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一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考点1. 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掌握好汉字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部首、笔画、构造和基本读音等方面。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认识生僻字、解释词义、查字典等。
2. 词语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常用词的词义和用法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词语考点主要涉及词义辨析、词性转换、熟语搭配等方面。
3.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句子结构对于正确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句子结构考点主要涉及句子的成分、从句的引导词、句子成分的位置等方面。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修辞手法考点主要涉及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方面。
二、阅读理解考点1. 短文阅读理解短文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回答问题等。
2. 图表阅读理解图表阅读理解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填空、解释图表意思等。
三、写作基础知识考点1.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考点主要涉及词语搭配、句子成分、语法错误的改正等方面。
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
考点主要涉及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的写法等方面。
3.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
考点主要涉及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过于简单、乏味的表达方式等方面。
四、语言运用考点1. 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要求对事物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主题写出一篇说明文。
2.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观点表达、论证和辩论的一种写作形式。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议题或材料写出一篇议论文。
3. 小说或故事写作小说或故事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来叙述故事。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注意!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是经过精心整理和归纳的,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我们要讲解的知识点:一、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这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特点,汉字的结构、构造和书写规范,以及常用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等。
二、语法基础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语法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法基础知识包括词法、句法、成分和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词性、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工具,也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习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偶等。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核心。
通过阅读与鉴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文章的结构、条理和表达,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七、修养与情感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修养和情感素质。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深邃思想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在语文学科中取得好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常见组词,通过多做练习加强记忆。
- 易错字形,像“寒暄”的“暄”(易写成“喧”),“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形似字进行辨析,理解字的意义有助于正确书写。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使用。
要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语序不当。
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如“开展并策划了这次活动”,应先“策划”再“开展”)、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滥用介词“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大约”“左右”同时使用。
- 结构混乱。
例如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 不合逻辑。
包括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概念并列不当(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等。
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

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种类与结构3.汉字的笔画与笔顺4.常用偏旁部首及其意义5.易错字词的辨析二、词汇与成语1.词汇的分类与运用2.成语的来源与特点3.成语的故事与典故4.成语的误用与辨析5.常用成语的解释与例句三、语法与句型1.词类的识别与用法2.短语的结构与类型3.句子成分的分析4.句型的变换与运用5.病句的修改与辨析四、修辞手法1.比喻的作用与类型2.拟人的特点与应用3.夸张的手法与效果4.对偶的结构与韵律5.设问的技巧与作用五、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概述2.古代文学作品与作者3.现代文学作家与作品4.文学体裁的识别与特点5.文学奖项与荣誉六、阅读理解1.文章的体裁与结构2.文章的主旨与大意3.人物形象的把握4.事件过程的描述5.文中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七、作文写作1.作文的构思与立意2.作文的结构与层次3.作文的语言与表达4.作文的修改与润色5.作文的好词好句积累6.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7.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8.文言虚词的辨析与作用9.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0.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九、诗歌鉴赏1.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诗歌的情感与主题4.诗歌的写作手法与技巧5.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步骤十、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2.口语交际的表达技巧3.口语交际的场景与实践4.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5.口语交际的常见问题与解答以上是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的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写出带有偏旁部首“心”的四个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解题方法:通过记忆常用偏旁部首“心”,结合课本与教材中的例子,选择四个带有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心想、意念、快慢、怒火。
2.习题: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原句:他跑的很快,非常愉块。
解题方法:仔细阅读句子,对比汉字的正确书写,找出错误字词并进行修改。
答案:他跑得很快,非常愉快。
二、词汇与成语3.习题:请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单招语文知识点总结

