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答案
食品感官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食品感官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食品感官分析是指通过人的感官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和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味觉B. 视觉C. 嗅觉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一个感官不属于食品感官分析的范围?()A. 触觉B. 听觉C. 味觉D. 视觉答案:B. 听觉3. 食品感官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之外,还有颜色、外观和质地。
A. 味道B. 香气C. 口感D. 产地答案:D. 产地4. 以下哪个条件不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A. 储存温度B. 处理方法C. 加工工艺D. 食品包装答案:D. 食品包装5. 口感是指食品在嘴中接触到人的舌面和口腔黏膜时产生的感觉,其中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 酸度B. 甜度C. 温度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同一种食物的味道只会因为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理由:同一种食物的味道不仅会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化,还会受到生长环境、成熟度、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 视觉是评价食品质量最重要的感官之一。
()答案:正确理由:视觉是食品感官评价中最直观、最直接的一种感官,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往往首先通过外观来判断其质量和新鲜度。
3. 食品的气味主要来自食材本身,与加工工艺关系不大。
()答案:错误理由:食品的气味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很大,例如烤制、煎炒、腌制等会使食材散发出不同的香气。
4. 不同食物的口感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含水量的不同。
()答案:错误理由:不同食物的口感差异除了含水量的不同外,还受到脂肪含量、纤维素含量、口感成分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食品的颜色与其口感无关,不影响人对食物的观感和食欲。
()答案:错误理由:食品的颜色对人的视觉有巨大的影响,不同颜色的食物会引发人不同的观感和食欲。
三、综合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列举出三种影响食品气味的因素,并分别进行说明。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1. 毒理学分析试题a) 什么是毒理学?b) 解释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之间的区别。
c) 列举三种食品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并描述它们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d) 请简要描述毒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答案:a) 毒理学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其作用机制、程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
b) 急性毒性指暴露于高浓度毒物后引起的立即的或近期的健康问题,而慢性毒性指长期暴露于低浓度毒物后引起的潜在健康问题。
c) 常见的食品毒性物质包括重金属(如铅、汞)、农药残留物和食品添加剂。
它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癌症、生殖系统异常等健康问题。
d) 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
在体内,毒物可能经过代谢转化为更具毒性的物质,最后通过排泄通道如肾脏、肝脏和肺脏排出体外。
2. 食品安全标准试题a) 解释食品安全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它对食品行业至关重要?b)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国际上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机构。
c)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解释如何确定其安全性标准。
d) 请分享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a) 食品安全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和指导原则。
它对食品行业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食品中潜在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危害。
b) 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机构包括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
c) 确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标准通常需要进行各项实验和评估。
这些评估包括确定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确定食品中添加剂的浓度和摄入量以及评估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的慢性毒性等。
d) 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该方法基于样品中化学物质的色谱行为,通过样品在固定填充物上的分离和检测,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食品分析 期末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_________进行分析和鉴定。
A) 营养成分B) 添加剂C) 微生物污染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
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霉菌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食品安全性评估是指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评估食品是否_________。
A) 满足国家标准B) 合乎营养需求C) 无害于健康D) 有机食品答案:C) 无害于健康4. 食品常见的添加剂包括_________。
A) 防腐剂B) 香料C) 色素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_________。
A) 色谱分析B) 光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1. 食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分析。
答案:色谱2.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_________。
答案:铅、汞、镉3. 氨基酸分析常使用_________方法。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4.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符合_________的要求。
答案:国家标准5. 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分析中具有_________的优势。
答案:高效、准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食品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答案:食品分析的意义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通过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污染、有害物质等,评估食品是否合乎国家标准和无害于健康。
食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合格,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
答案: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其中,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包括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添加剂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是:A. 光谱分析B. 质谱分析C. 气相色谱分析D. 液相色谱分析2.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A. 农药残留B. 重金属C. 微生物D. 食品添加剂3.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A. 凯氏定氮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紫外-可见光谱法4. 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不包括:A. 直接水分测定法B. 折光仪法C. 吸湿法D. 压力法5.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A. 显微镜观察法B. 培养基培养法C. 免疫学检测法D. 所有选项## 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7. 解释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及其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8. 描述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其控制措施。
