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药典中的对照品汇总

最新版药典中的对照品汇总
最新版药典中的对照品汇总

2010版药典中的对照

1,3-O-咖啡酰奎宁酸

1,8-二羟基蒽醌

1-甲基海因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5-二-O咖啡酰奎宁酸

3’6-二芥子酰基蔗糖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人三醇

4-甲氧基水杨醛

4-羟基苯乙酸

4,5-二-O-咖啡酰奎宁酸

5-甲基蜂蜜曲霉素

5-羟甲基糠醛

6-姜辣素

23-乙酰泽泻醇 B

α-三联噻吩

α-亚麻酸

α-油松节醇

α-香附酮

α-常春藤皂苷

α-蒎烯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β-丁香烯

β-谷甾醇

β-蒎烯

β-蜕皮甾酮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乙硫磷

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乙酰甲胺磷

乙酰哈巴苷

乙酰缬草三酯

乙酰龙脑酯

二氢欧山芹当归酸酯

二氢辣椒素

二嗪农

(一)-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苷丁香酚

七叶皂苷钠

人参二醇

人参三醇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3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f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o

儿茶素

三七皂苷R1

三白草酮

土的宁

土木香内酯

土贝母苷甲

土荆皮乙酸

大车前苷

大叶茜草素

大豆苷元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大戟二烯醇

大蒜素

山麦冬皂苷B

山奈素

山栀苷甲酯

山姜素

千金子甾醇

川续断皂苷Ⅵ(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乙

川楝素

久效磷

广藿香酮

女贞苷

小豆蔻明

马钱子碱

马拉硫磷

马钱苷

马兜铃酸

王不留行黄酮苷

天麻素

无水葡萄糖

木兰脂素

木香烃内酯

木通苯乙醇苷B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木蝴蝶苷B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五氯硝基苯

