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博士生开题报告应根据具体的课题内容来撰写,以下是一个开题报告的范例,供您参考:题目:XXX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XXX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目前,XXX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在XXX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究XXX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解决XXX技术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XXX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XXX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2. XXX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3. XXX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等。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XXX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实验研究,探究XXX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XXX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户对XXX技术的需求和期望。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系统总结XXX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2. 深入探究XXX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3. 深入剖析XXX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4. 了解用户对XXX技术的需求和期望。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 将XXX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优劣和适用范围;2. 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XXX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3. 通过调查研究,从用户角度出发,探究用户对XXX技术的需求和期望。

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是博士研究生在开始撰写博士论文之前,向导师和学术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旨在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预期成果以及研究计划等,以获得导师和学术委员会的批准和指导。

以下是一份博士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1. 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课题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研究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4. 研究计划和时间表:详细列出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时间安排。

5. 预期研究成果和贡献:对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对学术界的贡献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6. 参考文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以证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撰写博士开题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认真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2. 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并围绕其展开论述。

3. 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4. 要注意表达清晰、简练、准确,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以上是一份博士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撰写博士开题报告前,建议先查阅所在学校或专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

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

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论文开题工作安排1、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应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进行,最迟于第二学年末完成。

如遇到学生出国联合培养等特殊情况,在报学院备案后可适当调整时间。

2、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口头报告。

3、提倡院(系)定期统一组织进行博士论文开题。

4、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在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后,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5、未经批准,研究生不按时开题,成绩按“不及格”记载。

开题报告未通过的博士生,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进行,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予以退学。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前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论证工作的结果;4、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5、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6、学位论文预期创新点7、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外协计划及经费;8、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9、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引言概述:博士生开题报告是博士研究生进行研究工作的起点,对于博士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博士生开题报告的范文。

正文内容:1. 研究背景1.1 问题的提出: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1.3 研究目标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以及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贡献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具体描述研究的内容和主要任务2.2 研究方法: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3 数据采集与处理:详细说明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2.4 实验设计和方案:阐述实验设计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5 预期结果和分析:预测研究的预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3. 研究计划和进度3.1 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3.2 研究进度:描述目前已完成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3.3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 研究预期和创新点4.1 研究预期:预测研究的结果和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影响4.2 创新点:明确研究的创新点和与已有研究的区别5. 参考文献和研究基础5.1 参考文献:列举所参考的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5.2 研究基础:介绍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相关经验总结:总结1:回顾整个开题报告的内容,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总结2:总结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计划和进度总结3:强调研究的预期结果和创新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以上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计划和预期结果,为博士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同时,合理的引言概述和总结部分能够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准确,符合开题报告的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 题报告模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 预期目标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开题报告的目的和 意义
阐述开题报告的目的
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阐述研究问题和目标 展示研究方法和计划 评估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预期成果:明确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包括学术论文、专利、软件 著作权等
风险评估: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 相应的应对措施
创新点和特色
创新点: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特色: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突出研究项目的独特性和优势 创新性和实用性:强调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预期成果:明确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说明开题报告的意义
明确研究背景和目的 梳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 展示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
03
研究背景和意义
介绍研究背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该领域的研究 现状和成果
国内外相关领域 的研究现状和发 展趋势
研究背景的必要 性和紧迫性
研究背景与实际 应用的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针对国家或地区的意义 针对学术领域的意义 针对实际应用的意义 针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09
附录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4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介绍国内相关 领域的研究背 景、研究现状
和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介绍国外相关 领域的研究背 景、研究现状

哈工大博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哈工大博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院(系)学科导师研究生学号开题报告日期研究生院制二〇一四年九月说明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目录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课题来源或研究背景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不少于1000字)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现状2.2.国内研究现状(注意对所引用国内外文献的准确标注)2.3.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不少于1000字)(综合评述:国内外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3.前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论证工作的结果4.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4.1.主要研究内容(不少于2000字)(撰写宜使用将来时态,不能只列出论文目录来代替对研究内容的分析论述)4.2.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不少于3000字)5.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1.进度安排(从确定博士选题收集文献写起)5.2.预期达到的目标6.学位论文预期创新点(要根据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准确提炼,充分体现创新性)7.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外协计划及经费8.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9.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从开题当年算起)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

二、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三、开题报告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四、若本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

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予以退学。

五、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与主席签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原始记录”一同上报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学生需将修改过的《开题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修改情况确认表》于开题答辩后一周内上交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六、字体、字号及其他规定论文中所用中文字体(除各级标题外)为宋体,各级标题用黑体;论文中所用数字、英文为新罗马字体。