## 第三部分: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9. 某食品样品经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得氮含量为0.45g/100g。
假设食品中蛋白质的氮含量为16%,请计算该食品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10. 假设食品样品的水分活度为0.85,已知在相同条件下,食品的水分含量为15%,请计算该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
## 第四部分: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论述食品分析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食品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请注意:本试题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复习。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1)分析型感官评定(0.5分)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0.5分)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分)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分)感觉阈可分为: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1.5分)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5分)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A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B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C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滴定法B. 重量法C. 色谱法D. 光谱法答案:C2.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蒸馏法B. 干燥法C. 萃取法D. 离心法答案:B3.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是哪种方法?A. 凯氏定氮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光谱法答案:A4.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通常采用哪种培养基?A. 琼脂培养基B. 淀粉培养基C. 蛋白胨培养基D. 糖发酵培养基答案:A5.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索氏提取法B. 酸水解法C. 酶水解法D. 蒸馏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通常采用________法。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法7.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________。
答案:原子荧光光谱法8.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通常采用________色谱法。
答案:气相或液相9.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________法。
答案:分光光度法10. 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测定通常采用________计数法。
答案:平板计数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答案: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通常采用酶水解法,通过酶的作用将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然后通过滴定法或色谱法测定单糖的含量,从而推算出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12.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如何进行检测?答案: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鉴定和定量食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和含量。
13.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有哪些?答案: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包括:1) 原料的严格筛选和处理;2) 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杀菌和消毒;4) 食品包装的密封性;5) 食品储存条件的控制,如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食品分析试卷

食品分析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食品分析是指对食品的_______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
A. 颜色 B. 口感 C. 成分 D. 形状2.食品中常见的营养素包括_______。
A. 脂肪 B. 纤维素 C. 维生素 D. 蛋白质3.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属于_______。
A. 污染物 B. 添加剂 C. 社会问题 D.不确定因素4.下列哪种食品常用于做面包发酵剂? A. 酵母 B. 特殊酵素 C. 糖 D. 醋5.食品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_______。
A. 色谱法 B. 质谱法 C. 核磁共振法 D. 以上都是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公司生产的新型饼干标榜无添加糖,并且营养丰富。
然而,消费者反映饼干的口感甜度与传统饼干相似,对此表示质疑。
问题: 1. 您认为该公司可能添加了哪些成分来提高饼干的甜度? 2. 如何通过食品分析来证明该公司是否添加了糖或其他甜味剂?答案: 1. 该公司可能添加了人工甜味剂或其他代糖来提高饼干的甜度。
这些成分可以模仿糖的甜味效果,使饼干在口感上与传统饼干相似。
2. 通过食品分析,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饼干中是否含有糖或其他甜味剂。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饼干中甜味剂的含量,并与无添加糖的标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公司是否添加了糖或其他甜味剂。
第三部分:解答题1.请列举三种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答案: -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原理是利用样品分子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或蒸发的差异,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添加剂、污染物等。
-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气相质谱法(GC-MS)和液相质谱法(LC-MS)。
食品分析期末考查试卷

2. 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
么? 3. 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 4. 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1) 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挥发性成 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 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的硅胶已受 潮。(2) 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间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 离;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3)卡尔-费休 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 质如维生素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 定过 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15.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那些?其原理是什么? 16.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时,加入四 氯汞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17. 砷的测定主要有那些方法,砷斑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8. 钙可用重量分析法、EDTA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 法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这些分析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和不同点。 19. 食品中的氯化钠含量通常用Mohr法和Volhard滴定法进 行测定,比较这两种方法原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 食品的灰分与食品中原有的无机成分在数量与组成 上是否完全相同? 6. 比较一下铁的几种测定方法的特点。 7. 食品酸度的测定有何意义? 8. 脂类测定最常用那些提取剂?各有什么优缺点? 9. 理解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的原理、方法,测定时应注意的 事项。 10. 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 量? 11. 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12. 蛋白质的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6.25的 系数是怎么得到的? 13.