太子参环肽B

贝母辛

贝母素乙

贝母素甲

牛血清白蛋白牛蒡苷

牛黄胆酸钠

牛磺酸

牛欢熊去氧胆酸毛兰素

毛两面针素

毛蕊花糖苷

升麻素苷

长梗冬青苷

反式茴香脑

丹皮酚

丹参素钠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乌头碱

乌药醚内酯

六六六(BHC)巴西苏木素

巴豆苷

水飞蓟宾

水杨酸

水杨酸甲酯

水金兰苷

去甲异波尔定去氢二异丁香酚去氢木香内酯去氧胆酸

甘松新酮

甘油三亚油酸酯甘油三油酸酯甘草次酸

甘草苷

甘草酸

甘草酸铵

甘氨酸

甘露醇

古伦宾

丙氨酸

左旋山莨菪碱左旋紫草素

石斛酚

石斛碱

右旋龙脑

龙脑

龙胆苦苷

平贝碱甲

东莨菪内酯

东莨菪碱

甲胺磷

甲基正壬酮

甲基对硫磷

仙茅苷

仙鹤草酚B

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甲素白杨素

白果内酯

白果新酸

瓜子金皂苷己

瓜氨酸

冬凌草甲素

乐果

汉黄芩素

对甲氧基桂皮醛乙酯对羟基苯乙酮

对硫磷

吉马酮

地肤子皂苷Ic

芍药苷

芒柄花素

芝麻素

西贝母碱

西贝母碱苷

西红花苷-I

西红花苷-II

西瑞香素

百秋李醇

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吗啡

肉桂醛

竹节参皂苷Ⅳa

竹节香附素A

乔松素

延胡索乙素

华蟾酥毒基

伪原薯蓣皂苷

血竭素高氯酸盐

杀扑磷

齐墩果酸

次乌头碱

次野鸢尾黄素

安五脂素

冰片

异土木香内酯

异龙脑

异补骨脂素

异阿魏酸

异欧前胡素

异型南五味子丁素异钩藤碱

异秦皮啶

异鼠李素

异槲皮苷

防己诺林碱

红景天苷

远志口山酮III 远志酸

芫花素

花旗松素

芹菜素

芥子碱硫氰酸盐苍术素

芳樟醇

芦丁

芦荟大黄素

芦荟苷

苏氨酸

杜鹃素

杨梅苷

连翘苷

连翘酯苷A

连翘酯苷B

拟人参皂苷F11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正式版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参考答案一: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唐本草》。 是我国隋唐时期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 共54卷,载药850种。市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最早的《药典》――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颁行《新修本草》。这是最早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比世界著名的1546年《纽伦堡药典》早9个世纪。 参考答案二: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哪一个朝代?什么人制订的? 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 众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 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 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 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在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可惜如今没有图录记载。 参考答案三: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哪一部? 《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 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因 此有世界第一部药典之称。 原书是卷子本,计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 共收集药品859种,并注意药物实际形态。当时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画成图形,另外还加有说明的图经。《新修本草》的药图和图经的篇幅繁富,超过正文的资料。

化工产品名称对照

化工产品英文缩写与中文名称对照表 英文缩写全称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B 英文缩写全称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C 英文缩写全称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 化学发泡剂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 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 氯氟乙烯 CFM 碳纤维密封填料 C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 CLF 含氯纤维 CMC 羧甲基纤维素 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D 代尼尔纤维 CMS 羧甲基淀粉 D 英文缩写全称 DAF 富马酸二烯丙酯 DAI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M 马来酸二烯丙酯 DA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版药典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其他中药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五、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七、《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 (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十三、正文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

中药化学对照品验收标准

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中"建立中药系列标准规范"课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关键。进行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化学对照品研究,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制备化学对照品,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达到国际通用标准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为制定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保证。为规范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验收指标,特制定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供专题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参照执行。 一、目的及意义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基础,历来倍受重视。目前,中药材的生产、采收、饮片加工及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至关重要。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专题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制备并提供能够满足科研和生产中所需的中药化学对照品,进而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及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对于确立我国传统医药大国的主导地位、促进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并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阶段中药研究水平基础上,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进行研究,参考现代医药研究的国际规范,吸收各国传统医药应用和管理经验,完善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 1.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首先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中医临床用药注重整体观点,这不仅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用药习惯,也是中医药区别与西医药的重要方面。大量临床验证及药理实验均证明,单一成分或组分与单味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等同的,这是因为中药材所含成分复杂,其药效可能是各成分的综合作用。因此,仅用某一成分作为指标,来衡量该药材的质量,不能体现其内在品质。因此,建立主产区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在建立单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基础上,探讨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固定药材的植物来源,多植物来源的药材分别进行研究,制定能反映其内在质量的规范标准。 3.应在国家法定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有关草药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科学、可控的中药材质量标准。 三、研究内容 应用现代色谱及分析手段,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制备中药化学对照品。在来源、形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主产地药材指纹图谱、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研究,参照现行中国药典制定其质量标准。 ㈠、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内容

常用化学品英文名称对照表

PP 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PS 聚苯乙烯英文名称:Polystyrene. PVC 聚氯乙烯英文名称: polyvinyl chloride PE 聚乙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S 丙烯腈-苯乙烯树脂,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A/MMA: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丙烯酸 AAS: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偶氮(二)甲酰胺 ABN:偶氮(二)异丁腈 ABA:Acrylonitrile-butadiene-acrylate: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ES: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MMA: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RP:Aromatic polyester:聚芳香酯 AS: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SA: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BAA: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D:双水杨酸双酚A酯 BCD:β-环糊精 BE: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FRM:硼纤维增强塑料 BLE: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MA:甲基丙烯酸丁酯 BN:氮化硼 BNE:新型环氧树脂 BNS: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PP:双轴向聚丙烯 BPMC: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T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丁二烯橡胶 BROC: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T: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X: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CA:Cellulose acetate:醋酸纤维塑料 CAB:Cellulose acetate butyrate:醋酸-丁酸纤维素塑料 CAP: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醋酸-丙酸纤维素 CE:"Cellulose plastics, general":通用纤维素塑料 CF:Cresol-formaldehyde:甲酚-甲醛树脂 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羧甲基纤维素 CN:Cellulose nitrate:硝酸纤维素 CP:Cellulose propionate:丙酸纤维素 CPE:Chlorinated polyethylene:氯化聚乙烯 CPVC: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氯化聚氯乙烯 CS:Casein:酪蛋白 CTA:Cellulose triacetate:三醋酸纤维素 CA:醋酸纤维素 CAB: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化学发泡剂 CDP:磷酸甲酚二苯酯 CF: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氯氟乙烯 CFM:碳纤维密封填料

