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同时起着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影响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不同制宜,把各个因素统一起来分析。
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教材结合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思想: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借助自己制作的课件营造一个双向、即时反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且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工业企业的布局因素及区位的选择,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导向类型;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3. 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教学难点:1.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2.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教学准备:收集本节课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教师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交通运输、劳动力、机械和政策等。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4.1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的概念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掌握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工业的区位类型导向类型工业特点工业布局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接近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能量大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1.科学技术因素(1)表现: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而对市场、信息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增强。
(2)典例①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②中国:鞍钢(靠近煤、铁产地)→宝钢(靠近市场)。
2.环境因素(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字母污染类型区位选择A 污染空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B 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20世纪80年代前:内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思考』1.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和减弱的因素分别有哪些?提示 影响增强的因素有:科技、市场、劳动力素质、信息、网络的通达性等;影响减弱的因素有:劳动力数量、原料、动力等。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学习工业问题,主要是以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为基础,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维来思考工业问题,为学习和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侧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别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本用了两个案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来分析。
并且通过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意在培养学生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对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哪些因素和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引入了教材之外的鞍钢和宝钢对劳动力的要求,以完善教材的不足。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3. 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投资理财的活动,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通过设置两个小组合作的场景,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学会从材料和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视频引入场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难点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及分析】(一)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诱导互动法。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前的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本地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有效的讨论,积极发表个人看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系列一

4.1工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对实例进行恰当的分析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开篇之作。
一方面,它与上一章教材中“农业的区位选择”遥相呼应;同时也是后面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以举例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又以“案例1: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活动”、“阅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等来进行分析、说明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关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来进行分析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上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而我们知道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
必修二 第四章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2).环境因素 a.环境敏感企业: 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 b.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污染类型
布局原则 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 大气污染 向的下风向 _______地带或垂直盛 郊外 及最小风 型企业 行风向的_______ 上风向 频的________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 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型企业
5.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 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 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 相符的是( )
【解析】 钢铁厂布局在①处,既接 近原料地,又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 向地带;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流经城市河 流的上游;服装厂对环境无污染,靠近 城区布局又可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化 工厂对水和大气都有严重污染,宜布局 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 风向地带。
〖当堂训练〗
1.下列工业部门与主导区位因素的 连线中,正确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劳动力 B.收音机装配——技术力量 C. 水果罐头加工——消费市场 D.家具制造工业——原料产地
2、工业区位受到原料产地的制约越 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解析:第4题,现代工业布局中,由于运 输条件和生产工艺改进,原料对工业区 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市场对工业区位 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四章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工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及工业布局类型; 2.掌握污染严重的区位选 择。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58--61的内容,6分钟后回 答下列各题,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
《工业的区位选择》评课稿

《工业的区位选择》评课稿听课时间:20xx年4月20日下午第一节听课教室:东山中学高一(25)班授课老师:麦子华授课题目: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区位的选择教学目标:①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②学会分析不同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讲授法麦子华老师这节课总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具体评课如下: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体现了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
运用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板书:板书少,无固定板书。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对学生有耐心。
3.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工业区位因素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址的影响。
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学情分析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生对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学生较易理解与掌握,但因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和较多的地理背景知识,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并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的能力;2.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五大导向型工业难点:工业主导因素的判断及其合理布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六、教学过程置水果罐头厂、啤酒厂、炼铝厂、大型服装厂、精密仪器厂际相结合,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以至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七、板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C、④→③→①
科技
D、④→②→③
80%
①
③
40%
④
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0%
劳动力 80%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 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 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 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下题:
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 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 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
读影响工业布局主要区位因素示意图,若该工 业部门为炼铝厂,应选下列哪点?
(4 点) 100 0
市场
80 60
3 1
20 40 原料%
% 40
60
动力 原料
20
2 4
市场
80
0
100
100 80 60 40 20 0
动力%
1
2
9% 20%
20% 50%
71% 30%
4:动力 51% 原料 34%
3:动力 9%;原料 5%;市场 86% 市场 15%
技术导向型:
二、工业的投入与产出
投入
产出
工业产品是工业的主要产出要素。
三、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假若你是一位投资者,让你选一个厂址,你要考虑哪些因素?