2024年研究生开题汇报

2024年研究生开题汇报

研究生开题汇报一、引言作为研究生学术生涯的重要环节,开题汇报是研究生对所选择课题的初步探索和深入思考的体现。

开题汇报的目的是明确研究方向、梳理研究思路、规划研究内容,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围绕研究生开题汇报的重要性、内容要求、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二、研究生开题汇报的重要性1.明确研究方向:开题汇报有助于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所选择课题进行深入思考,明确研究方向,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迷茫和偏差。

2.梳理研究思路:通过开题汇报,研究生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3.规划研究内容:开题汇报要求研究生对研究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提高学术素养:开题汇报是研究生展示自己学术素养的重要平台,通过汇报,研究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组织等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5.促进学术交流:开题汇报为研究生与导师、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三、研究生开题汇报的内容要求1.选题背景: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研究现状: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目标: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预期成果、创新点等。

4.研究内容:详细介绍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5.研究进度安排:规划课题的研究进度,明确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和时间节点。

6.预期成果:预测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四、研究生开题汇报的准备工作1.文献调研:充分了解课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案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3.撰写开题报告:按照学校或学院的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安排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甄选范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甄选范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院(系)学科导师研究生学号开题报告日期研究生院制二〇一四年九月说明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目录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课题来源或研究背景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不少于1000字)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现状2.2.国内研究现状(注意对所引用国内外文献的准确标注)2.3.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不少于1000字)(综合评述:国内外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3.前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论证工作的结果4.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4.1.主要研究内容(不少于2000字)(撰写宜使用将来时态,不能只列出论文目录来代替对研究内容的分析论述)4.2.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不少于3000字)5.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1.进度安排(从确定博士选题收集文献写起)5.2.预期达到的目标6.学位论文预期创新点(要根据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准确提炼,充分体现创新性)7.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外协计划及经费8.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9.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从开题当年算起)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

二、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三、开题报告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四、若本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

