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水系

合集下载

汾河水系资料

汾河水系资料

(二)汾河水系
1、龙凤河
龙凤河属汾河水系,发源于沁源县王和镇岩进石村东部的红沙崖山,由东向西流经王凤村、贾郭村、古寨村、南坪村,在麦泥湾西部进入介休市后入汾河,龙凤河全长52.1km,流域面积556km2,其中,沁源县境内河长22km,流域面积315km2,占总面积的56.7%。

2、静升河
静升河为汾河一级支流,其上游一支发源于沁源县王陶乡岭上牧场、岭上村一带,流经马跑泉村,向西流入介休市。

沁源县境内面积仅为25km2。

3、仁义河
仁义河为汾河一级支流,位于灵石县城东南,发源于沁源县韩洪乡石板店村,流经鱼儿泉村、磨扇坪,在高棱上流入灵石境内,经石膏山林场、西许、仁义到南关村注入汾河。

流域面积257km2,河长40km,其中,沁源县境内面积为6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6.1%。

龙凤河及其支流流经灰岩裸露区、半裸露区时,河水大量漏失。

龙凤河及其支流渗漏段有2处,即龙凤河王陶——南坪,南坪——龙凤镇。

关于河道渗漏问题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从1998年开始,到2008
年多次对龙凤河沁源县境内河道渗漏段断面进行了不定期的渗漏量监测,经下游断面实测流量减去上游断面实测流量统计分析后计算其河道渗漏量为925万m 3
/a 。

一般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汇总表 单位:万m 3
表4-14
洪山泉水径流量计算分配表
单位:万m 3
流域分区本地水资源总量统计表
表5-1
面积单位:km2、水量单位:万m3。

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

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

03
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历史 过程
古代汾河中游的河湖变迁
史Hale Waihona Puke 至西周时期汾河中游地区在史前时期为湖泊 所覆盖,后来逐渐演变为河流。 西周时期,汾河中游的湖泊逐渐
减少,河流成为主要水体。
春秋至汉代时期
春秋时期,汾河中游的河流逐渐 稳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河道。 汉代时期,汾河中游的湖泊进一 步减少,河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加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历史过程
01
汾河中游的河湖变迁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
同的变迁记录。
气候变化对河湖变迁的影响
02
气候变化是影响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
干旱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河湖变迁更为显著。
人类活动对河湖变迁的影响
03
人类活动也对汾河中游河湖变迁产生了影响,例如水利工程、
研究展望与建议
加强定量分析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GIS技术等方式,对河湖变迁进行 更为精确的预测和分析。
增加实地考察和监测
应增加实地考察和监测的频率和深度,通过获取更多的实地数据,实时监测河湖的变化情 况。
加强跨学科合作
应积极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汾河 中游河湖变迁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促进研究成 果在实际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应用。
水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河流断流,水源减少,水资源分配变得更加不均 匀,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受损
汾河中游的河湖变迁导致 农业灌溉用水短缺,影响 了当地农业生产,导致粮 食产量下降。

汾河初设报告

汾河初设报告

精心整理1 气象水文1.1 流域概况1.1.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汾河项目区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召陵区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位于漯河,1.1.2 15km 2(桩号为长3/s ,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2km 2。

图2-1召陵区汾河流域水系图1.2 河道概况汾河在1972年按五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疏浚,设计流量为150m 3/s 。

汾河现有河道长28.5Km,桥梁25座,涵闸1座,下游有7Km长(桩号0+000~7+000)堤防,高2.2-2.5m,顶宽2.5-3m,内外坡比1:2。

现经运行二十多年,河道连年淤积,过水断面减小,无法保证区域内涝水及时排出,造成流域内涝灾现象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8-2005年出现年均13.5万亩涝灾现象,2000年近5.5万亩耕地绝收。

幸福河退水闸建成后发挥极大作用,但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启闭机无法启闭,启闭机梁、闸门、消力段损坏已无法正常使用。

1.31.3.114.6℃霜期 1.35,小为1.3.2暴雨特征汾河流域冷暖气团交替非常频繁。

当夏季风的暖气流登陆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形成锋面雨。

降水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而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

随着锋面平均位置的季节移动,降水带的位置也移动。

汾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灾害性天气较多,经常发生春旱秋涝,旱涝交替的现象。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02.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2%,3-5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21.1%,10月至次年2月为年降水量的16.7%。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据1952—1986年水质料统计,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3.78倍。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很少。