单招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非常多的,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单招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1.文字的认识:汉字的结构、形体与音形的关系、汉字的书写规范等2.语言的认识:语言的发展、规范与非规范用语、方言及对语言的维护3.词语的认识:词汇量的积累、词语的搭配及用法等4.句子的认识: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种类及结构等5.段落的认识:段落的结构、段落的主题句定位等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概念:古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等2.古代文学的流派:古代文学流派的产生及发展、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等3.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形式、古代诗歌的风格、古代诗歌的主题、古代诗歌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4.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形式、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三、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概念:现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等2.现代文学的作家:现代文学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现代文学作家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现代文学作家的影响等3.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形式、现代诗歌的主题、现代诗歌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4.现代散文:现代散文的形式、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四、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概念、比喻的种类、比喻的运用及效果等2.排比:排比的概念、排比的种类、排比的运用及效果等3.比拟:比拟的概念、比拟的运用及效果等4.夸张:夸张的概念、夸张的运用及效果等5.借代:借代的概念、借代的运用及效果等以上就是我对单招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读书、多写作,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学习,一定能够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2、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年龄称谓(代称)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 考点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点训练
广东高考经典题
1 .( 2013 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 一组是( )(3分)
A.崇高/作祟
B.傍晚/滂沱 C .韬略/滔天
殷红/赝品
赈灾/诤言 砧板/嗔怪 悚然/耸立
调适/调和
湖泊/停泊 如法炮制/炮火连 方兴未艾/自怨自
天
D .瞥见/蹩脚 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音异字、形异音近字、形
汗渍/啧啧
土坯/胚胎 敕造/赦免
粮囤/囤积
果脯/胸脯 复辟/辟邪
冠冕/分娩
跬步/硅谷 箭镞/簇拥
D.朔日/溯源
嗔怪/瞋目
落枕/落款
渎职/赎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形近音异字和形同音异(多音多义)
字的读音。B.qiào/xiāo,pī/pēi,fǔ/pú,kuǐ/
guī。 A .cù/cuì,zì/zã,dùn/tún,miǎn。 C .bù /fù,chì/shâ,bì,zú/cù。D.shuî/sù,chēn, lào/luî,dú/shú。
命题规律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 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字音题的考查方式及内 容等列表如下:
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 的表述相近。 2.方式。 静态考查,将字的读音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 析。 3.内容。 考查范围符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相关范围, 不考查过于生僻的字词,以“常用常错”部分为重点, 以多音字和形声字为“重中之重”,有较强的针对性 和导向性。
2.通过联想列举相关知识比较识别。
遇到题目难以取舍时,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列 举相关的知识,通过多角度的比较进行正确识别,从而选出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的认识1.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2. 汉字的起源3. 汉字的基本结构4. 汉字的构字法5. 汉字的拼音6. 汉字的笔画及字形7. 汉字的字音8. 汉字的字义9. 汉字的词语10. 汉字的造字法11. 汉字的演变二、词语1. 词语的概念2. 词语的分类3. 词语的构词法4. 词语的衍生与合成5. 词语的评价与修辞功能三、句子1. 句子的概念2. 句子的分类3. 句子的成分4. 句子的句式结构5. 句子的联立、并列及主谓宾结构6. 句子的衔接方式四、修辞与修辞格1. 修辞的含义2. 修辞的种类3. 修辞的效果4. 修辞的运用技巧五、阅读与写作1. 阅读的技巧2. 写作的方法3. 写作的原则4. 写作的要点5. 写作的题目6. 写作的结构7. 写作的表达技巧六、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2. 古代文学的形式3. 古代文学的特点4.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6. 古代文学的影响七、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4. 现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5. 现代文学的影响6.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八、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的概念2. 文学常识的分类3. 文学常识的作用4. 文学常识的重要性九、写作技巧1. 写作技巧的基本要求2. 写作技巧的分类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写作技巧的提高途径十、表达能力培养1. 表达能力的意义2. 表达能力的形式3. 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十一、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阅读理解的方法3. 阅读理解的技巧4. 阅读理解的误区十二、写作能力培养1. 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2.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3. 写作能力的发展方向十三、修辞技巧1. 修辞技巧的种类2. 修辞技巧的运用3. 修辞技巧的效果十四、文学概念1. 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2. 文学概念的分类3. 文学概念的修辞功能4. 文学概念的运用十五、表达方式1. 表达方式的种类2. 表达方式的运用3. 表达方式的效果4. 表达方式的特点十六、文学知识1. 文学知识的重要性2. 文学知识的分类3. 文学知识的运用4. 文学知识的发展方向十七、修辞形式1. 修辞形式的种类2. 修辞形式的效果3. 修辞形式的运用4. 修辞形式的特点十八、写作格式1. 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2. 写作格式的种类3. 写作格式的运用4. 写作格式的特点十九、语文教育1.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 语文教育的目标3. 语文教育的方法4. 语文教育的特点二十、言语表达1. 言语表达的含义2. 言语表达的形式3. 言语表达的效果4. 言语表达的特点二十一、阅读技巧1. 阅读技巧的种类2. 阅读技巧的方法3. 阅读技巧的误区4. 阅读技巧的提高途径二十二、写作能力1.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2. 写作能力的方法3. 写作能力的特点4.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二十三、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种类2. 修辞手法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效果4. 修辞手法的特点二十四、文学作品1. 文学作品的类型2. 文学作品的形式3. 文学作品的特点4. 文学作品的分类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点内容繁多,包括文字的认识、词语、句子、修辞与修辞格、阅读与写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常识、写作技巧、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文学概念、表达方式、文学知识、修辞形式、写作格式、语文教育、言语表达、阅读技巧、写作能力、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一)《语文课程标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安排教学内容或提出阶段目标。