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予以退学。

五、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与主席签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原始记录”一同上报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学生需将修改过的《开题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修改情况确认表》于开题答辩后一周内上交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994 年,Valley 等人[12]推导出了光伏光折变介质中的光束传播方程,给出了方程的 亮、暗孤子解,预言了光伏孤子的存在。光伏孤子也是一种稳态孤子,源于光伏晶体中 光伏效应引起的光伏电流形成的光伏电场,进而诱导晶体折射率的改变。 1995 年,Taya 等人[13]在铌酸锂(LiNbO3)晶体中观察到了波长为 488nm、强度为 10 W cm 2 量级、宽度约为 20 μm 的暗光伏孤子。 1997 年,Segev 等[14]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闭路和开路条件下的一维亮、暗光伏孤子 性质,发现:与开路条件下的暗光伏光孤子相比,闭路条件下的暗光伏孤子的形成需要 更小的非线性折射率的变化。 (4)屏蔽-光伏孤子 继刘劲松、 卢克清等人理论上预言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存在第三 种稳态空间光孤子----屏蔽-光伏孤子之后。2004 年,Fazio 等人[15]在首次加压的铌酸锂 (LiNbO3)晶体中观测到了(2+1)亮屏蔽-光伏孤子的存在,事实上该种孤子可以看作是屏 蔽孤子和光伏孤子的统一形式。 (5)部分非相干孤子 1996 年,Mitchell 等人[16]在加压的 SBN 晶体中观测到了部分非相干光束的自陷现 象。第二年,Christodoulides 等人[17]提出了相干密度理论解释部分非相干屏蔽孤子的存 在性。同年,Mitchell 等人在实验上利用白炽灯作为光源,在有外加电场的光折变晶体 中观察到了时间和空间都不相干的白光光束自陷, 并形成了非相干白光屏蔽孤子。 此外, Yan 等人[18]理论上研究了开路状态下光伏晶体中扩散场引起的部分非相干光伏孤子的 自弯曲效应,并讨论了相干参数对偏转的影响。 (6) 全息孤子 2002 年, Cohen 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折变空间孤子即全息孤子[19]。 与传统研究 的基于自相位调制产生的光折变空间孤子不同,全息孤子是一种基于双光束耦合产生的 新型空间孤子。两束相干光在非线性晶体中传播,干涉后形成一个周期性变化的介质折 射率光栅,同时光束通过该光栅时产生 Bragg 衍射形成对光束的聚焦从而平衡掉光束由 衍射所导致的发散。当两束光之间没有非对称能量转移时,两束相干光能同时演化为空 间孤子。结果表明,当折射率光栅与能量光栅同相位时将会产生全息自聚焦,从而形成 亮全息孤子;当折射率光栅与能量光栅反相时将为产生全息自散焦,产生暗全息孤子。 上述空间孤子的研究都是针对单光子光折变材料。 (7)基于双光子效应的空间光孤子 2003 年,Castro-Camus 等人[20]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子吸收的光折变效应模型。在 此模型中,晶体中存在价带、导带和中间能级。利用启动光将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到中间 能级上,信号光再把中间能级的电子激发到导带。 (8)光折变聚合物孤子 1999 年,Shih 等人[21]预言在光折变有机聚合物中存在着亮、暗空间光孤子,并把 这种孤子命名为光折变聚合物孤子。聚合物内非线性声色团的趋向增强效应以及空穴量
图 2.1 SBN 光折变晶体中二维亮空间光孤子,(a)入射光束;(b)衍射光束;(c)屏蔽亮孤子
1996 年,Christodoulides[9]等人首先研究了屏蔽孤子的非相干耦合,证明在波长相 等,频率相同的两束非相干光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形成亮-亮、暗-暗以及亮-暗非相干 屏蔽孤子对。随后,Chen [10,11]等人在 SBN 晶体中观测到了这些非相干孤子对。此外, 他们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当孤子对的能量之和远低于有效暗辐射强度时,这些非相干孤 子对退化为 Manakov 孤子。 (3) 光伏孤子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光折变效应又称光致折射率改变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光折变材料内部激发出 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随着光强的空间分布而重新分布,产生与激发光强相对应的空 间电荷场,空间电荷场通过线性电光效应使材料的折射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介质中形 成透镜或波导,所形成的透镜或波导反过来会对光束产生一定的空间约束作用,当光折 变效应引起的约束作用与光束的衍射效应完全平衡时,光束就会在光折变材料中无衍射 的传播,这就是光折变空间光孤子。
4
子产生效率与电场的依赖关系使聚合物孤子不同于其它光折变空间光孤子。 暗孤子的存在曲线。 同年, Asaro 2001 年, Sheu 等人[22]详细分析了光折变聚合物亮、 等人[22]首次研究了光折变聚合物孤子的波导特性。 (9)光致异构聚合物空间孤子 光致异构就是光激发导致材料结构发生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光致顺反异构机制。在 含有偶氮苯有机生色团的聚合物中,生色团分子有两种异构体:顺态和反态,没有光照 射时,生色团分子大多数处于反态,在适当波长的光作用下,顺态和反态异构体分子可 以相互转化,这就是光致异构效应。对同一波长的入射光,光照可产生光致异构体折射 率改变。在适当条件下,在这种材料中可以形成亮或暗空间孤子。光致异构聚合物空间 孤子并不是由光折变效应引起,因此它是一种广义的光折变空间孤子 2005 年,Bian 等人[23]也独立给出了这类孤子的实验报道,对光致异构聚合物空间 孤子的性质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并对其相关理论做了进一步拓展。 2.1.2 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光孤子的研究进展 以上空间光孤子的研究均是在非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进行。一般来讲,中心对称 光折变晶体的电光效应很弱。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如钽铌酸钾锂 (KLTN)在相变温度附近时,二次电光效应非常明显。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晶体的 折射率变化可达 10-2,这为空间光孤子在该种晶体中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1997 年,Segev 等[24]预言在中心对称光折变材料中存在着二次电光效应(Kerr 效应) 驱使的空间光孤子。他们以钽铌酸钾锂(KLTN)为例,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给出了 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屏蔽亮、暗孤子的解以及它们的存在曲线。与非中心对称光折变 晶体中的屏蔽孤子相比, 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屏蔽孤子的形成需要更小的非线性折射 率变化,图 2.2 所示。
1
