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李斯特:主流经济学的质疑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是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对于古典经济学,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怀疑者和批判者。
他出生于德国南德符腾堡州一个普通的鞋匠家庭,高中毕业后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任职下级官员,后被提升为州会计监察官,曾任蒂宾根大学行政学教授。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全面系统阐述了他独特深刻的经济学思想。
李斯特的经济学思想,在西方经济学界里属于非主流学派,不过其中的国家经济理论、生产力理论以及资本理论都是非常独树一帜、具有深刻洞见的观点。
在经济学说史上,李斯特可以说是一位不应忽视的重要经济学家。
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有以下几点:(一)、国家经济学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世界经济学,这种经济学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各自的特有利益和情况。
它没有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更没有把这些方面同世界联盟与持久和平的观点统一起来,把那些还没有出现的情况假定为已经实际存在的情况。
因此,李斯特认为,它对于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指导意义,必须把国家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区分开来。
而国家经济学是从国家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它所研究的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特有的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是研究如何使得国家经济繁荣富强的经济学科。
李斯特这样写道:“我要说明一点,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一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
(二)、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旗帜鲜明的主张生产力理论,并用它作为批判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武器。
对生产力的研究,构成了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他的生产力概念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生产力,也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生产力,即人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生产力。
李斯特经济思想对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启示

李斯特经济思想对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启示作者:杨海波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主张经济发展要立足本国特色;二是认为生产力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
德国统一后,按照李斯特经济思想去制定经济政策,德国迅速成为大国、强国。
德国统一前后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当前中国有众多相似之处,对比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可合理借鉴李斯特经济思想,探索中国强大之道。
关键词:历史学派;李斯特;合理保护中图分类号:F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2-0064-05一、问题的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错综复杂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局势下,我们亟需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宽发展新空间,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抓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结构与动力都相应的调整,逐渐达到高度化与合理化,提质增效成为新常态的本质。
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结构矛盾,即“投资出口占比过大,消费贡献过小”,为了应对“供给跟不上需求”的障碍,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从生产角度促进经济发展,目的是使经济社会健康、稳定、长足发展。
费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与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较为契合,可以说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一,李斯特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不能照搬照抄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国家在营建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二,李斯特对生产力的阐述可以深化我们对生产力的理解。
他认为,生产力不能单看物质生产,还有精神和制度层面的,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重要性,认为科技是形成价值的原因之一;第三,既然供给侧改革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那么针对“需求管理”需要反思,需求一般关注短期效果,时效性很强。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思想赶超核心李斯特其理论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赶超思想的核心——兼与斯密的价值理论作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安岗内容提要李斯特立足于德国当时经济落后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经济理论,其目的是实现对英、法等先发国经济的赶超,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
我们在重读李斯特著作时认识到,把李斯特经济思想简单归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不适当的,生产力理论才是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核心;生产力概念的内涵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力比交换价值和分工重要得多;国家经济学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在大国经济赶超中要坚持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这些重要的结论对我国的经济赶超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价值理论赶超思想国家经济学作者简介:安岗,1970年生,陕西富平县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生。
一、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值得重新审视由于斯密过于重视“分工”的概念,使他不能深入探讨“生产力”的思想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交换价值背后的决定力量。
与斯密的价值理论相对应,李斯特主张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虽然李斯特对“生产力”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著述中找出他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
李斯特认为,斯密把劳动本身看成是国家财富的“泉源”,但是没有回答劳动的起因是什么?李斯特的回答是,劳动的起因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那种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获得成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在努力中能够利用的天然资源”,“所有这些方面,主要还是有赖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的。
谈到社会状况,这就是说,科学与艺术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对于宗教品质、道德和才智、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由和公道这些方面是否能有所促进;国内的物质发展、农工商业这些因素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的、相称的培养;国家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保障它的国民在财富和教育方面世世代代发展下去,可以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而且通过国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战友,还能够把国外的天然资源供他们自己来利用。
”①“国家生产力的来源是个人的身心力量,是个人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使国家所掌握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国家所拥有的作为个人以前身心努力的物质产品的工具(即农业的、工业的与商业的物质资本)。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作者:刘潇晗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20期摘要: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倡导者。
他的经济学说,无论是对当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德国还是对现在的中国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习这一学说可以吸取德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而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中。
关键词:李斯特经济思想;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不断地从过去吸取经验,不断地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通过学习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我们了解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通过分析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可以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一、李斯特经济思想的内容1.国民经济学理论李斯特认为德国落后于英法两国,不应效仿他们,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德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是世界主义(万民经济学),是教导全人类如何才能幸福的科学。
国民经济学所教导的是某一国家,在它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变它的经济状况,以及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世界当前形势下,凭工商业取得富强的科学。
2.生产力理论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和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自由贸易有利于德国财富的增加,英国物美价廉产品的涌入可以使德国用更少的钱购买物品,但是不利于德国财富生产力的增加,因为德国刚起步的工业会随英国产品涌入而被摧毁。
所以,为了培育德国的工业生产力,应当忍受价值上的暂时牺牲。
3.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李斯特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交岔路口,处于工业发展的最初状况,在同比其它先进的工业国家优势竞争中所受到的损害较大,地位较不利,若迅速发展经济,不实行保护政策,是不能达到经济理想状态的。
浅谈国家经济发展理论——解析李斯特经济思想

