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通用版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通用版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确凿.(záo)秕.谷(bǐ) 攒.成(cuán) 博学笃.志(dǔ)B.啄.食(zhuó) 盔.甲(kuī)蝉蜕.(duì) 风流倜傥.(tǎng)C.搓.捻(cuō) 惭.愧(cán) 绅.士(shēn) 混.为一谈(hǔn)D.宿儒.(rǔ) 书塾.(shú) 怪哉.(zāi)花团锦簇.(c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全部正确;B选项“蜕”应读duì;C选项“混”应读hùn;D选项“儒”应读rú。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轻捷臃肿绽开戎尺B.质朴徜若鉴赏和蔼C.感概企盼云宵淋漓D.恭敬消释渊博绣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选项“戎尺”应写作“戒尺”;B选项“徜若”应写作“倘若”;C选项“感概”应写作“感慨”,“云宵”应写作“云霄”;D选项全部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B.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C.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D.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眼前这个青花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C【解析】考查词义的理解。

A.使用错误,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B.使用错误,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C.使用正确,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使用错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áng。

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

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巫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

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áng()啮()破(2)上文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撰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小亮收集了下面四部作品,其中不属于鲁迅作品的一部是()A.《樱花赞》B.《呐喊》C.《彷徨》D.《朝花夕拾》3.书局一楼的“朝花夕拾园艺空间”拟布置一些插花,并在插花标牌上写上《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题目。

下列选项中,选自《朝花夕拾》的两项是()A.《孔乙己》B.《父亲的病》C.《社戏》D.《故乡》E.《范爱农》F.《风筝》4.《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体散文集,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2)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6.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和;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和;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和。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29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8分)应和.()肥硕.()枯涸.()栖.息()Zhù蓄()酝niàng()匍fú()梦mèi( )2. 按要求填空(12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4)草野在蟋蟀声中更辽阔了;。

(5)《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 ___;_____ _________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夏天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___ ___;_____ _________ 3.下边的病句是从书报上摘录的;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

(4分)①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

(1995年9月5日《人民日报》)②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第19页)4、仿照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3分)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但是。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5、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2分)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

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二古诗文阅读(22分)(一)观沧海(10分)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áo)涟漪.(yī)搓.捻(cuō)花团锦簇.(cù)B桑葚.(shèn)浩淼.(miǎo)企.盼(qǐ)人迹罕.至(hān)C秕.谷(bī)徜.徉(cháng)绽.开(zhàn)人声鼎沸.(fú)D蝉蜕.(tuì)镌.刻(juān)绚.丽(xùn)谆.谆教导(zhū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密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C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宵里去了。

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到了,东山公园里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B她非常喜欢读书,对于自己喜欢的语段,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诵读。

C观看了普通劳动者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事迹,孩子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D那辆失事车子冲上人行道,站在香烟摊前的男子便首当其冲....,被压在了轮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盔.甲(kuī)确凿.(zuó)人迹罕.至(hǎn)B. 感慨.(kǎi)倜.傥(tì)一日三省.(shěng)C. 啄.食(zhuō)一箪.食(dān)博学笃.志(dǔ)D. 搓捻.(ni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奥秘云宵人声顶沸B. 渊博和蔼截然不同C. 企盼悔恨美不甚收D. 陋巷绅士花团紧簇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 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D. 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 在本届世乒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_____(领悟领略领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

(2)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

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_____(纷至沓来眼花缭乱接踵摩肩),热闹非凡。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word版 有答案)

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分)1.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云宵风流倜傥秕.谷(bǐ)暂.时(zhàn)B.严厉全神贯注绽.开(zhàn) 惭愧.(kuì)C.跨进浑为一谈菜畦.(wā) 浸.满(jìn)D.慕名油然而升蝉蜕.(duì) 笃.志(dǔ)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圆明园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B.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C.春节前,市集上、商场里一片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D.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通过难度很高的钢琴考试,这让她喜出望外....。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市场监管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将“不”字删去) B.北京国家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删掉“的原因”)C.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即使懂节制、能节制,也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

(将“即使……也……”改为“只有……才……”)D.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将“和质量”删去)4.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竖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5.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 )A.栖.息(qī)应和.(hã)hâ肥硕.(shuî)碣.石(jiã)B.丁丁.(dīng)zhēng 着.落(zhuï)水藻.(zǎo)发髻.(jì)C.刹.那(chà)酝酿.(niàng)轻盈.(yíng)黄晕.(yùn)D.鳊.鱼(biān)竦.峙(sǒng)枯涸.(gù)hã蜷.曲(qu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获益非(匪)浅闲情逸致哄托婉转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橙(澄)清C.蜂围蝶阵多恣(姿)多彩梦寐贮蓄D.轻飞曼舞春华秋实乌桕抖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汁又大又饱满)B.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睡梦)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指婴儿生下来)4、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B )例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D.有许多鸟叫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5、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C.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D.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一慷慨悲壮著称。

6、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初一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积累和运用(46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注音写汉字(16分)yùn niàng () iǎ()洁吞shì()枯涸()qiá uì ( ) 青lài ( ) 廖阔( ) 黄晕()澄()清虬()枝èng èi ()清 lìe ()贮蓄()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不落熟套花枝招展清风流水德高望重承前启后呼朋引伴出奇致胜纵横交错骇人听闻宽洪大量错别字改正3、用诗原句填空。