由于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形成对入射光的绝对光强的要求相对较低,实验上已经实 现在微瓦量级产生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这使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在很宽的入射功率范围 内均可得到应用。另外,当光束较窄时,扩散效应能引起孤子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自偏转 效应。当多个孤子在光折变材料中形成并在空间传播时会表现出吸引、排斥、熔合等不 同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光折变材料中形成孤子的同时,在材料中也形成并存储了波 导,对于不同种类的空间孤子具有不同的导波模式,实现低功率非相干光对高功率相干 光的控制等。当多个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碰撞湮灭时,还可以在光折变晶体中形成并存储 多端口波导结。而且可以对于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写入的波导,信号光在读取信息 的时候不会擦除晶体中存储的信息。基于以上的特性,使得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在光学 信息处理、全光开关、光互连、光波导、光计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 对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工作。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及非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屏蔽空间 光孤子理论基础上, 研究线性和二次电光效应共存的情况下空间光孤子的形成条件及传 输特性,并探索其它类型空间光孤子的存在情况和性质。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进一步拓 展孤子的理论研究和潜在的实际应用范围, 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线性和二次电光效应共 存的光折变晶体的特有性质,探索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光折变空间孤子形成机制的 复杂性和包含现象以及应用条件的多样性,仍存在着需要研究和完善的地方。
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 非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光孤子的研究进展 (1)准稳态(瞬态)孤子 1992 年,Segev 和 Crosignani 等人[1]最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一定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光折变材料中光束自陷的可能性,预言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存在。 1993 年 Duree 等人[2]首次在掺杂铌酸锶钡晶体(SBN)中观察到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 这实际上是一种准稳态(瞬态)孤子。准稳态孤子是一种时变孤子,其形成具有一定的时 间窗口, 它只存在于折射率光栅形成之后到外加电场被非线性材料内部的空间电荷场完 全屏蔽掉之前的一段时间,直至稳态消失。 1994 年,Segev 等人[3]在理论上研究了准稳态孤子的稳定性。他们发现:当微扰远 小于准稳态孤子的尺寸时,孤子在其时间窗口内是稳定的,但当微扰与准稳态孤子的尺 寸相当时,孤子将崩溃。 1996 年,Zozulya 等人[4]首先提出了一个表述光折变晶体中光束瞬态变化的二维模 型,详细讨论了光束宽度在光折变晶体中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指出从初始态开始到稳态
2
亮孤子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过聚焦状态,即准稳态,此时光束的尺寸最小,准稳态 的形成时间反比于入射光强与暗辐射光强之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2006 年,DelRe 等人[5],提出了描述准稳态光折变孤子一般理论,称之为自洽模型。 详细讨论了线性和二次电光效应下的准稳态光折变孤子的存在条件。 由于准稳态光折变孤子在材料中存在的时间很短,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范围。 (2) 屏蔽孤子 1994 年,Segev 等人[6]理论上预言了第二种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屏蔽孤子(screening soliton)的存在。屏蔽孤子形成于外加电场的非光伏光折变晶体中,源于内部空间电荷场 对外加电场的非均匀屏蔽,屏蔽孤子是一种稳态空间孤子。 1995 年,D. N. Christodoulides 等人[7]详细讨论了亮、暗和灰屏蔽孤子的形成条件、 性质以及稳定性, 并给出了孤子的存在曲线。 同年, Shih 等人[8]在加有 5.8 kV cm 的 SBN 光折变晶体中观察到了波长为 514.5nm 的 Ar + 激光形成的稳态的二维亮空间光孤子,这 是人们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的屏蔽孤子,见图 2.1。而且,由扩散效应引起的孤子的弯 曲现象也首次在试验中观测到。
孤子现象是非线性系统中极具吸引力和潜在应用价值的现象之一。在最近的几十年 中受到了普遍关注,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孤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 了极大的进展, 对孤子现象的研究已成为非线性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 孤子概念及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天文学及生物学等各学科中。同时随着其在流 体力学、等离子物理、基本粒子物理与场论等领域中孤子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凝聚态物 理、天体物理、超导物理、非线性光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孤子现象也相继被发 现。 拓展孤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及通过研究孤子现象揭示非线性介质的诸多性质是 目前孤子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1973 年,Hasegawa 和 Tappert 首次提出了光孤子的概念,他们从理论上预言当光纤 的线性色散效应和非线性自相位调制达到平衡时,光纤中可传播无色散的光脉冲。由于 这种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沿时间轴的脉冲宽度保持不变,所以被命名为时间光孤子。直 到 1980 年,Mollenauer 等人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时间光孤子。如今,对时间光孤子 的研究已趋向实用化方向。空间光孤子是指当非线性介质的自聚焦(或者自散焦)效应与 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衍射反散作用相平衡时,在介质内部无衍射地向前传播的光束。 Chiao 等人首次在理论上证明了非线性 Kerr 效应可以平衡光束在介质内部传输时产生的 衍射效应,从而形成空间光孤子。但是在 Kerr 介质中折射率的变化与入射光束的绝对 光强成正比。因此 Kerr 型空间光孤子的产生需要高强度的激光源(MV/cm2),不利于实 际应用,因而人们致力于寻找在弱输入光强条件下形成的光孤子。光折变空间光孤子是 由介质内部的电光效应产生的,只决定于光折变介质本身的参量,如电光系数,施主、 受主的密度等,与入射光强无关,因此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形成只需要微瓦至毫瓦的量 级上即可形成,为人们在实际中对空间光孤子的形成和传输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由于在空间光孤子全光开关、光波导、光学双稳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在光学界掀起 了一场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研究热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