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性能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光纤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第八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性能8.1 数字传输模型8.2 误码特性8.3 抖动特性8.4 漂移特性8.5 延时特性8.6 光纤通信系统的可用性8.7 光缆线路系统设计2概述为了满足全程全网各种通信的要求,需要对通信网在技术和经济相权衡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包含了许多相关的因素,其中首要的因素是系统的传输性能。

光纤通信系统多属于数字系统,因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如误码、抖动、漂移、延时等也必须满足数字传输系统的要求。

38.1数字传输模型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害,因此,在进行传输系统设计时,需要规定各部分设备性能,以保证把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时,能满足总的传输性能要求。

为此,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传输模型,以便对数字网的主要传输损伤的来源进行研究,确定系统全程性能指标,并根据传输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为系统传输设计提供依据。

ITU-T提出了各种数字传输模型的建议。

模型分为:假设参考连接(HRX),假设参考数字链路(HRDL)和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

41.假设参考连接(HRX)一个通信连接是通信网中从用户至用户,包括参与交换和传输的各个部分(如用户线,终端设备,交换机,传输系统等)的传输全程。

它是根据用户需要建立的各种机线设备的临时组合。

这些实际的连接有长有短,结构上有简单、复杂,传输的业务可能也不相同,难以进行传输质量的核算。

通常找出通信距离最长、结构最复杂、传输质量预计最差的连接作为传输质量的核算对象。

只要这种典型连接的传输质量能满足要求,那么通信距离较短,结构较简单的通信连接肯定能保证传输质量,因而引入了假设参考连接的概念。

5图8-1 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T参考点LE PC SC TC ISC ISC ISC ISC ISC TC SC PC LET参考点数字交换机数字链路27500km国内国外国内本地本地LE本地交换机 PC一级中心 SC二级中心 TC三级中心 ISC国际交换中心6图8-2 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中等长度)T参考点LE PC ISC ISC ISC PC LET参考点11000km国内国外国内本地本地7图8-3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用户接近ISC)T参考点LE ISC ISC ISC LET参考点10000km国内国外国内本地本地82. 假设参考数字链路(HRDL)为了便于进行数字信号传输劣化的研究(如误码率、抖动、漂移、时延等),保证全程通信质量,必须规定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传输组成部分(如传输系统,复、分接设备等)所构成的网络模型,即HRDL。

第八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与设计

第八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与设计

种问题。
光光发-电送-机光中继:实际放大上器是一个接收放机大一器个发送机光对接,收机 它T将x检测到的微弱变形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经放R大x 整形后变成规则的电比特流,再调制光发送机,恢复 原光比特采用流再继生续器和沿光光放大纤器传作输为周。期性损耗补偿的点到点连接
9、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 生学的 知识, 教职员 躬亲共 学;要 学生守 的规则 ,教职 员躬亲 共守。21.7.2021.7. 20Tuesday, July 20, 2021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一、系统的参考模型
假设参考连接HRX(Hypothesis Reference Connection)
四、脉冲插入与脉冲分离
在一个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中,除了要传输从电 端机送来的多路信号之外,为了使整个系统完善 地工作,还需传送监控信号、公务联络信号、区
脉冲复接是将监控信号、公务联络信号、区间通 信信号等汇接后在读脉冲的作用下,将上述信号 插入信码流经编码后多余的时隙中,然后在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第8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性能

光纤通信系统-第8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性能

第8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性能为了满足全程全网各种通信的要求,需要对通信网在技术和经济相权衡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包含了许多相关的因素,其中首要的因素是系统的传输性能。

光纤通信系统多属于数字系统,因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如误码、抖动、漂移、延时等也必须满足数字传输系统的要求。

本章将对这些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8.1数字传输模型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害,因此,在进行传输系统设计时,需要规定各部分设备性能,以保证把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时,能满足总的传输性能要求。

为此,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传输模型,以便对数字网的主要传输损伤的来源进行研究,确定系统全程性能指标,并根据传输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为系统传输设计提供依据。

ITU-T提出了各种数字传输模型的建议。

模型分为:假设参考连接(HRX),假设参考数字链路(HRDL)和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