(5分)(1)鸟儿将朝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了,,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

(3),山岛竦峙。

(4)乡书何处达?。

(5),谁家新燕啄春泥。

4、学习习语重在积累,经过近日的复习你的积累是否更丰富了呢?(15分)(1)朱自清的《春》一中作者直接赞美春天新、美、壮的句子是:(2)从你课外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春景的两组句子:,。

,(3)《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乐观积极向上、对未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4)《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5)《钱塘湖春行》中用莺燕的活动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的句子是:,(6),吹面不寒杨柳风。

(7),却话巴山夜雨时。

(8)我寄愁心与明月,。

5、仿照例句完成下列句子:(2分)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写: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6、修改下列有语病的句子。

(4分)(1)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承担的任务。

修改:(2)我生长在剪纸之乡,这种民间艺术对我一点儿都不陌生。

修改:综合阅读(34分)(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黄晕( ) 嘹亮( ) 澄清( ) 山( ) 隆( )2.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春》屠格涅夫《老舍文集》《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文丛》《竹林深处人家》老舍《猎人笔记》《树林和草原》黄蒙田《朱自清全集》3.朱自清字(佩弦),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4.释词:⑴高兴起来了,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⑵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⑶在那些黑黝黝的丛上方,天边显出朦胧的亮色……这是怎么回事?黑黝黝:⑷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5.品味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⑵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②仿佛羊蹄一般③凹进去的是末端④末端凹了进去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7.请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

例句: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问候……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平朴中愈发熠熠夺目。

仿句:第二部分:(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9、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10、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的特征。

1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的特征。

12、“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的特点。

“逼”字的作用是。

13、“可别恼”指的是( )A、雨是最寻常的B、一下就是三两天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14、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

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

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15、摘录有关词句填空: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16、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

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感情。

17、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二)夏之韵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被,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 )。

夏天到了。

⑵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在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⑶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餐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想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⑷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8.给下列字注音:芊芊( ) 黛色( ) 磅礴( ) 积蓄( )19.第一段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凝成主宰积蓄升腾B、变成支配贮存升腾C、变成主宰贮存飞升D、凝成支配积蓄飞升20.第一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夏天,请举出相应的例。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2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22.第三段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23.最后一段,作者说要大声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夏季,其原因是,作者写“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样写在文中起作用。

24.夏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用比喻或拟人手法加以描述。

(三)挖笋子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

每年清明节回家乡扫墓,我便带孩子到竹林里去挖笋子。

在密密麻麻的竹林里,我们亮着眼睛寻找,看到刚冒出土,还很嫩,但长得粗壮的,我们就惊喜万分地欢呼着将它挖出来,这样的笋子吃了。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会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呢?我告诉他们,胖笋子当然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

竹根在坚硬的地底下,利用漫长的寒冬默默成长。

暗自孕育笋芽。

等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他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

冒出时根部已经生的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挺挺拔拔,长成一棵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听了很诧异地说,那我们不要挖笋子了,挖掉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很多小笋牙,有的生长在不容易长的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头缝里的孩子们努力挣扎,努力冒出头来了。

我说这和人一样,( )。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我也笑一笑说,中国人喜欢吃笋子,在我最鲜嫩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

但是,如果我没有被挖笋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

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往上伸,往上长,只要我能够超过身边的长竹子,我就能得到雨露,也能享受到阳光。

然后我要跟着同伴们在寒风和烈日下磨练,等我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孩子点点头,默然沉思起来。

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

不管风吹雨打,更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忍精神呀!25、对孩子的问话在文中作用概括得具体而又准确的一项是( )A、过渡作用B、承上启下的作用C、全文由孩子的问话串联而成,层层揭示文章的主旨。

D、总结下文的作用。

2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27、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说出竹笋的用途。

28、“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会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呢?”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29、仔细揣摩作者的用意,请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3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指的对象。

⑴每年清明节回家乡扫墓,我便带孩子到竹林里去挖笋子。

( )⑵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头缝里的孩子们努力挣扎,努力冒出头来了。

( )⑶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

( )⑷中国人喜欢吃笋子,在我最鲜嫩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

( )第三部分:写作家乡的要求:从“春”、“夏”、“秋”、“冬”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入横线上,然后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1.略2.略3.佩弦、舒庆春、舍予4.略5.略6.D7.略8.……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9.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10.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11.多;细;密12.绿。

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13.B 14.C 15.逼;静默;披着蓑戴着笠16.喜悦17.C 18.略19.A 20.视:山坡……长墙。

听:蝉儿,潜在……长鸣。

嗅:吹送着……麦香。

触:热风浮动着。

21.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22.田间的农民只要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23.因为夏季是紧张、热烈的。

衬托24.略25、C 26、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坚忍不拔。

27、作为笋子可供人吃,长大后又可以变成坚韧的大竹子供人用。

28、“胖”字本来是中性词,用在这里表达了小孩对竹笋的喜爱之情,并且还把竹笋的一种情态表现出来了。

29、不受点刺激和打击,是会忘掉努力的。

(句意相近即可) 30、⑴作者的儿子⑵竹笋⑶作者自己⑷竹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