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江西婺源的艺术文化,包括传统民间艺术、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地考察,探索婺源地区的独特艺术魅力,为婺源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考察时间:2021年5月1日至5月3日,总计3天。
三、考察地点:1. 婺源古城:古城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和古建筑,其中不乏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作品。
我们对古城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观察和研究。
2. 茶坞村:茶坞村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村,我们考察了这里的红色主题艺术作品,感受了红色文化对当地艺术的影响。
3. 婺源画院:我们参观了婺源画院,了解了当地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与一些画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技艺。
4. 婺源木雕艺术馆:参观了婺源木雕艺术馆,欣赏了当地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也了解了木雕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点。
四、考察成果:1. 了解了婺源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包括民俗、民间音乐等方面的表达形式。
2. 对婺源古城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建筑风格、雕塑作品等。
3. 与婺源地区的画家和木雕工艺师交流,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
4. 对婺源地区艺术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五、结论与建议:1. 婺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考察和交流。
2. 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应加强培训和教育,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其中。
3. 加强与画家、雕刻家等艺术家的合作,推动婺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4. 建立更完善的艺术交流平台,组织展览、演出等活动,增强婺源艺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对江西婺源的艺术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婺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婺源的艺术将继续繁荣发展,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档】江西婺源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江西婺源考察报告篇一: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民间美术考察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34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1203611042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考察时间:201X年4月18日至4月24日考察过程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
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
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
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
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婺源旅游调研报告

婺源旅游调研报告婺源旅游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婺源位于江西省北部,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
婺源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进一步了解婺源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调研团队,走访了婺源的各个旅游景点,并向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发放了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婺源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其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
游客认为婺源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同时,婺源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村落,如江湾、杨村等,给游客提供了深度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2. 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调研结果显示,一些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公共厕所数量不够多,周边的饭店和住宿条件也不够好。
这给游客的旅行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旅游服务水平需要提高部分游客反映,在游览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
一些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专业程度也需要提高。
此外,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混乱,导致游客游览的时候不够舒适和安全。
4. 旅游保护意识存在不足调研发现,一些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诚信使用意识不高,存在破坏环境和文物的行为。
而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还不够彻底,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建议1. 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婺源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投入,提高公共厕所数量,改善饭店和住宿条件,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执法。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和文物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婺源的旅游资源。
3. 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婺源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文化体验等,丰富游客的旅行内容,提高婺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关于婺源调研报告

关于婺源调研报告【婺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婺源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著名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而闻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婺源旅游业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婺源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采样对象包括游客、当地居民和旅行社经营者,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满意度、需求和意见建议。
实地走访当地旅游景点、旅行社和民宿,了解其运营和管理情况,观察人流量和服务质量。
2.调研过程:我们在婺源停留了三天,详细了解了婺源的自然景观、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参观了几家旅行社,并与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1.自然景观:婺源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著名,如江湾、兴国寨、龙树湖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在这些景点周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停车位不足、导游服务水平不一等问题,局限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体验。
2.乡村旅游:婺源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很多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
然而,由于一些农民对旅游业缺乏了解,导致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待改进。
同时,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充分,许多潜在游客对婺源的乡村旅游尚无了解。
3.传统文化:婺源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而闻名,如古村落、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等。
然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利用不合理、传统手工艺品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在自然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停车位、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度。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培训,提高导游服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3.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大对婺源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婺源考察报告

考“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闻名的文化与生态旅行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衡宇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份。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可谓典范之作。明清时期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那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五湖四海,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兴盛。中原望族的迁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缘故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当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徽派建筑兴盛的进展。本次考察要紧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婺源的调查报告

婺源的调查报告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
近年来,婺源以其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婺源的发展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我特地进行了一次婺源的调查。
婺源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
在我所调查的范围内,婺源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如江湾、大麦岭、思溪谷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壮丽的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景点的保护不够到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一些景点的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景区质量下降。
因此,婺源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方面还有待改进。
除了自然风光,婺源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调查中,我发现婺源的传统村落是其独特的文化景观之一。
这些村落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民居、古桥、古祠堂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和人口外流,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着文化遗产的流失和建筑物的破损。
因此,婺源需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婺源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不平衡。
在我所调查的范围内,婺源的一些景点游客爆满,而其他景点则相对冷清。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景区质量的下降。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在我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不高,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因此,婺源需要加强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此外,婺源还有一些潜在的发展机遇。
例如,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婺源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将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婺源还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些机遇需要婺源抓住,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婺源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的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婺源调查报告