1.3.3洪水特性汾河是召陵区的主要排涝河道,处于召陵区低洼易涝区,由于汾河防涝标准低,在汛期经常处于高水位,排涝河道入汾河时受汾河河水顶托,不仅内涝积水难以排2.4.1.2设计洪峰流量汾河流域较小,召陵区水系无实测水文资料,故本次规划采用平原区排水模数公式进行洪水分析。

2023年1月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

2023年1月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

2023年1月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依据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设置方案>的通知》(晋环发﹝2021﹞11号),我省“十四五”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共计190个,包括河流监测断面183个(含“十四五”国控断面94个),湖库监测断面7个,用于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全省地表水水质概况全省共有黄河、海河流域83条河流的183个地表水河流监测断面。

本月共监测了76条河流的161个断面(官桑园等22个断面因断流等原因未监测)。

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所监测断面总数的67.1%,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1.1%,劣Ⅴ类水质断面占1.9%。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氟化物和总磷。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0.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3.6个百分点。

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16.0mg/L ,同比上升10.3%;氨氮平均浓度为0.50mg/L ,同比下降28.6%;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为2.5mg/L ,同比上升8.7%;氟化物平均浓度为0.564mg/L ,同比下降1.6%;总磷平均浓度为0.074mg/L ,同比下降1.3%。

27 2787 652 1 010 20 30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石油类挥发酚图2 2023年1月全省地表水污染指标统计超Ⅲ类标准断面个数Ⅰ类 12.4%Ⅱ类29.2%Ⅲ类25.5%Ⅳ类 23.6%Ⅴ类 7.5% 劣Ⅴ类1.9%图1 2023年1月全省地表水 水质类别比例图二、黄河流域1.汾河水系汾河水质轻度污染。

监测的24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1.7%,Ⅳ、Ⅴ类水质断面占58.3%。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

汾河20条支流中,白马河、潇河、龙凤河水质为优,岚河、文峪河、南涝河水质良好,太榆退水渠、乌马河、磁窑河、白石南河、静升河、涝河、浍河、三交河水质轻度污染,杨兴河、柳根河、洪安涧河水质中度污染,惠济河水质重度污染。

山西河流水系

山西河流水系

山西河流水系山西地处山地、高原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向东、向西三个方向倾斜,省内水系呈放射状向黄河及华北平原发散,分别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黄河流域水系遍布于省内西部、南部,总流域面积为97138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

黄河流域各支流中,以汾河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流量也最大。

大于4000km2的支流有汾河、三川河、昕水河、涑水河、沁丹河。

海河流域水系偏于省内北部及东部,总流域面积为59133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8%。

大于4000km2的支流,永定河水系有桑干河,子牙河水系有滹沱河及南运河水系的漳河。

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干流外)的基本情况如下:1.汾河汾河是黄河水系的大支流之一,也是省内黄河干流外的第一大河流。

它发源于宁武县管岑山,由北而南纵贯山西中部和南部,流经太原、临汾两大盆地,于河津县注入黄河,全长695km,流域面积39471km2,在入黄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956~1984年,下同)25.1亿m3,多年平均流量79.6m3/s,径流模数2.02m3 /(s.km2)。

汾河在太原市兰村以上为上游,兰村至洪洞县石滩为中游,石滩至河津为下游。

2.沁河沁河发源于沁源县霍山东北麓,干流流经沁源、安泽、沁水及阳城县,在河南省境内汇入黄河。

山西省境内沁河干流长326km,流域面积9315km2。

沁河水量较大,在干流出省境处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5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42.8m 3/s,径流模数为4.59m3/(s.km2)。

3.涑水河涑水河发源于绛县横岭关,流经闻喜、夏县、运城、临猗至永济县经伍姓湖流入黄河,全长193km,流域面积556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7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6.88m3/s,径流模数为1.24m3/(s.km2)。

4.三川河三川河是由北川、东川及南川三条河汇合而成的。

干流(以北川河计)全长143 km,发源于方山县赤竖岭,流域面积4161km2,于柳林县军渡注入黄河。

增添:山西八大水系

增添:山西八大水系

涑水河
黄河水系 沁 河
三川河
昕水河


基本情况
山西最大的河流,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710公里。 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子山下的水母洞,流经六个地市,34 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
流域面积 39741 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 41%的人民。
清漳河主要流经于太行山区的石灰 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 浊。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 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
万木下汾河
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 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均是经汾 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 史书称“万木下汾河”。 1963年河津缺粮,政府调集二十艘 船只经汾河运送粮食,这成为汾河 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航运。