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 行滴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1)分析型感官评定(0.5分)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0.5分)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分)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分)感觉阈可分为: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1.5分)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5分)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A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B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C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7、应怎样选择食品感官评定试验方案?答:(1)按国家标准或规定(1分)(2)采用惯用法(1分)(3)试样差别微小选用的方法(1.5分)三角试验:无标样,以新样为单个样品二/三试验:有标样,重复两组,排除猜测因素多个试样:评分法/熟练者;多样比较法/新评价员;排序法/精度较粗糙;成对比较/滞后明显试样(4)试样差别明显选用的方法(1.5分)二点法:二个样品;排序法:多个样品;评分法:多个试样8、分析型评价员应具备哪些条件?答:(1)候选条件(3分)对此项工作感兴趣;有较强责任心;具有正常感觉敏锐性;了解感官评定基本知识;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无生理异样。
(2)筛选时的具体条件(2分)确定是否存在感官缺陷;确定感官灵敏度;估价评定员描述和表达感官知觉的潜在能力9、常用哪些方法筛选和培训分析型评价员?答:筛选方法(3分)⑴感官缺陷的检查:色盲本检验辩色能力;私语法、钟表法或音叉法检查听力;匹配法检验味觉和嗅觉:气味的匹配试验,滋味的匹配试验。
⑵敏感度的测定:三点检验法检测基本识别能力(被检样品的浓度在阈限水平之上);排序法检测对特性水平的识别能力.⑶描述性评价员的选定:基本味道识别检验;气味描述;风味强度排序检验培训方法(2分)⑴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开始密度高(1月1次),以后培训密度降低(半年1 次);每次培训时间1周左右⑵培训的主要内容:评价样品正确方法的培训;识别和觉察基本味道和气味的培训;使用标度的培训;设计和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培训。
10、食品感官评定时对样品制备有哪些要求及外部影响因素?样品制备的要求(3分)⑴均一性:制备的样品除所评价特性外,其它特性完全相同实现均一性应做到:精心选择适当制备方法减少出现特性差别的可能性;对不期望出现差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样品间该特性上的差别。
⑵样品量:试验样品量可在相当大范围内变化,通常把样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及物料安全性作为决定样品量的基础;每次试验样品数控制在4~8个,含酒精饮料和带强刺激感官特性样品的样品数控制在3~4个。
样品制备的外部影响因素(2分)(1)温度:恒定/适宜温度保证稳定结果,选择日常食用温度(2)器皿:清洁、易编号、无色、易洗涤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容量<50ml (3)样品编号:随机编号(4)样品摆放顺序: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几率相同11、差异识别试验常用哪些方法?试任选两种方法比较各自的特点。
答:差异识别试验常用方法:两点检验法;二-三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A”或“非A”法;五中取二法检验法;选择检验法;配偶检验法。
(3分)任选两种方法比较各自的特点(2分)二、综合分析题(本题总分45分)1、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感官评定时应如何应用这些规律?(10分)(1)适应现象(3分)适应现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改变,但由于连续或重复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发生了暂时的变化。
除痛觉外,几乎所有感觉(嗅觉、视觉、味觉)都存在适应现象。
一般情况下,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提高,可利用此特点培训评价员。
(2)对比现象(3分)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
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时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在吃过糖后,再吃山楂感觉特别酸;吃过糖后再吃中药,会觉得药更苦。
进行感官检验时,应尽可能避免对比效应的发生,在品尝评比几种食品时,品尝每种食品前都要彻底嗽口,以避免对比效应带来的影响。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2分)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协同效应又称相乘效果。
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
它是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拮抗效应又称相抵效应。
(4)掩蔽现象(2分)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可利用此性质掩蔽产品的某个不受欢迎的感官性质。
2、味觉是怎样产生的?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10分)答:味觉的产生途径(5分)首先是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口腔内的味感受器;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以脉冲形式传导至大脑的味感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产生味感。
注意:呈味物质只有溶解后才能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味感,口腔中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无数小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是呈味物质天然溶剂。
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5分)(1)呈味物质的结构呈味物质的结构是影响味感受的内因,一般来说,糖类产生甜味;能解离出H+的物质产生酸味;盐类产生咸味;生物碱产生苦味。
但有例外,如乙酸铅呈甜味,草酸无酸味而呈涩味,有些分子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会致味感发生很大变化。
(2)呈味物质与味觉细胞接触的部位味觉感受器——舌头上味蕾分布不均匀,因而存在敏感区,利用这一特性,人们经适当训练可大大提高味觉敏感度,某些难以区分的味感(如酸与涩)也可通过呈味特性加以区别。
(3)温度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与温度关系不同,一个食品体系的风味是数种味感的综合结果。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感觉不同味道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有明显的差别。
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在35~50℃,咸味最适感觉温度为18~35℃,而苦味则是10℃。
(4)介质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器的扩散,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粘度而变化;介质的性质会影响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者是抑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介质影响还与呈味物质浓度有一定关系。
(5)各种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天然呈味物质的味道不是单纯的基本味,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道组合而成,大多数食品也是包含有多种基本味的体系。
因此,不同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味觉会产生重大影响,如补偿作用和竞争作用。
3、某饮料厂为降低饮料成品的异味,在加工中添加了某种除味剂,为了了解除味效果,运用二-三点检验法进行试验,由40名鉴评员进行检查,其中有20名接受到的对照样品是未经去味的制品,另20名接受到的对照样品是经去味处理的制品,共得到40张有效答案,其中有28张回答正确。
请据此分析该饮料去除异味的效果是否显著?在什么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为什么采用未经去味制品和经去味处理制品各为一半?试述此措施必要性。
(10分)答:查表可知:该饮料去除异味的效果显著,在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6分)采用未经去味的制品和经去味处理的制品各为一半的必要性:消除顺序效应(2分)在评定两个感官强度有差异的样品时,品尝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评价员对两弱一强样品组做出正确判断的几率比对两强一弱样品组做出正确判断的几率高,进行二三检验法差别检验,每种方法经13次测试:弱样本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8.5(两弱一强);混合样本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7.7;强样本为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6.4。
(2分)4、在火腿肠、片片桔、酸奶、薯片四种产品中任选一种产品确定描述分析性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方法?(15分)答:制定主要评价指标(5分)制定评价程序(5分)评价方法(5分)一、填空题(1×18)1、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2、密度计的类型有:普通密度计、锤度计、乳稠计、波美计。
3、食品的物性测定是指色度测定、黏度测定和质构测定。
4、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5、肉制品常用的发色剂是亚硝酸盐(钠)和硝酸盐(钠),ADI值分别为0-0.2mg/kg和0-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