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离子反应》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离子反应的实验观察和实践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 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兴趣
-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离子反应?
知识讲解
1. 介绍离子和离子反应的概念
2. 解释离子反应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规则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
实验操作
1. 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总结
-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现象,总结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完成相关练和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与反馈
- 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辅导
拓展延伸
-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探讨更复杂的离子反应
-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策略教授离子反应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

教案所述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 [引用的参考文献1](reference1)
- [引用的参考文献2](reference2)。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离子反应》篇1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2、学习特征3、预测困难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最新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最新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最新3篇离子反应篇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指导阅读]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提问]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回答] 离子浓度减小。

[板书]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练习]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CuS↓+SO42—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AgCl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Ba2+ +H2O +CO2↑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2Fe3+ +3H2↑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H2O[板书]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讲述]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8篇)

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

”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子的概念,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实质。

3. 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能够运用离子方程式来描述离子反应。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发生条件、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离子概念、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等。

2.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2.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形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离子的基本概念。

3. 讲解离子反应: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实质,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4. 讲解离子方程式: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电解、盐的水解等。

2. 介绍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制碱、制盐等。

3. 引导学生探讨离子反应的环保意义,如废水中离子的处理和回收。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离子反应》篇1离子反应考点要求: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

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

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

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XX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全国11题)()a.al3+ na+ no- 3 cl -b.k+ na+ cl- no3-c.k+ na+ cl-alo2-d.k+ nh+4 so42- no3-(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全国13题)()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 -3+so32-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3++h2↑(电荷不守恒)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上海18题)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重点、难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基本概念: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高中化学教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
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并知道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与价值观: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注意: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它们在水中的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

二、离子反应
1、定义:
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写二拆三删四查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 ppt 地球是“水球
”引出
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不同物质导电性的实
验,探究分析溶液导电的
原因,为电解质的理解做铺垫。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酸碱盐的电
离情况,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总结酸碱盐的本质。

一、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二、教学过程:
由地球是个“水球”导入新课
学习电解质的有关知识: 1. 电解质 2. 电离 3. 电离方程式
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和电
离的概念,知道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 1 课时)
1. 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重点)
2. 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 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3.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4. 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案
1. 以下为我们所熟识的物质:
NaCl 溶液、石墨、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Fe 、乙醇、CO 2 你能分析出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吗?
2.(1)以氯化钠为例,简要分析 NaCl 溶液和熔融状态 NaCl 能够导电的原因。

(2) 什么是电离?实验证明,酸、碱、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
【预习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 .氯气是非电解质
C .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D .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对下列物质分别通电,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分析上述物质导电和不导电的原因。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小试牛刀】判断正误
(1)铜和石墨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
(2)硫酸铜溶液能导电,所以硫酸铜溶液是电解质。

()
(3)把CO2 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 是电解质(液态CO2 不导电)。

()
(4)BaSO4 难溶于水,所以BaSO4 是非电解质()
【归纳整理】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据
1.电解质、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界定本质:
宏观辨识: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微观探析: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且可以导电的是()
A.NaCl 溶液B.熔融的氯化钠C.AgCl 固体D.Fe
⑤NaOH 固体⑥H2SO4⑦KNO3
2.下列物质①铁片②液态的HCl ③盐酸④NH3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乙醇⑩O2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填序号)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探究二: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交流】
电离的条件是什么?.电离是否需要通电?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归纳整理】
1.概念
电离
条件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据
探究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思考交流】
1.如何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H2SO4
(3)NaOH (4)Ca(OH)2
(5)NaCl (6)Na2SO4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并定义酸、碱、盐的概念。

【归纳整理】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学以致用】
4 4 3. 临沂某污水处理厂检测某废水中主要含有: CuCl 2 、 (NH 4)2SO 4 、FeCl 3 、酒精
(1) 判断哪些是电解质
(2) 请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4. 今有 100ml 1mol/L 的Al 2(SO 4)3 溶液,
(1) 写出 Al 2(SO 4)3 的电离方程式 (2) 溶液中 A l 3+物质的量为
SO 2-物质的量为
(3) 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为 负电荷总数为 【随堂检测】
1.下列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 .CO 2 B .盐酸 C .BaSO 4
D .NaOH 溶 液2.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 .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 .电解所得到的物质
D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 Na + 、Cl -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 H + 的化合物都是酸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 OH - 的化合物都是碱
D.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4.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HNO 3 = H ++ NO 3-
B .Ba(OH)2 = Ba 2++OH -
C .AlCl 3 =Al 3+ + Cl 3-
D .NaHSO 4 = Na ++ HSO -
5.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 H 2SO 4
(2) KClO 3
(3) Na 2CO 3
(4) Ba(OH)2
预习案答案
3
3
1.电解质:氢氧化钠、碳酸钠
非电解质:乙醇、CO 2
2.(1)氯化钠溶液和熔融氯化钠导电的原因都是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自由移动的氯离子 (2)电离是指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在 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可导电
预习自测 A
【随堂检测】答案
1、C
2、D
3、D
4、A
5 、 H 2SO 4= 2H + + SO 42-
KClO 3 = k + + ClO - Na 2CO 3 = 2Na + + CO 2- Ba (OH)2 = Ba 2+ + 2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