中国药典2015版

中国药典2015版 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通则(本版药典对各部药典共性附录进行整合,将原附录更名为通则[3] ),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 《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颁布实施必将对保障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有利于提升公众用药安全水平。药品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公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新版《中国药典》持续完善了以凡例为基本要求、通则为总体规定、指导原则为技术引导、品种正文为具体要求的药典架构,不断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品注册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

典》通用技术要求,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因此,《中国药典》对已上市药品的生产和药品的研发上市都具有强制约束力。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必将促进我国药品质量的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有利于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版《中国药典》在药品质量控制理念、品种收载,通用性技术要求的制定和完善,检验技术的应用、检验项目及其限度标准等方面的设置,对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生产工艺优化等。 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品走向国际。新版《中国药典》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药典管理经验和质控技术的同时,兼顾我国医药产业的实际现状,充分展现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不断提高我国药品标准的整体水平,提升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医药产品“走出去”。

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对照

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对照 一、常用化学品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对照英文缩写全称A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B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C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 化学发泡剂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 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 氯氟乙烯 CFM 碳纤维密封填料 C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 CLF 含氯纤维 CMC 羧甲基纤维素 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D 代尼尔纤维 CMS 羧甲基淀粉 D DAF 富马酸二烯丙酯 DAI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M 马来酸二烯丙酯 DA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2015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法规习题.doc

精心整理 制药企业产品检测理论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收载内容?(C ) 2 A.药材和饮片 B.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C.药用辅料 D.提取物 E.植 3 4 A. 5 6 A. 7 C. 8 9 A. 10 11 12)13 A. 14下列有关【贮藏】项下的规定,描述错误的是(D ) 15 A.冷处是指2~10℃ B.常温系指10~30℃ 16 C.阴凉处系指不超过10℃ D.密闭的目的是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 物进入 17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述职的有效数位来确定,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

精心整理 18 A.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5~0.16g; 19 B.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 20 C. 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21 D.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22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细粉系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的粉末。(D ) 23 24 25 A. 26 27 A. 28 29 A. 30 31 32 33 A. 34 C.水的纯度、是否含含有离子杂质、pH和温度 D.水是否含有离子杂质、pH和 温度 352015版《中国药典》可见异物检查法中,5瓶注射用无菌冻干粉制剂如检出微细可见异物,每瓶中检出微细可见异物数量不得过( C )。 3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37原料药与制剂稳定性试验考察中加速试验一般要求的温湿度为(A ) 38 A.40℃±2℃;75%±5%; B. 25℃±2℃;60%±5%;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许鸣镝胡琴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中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使广大药物分析工作者了解其异同,为新药开发及进出口检验服务。方法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三国药典收载的仪器装置各有异同,结果判定差异较大,应引起注意。结论如何能准确有效地监控药物释放过程,仍是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的课题。 关键词溶出度;释放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 中图分类号:R92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2494(2000)07-0491-04 溶出度和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其它缓释、控释制剂中,在规定介质内,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药检工作中,经常要查阅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的最高法典,而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由于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又具有代表性,在世界各国有较大影响。有些国家没有药典,而以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为标准,在世界药品贸易中也常以其标准来要求。综观新版三国药典所收载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在很多方面趋向一致,但又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别。下面仅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 1 历史沿革 1.1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在1985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时,设定篮法、桨法及类似于流室法的装置等3种装置,1990年版仅保留了前2种装置,1995年版中增订了小杯法装置,并引入了释放度检查法,至2000年版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释放度所需的桨碟装置,方法发展很快。 1.2 美国药典 美国药典自1970年版(第18版)率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最初只设转篮法装置,且无图例。1975年版(第19版)增加了转篮法的图例,但与现在试验的篮法装置也不相同。1980年版(第20版)增设了桨法装置和改造后的崩解仪两种装置,未给出图例,也无统一的仪器配件尺寸规格。1985年版(第21版)起,规定了与现在溶出度试验所用篮法、桨法相同的装置,并引入释放度检查法,对缓释、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监控,装置与溶出度检查装置相同。1990年版(第22版)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的三种装置:桨碟法(paddle over disk),筒法(cylinder)及往复碟法(reciprocating disk)。至美国药典1995年版(第23版),用于溶出度、释放度测定的仪器增至7种,而最新版2000年版(第24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在设备上增加和完善,以适应更多剂型的要求。目前美国药典第24版已成为收载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最多,规定最为详尽的药典。 1.3 英国药典 英国药典在1973年版中规定了地高辛片的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在1988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设篮法、桨法两种装置,1993年版增加流室法装置,但未规定药物释放度检查法。在1998年版中,有关内容变化较大,按国际协调会(ICH)提出的要求,将试验片(个)数由5改为6,还增加了透皮贴剂的溶出度测定法(dissolution test for transdermal patches),并相应规定了3种装置。 由三国药典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的历史沿革可见,随着药品品种的增加,各国药典对药品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最新版三国药典各论中收载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品种数量见表1。 表1