基本情况
涑水河是晋西南最大的河流,黄河一级 支流,发源于绛县横岭关,流经绛县、 闻喜、夏县、运城、临猗、永济,后经 伍姓湖注入黄河,全长 196 千米,流域 面积5548平方千米。
“闻喜”之名 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 臣到河东郡汾阴(今万荣县)祭祀 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 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汾河泛舟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 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祭祀后土后,泛舟汾 河,饮宴中流,时值秋风萧飒,
山西水系概况
水系特征
山西地处山地、高原地区,总的地势北
高南低,由北向南、向东、向西三个方 向倾斜,省内水系呈放射状向黄河及华 北平原发散,分别属于黄河、海河两大 水系。

我国河流的九大流域片区及内流河、国际河的分布

我国河流的九大流域片区及内流河、国际河的分布

我国河流分布的九大流域片区我介绍河流分布前,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名词。

分水岭是分隔相邻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将山岭或高地的各个高点连接成一条线,就叫分水线。

流域就是由分水岭或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汇水区,即河流流经的整个地区的面积。

一条河流一般由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组成,河口消失于内陆沙漠,或流入内陆湖泊、河流的叫做内陆河,也称做内流河。

能直接或间接注入海洋的河叫做外流河。

我国有一条内外河流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一带,此线以东以南的河流基本都是外流河,以西的河都是内流河。

这条内外河流分界线,它基本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还和季风与非季风分界线基本一致。

我国分布的河流可以划分为9大流域片区。

松辽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淮河流域片、黄河流域片、长江流域片、珠江流域片、东南诸河片、内陆河片及西南诸河片。

首先我们来了解松辽河流域片,该片区包含了松花江、辽河流域两大水系。

辽河水系分东辽河和西辽河,西辽河由西拉木伦河水系和老哈河水系汇合后称为西辽河,东、西辽河在昌图县汇合后开始叫为辽河。

在辽河东侧还有由浑河水系、太子河水系组成的大辽河水系。

再往东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水系,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往西南方向流入黄海,辽河流域内还有大凌河水系以及一些直流入海的小型河流。

我们再来看松花江水系,它的水系结构比较繁杂,我们梳理一下主要河流的关系。

来自大兴安岭的海拉尔河与发源于外蒙古肯特山的克鲁伦河合流后被称为额尔古纳河,此为黑龙江的南源,在接纳了俄罗斯境内的北源石勒喀河后开始被称为黑龙江,黑龙江流入俄罗斯后改名叫阿穆尔河,最后流入鄂霍次克海。

哈拉哈河又名哈勒欣河,它由东南向西北昼夜兼程,注入中蒙共有湖泊贝尔湖后,又返回国内流入呼伦湖。

松花江的正源是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二道白河,在接纳其最大支流嫩江后一起汇入黑龙江,牡丹江则是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乌苏里江发源于俄罗斯锡霍特山西麓,后往北流入黑龙江。

气象水文

气象水文

1气象水文1.1流域概况1.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1/4600,1.1.215km2(桩号积为长10.5km,在青年乡河崔(桩号4+900)汇入汾河,流域面积31 km2,流量Q=25m3/s,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22km2。

图2-1 召陵区汾河流域水系图1.2河道概况汾河在1972年按五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了疏浚,设计流量为150m3/s。

汾河现有河道长28.5Km,桥梁25座,涵闸1座,下游有7Km长(桩号0+000~7+000)堤防,高2.2-2.5m,顶宽2.5-3m,内外坡比1:2。

现经运行二十多年,河道连年淤积,过水断面减小,无法保证区域内涝水及时排出,造成流域内涝灾现象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8-2005年出现年均13.5万亩涝灾现象,2000年近5.5万亩耕地绝收。

1.31.3.114.6℃霜期 1.35,月份最小为2.2 m/s,瞬间最大风速为25 m/s,一般风速不超过3.4m/s。

1.3.2暴雨特征汾河流域冷暖气团交替非常频繁。

当夏季风的暖气流登陆北上,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形成锋面雨。

降水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而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

随着锋面平均位置的季节移动,降水带的位置也移动。

汾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灾害性天气较多,经常发生春旱秋涝,旱涝交替的现象。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02.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2%,3-5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21.1%,10月至次年2月为年降水量的16.7%。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据1952—1986年水质料统计,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3.78倍。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很少。

1.3.3洪水特性在151.41.4.12.4.1.1称Cv值,取22.4.1.2设计洪峰流量汾河流域较小,召陵区水系无实测水文资料,故本次规划采用平原区排水模数公式进行洪水分析。

