非选择性的吸收;C)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称为彩色;D)彩色物体之所以呈现其缤纷的色彩是因物体的选择性的吸收。

2、下图中理想滤色片滤光正确的是()。

3、色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呈色正确的是()。

4、下列对色彩命名正确是()。

A)明灰色B)带红的青色C)带红的红色D)带紫的中红5、我国习惯将Y版的网点角度安排为()。

A)450B)150C)900D)00第四题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方改正,否则不给分)1、孟赛尔立体中央明度轴,表示自白至黑的消色系列,共分为10个等级。

()2、CIE1931——XYZ颜色空间应用广泛,是一个均匀的匀色空间。

()3、人眼对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在暗视觉条件下引起人眼亮度感最强的是572nm的黄绿色光。

()4、在印刷复制中,一般采用理想的阶调复制。

()5、同色异谱即两个颜色的光谱功率分布较复杂,但在任何光源或标准观察者条件下都有相同的颜色。

()第五题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现代阶段颜色视觉理论?对比它与杨氏和格林的视觉理论的差异?2、以电子分色工艺制作C色版为例说明分色的原理。

3、什么是底色去除工艺?其原理和特点是什么?4、下表是某一油墨测试情况,试分析C墨的性能?滤色片R G B油墨D墨色C 1.630.550.18M0.15 1.450.67Y0.050.09 1.155、简述调幅网点和调频网点加网技术优缺点?第六题计算题(10分)一个反射物体的反射率为68%,物体颜色在1931CIE的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为M (0.46,0.38),求该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及三刺激值?第一题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色相、明度、饱和度,2、彩色和消色(非彩色)。

3、R、G和,B4、ICC标准、描述设备色度的特征文件、色彩管理模块CMM,等比例压缩、饱和度优先、相对色度匹配、绝对色度匹配。

5、CIEXYZ、孟塞尔颜色空间、NCS自然色系统、彩通颜色系统、中国颜色体系。

L*A*B*第二题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待测光源与普朗克辐射体(色温<5000K)或组合日光(色温>5000K)比较,对物体显现固有色比较值。

2、不能再分解的色光。

3、1931年CIE在20视场的条件下,选用R=700nm、G=546。

1nm、B=435。

6nm的三种原色光,三原色光调整到相等数量相加匹配出等能白光即E光源,将进行颜色匹配,匹配等能的光谱色时所需的R、G、B的量,称为CIE1931R、G、B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三刺激值;在此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Z建立新的色度系统,将R、G、B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进行转换后,变成以X、Y、Z三原色匹配等能的光谱的三刺激值,称为CIE1931XYZ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三刺激值。

4、在一定的印刷条件下,印刷出中性灰所需Y、M、C三原色油墨的百分比或或密度。

5、网点排列的方向,规定网点中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评分标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简单的解释要点给一半分分数,详细清楚的叙述给全分第三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D2、C3、CD4、AD5、CD第四题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方改正,否则不给分)1、×改为11个2、×改为不均匀的3、√4、×改为压缩阶调5、×改为不相同的颜色第五题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答:要点:1、三色学说(杨格-赫姆霍尔兹学说)1)人眼视网膜上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锥体细胞,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色素:感(亲)红色素。

2)光进入人眼被三种锥体细胞按各自的吸收特性吸收,产生光化学反应,引起神经活动,经双极细胞和神经节传至神经中枢,经大脑综合产生颜色感觉。

3)杆体细胞只含有一种视紫红视素,只有明暗感觉,不能分辩颜色。

该理论能很好地说明各种颜色混合的现象,它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现代颜色的定量描述和测量都基于此。

有其缺陷如对色盲无法解释。

(3分)2、赫林观察颜色总是以红-绿、黄-蓝、墨-白成对出现。

假设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红-绿、黄-蓝、黑-白,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和破坏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黑-白视素,产生白的感觉,无光刺激时重新建设黑-白关系,产生黑的感觉,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

其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现象,即色盲是缺少一对或两对视素的结果。

它不能说明颜色混合现象。

(2分)3、“阶段”学说,即对两个理论的综合。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视网膜阶段,视网膜上有三种独立的锥体感色物质,它们选择地吸收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同时第一种物质又可单独产生黑-白反应,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白的感觉,无光则产生黑的感觉。

第二阶段:视神经传输阶段,在由锥体细胞向视觉中枢传导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又重新组合,最后形成三种对立性的神经反应。

(2分)2、答:电子分色机扫描分色——电子分色机扫描分色是指采用电分机的电子扫描功能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

电子分色机(electronic color scanner)它是一种由光学、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而成的精密制版设备。

一般由输入扫描、中央处理装置和输出记录三部分组成。

(1分)(1)输入扫描部分:扫描头、原稿滚筒。

重要部件是光源、滤色片和光电倍增管(它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它能将接收到的很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或放大成几百万倍电流的电信号)。

作用是将反映原稿明暗层次的颜色成分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2分)(2)中央处理装置计算机:可以进行彩色信号的校正、修改、强调等各种计算。

(2分)(3)输出记录部分:由记录头和记录滚筒组成。

工作原理是将处理后的电信号换成光信号在感光片上曝光记录。

工作过程是先由输入扫描部分将彩色原稿的明暗层次和颜色成分作为细微像素提取出来,转变成黄、品红、青三路电信号,中央处理装置以电子方式进行图像处理运算和修整加工,最后将符合要求的电信号再转变为光信号记录在感光胶片上,获得三张分色片。

(2分)3、答:所谓底色去除工艺(under color removal),简称UCR工艺,是指减少图像暗调处(一般在50%以上网点范围内才进行,即只有在中、暗调才出现黑版)Y、M、C三原色量,相应增加黑版色量的方法。

(4分)在四色印刷时,暗调部分油墨相互叠印四次,油墨的最大覆盖面积约为340~360%,其数值与所用的纸张和油墨有关。

如此厚的墨层给当今的高速多色印刷造成了很大困难,墨层厚不能及时干燥,易造成印品粘连或粘脏,也无法高速印刷。

因此希望,能减少墨层厚度,缩短油墨干燥时间,以适应高速多色的印刷生产需要。

底色去除工艺和灰成分替代工艺相继应运而生。

(3分)4、答:强度=DH-DL=1.63-0.18=1.45 (2分)色偏百分率= DM-DL /DH-DL =0.37/1.45=25.52%(2分)灰度= DL/DH =0.18/1.63=11.04% (2分)C色偏蓝色(1分)5、答:调幅网点是单位面积内网点的个数是不变的而大小随图文深浅变化,调频网点则相反大小是不变的但个数随图文的深浅改变。

调频网点是随图像随机生成的,不存在加网角度问题,不会出现龟纹。

(3分)突出的特点是:1、网点是随图像随机生成的,不存在加网角度问题;2、图像输出的层次更清晰;3、调频网点结构上是不规则的,不存在网点覆盖率问题即阶调的跳跃问题。

4、调频网点的图像存储量较小(4分)评分标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简单的解释要点给一半分分数,详细清楚的叙述给全分第六题计算题(10分)解:Y=68X= 82.32Z= 28.63 (4分)作图:为590nm(3分)C=0.414/0.764=57.59%(3分)评分标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