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法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法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2-01-10T11:20:29.6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明[导读] 为药物残留溶剂提供了不同药典测定的思路。 李明(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药学医技系江西赣州 341000)【中图分类号】R92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13-02 【摘要】目的比较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方法,为残留溶剂提供不同药典的测定思路。方法对ChP2010、USP34、BP2011、EP7.0、JP15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限度、色谱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及供试品的配制要求作了详细介绍。结论因为某一具体品种各生产企业引入的溶剂亦有不同而难于统一规定,国外药典通过混合对照品法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控制较为严格,中国药典2010也逐步认识到残留溶剂测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世界各国药典残留溶剂测定法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用药安全,控制产品质量,需要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和控制。目前虽有陈立亚[1]和陈苏伟[2]等人发表了相关文章,但均未对各国药典中的残留溶剂测定法做系统的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对ChP2010、USP34、BP2011、EP7.0、JP15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限度、色谱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及供试品的配制要求作详细介绍。为药物残留溶剂提供了不同药典测定的思路。 1 各国药典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及限度目前ChP2010、USP34、BP2005、EP5.0、JP15 等残留溶剂的种类和限度的规定均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Use, ICH)颁布的指导原则。ICH于1996年11月6日颁布了残留溶剂测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公布,以便获取公众对指导原则的建议。该指导原则于1997年 7 月 17 日被ICH指导委员会采用,正式实施。 ICH 根据危害程度对残留溶剂进行了系统分类,“允许的日接触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的定义是指某一有机溶剂被允许摄入而不产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单位为mg/天。依据毒性的不同,将69种残留溶剂分成了四类。(见表1)表 1 69种残留溶剂的分类 类别毒性 PDE(mg/天)第一类溶剂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 0.1以下(1,1,1)三氯乙烷除外(15.0)第二类溶剂有非遗传致癌毒性或其他不可逆毒性、或其他严重的可逆毒性 0.5-50 第三类溶剂对人体低毒 50 以上 第四类溶剂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 PDE也一直是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鉴于新的毒理学数据的获得,ICH 分别于2002年12月12日和10月28日修订了四氢呋喃(THF)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PDE,将四氢呋喃(THF)由三类溶剂改为二类有机溶剂。ICH根据不同残留溶剂的的PDE值,制定了不同残留溶剂的限度。其中USP30版本之前对“残留溶剂”一直称为“有机挥发性杂质”(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467>,2008年7月1日美国药典统一改为了 “残留溶剂” (residual solvents <467>)。其中BP2011将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不再作为残留溶剂项下,而是另外作为一测定项单独列出。即各国药典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和限度是一致的,目前均遵守ICH 指导原则。 2 世界各国药典对残留溶剂色谱检测方法的比较世界各国药典均首选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残留溶剂,但是具体在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系统适用性方面有差别,下面分别予以比较。 2.1 ChP2010 的相关规定(表2)[3] 表2 ChP2010中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中国、美国、欧洲药典比较

