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二、儒家十三经“十三经”是在南宋时期最终确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经”包含《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三、天干地支“天干”用于天文历法,将天干地支搭配后,用于记年、月、日、时刻,循环周期为60年,称一甲子。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流传广泛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等五、八卦始见于《周易》,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六、三皇五帝“三皇”和“五帝”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秦始皇时期并称为皇帝“三皇”:庖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七、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儒家礼教中重要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五伦八德“五伦”是儒家所标榜的五种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道德规范。

分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九、家谱家谱又称族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袭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

十、六艺六艺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的《诗》、《书》、《礼》、《易》、《春秋》、《乐》;其二,古代儒家所推崇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一、初识汉字相传,很久以前,黄帝命令他的宰相仓颉主管造字,并赐他一朵花作为奖赏。

仓颉便与八位谋士研究文字,他们各分头去东、南、西、北四方,搜集各种资料,并偷偷地将一些风土人情记录下来。

回来后,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了一番交给仓颉。

仓颉立即着手整理,日夜辛苦,九天后,他汗水涟涟地捧着第一本厚厚的书交给黄帝,黄帝看后,十分满意,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好!仓颉,你是天下第一功臣,我要赐你一件礼物。

”仓颉便要了这件礼物——一斗小米。

黄帝笑道:“好!我要让天下人都尝到你的功劳!”仓颉不解其意。

黄帝说:“你想想,天下人每日都忙于播种收获,结交诸侯国,修筑房屋,制作衣裳和器具,靠的是什么呀?还不是靠你造出来的字!”从此以后,“字”便传开了。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后人将这句话编成歌谣:“仓颉造字,玉帝嘉奖,赐了小米一斗一斗谷子。

”仓颉造字的传说就在民间传开了。

唐代韩愈《祭仓颉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其功及于百姓与?其功盛于葛天氏。

”看来,“仓颉造字”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了!二、指南针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和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发明了“司南”。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种司南:“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括已经对磁偏角有了正确的认识。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写得更明确:“磁石之指南,毫厘不爽。

人没水勿深处各以手持针寻方,用南北依之。

”以上叙述证明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三、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

我国古代把炼丹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

当时写下许多有关炼制“长生不老丹”的书籍,《神农本草经》就是其中之一。

它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知识和经验,为古代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下面将带你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增加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传说中的夏朝是由大禹建立,夏朝的生活主要以农耕为基础。

夏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发展了农业,还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王、侯、卿、大夫等等,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三、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被称为封建主义社会的开端。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是建立者周武王建立,东周则是以周幽王作为末代国君。

周朝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周王控制整个中国领土,将郡县分封给亲信的诸侯,形成了分封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统一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化工作,同时还修筑了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也因为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和苛刻的统治手法而引发了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六、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开创者为刘邦,汉朝共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最大贡献是推行了儒家思想,统一了文字,制定了法律,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使中华文明蓬勃发展。

导游证考试-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总结

导游证考试-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总结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石器时代旧公元300 万年新 5000-2000 年元,北,山 1 万年仰龙河大汶口(1)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2)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4) 建元人:200 万年——最早的古人类活化石(5) 元谋人:170 万年——制造工具,会用火(6) 北京人:50~20 万年——天然火,打造石器,直立行走——宗教意识北京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爱美意识——人工取火(7) 母系社会:仰韶文化【黄河】——彩陶河姆渡文化【长江】——水稻——打井——杆栏式(8) 父系社会:龙山文化【黄河】——石器良渚文化【长江】——玉器大汶口文化【黄河】——农业三星堆文化遗址——四川——1933~19862. 夏商周——春秋时期(1) 公元2070—启—夏朝—我国地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历—农历,阴历【月亮】阳历——太阳(2) 商朝—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出土最大的青铜器(3) 春秋五霸:齐恒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楚宋晋秦】(4)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秦始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建立:魏—蜀汉—吴(2) 灭亡:蜀汉—吴—魏5. 隋唐五代十国(1) 公元581—杨坚—隋朝(2) 公元681—李渊—唐朝6. 宋元时期(1) 公元960—赵匡胤—宋朝(2) 女真族金国——满族7. 明清时期(1) 朱元璋—明朝(2)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后金】(3) 康熙,雍正,乾隆——清的繁荣时期 1840——烟片战争(4) 1911 ,10. 10——辛亥革命【武昌起义】(5) 1842——《中英法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 1901——《辛亥革命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8) 1931——九一八——中国抗战开始(9) 1937——七七——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10) 1945——抗战结束,抗战14 年(11) 1949——新中国成立中华文明成就(1) 儒家【孔,孟,朱】1 孔子—春秋—创始人—仁政,仁者爱人—《论语》——兴办私学第一人2 孟子—战国—民为贵君为轻,民本思想3 朱熹—南朝—存天理,灭人欲(2) 道家【老,庄】1 老子—春秋—创始人—道—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太极,八卦】【二:天,地】【三:天地人】2 庄子—战国—天人合一,清静无为3 老庄——老庄哲学。

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

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

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下面列举了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

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2. 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3.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4.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6. 传统的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其中包含了数千个常用字。

7.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8.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京剧、杂技、书法、绘画等。