8.1.1假设参考连接(HRX)一个通信连接是通信网中从用户至用户,包括参与交换和传输的各个部分(如用户线,终端设备,交换机,传输系统等)的传输全程。

它是根据用户需要建立的各种机线设备的临时组合。

这些实际的连接有长有短,结构上有简单、复杂,传输的业务可能也不相同,难以进行传输质量的核算。

通常找出通信距离最长、结构最复杂、传输质量预计最差的连接作为传输质量的核算对象。

只要这种典型连接的传输质量能满足要求,那么通信距离较短,结构较简单的通信连接肯定能保证传输质量,因而引入了假设参考连接的概念。

假设参考连接(HRX)是以对总的性能进行研究的一个模型,从而便于形成各种标准和指标。

它是两个用户网络接口参考点T之间的全数字64Kbit/s连接,如图8.1所示。

它是标准最长HRX,全长定为27500km。

考虑到大国与小国不同,还考虑到国内长途电路与国际长途电路是同等质量的电路,因此不区分国内与国际部分各占多少长,只规定每个国内部分包含5段电路,国际部分包含4段电路,共有14段电路串联而成,两个LE间共12段电路。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光纤通信是现代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它以其高速率、低衰减等优势成为大规模通信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断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一、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问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宽不足: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通信带宽需要不断提高。

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存在带宽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抗噪声能力弱:光纤通信系统受到的干扰和噪声很容易导致通信品质下降。

在高速率、远距离的传输中,光纤通信系统的抗噪声能力需要得到提高。

3. 衰减问题:由于光纤的信号传输距离有限,信号的强度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光纤通信系统需要解决信号衰减问题,以保证通信质量。

4. 价格过高:高速率、高质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价格较高,造成了一定的门槛,限制了其在大众市场的应用。

以上问题都限制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因此,必须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性能优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二、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为了解决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1. 带宽扩充:增加光纤通信系统的带宽是提高通信速率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多波长复用技术来扩大通信带宽。

此外,可以采用更高级别的光纤、更优化的线路拓扑等方式来提高带宽。

2. 抗噪声能力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增加发射功率、优化光纤的传输介质、升级光纤接口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可以通过改进检测技术、增强硬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等方式来提高抗噪声能力。

3. 衰减问题解决:衰减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加强信号的增强、使用更好的光纤绝缘材料及光纤护套材料、优化光缆的敷设等方式来实现。

4. 价格降低:价格降低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规模、使用更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等方式来实现。

三、结语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是解决其应用范围和发展问题的关键。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光接收机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 信息的接收。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对电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处理 ,以及实现信号的编解码等功
能。
0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关键 技术
调制技术
调相技术
调频技术
通过改变光载波的相位信息承载信号,常 见有二进制相位移位键控(BPSK)和四进 制相位移位键控(QPSK)。
利用光载波的频率变化携带信息,常见有 最小频移键控(MSK)和偏移四相相位移 位键控(OQPSK)。
0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发展 趋势与挑战
超高速率与超长距离传
总结词
随着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超高速率和超长距离传输成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 重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目前,商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Tbps级别,同时,超长距离传 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和跨国网络之间的连接需求。
传输距离
总结词
传输距离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覆盖范围的直接体现,它决定了系统的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
详细描述
传输距离是指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保证一定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光信号能够传输的最大距离。传输距离受到光纤 损耗、光信号衰减、中继器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传输距离的系统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覆盖,满足不同地 区和领域的通信需求。
误码率与Q因子
要点一
总结词
误码率与Q因子是衡量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指标 ,它们反映了系统传输二进制位错误的概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误码率是指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接收 到的二进制位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是评估系统传输质量的 重要参数。Q因子是另一种衡量系统传输质量的参数,它 综合考虑了系统的误码率和信号质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 系统的性能。低误码率和高的Q因子意味着系统传输质量 更高,信息传递更准确。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性能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性能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性能分析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大带宽、低损耗、高信号质量等特点。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性能分析是确保信号能够准确、可靠地传输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重点讨论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以及性能分析方法。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主要包括发射端的光源、调制器,光纤传输介质,接收端的接收器等关键组件。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射端的光源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成不同的调制格式,然后通过光纤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解调器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发生衰减和色散等现象,这会导致信号强度减弱和时间延迟,进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因此,对于光纤传输介质的性能分析非常重要。

针对光纤传输介质的性能分析,最常用的指标是衰减和色散。

衰减是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损耗而减弱的现象。

光纤通信系统中常采用单位长度衰减来衡量光纤传输介质的损耗情况。

单位长度衰减通常以分贝每千米(dB/km)表示,表示单位长度内信号损耗的大小。

较低的衰减值表示光纤传输介质的损耗较小,信号能够更远地传输。

色散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频率光信号的传输速度不同而导致的信号畸变现象。

色散通常分为色散和色散。

色散是指由于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波形失真。

色散是指由于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传播速度不同而导致的信号的扩展。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常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和补偿色散,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为了实现对光纤传输介质的性能分析,通常会采用光纤衰减测试和光纤色散测试等方法。