:徐涛学号: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 《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 1、各国药典概况 1.1 历史沿革 《中国药典》 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本版共收载药品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制品、生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删去25种。药典二部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有关品种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不在刊印。 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5版(第六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本版药典收载药品2375种,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一部新增142种,二

紫金莲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紫金莲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李勇军,何迅,廖尚高,王爱民,兰燕宇,黄勇,王永林 【摘要】目的:建立从紫金莲中制备白花丹醌对照品的方法。方法: 用萃取、低压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紫金莲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其振、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纯度测定。结果: 制备得到的白花丹醌对照品经薄层色谱检查无杂质,二维和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检查为单一成分,纯度在98%以上,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建立的制备白花丹醌对照品的方法简单,对照品纯度高,可作为紫金莲及其制剂质量研究用化学对照品。 【关键词】紫金莲;白花丹醌;质量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of plumbagin. Methods: Ethanol-extract of Radix Ceratostigma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mbining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s. Plumbagin was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MS)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Purity of the products was determined by TLC and HPLC. Results: The purity of plumbagin was over 98%.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to produce products with high purity, and the produc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dix Ceratostigmae and its preparation. [Key words] Radix Ceratostigmae; plumbagin; quality control 紫金莲为兰雪科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的干燥根,具有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化瘀散结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扑骨折,风湿麻木,扭伤等[1]。目前对紫金莲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仅有性状和理化鉴别[1],难以真正体现和保障其内在品质,为了更好地保证和评价紫金莲质量,通过对该药材的成分研究,发现白花丹醌是紫金莲药材的主要成分。国内外的药理研究表明,紫金莲中的白花丹醌具有抗菌、祛痰、抗生育等多种活性[2]。为了便于紫金莲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2007年6月~12月参考有关文献[3~5],对白花丹醌对照品的制备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VarianINOVA-400核磁共振波谱仪;HP5973-MSD质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含四元低压梯度系统、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阵列二极管检测器(DAD)

各国药典介绍

各国药典介绍 欧洲药典(EP):https://www.360docs.net/doc/5b8684015.html,/ 欧洲药典委员会1964年成立。1977年出版第一版《欧洲药典》。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将增修订的项目与新增品种出一本活页本,汇集为第二版《欧洲药典》各分册,未经修订的仍按照第一版执行。 1997年出版第三版《欧洲药典》合订本,并在随后的每一年出版一部增补本,由于欧洲一体化及国际间药品标准协调工作不断发展,增修订的内容显著增多。 时隔五年,第四版《欧洲药典》于2002年1月生效。最新版为第五版,即EP5.0,主册EP5.0于2004年夏天出版;增补版EP5.1和EP5.2于2005年出版。现已经出版到EP6.1。 美国药典(USP):https://www.360docs.net/doc/5b8684015.html,/ 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简称USP/NF)。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编辑出版。USP于1820年出第一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一次修订版,到2005年已出至第28版。NF1883年第一 版,1980年15版起并入USP,但仍分两部分,前面为USP,后面为NF。 美国药典是美国政府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定方法作出的技术规定,也是药品生产、使用、管理、检验的法律依据。NF收载了美国药典(USP)尚未收入的新药和新制剂。 美国药典正文药品名录分别按法定药名字母顺序排列,各药品条目大都列有药名、结构式、分子式、CAS登记号、成分和含量说明、包装和贮藏规格、鉴定方法、 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检测方法等常规项目,正文之后还有对各种药品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要求的通用章节及对各种药物的一般要求的通则。可根据书后所附的USP 和NF的联合索引查阅本书。 美国药典最新版为USP31-NF26。 英国药典(BP):https://www.360docs.net/doc/5b8684015.html,/ 《英国药典》是英国药品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的正式出版物,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英国药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 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英国药典出版周期不定,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的第21版。 该药典由三卷本组成。其中两卷为英国药典、一卷为英国兽药典(兽医药品部分)。各条目均以药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内容包括药品性质、制法、血产品、免疫产品、电磁药品制法及外科材料等部分。英国药典书后附有全部内容

