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解析: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此处应是词人在想象来年送别友人,而非“真实描写”。
7.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答案: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
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
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
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
解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
诗歌对译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
明年应该要为你作送别诗。
试着从今夜开始数来,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
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
(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凋谢的梅枝。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
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蔚,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幕,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

⾼考语⽂⽂⾔⽂阅读真题汇总 ⾼考⽂⾔⽂阅读题已经不单纯是⼀道测试题⽬,⽽是有了更多“载道”、“传承⽂化”的责任。
下⾯是店铺为⼤家推荐的⾼考语⽂⽂⾔⽂阅读真题汇总,仅供⼤家参考! ⾼考语⽂⽂⾔⽂阅读真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5.浙江卷 欧阳⾏周⽂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于闽之⾥,幼为⼉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多⾃处。
年⼗许岁,⾥中⽆爱者;每见河滨⼭畔有⽚景可采,⼼独娱之,常执卷⼀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清晖,或暮⽽尚留,窅不能释,不⾃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字,随⼈⽽问章句,忽有⼀⾔契于⼼,移⽇⾃得,长吟⾼啸,不知其所⽌也。
⽗母不识其志,每尝谓⾥⼈⽈:“此男⼦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有览事多⽽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此遂⽇⽇知书,伏圣⼈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秀⽽多思,率⼈所未⾔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之间。
建中、贞元时,⽂词崛兴,遂⼤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章⾼名,⼜性颇嗜诱进後⽣,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之⽇,⽐君为芝英,每有⼀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谓常公能识真。
寻⽽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章,得⼠之盛,前⽆伦⽐,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新⽆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柄,以变风雅。
⼀命⽽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故旧之分,于外⽒为⼀家。
故其属⽂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其⼦价⾃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共⼗编,⾸尾凡若⼲⾸,泣拜请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顾炎武《日知录》之《贵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接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为推重。
羊祜为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全国卷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鄭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內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维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宇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料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事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 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