9. 长寿面在中国被视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10. 中国人尊敬长辈,重视家庭观念。

11.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幸福、喜庆和吉祥。

12. 中国有五大名胜区,分别是黄山、张家界、九寨沟、阳朔和三清山。

13. 中国的四大美食有北京烤鸭、麻辣火锅、粤菜和川菜。

14. 中国的象征动物是熊猫,被誉为“国宝”。

15. 中国有世界遗产地点颐和园、故宫、兵马俑等。

16.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之一。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国之一。

18. 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有古筝、二胡和琵琶等。

19.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和屋顶瓦片为主要特征。

20.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旗袍、唐装和汉服等。

21. 中国人相信风水,认为环境可以影响运气和命运。

22.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墨画《千里江山图》。

23. 中国的传统宗教有佛教、道教和儒教等。

24. 中国的玉器在世界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5. 中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

26. 中国人有拜神、祭祖的传统,尤其重视祖先崇拜。

27.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8.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针灸、中药和气功等。

29.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和评剧等。

30. 中国是石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有很多著名的石刻作品。

31.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博物馆。

3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舞龙、舞狮和灯笼节等。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我国历史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增加您的知识储备和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创造了彩陶、龙纹璧等众多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三、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是:九族大典、仪礼和周礼。

这些礼仪体系建立了独特的礼仪文化,加强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经夏、商、周三代,形成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特点,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可以获得功名和地位,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六、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以其特殊的风格和独特的构造技术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宫殿建筑具有严谨的布局和宏伟的气势,寺庙和园林则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九、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墨色和构图,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追求意境的表现和审美的内涵。

十、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和谐的美感而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画八卦•燧人——钻木取火•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1、夏:(前2070年至1600年)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一)确立和初步发展¡ª¡ª春秋战国、秦、❖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始皇的主要事迹: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3、汉西汉:(前202年至25年)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文学家:司马相如军事家:卫青、霍去病理财家:桑弘羊音乐家:李延年政治活动家:张骞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至220年)刘秀:汉光武帝光武中兴(东汉)蔡伦张衡:《灵宪》、地动仪两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三国鼎立❖2、魏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马钧:浇灌工具翻车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七擒孟获)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称“西晋”❖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

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与此同时,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先后建立起16个封建割据国家,史称“十六国”。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总称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北朝,与南朝并存,史称“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江南得到开发。

北魏孝文帝(鲜卑)迁都洛阳与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叔和、范缜、法显、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名人。

(三)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1、隋朝,定都长安,前后历经两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坚建立隋朝(581年至618年)“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大运河、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 、李密、翟让起义。

2、唐朝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王仙芝、黄巢起义陶瓷、绢、锦均闻名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唐本草、药王孙思邈、茶圣、诗仙、诗圣、画圣、书法鉴真、玄奘、莫高窟后周李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十国)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960年至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1127年至1276年)都城临安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称大汗,先后消灭西夏及金忽必烈: 建立元朝1271年至1368年),1276年灭南宋,建行省制度红巾军起义: 灭元。

1、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辽、金、西夏并立。

❖征战不息。

❖宋南迁,爱国名将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

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1、明朝❖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并灭掉了元朝,统一了全国。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

郑和航海图郑和宝船模型2、清朝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北京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1795康雍乾盛世。

❖历史上三个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节中国历史小常识•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大哉乾元”)•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1、帝王称谓❖“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天子”一称始于西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称“皇帝”。

•此后,“皇帝”的称谓被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所沿用,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

2、皇族、皇戚称谓•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清代除皇帝之女外,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驸马:魏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三、名号1、谥号、庙号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

➢美谥:如昭、文、武、庄、烈➢恶谥:如厉、炀、幽➢平谥:如怀、悼、哀➢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庙号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就是庙号。

如:讨论下列帝王的称号哪是谥号?哪是庙号?2、尊号(徽号)帝、后在生前接受的尊崇颂扬性称号。

如:慈禧——圣母皇太后3、全称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如乾隆帝: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4、年号❖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年号纪年(公元前140年)。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

❖一般选用两个字。

如明世宗的年号:嘉靖❖也有用四个字的:如唐代武则天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个别也用六个字的:西夏惠帝赵秉常年号:天赐礼盛国庆❖明清两代仅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其他都是一个。

需强调的是乾隆、康熙只是年号。

5、陵号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于西汉。

如:汉茂陵6. 避讳“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避讳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

四、古代天文历法1、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帝号纪年❖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以帝王的年次纪年,史书记载时则连同帝号合称。

比如周宣王元年、二年,鲁隐公元年、二年等,一直延续到下一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即位。

❖年号纪年❖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称年号自汉武帝始。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五、日期、时辰及记录方法❖阳历: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

❖阴历:以月亮的运动为依据。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五日的后一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日叫“晦”。

古代计时方法❖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用十二地支记录每天的时辰。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

❖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

❖子时23:00——1:00计时❖漏壶❖每个壶近底部都有一个滴水口,壶盖上开有一个进水孔。

❖圭表❖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香篆(更香)❖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

❖优点: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便、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行进中的车船、军队和商旅。

❖缺点:如使用时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