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对照

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对照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用化学品的名称对照 一、常用化学品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对照英文缩写全称A A/MMA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B BAA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二丁基羟基甲苯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双酚F BPMC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 丁二烯橡胶 BRN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C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 化学发泡剂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CFE氯氟乙烯 CFM 碳纤维密封填料 C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 CLF 含氯纤维 CMC 羧甲基纤维素 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D 代尼尔纤维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1.基本情况: 1950年1月卫生部成立第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组成8个专家的小组团队,展开中国药典的编制,亦是我国最早的标准化机构。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至今已组建十屇药典委员会,并经已编制共九版中国药典(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 英文缩写为Ch.P.)。中国药典是为保证药品产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的技术法典,亦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 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及对外的竞争 力,药典收载范围遂步扩大,由1953年(第 一版)共531品种增加至现有的2010版(第九 版)共4567种(包括有中药: 2165种(一部),化 学药: 2271种(二部)及生物药制品: 131种(三 部)),当中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 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凡例、 通则及附录等等。 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是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并且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由此可见,药典是国家对药品监控及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 药典的法律地位: 依照《药品管理法》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 国务院药品监督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2.基本结构: 凡例: 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控的基本原则,是对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正文: 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正文,是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运输、贮藏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受理办法 (试行)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受理办法 (试行)第一条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中第62条规定的“完成药物临床研究后,申请人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临床研究资料及其他变更和补充的资料,并详细说明依据和理由,同时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报送制备标准品的原材料”及第173条规定的“申请人在申请新药生产时,应当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制备该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并报送有关标准物质的研究资料”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是指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中物理和化学测试及生物方法试验用,具有确定特性量值,用于校验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者给供试药品赋值的物质,包括:生物标准品、化学对照品、中药对照药材、参考品及标准试剂。 第三条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8条规定的注册药品分 类办法,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受理范围如下: 1、首次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品种。 2、已上市但需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且没有相应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验用标准物质的品种。 3、已有国家标准的,确认没有相应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品种。 4、进口药品注册的,确认没有相应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品种*。 5、补充申请中,确认没有相应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品种。 6、申请试行注册标准转正,确认没有相应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品种。 第四条受理程序如下:

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网站下载“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单”,并按要求填写。 2、申报人按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将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和技术资料(一式两份),以及填写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受理申报单”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药检处或生检处初审、备案。 3、相关专业科室负责人对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及技术资料进行审核。 4、药检处或生检处对符合要求的品种出具正式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受理单”。 5、对确认已有相应的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品种,企业可暂不提供制备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及技术资料,但需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检处或生检处备案。 6、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检处/生检处受理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的受理、备案及咨询工作。 第五条原料质量要求: 1、用于制备标准物质的原料质量必须为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规定的优质品或精制品。 2、报送的原料必须为同批生产或精制,质量均匀稳定,单一密封包装。 3、化学对照品原料的要求:供制备含量测定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9.5%;仅供制备薄层鉴别检查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0.0%;仅供制备红外鉴别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8.0%;仅供制备有关物质检查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5.0%。 4、生物标准品原料的要求:供制备抗生素效价测定用原料的活性成分应为与临床应用样品一致;供生化、基因工程药品及生物制品检验用生物标准品原料应与待检品同质,无干扰性杂质并具足够的稳定性。 5、中药化学对照品原料的要求:供制备含量测定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8%;仅供制备鉴别用的原料一般要求纯度不低于95%。 6、中药对照药材原料的要求:原料必须来源准确,无污染,无虫霉,且为当年或近1-2年生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