4.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语文教学要:(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8.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1.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2.语文教学评价要:(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多种功能(如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2)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3)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自我或相互之间、家长等);(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现代汉语》一、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语体。
书面语通过文字记录,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口语的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4.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音的许多特点:(1)在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2)在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3)在语法方面,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5.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二、语音1.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汉语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3.《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的。
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项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4.押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
“韵”与“韵母”不同,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母相同,不要求韵头(介音)也相同。
合辙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唱好记。
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押韵时广泛运用的是“十三辙”。
5.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普通的声调有阴平(55,第一声)、阳平(35,第二声)、上声(214,第三声)、去声(51,第四声)。
6.古代诗词(含韵文)讲究“平仄”。
“平”就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调值不升不降。
“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是不平的意思。
在古代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平仄”,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
(“平”大致与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相仿;“仄”大致为第三声和第四声。
)读古代诗词要知道古代的平仄。
在古代诗词和戏曲唱词中(含对联),除了开头两句外,一般是上句句末用仄声,下句句末用平声,中间注意平仄相间,上句(单句)、下句(双句)相对的地方也尽量平仄相对。
7.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的音节,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儿化韵中的“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
8.拼音的方法有双拼法、三拼法、整体认读法。
拼读时应注意:声母要用本音,声母、韵母之间不要停顿,要念准韵头。
9.朗读中停顿的分类:用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都属语法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之处,为了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要做些停顿,这样的停顿叫逻辑停顿;为了显示文章的节奏、结构、语意而采用的停顿叫节拍停顿,例古诗五字句一般为三拍“二二一式”,“欲穷/千里/目”,七字句一般为四拍“二二二一式”“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普通话中音变有三种情况:轻声、儿化、变调。
(要注意常用的易读错的字音)三、汉字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有超时空性。
2.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即“汉字七体”。
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
3.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六书中,象形(例“日、月”等)、指事(例“本、末”等)、会意(例“从、众”等)、形声(例“财、材”等)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4.字典(工具书):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的词典是汉朝初年的《尔雅》,最早的方言词典是西汉扬雄的《方言》。
5.检字法是字典和其他工具书里文字排列的检查方法。
检查汉字常用的方法有: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规范书写)四、词汇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两个音节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例“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替代时意义要保持一致)2.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可用剩余法区分词与词素,用扩展法或插入法区别词和短语。
例:“热心”不是“热的心”,“热心”是词;“骑马”可扩展为“骑了一匹马”,“骑马”是短语。
3.词的结构(构成):(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有单音词和复音词。
联绵词:双声词(如“澎湃”)、叠韵词(如“叮咛”)、其他(如“芙蓉”);音译词:如“沙发”;拟声词,如“哗啦”。
(2)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并列式(如“国家”)、偏正式(如“足球”)、主谓式(如“地震”)、中补式(例“提高”)、支配(动宾)式(如“站岗”)、重叠式(如“姐姐”)、附加式(如“老虎”、“木头”)。
4.词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语色彩)、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
5.词义的分类:词从词义分单义词和多义词。
多义词词义有基本义和转义(含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6.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
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种种的感情、态度,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表现在:(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与蔑视)②范围的大小(如战争与战役)③集体与个体不同(如树林与树)④搭配对象不同(如发挥作用,发扬传统);(2)色彩方面的不同(如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申明是动词,声明是动词或名词。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解释词义要考虑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8.常用的词语解释方法:(1)指示法。
解释某词时指出(指示)所代表的事物,让人们知道词的所指,也就解释了词的意义。
(2)定义法,采用“属差+类”的方法给词语下定义。
(3)以词解词法。
如,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利用否定反义词进行解释。
(4)描绘法。
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述它们的样子。
(5)分解法。
分解解释词素的含义得出词的意义。
(6)入境法,联系词所处的一定语境解释词义。
9.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等。
10.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例:“人心齐,泰山移”)、惯用语(如“走过场”等)和歇后语(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