婺源调查报告婺源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这片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婺源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二、自然风光婺源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参观了婺源的龙尾、江湾、篁岭等景点,无不被其壮丽的山水所震撼。
尤其是龙尾的瀑布,水势奔腾,声如雷霆,给人一种宏大而磅礴的感觉。
江湾的湖光山色则更显温柔宜人,湖水如镜,山峦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篁岭的竹海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茂密的竹林中,清风拂面,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点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如有游客乱丢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
这对于婺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历史文化婺源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参观了婺源古城,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展示了传统的江南水乡风貌。
古城里的各种古老街巷、庙宇、祠堂等,无不彰显着婺源的历史文化魅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古建筑遭到了商业开发的破坏,甚至有的被拆除重建。
这对于保护婺源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四、农业发展婺源的农业发展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茶园、果园和稻田,了解了婺源的农产品生产情况。
婺源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出了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如绿茶、柿子、稻米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稳定、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等挑战。
为了促进婺源的农业发展,我们建议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五、旅游业发展婺源的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婺源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婺源的城市建设。
关于婺源县生态环境考察报告

关于婺源县生态环境考察报告第一篇:关于婺源县生态环境考察报告关于婺源县生态环境考察报告一.前言这次暑假,本来是就着旅游的心情,前往江西婺源县晓起村。
可当我从黄山坐巴士转车到婺源县的路上,便被那里的生态环境给吸引住了。
推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鸟儿在树梢欢唱嬉戏。
车窗外云遮雾罩,一个个粉墙黛瓦的村落隐现在茂林修竹之中。
那景色,你可知道,仿佛真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车在山间蜿蜒盘旋许久,之后我便到达了目的地,晓起村。
和网上说的一样,虽然看到的并没有图片漂亮,可比起一般的地方,那儿简直是干净不得了,让你心旷神怡,所有的忧愁瞬间化为乌有。
于是我便很想知道,这儿环境为什么会这么好?我是否能从中得到些什么不一样的体会。
二.婺源县环境的具体介绍著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
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被外界誉为“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青山绿水,这只是对婺源县的一个笼统的概括。
婺源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雾日较多,日照较短,降水丰沛。
春秋短,冬夏长。
一年四季都很漂亮,特变是四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
唯一不好的就是四月,游客太多太多。
这里植被茂密,树木尤为高达,特别是松书和樟树。
建筑风格,白墙黛瓦,明清时候的古建筑特别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条小河里,都有数不清的鱼,你可知道,如今进入工业社会的期间,河里是很难见到这么多的鱼的。
所以,旅店里的叔叔说,他们这鱼特别便宜,属真正的“物美价廉”,因为这些鱼没有过污染,纯天然。
这里生态是十分完善的,天空树梢,时不时的会看到很多各种鸟类。
总体来说,婺源县,干净出奇,生态完善平衡,近乎没有污染。
三.婺源县环境的整体分析通过和当地的村民交流,以及某些导游的热情介绍,我这才更充分的了解到婺源的魅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34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考察过程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
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
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
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
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
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
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
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宗祠构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
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
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江湾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38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
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及2003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下午赶赴晓起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参天古树篇三:写生考察报告写生考察报告考察人:杨金旭、黄雅敬、姚洁、刘芳、闫凡班级:环艺1021 一,图片展示第二,建筑特点一,对江西婺源建筑风格来源的分析正如上面图片可以看出婺源建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婺源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徽文化的影响。
由于婺源地处于皖南崇山之重,位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
属于徽州,因为它四面环山。
使得它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中。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
形成了逐渐独立的文化、明情的徽派建筑。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婺源建筑有以下几点。