75.0aKRF Q (2-1)式中:Q —设计洪峰,m 3/s ;K —峰量系数,取0.035;F —汇水面积,km 2;(在1/50000地形图上量取)R —设计净雨(mm ),由《图集》,河南省平原区降雨径流关系P+P a ~R其他桩号及汇流面积、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流经(忻州市)宁武、静乐、(太原市)娄烦、古交、万柏林、阳曲、尖草坪、杏花岭、迎泽、晋源、小店、清徐、(吕梁市)文水、孝义、(晋中市)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临汾市)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运城市)新绛、稷山、河津、万荣6市29县(市、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

汾河干流具体流向情况是:一、忻州: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汾河出源头,左岸与洪河汇合后改为西南流,再南流出宁武县,进入静乐县境内。

汾河过静乐县城区,西南流左岸接东碾河、右汇西碾河,下过静乐水文站,南流进入娄烦县。

二、太原:在静游镇东北500米处汇入上游最大支流岚河。

汾河过静游穿过一段长约4千米的石灰岩峡谷河段,到达汾河水库,水库坝址在杜家曲村。

汾河在龙尾头进入古交市境内,接纳了天池河、狮子河、屯兰河、大川河,过古交市区到寨上水文站,其下因受石千峰阻挡,汾河流向改为东,河道迂迥曲折,峡谷夹岸,在河南村下游流出古交市。

一直向东北流去,至柏崖头汾河右岸接纳柳林河后便进入汾河二库库区。

出汾河二库流向改为东南。

至此为上游段。

-------------------------------------------(上游)汾河出兰村峡谷,有兰村泉汇入,下游500米,有汾河一坝引水枢纽工程,它是汾河中游干流河道唯一的拦河堆石溢流坝,是在古代水工建筑基础上多次改建而成的现代水利灌溉工程汾河灌区的上游引水口。

汾河过一坝南流,至南北固碾村附近左岸接纳杨兴河。

汾河再南流进入太原城区。

该段两岸从胜利桥上游155米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千米,于1996年至2000年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综合整治与美化,建成带状的滨河胜景,改善了城市环境。

汾河出太原城区南流,西南25千米悬瓮山下,有晋祠泉汇入。

汾河再西南流,潇河注入。

汾河再下进入清徐县境。

三、吕梁经汾河二坝,出清徐,流淌于祁县、文水县之间。

汾河在祁县境内左岸,昌源河汇入,汇入之前接纳了象峪河(古称象谷水)和乌马河。

四、晋中汾河至新堡附近流入平遥境内。

汾河入平遥县境在蒋家堡附近过汾河三坝,该坝是汾河中游河道下端一处引水枢纽工程,向汾河灌区供水。

汾河入介休界先后有磁窑河和最大的支流文峪河汇入。

于洪相村下游西北接纳龙凤河。

汾河西南流6千米过义棠水文站东南流出介休。

汾河出介休西南流至灵石县地界,曲行10余千米到达县城。

在县城上游1千米左岸接纳静升河,过县城向下游南流1千米干流突成90度弯折向西流,后有双池河汇入。

汾河在此间迂迥穿行在灵霍山峡间。

相传在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曾路过此山峡,见其峡窄谷浅,便带领民众奋力劈山斩石,疏浚水道,使汾河顺利穿过。

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就说的是这段故事。

汾河在王庄进入霍州市境内。

南流有郭庄泉水汇入。

汾河入洪洞县境内,进入下游段。

拐向南偏西流,再下到达左岸的赵城镇。

汾河再南流到洪洞县城城北折向西流于左岸汇入洪安涧河和霍泉汇入。

汾河从洪洞出境到韩村进入临汾市区,有喀斯特大泉龙祠泉。

汾河在临汾南流后折向西流再折向南流,在左岸接纳发源于东部山区的涝河和巨河的合流。

汾河再南流,进入襄汾县境。

汾河在襄汾境内有两条洪水峪沟从西部山区进入平川区入汾河。

一为豁都峪,一为三官峪,均属季节性洪水涧河。

汾河出襄汾经曲沃县、侯马市边境。

汾河在此几经流转,进入新绛境内,有浍河自左岸汇入后,流向基本折向西流。

又有三泉河自右岸汇入,上游有鼓水灌区。

汾河进入稷山县境,干流河道在此呈南北较大幅度的摆动,行至底史村北出稷山县境进入河津市。

再向西流进入宽广平缓的汾河入黄口。

汾河河道因受黄河东侵夺汾之势的影响,时常呈南北向上下移动变迁。

远至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故道入黄,近至上移到河津中湖潮东湖潮一带入黄。

--------------------------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水文宁武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主要有三条河流: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龙门上古人石刻“汾源灵沼”四字,即汾河正源。