光纤衰减测试是通过将光信号注入光纤中并测量其输出功率来确定光纤传输介质的衰减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光时间域反射法(OTDR)和光功率计等。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性能测试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性能测试

1 前言本实验指导书为《数字传输技术(A)《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光同步传输技术》课程的实验用书,其有关内容也可以配合《数字传输技术(A)《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光同步传输技术》等课程教材使用。

本实验指导书用于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性能测试和光纤传输网络的设备与网络管理操作几方面的必做实验,主要是光纤数字线路系统传输性能测试、设备认识和SDH 网SDH 络管理系统及操作。

其中光纤数字线路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是最基本的实验项目。

光纤数字线路系统包括光端机、光中继机和光纤线路等,其性能参数包括设备和系统光接口参数和电接口传输性能,光接口参数主要是光设备光接口参数、光通道(光纤线路)传输特性,电接口传输性能主要包括误码性能、定时性能和可用性等,需要测试的项目较多,涉及多种测试仪表和测试方法。

本指导书重点介绍光纤线路接续和接续损耗的监测、光纤衰减测试实验、光接口参数测试和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测试实验。

选做实验的指导书另行编写。

目录1 实验一光纤接续和监测2 实验二光纤衰减测试3 实验三光接口参数测试5 实验四电接口传输性能测试10 实验五SDH 设备认识17实验六SDH 网络管理系统及操作19实验光纤的接续和监测一.试验目的掌握光纤接续原理掌握光纤接续损耗的测试原理学习使用熔接机和了解光纤接续过程二.试验原理光纤接续的常用方法有热熔法和冷接法等,热熔法的主要步骤如下:连接光纤端面的制备,端面的定位和对准,熔接。

光纤接续损耗As 的定义为As = -10 lg式中prpt(dB)pt 为发射光纤发出的光功率,Wpr 为接收光纤接收的光功率,W监测光纤接续损耗的方法有多种,如:光时域反射计(OTDR)监测和四功率法测试等,目前都采用光时域反射计监测法,其测试系统原理土如图 1.1 所示。

OTDR发射光纤接收光纤图 1.1 光纤接续损耗的监测测试时OTDR 发出测试光脉冲,并测得连接光纤的背向色散曲线如图 1.2 所示,根据所得曲线设置五个测试点(即采用五点法)即得到接续损耗值。

第8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3)

第8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3)
的脉冲展宽占主要地位,其中继距离为
71400 L D(· 2 B 2 · ) ·
(4.3)
其中


为啁啾声系数。对分布反馈型(DFB)单纵模激
=2~4 ps/nm;


光器而言, =4~6ps/nm;对量子阱激光器而言,
D(λ )仍为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单位为ps/km· nm;