1,和谐统一,具有整体美感。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形成这样统一风格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当时的宗法制度很严格,为了团结统一,抵御外敌,当时的徽州人都是群居,因而渐渐形成建筑统一的特点,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婺源建筑都是以黑、白、灰,为基调,建筑随着地势而起,层叠有序,排列井然,其建筑都是飞檐翘角,十分有序。
既有层次感,又富有美感。
2,建筑依山伴水,自然舒适。
由于婺源处于中国南方地区,气候舒适,四季如春。
南方地区水脉由多,自古以来水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此建筑由水而坐落,同时由于婺源地处山区,地形高低不一,建筑也环山而建,这种独特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建筑群。
建筑与自然相互统一,人与自然也相互统一。
在现在科技发达的社会下,还可以看到这一片净土,实在是件美好的事情。
这种建筑与美,美与自然的结合实在是相得益彰。
3,风水意味十足,民风淳朴。
在考察时期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建筑门前都会悬挂镜子,也有在大门绘制一些神灵的图案和花纹,有的家门前还会摆放石狮子,这些行为都是以风水来布置,这些都是为了趋吉避凶,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风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在的科技时代,风水被冠以迷信的说法,在这里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是民族与时代的特征,各时代与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有关。
因此我们要尊重此种文化。
4,建筑的精密连接,串联精密在婺源转几个圈后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非常精密,基本上都只有一条小巷的间隔距离,并且这些小巷都相通,去一个地方可以有多条道路,十分的方便。
这是由于当时生活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紧密的联系,不仅是加深感情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御外敌。
婺源这种建筑特点也使得他们邻里之间得到紧密的联系,使得这个偏僻的山村和谐而安详。
5,建筑中所存在的疑问。
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婺源建筑都是窗户很少,并且很高,在此,不由得想,为什么窗户这少,不管是采光还是通风都不怎么好吧?而且各房屋紧密相连对采光会带来不便吧。
在南方这种潮湿的环境下,这样的做法不是更娇加重湿气吗?这些问题是再此次考察中存在的疑问。
但是,我想这些都是和当时的地域文化有关,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了解。
第三,对此次考察的总结在婺源这段时间,我们理会很多,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建筑是死的,但是它在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活得,一座有有意义的建筑,是看它是否能够与人,与自然相和谐。
建筑是个理性的概念,它要求人们用理性去思考它所需要的一切,但是也不可缺乏感性的看待,如同婺源建筑的风水,这就是人们在感性上赋予它其他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在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时也去自己得感性去改变某些死板的东西,建筑是释放人类情感的东西,婺源的建筑把理性,感性,自然结合的恰到好处,这个历史名城承载的是历史,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不管它有些地方是否合乎理性,它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与传承。
此次考察不仅让我对建筑的结构的到了了解,也使我了解了徽文化所带给我们的美的欣赏,在以后的日子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发现更多建筑的秘密。
篇四: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婺源江岭、高山平湖、庆源江岭风光、高山平湖、庆源古村是婺源自助游者旅游路线中备受推崇的一条,但这些地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许多人对这些地方还是不甚清楚,本人带相关问题于四月十二月专程前去考察,供各位驴子们参考。
一、景点介绍:1、江岭风光:这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
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
2、高山平湖:婺源北部多山,夹在山间的为一条条的小溪小河,因地势特点,这些小河落差极大,水能资源丰富。
因此在这些小河出山谷的隘口,筑起一道道短短的大坝,依靠四周的高山便可把这些水截住,因而在高山的环绕下,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湖泊,这就是镶嵌在青山之间的高山平湖。
山区的湖离不开山,因此山水相映便是这种湖光山色的美了。
而婺源的湖更离不开点缀在湖边的村庄,这一个个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更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让人看后油然而生在此长住的念头。
这就是婺源的湖泊给人的想象。
3、庆源古村:婺源的村庄历史都比较悠久,但为何庆源如此吸引人呢?应当是村庄与环境的自然巧妙地融合,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吧。
说庆源村为世外桃源一点也不为过,它四周大山环绕,我们乘车在不断的上山,又不断地下山,令人怀疑前面除了山还是山,但反复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宽阔的山间谷地,而庆源就在这大山的环抱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庄沿着一条湍急的小溪两岸而建,呈一长长的船形,而村中央的一棵1300多年的古银杏树就是这艘船的桅杆了。
沿着村庄河边的青石板街道而走,每隔十几、二十米便有一座长长的石板铺成的小桥,供两岸的人行走,依河的店铺多在河边建起供行人休息、纳凉的长条靠椅,这就是庆源一个极具特色的美人靠了。
村庄到处种满了梨树,依河还有桃树等,村庄外是大片的稻田,我于3月底去过一次,开满了油菜花,远远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村中雪白的梨花、溪边粉红的桃花,加上粉墙黛瓦徽式古民居,这一切令人惊叹:好一个世外桃源。
村庄中保留有:“大史弟”、“大夫弟”、“资政弟”等官宅;“福绥堂”、“敬慎堂”等商宅。
4、去这些地方的沿途风光。
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穿行,一路风光十分优美,从一级站开始,湖光山色始终出现在公路边。
从去段莘大路转向庆源的途中,是观赏高山平源的最佳地点,随着山势的上升,湖泊一点一点地出现在眼底,这时选择一个地方下车或索性徒步都是一个好的决定。
二、交通问题江岭、高山平湖、庆源的交通极为不便。
强烈建议自驾车或包车前往。
甚至可以选择徒步。
1、乘当地的交通工具当地经过江岭、高山平湖的车有到段莘、官坑、庆源的车,但车次很少,早上多从这些地方去县城等大乡镇,近中午返回,庆源村为公路尽头,这个村每天有一趟中巴,往返县城一次,二辆农用车去晓起、江湾等地。
因此坐当地的交通工具极为不便。
2、包车或自驾车:①从江湾或晓起包摩的去,估计有半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价格应当在40元左右。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随意,而且完全可以观赏沿途的风光。
适合二、三个人的游客。
②如果有四人以上,建议包车前往,一般可以包当地的面的甚至是农用车,价格还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