大庙乡楼底村后背,距“汾源灵沼”24公里之汾河沟,也是汾河之源。

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平方公里。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为0.2立方米/秒。

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

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公里,为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1]32公里。

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平均纵坡1%。

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

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

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

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

至阳方口镇入朔州境,向北流经大同盆地,[1]静乐: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

”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

山势俊秀,古木参天。

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泉中出龙,故名“龙泉”。

“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

原山中建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建筑。

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停留观赏,石凳仙床传为王母石炕。

古人登山曾有诗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

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娄烦: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山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

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

地貌境内西北部群山环绕,东北部丘陵起伏,山脊与毗邻县(市)成天然分界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708.9米,最低海拔1030米。

娄烦县水资源丰富。

汾河位于县城东部,纵贯南北,流经境内37公里。

境内较大河流还有:涧河、岚州河、赤泥河、细米河、天池河、西川河、南川河。

流域面积922.8平方公里。

古交:汾河由西向东横贯古交市。

其它较大的河流有屯兰河、原平河及大川河,三河以扇形分布,注入汾河,古交市则居于三河及汾河一带的地段中河流文水县水资源丰富,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全境。

县境西部山区有头道川河、二道川河、三道川河3条支流。

还有瓦窑河、白石河、饮马河三条过境河,在该县流程很短,多数为流域窄、流量小的季节性河流。

[7]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汾河从清徐韩武村进入文水县,流经西社、杨乐堡、高车、贯家堡、刑家堡、云周村、南胡、王家堡、水寨、上段、炮手堡、新堡、门世、北齐、南齐、石家堡、徐家镇18个村,流程37公里,流域面积达293.3平方公里。

[13] 文峪河为汾河支流,古称文水,又名文谷水,浑谷水,《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发源于樊家庄后,分为东西两路,西经北徐、中舍、南徐、龙泉、桑村、桑村营、堡子、私评、韩村、冀周、西宜停、桥头、南武涝、北张、南张、苏家堡、郑家庄、百金堡、西槽头、王家社,进入汾阳。

东经武午、宜儿、里洪、麻家寨、杨家寨、南张、北张进入磁窑河。

[13]良、东城、西城等18个村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境内流长27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

孝义:北魏时期,今孝义市境成为魏军抗击吕梁山区“山胡”侵扰的前沿阵地,魏政权设于今孝义六壁俯,置军镇于六壁城,以“防离石诸胡”。

有人称“城有六面”,故六壁。

但史料记载:“六壁者,县所辖贞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六,故名”,“城有六面”实为讹解。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将孝义境从隰城县分出设立永安县,县治在今孝义市旧城。

“永安”的命名反映了魏政权祈望平息山胡侵袭,希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但到了北魏末的孝昌年间,积聚已久的社会矛盾再次引发了边镇暴动和各民族暴动,汾州山胡刘蠡升趁乱称天子。

永安、隰城二县被“胡贼所破”,二县治所被迫迁至今临汾市境。

为应付这一混乱局面,魏政权又在六壁故城置建平郡,即今虢城村中置定戎郡,盼望这里“平”与“定”。

[2]河道由过境河和境内河组成。

过境河有汾河、磁窑河、文峪河、虢义河;境内河有孝河、兑镇河、下堡河、柱濮河等。

汾河是孝义市最大的过境河,流经孝义市与介休市交界处。

孝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河流长度为56.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由发源于西部山地的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等支流汇流而成,由西向东基本横穿全境,在芦南村东南汇入文峪河。

灵石:其他还有仁义河、双池河、交口河等支流。

垣曲:地貌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山环水绕,沟壑纵横,地貌复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山峰东北有舜王坪、锯齿山、流流山、皇姑漫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舜王坪海拔2321米,为垣曲县最高峰;北有园谷炉山、天盘山、教尖秸等,海拔均在1650米上下;西有余家山、歪头山、大凹山、蚁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左右。

水文境内较大河流有毫清河、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 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

河流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烟稠密,为主要农作区。

平陆:天宝元年(742,遂改名平陆县(“平陆”是战国时古地名,地望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从此历代县名均不改。

茅津渡茅津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城南约4公里处。

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

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黄河金三角编辑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位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通华北、联西北、接中原,在全国流通中,可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

但是,由于受行政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受到制约。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代表团联合呼吁: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临猗:1954年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

临猗位居黄河中游秦晋豫金三角地带,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

临猗的地貌明显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是典型的地貌构造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