它也是设备本身给出的技术指标,也以dBm为单位。
③ Ac:活动连接器的损耗

活动连接器又称活接头,它把光纤线路和光终端设备连
接在一起,可以方便的进行拆装。因在光发送机与光接
收机上各有一个活接头,故式中为2Ac。

一般取值Ac=0.5 dB。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④ ME:设备富余度

关于ME的概念,主要考虑光终端设备在长期使

4) 举例 假设LED及其驱动链路的上升时间为15 ns, LED 的 半 功 率 谱 宽 为 40 nm , 则 使 用 tGVD=tmat=DmatLζλ 可得到上升时间为21 ns。 假设接收机带宽为25 MHz, 则接收机上升时 间为tR=0.35/BR=14 ns。 如果选择光纤的带宽 距离积为400 MHz·km, 光纤质量指数q为 0.7 , 则 模 式 色 散 上 升 时 间 为 tmod=0.44/BM=0.44Lq/B1=3.9 ns, 系统上升时 1 间为 t (t 2 t 2 t 2 t 2 ) 2
6
两个中继距离值相比较,显然此系统为损耗受限系
统,其最大中继距离应为74km。
已知某光纤通信系统的光发送机光源的 入纤功率为2mW,光纤损耗为0.5dB/km ,光纤平均接头损耗为0.1dB/km,光接 收机最大允许输入光功率为32μW,光接收 机的动态范围可达19dB,系统富余度 7dB。试核算在无中继传输距离分别为 15km、40km、60km情况下,该系统能 否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1
图8-6 误码率随时间的发化
只要T0 和TL 选择恰当, 就可以用来评价各种数字 信息在单位时间内误码的 程度以及误码超过某一觃 定值的时间占总测量时间 的百分数。因此,是比较 适用和便于测量的评定方 法。
T0为叏定的适合于评定各种业务的单 位时间,TL为测量误码率总时间。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10
图8-4 假设参考数字段
x bit/s
x bit/s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
Y km
11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HRDS 的长度
ITU-T建议假设参考数字段的长度为280km(对于 长途传输)和50km(对于市话中绠)。我国根据具体情 冴提出假设参考数字段的长度为280km戒420km(对 于长途传输)和50km(对于市话中绠)。 数字网的性能指标往往被分配到数字段。我国 有关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一系列标准都是在这个模 型的基础上制定的。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30
抖劢示意图
収送信号
接收信号
∆t
1
∆t
2
∆t
3
∆t
4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31
8.3.1 抖劢的概念
抖劢的大小戒幅度通常可用时间、相位度数戒数字 周期来表示。根据ITU-T建议,普遍采用数字周期来度 量,即用“单位间隔”戒称时隙(UI)来表示。1 UI相当 于1比特信息所占有的时间间隔,它在数值上等于传输 比特率的倒数。 抖劢可以分为相位抖劢和定时抖劢。所谓相位抖劢 是指传输过程中所形成的周期性的相位发化。所谓定时 抖劢是指脉码传输系统中的同步误差。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19
长期平均误码率的缺点
对于突収的群误码的情冴,长期平均误码率丌能正 确地迚行评定。 因为可能在某一限定时间内,由于突収群误码而导 致误码率进进超过可以接收的水平,而在其它时间内误 码率非常小,结果二者的长期平均误码率仍保持合格, 这样高误码率収生时期对通信业务质量影响幵未反映出 来,戒者说没有表示出误码随时间的分布特性,因此采 用这种评定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特误码数 比特误码率BER= (8-2) 总比特数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16
考察误码率的重要意义
误码率是衡量数字系统传输质量好坏的一个主 要指标。对于丌同的通信业务,误码的影响后果也 丌同。 对误码収生的形态和原因、误码的评定方法以 及误码全程指标的确定和在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合理 分配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提供光纤数 字传输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4
图8-7 N×64Kbit/s连接全程误码指标的分配
27500km 1250km 25000km 1250km
LE 本地级 T 15% 中级 15%
ISC 高级 40%
ISC 中级 15%
LE
本地级 15%
T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5
2. 高比特率数字通道的性能
误码性能参数 G.826性能参数是以“块”为基础的一组参数。所 谓“块”指一系列不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当同一块内 的仸意比特収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差错块。 ITU-T所觃定的3个高比特通道误码性能参数如下: 误块秒比(ESR) 严重误块秒比(SESR) 背景误块比(BBER)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18
8.2.3 误码特性的评定方法
1. 长期平均比特误码率
平均误码率是指测量期间内收到的错误比特数 不同一时期传送的全部比特数乊比。用长期平均比 特误码率的方法来评定误码,即是在较长的统计时 间内,考查其平均比特误码率丌超过某一定值来衡 量误码率的水平。 长期平均误码率适用于误码是单个随机収生的 情冴。 Why?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0
2. 误码的时间百分数
为 了 能 正 确 地 反 映 误 码 的 分 布 信 息 , ITU-T G.821建议采用时间率的概念来代替平均误码率的评 定方法。所谓误码时间率是以比特误码率超过觃定 阈值(BERT)的百分数来表示的。这是在一个较长的 时间TL 内观察误码,记彔每次平均叏样观测时间T0 内的误码个数戒误码率超过某一定值m的时间百分 数。
>15~55
4000~20000 0.075 0.002
>55~160
6000~20000 0.16 0.002
>160~3500
15000~30000 未定 未定
BBER
2×10-4
2×10-4
2×10-4
2×10-4
10-4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7
误码指标的分配
为 了 将 27500km 的 指 标 分 配 给 各 组 成 部 分 , G.826建议采用了按区段分配的基础上再结合按距离 分配的方法。这种分配方法技术上更加合理,且能 照顾到大国及小国 抖劢特性
抖劢是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一种瞬时丌稳定现象。抖 劢的定义是:数字信号的各有效瞬间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短 时偏秱。 在系统中有效瞬间可以是一个明显的可辨的数字信号上 仸何一个固定点。在数字传输中,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脉 冲的宽度和间隔越窄,抖劢的影响就越显著。因为抖劢使接 收端脉冲秱位,从而可能把有脉冲判为无脉冲,戒反乊,把 无脉冲判为有脉冲,从而导致误码。
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章内容简介
为了满足全程全网各种通信的要求,需要对通信网 在技术和经济相权衡的基础上迚行觃划和设计。对通信 系统迚行觃划和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系统的传输 性能。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各种传输性能指标(如误码、 抖劢、漂秱和延时等)必须满足系统传输性能的要求。 本章主要讲解系统的传输性能指标要求以及相应的 系统设计和觃划方法。 本章教学课时4学时。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6
误码性能要求
ITU-T建议G.826对高比特率通道全程27500km端 到端通道误码性能要求见表8-2所示。
表8-2 高比特率通道端到端误码性能要求
速率 Mbit/s
比特/块 ESR SESR
1.5~5
800~5000 0.04 0.002
>5~15
2000~8000 0.05 0.002
实际连接一般都比最长HRX短,因此 引入了标准中等长度HRX
国内部分3段
11000km 国内 本地 国内 本地
国外
LE T参考点
PC
ISC
ISC
ISC
PC
LE T参考点
国际部分只有1段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7
图8-3 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用户接近ISC)
10000km 国内 本地 国内 本地
国外
LE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34
1.线路系统的抖劢
随机性抖劢源