原料 充足
动力
理
劳动力 质优价廉充足
想 区
交通运输 便捷
位
市场 广阔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 获得最高利润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
(1)合理。国为该工业区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 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 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近具有大量 廉价劳动力的 地方
想一想:
同一种工业类 型它们的主导因素 会不会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课本60页 1、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2、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燃 料
近煤矿产地
原 料
近铁矿产地
市 场
沿海港口
科学技术进步
(冶炼技术、交通技术)
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鞍钢区位 项目
鞍钢
宝钢
展阶段,读图下题。
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
是
( A)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下题。
数据单位:%
1.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B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D
北
西北风
西北
最小风频
东北
西
50 40 30 20 10
西南
工业区
东
东南风
东南
居住区
南
(3)有多种风向的地区:
工业区布局在当地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举例说明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如何布局?
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应建在空气比较 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 大型工业基地
产地
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导向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
小 结
型工业 动力导向
运输或运输产品成 本较高
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接近市场
啤酒厂、家具 厂、印刷厂等
接近火电厂 或水电站
炼铝厂
劳动力导 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廉 价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 廉价劳动力的 地方
普通服装、电子 装配、制伞制鞋
技术导向 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迅猛发展 20世纪末国家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实施西部 大开发,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
3、政策的变化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许 多侨乡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华人、 华侨投资的结果。
材料2:王老板酷爱高尔夫球,他原本打 算到某地投资建厂,后来由于 听说那儿 没有高尔夫球场而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铁矿石来 源
能源来源
消费市场
当地供应
抚顺、本溪 山西、黑龙江
沈阳、大连、长春等
进口 安徽淮南、山西 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群
区位选择 靠近原料、燃料
接近消费市场
活动: 列表分析鞍钢宝钢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
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 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鞍钢选择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对自然因素依赖大;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受交通运输条件影响大。
重污染企业 食品工业 自来水厂 居民住宅区 河流
盛行风向
(1)有常年盛行风向的地区:大气污染企业
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下风地带
冬季风
北
A为江南水乡某
市区
工厂
B为化工厂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工厂
夏季风
(2)若在季风区,污染大气 的工厂请问应:设布局置是在否合与理盛?行请风说明向原因. 相垂直的郊外。
风玫瑰图
啤酒厂 炼铝厂
3、五种导向型工业
①原料导向型工业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 ③动力导向型工业 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⑤技术导向型工业
八吨甘蔗生产一吨糖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制糖
水产品加工
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的工业
区位选择:接近原料产地
1.原料指向型工业
2公斤的可乐糖浆
100公斤可乐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威远县职高 殷妍婧
一、主要的区位因源
废气
工厂
原料 零部件
部分再 循环
废渣 废水
产品
假若你要建一个工厂,在选择工厂的区 位时,你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选择考虑如上因素,最终目的是什么?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特点: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区位选择:接近产品消费市场 的地区
2、市场导向型工业
铝金属冶炼工艺: 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金属铝 生产一吨氧化铝耗用电能210~480度。 生产一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区位选择: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接近高等教 育和科技发 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 飞机、精密仪表
连线:
原料 导向型
市场 导向型
动力 导向型
劳动力 导向型
技术 导向型
炼铝厂、有色 金属冶炼等
啤酒厂、家具 厂、印刷厂、
普通服装、电 子装配、制鞋
集成电路、精 密仪表等
制糖厂、水产 品加工
接近高等教育和 科技发达地区
接近消费市场
接近火电厂或 水电站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课堂检测:
1.甘蔗制糖厂应布局在( A )
A.原料产地
B.能源基地
C.市场
D.科技园附近
2.炼铝厂应尽量建在( A )
A.大水电站附近 B.消费市场
C.海港附近
D.技术发达区
3.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有( B )
A.飞机厂 B.服装厂
C.家具厂 D.炼铝厂
4.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
3、动力导向型工业
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区位选择: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5、技术导向型工业
特点:技术 要求高的工业
区位选择: 高等教育 和科技 发达地区
工业导 工业生产特点 区位
向类型
选择
举例
原料导向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
型工业
运输,或运输原料 成本较高
接近原料 制糖厂、水产品加
科学技术的 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补充完成下图
交通条件改善 和运输能力提高
对动力和原料地 依赖性减弱
工业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 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工业生产对信息的 依赖程度提高
对信息通达性和 市场依赖性强
2、环境保护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钢铁工业
电镀厂、印染厂污水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3.当地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但含糖量低,
主要原因是 D
A.地形差异 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
下图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 图回答下题
人 口 自 然2 增 长 率1
%
①
②
③
④
时间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D
理想的工业区位
充足的原料、动力; 质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便利的交通。
现实的工业区位 主导区位因素
不同工业部门 不同的地区 厂商经济效益
生产成本构成不同 现实区位优势不同 理 想 区位条 件
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动力导向型 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
飞机 普通服装 甜菜或甘蔗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