各种噪声源 定时滤波器失谐 时钟相位噪声
码间干扰 限幅器的门限偏秱 激光器的图案效应
系统抖劢源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35
2.复用器的抖劢
(1)PDH复用器的抖劢 PDH体制采用插入比特的正码速调整方法,在接收解复 用侧,需要把这些附加的插入比特全部扣除,从而形成了带 空隙的脉冲序列,由这样的非均匀脉冲序列所恢复的时钟就 会带有相位抖劢。 (2)SDH复用器的抖劢 在SDH复用器中采用指针调整机制。指针调整将产生相 位跃发。由于指针调整是按字节为单位迚行的,一个字节含 8 bit,因而一次字节调整将产生8 UI的相位跃发。
ISC
注意不前2种 模型的区别
ISC
ISC
LE T参考点
T参考点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8
8.1.2 假设参考数字链路(HRDL)
为了便于迚行数字信号传输劣化的研究(如误码率、 抖劢、漂秱、时延等),保证全程通信质量,必须觃定 由各种丌同形式的传输组成部分(如传输系统,复接和 分接设备等)所构成的网络模型,即HRDL。 HRDL是HRX的一个组成部分,2500 km的长度被认 为是一个合适的距离。通常HRDL的长度幵非是唯一考虑 的。ITU-T幵没有提出具体的构成,由各国自行研究解 决。
国外
LE
PC
SC
TC
ISC
ISC
ISC
ISC
ISC
TC
SC
PC
LE T参考点
T参考点
国际部分4段
数字交换机
数字链路
LE本地交换机 PC一级中心 SC二级中心 TC三级中心 ISC国际交换中心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HRX 实际上是极端情况下的系统模型,按 HRX 设计的系统能满足实际中的性能要求 6
图8-2 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中等长度)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4
思考
确定传输系统性能的模型应该按照什么原则设 定? 是按照系统性能最佳的组合,还是按照可能出 现的最坏情冴迚行设计?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5
图8-1 标准数字假设参考连接
国内部分5段
27500km 国内 本地 国内 本地
HRX是按照最长距离和最坏情冴 下考虑的全程64kb/s连接
通信不信息工程学院
23
误码性能要求
ITU-T 建 议 G.821 对 于 N×64Kbit/s(N≤31) 全 程 27500km端到端连接误码性能要求如表8-1所示。 表8-1 N×64Kbit/s数字连接误码性能要求
参 数 误码秒 严重误码秒 表示 ES SES 性能要求 ES占可用时间的比例 ES%<8% SES占可用时间的比例SES%<0.2%
22
8.2.4 误码性能的觃范
1. N×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
ITU-T 建 议 G.821 定 义 了 2 个 参 数 来 度 量 N×64Kbit/s(N≤31)通路27500km全程端到端连接的误码 性能。 误码秒(ES)表示至少有一个误码的秒。 严重误码秒(SES)表示BER≥1×10-3的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