他 必将受到后人的敬仰。
一
、
《 政治经 济学之 国民体 系》一 书概
述
李 斯特 认为, 每个 国家将根 据 自身发展 的
李 斯 特 通 过 对 欧 洲 各 国 的 兴 衰 更 替 的 历
制 度 经 济学 和 信 息经 济 学 等 等各 种 理 论 体 系 。经济 时代 的前进 推进着 新 的经 济理 论的
馆 , 6 . 1 1 6 1 5 15 1 1 第 3 4 、 0 、 页. 9 7、 5
力 远 比财 富 本 身更 重 要 。 一个 国家 的 富 强 诸力 。李斯特尤 其重视 社会 的生产力 ,即 :
不在 于掌握 多少交换价 值 ,而 在于 掌握生产 产 力或 自然 的生产力 都将没 有存在 的意义 ; 生产力 的发展 需要和 平的环 境 ,需要 良好 的
17 6
经 济 的和 政 治 的独 立 ,则 举 国必 灭 亡 。 1 国 民生 产 力 理 论 评述 、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考 文献 :
[ ] H R E GI E H R E R T 1C A L S C A L S I 1 D S
A HiSt Of ECO1Omi DOct rY O " 1 C ies ri 1
慢 的主要 原因之 一 。如何 合理 改变外 部因素
使 其 促 进 经 济 快 速 , 好 的 发 展 , 已 成 为 各 国 政 府 的 首 要 工 作 。 也 是 经 济 学 者 们 研 究 关 注 的 主 要 课 题 。 而 中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的 大 国 , 生 产 力 不 发 达 , 发 展 不 平 衡 , 人 多 地 少 ,人 均
的 。 这 对 我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国家 制 定 经 济 政 策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3)生产力理论评价
关于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和其在今天的适用性的一点看法

关于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和其在今天的适用性的一点看法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 ist,1789-1846)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李斯特理论体系的集中反映。
一、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时代背景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是针对当时德国的社会危机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
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的农奴制遭到破坏,封建关系有所削弱;同时,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将英国的势力排斥在欧洲大陆之外,为德国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但拿破仑时代结束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废止,英国将其积压的大量工业品倾销到欧洲市场,给整个欧洲造成巨大压力。
法、俄等国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保护下,利用高关税壁垒来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
而同时期的德国,对内由于政治分裂不能形成统一市场,对外又无法达成统一的关税制度,使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遭到严重创伤。
大多数工厂濒临倒闭或苟延残喘,如果继续奉行当时流行的古典经济学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原则,德国的“幼稚”工业很可能为势头强劲的英国工业所遏制。
所以,增强德国工业相对于当时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结束封建割据,建立国内统一市场成为当时德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李斯特提出了贸易保护理论,反对英法古典经济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理论,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主张在德国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二、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解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我最初接触是在《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学到的,如下图所示:A国(英国)是生产X 产品的先行国,但由于历史原因或发展水平的不同,A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形成了规模经济。
B 国(德国)可以生产同样的X 产品(质量没有差别),且由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B 国的潜在生产成本在任何给定的规模上都低于A 国。
但B 国的初始成本比当时的世界价格高,因此即使B 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使得进入变得困难,造成B国和世界的福利水平恶化。
李斯特

李斯特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实指导意义姓名:汤姣姣班级:经管0802学号:2008306202256内容提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其以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
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发达国家用工业品盘剥着发展中国家,贫困已经成为落后国家的最大绊脚石,但是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压榨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精神资本”(人力资本)等思想都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李斯特,贸易保护上完经济学说史,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的一生,都在为德国的统一奔走;他本来有机会在法国或者俄国飞黄腾达,但是他拒绝了聘请;他在穷困潦倒中绝望的死去,他的国家和民族却因为他的努力崛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主要思想(一)贸易保护理论国家干预学说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
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经 济学 框架 ,提 出 了 自己的 经济 学理 论 。虽然 斯
探 讨 的只是 个人 经济 学 和人类 经 济学 ,即研究 怎 样
最 大 限度 地 为 个 人 和人 类 提 供 生 活 必 需 品 和 舒 适 品 ,但 是斯 密 却忘记 考 虑到 各 国不 同 国情 所产 生 的
国家 经济学 。 按照斯 密 的观 点 ,个人 之 间的相 互 帮助 ,即劳
限 制和外 国的势 力阻 碍本 国的经济 发展 本 国生 产力
— —
或 者换 言之 ,国家经 济学 探讨 的是 ,在 缺 乏全
他 曾经 是 斯 密学 说 的忠 实 信 徒 和 热 情 支 持 者 。但
是 ,当拿 破 仑 战 争 失 败 后 , 自 由 贸 易 取 代 大 陆体
系 。德 国在 战争期 间初 步发 展起 来 的工业 在英 国质 优 价廉 工 业 品的竞 争 下 日益 萎缩 。这 引起 了李 斯 特 对 斯 密学 说 的反思 、怀 疑 和批评 。最 终 ,他 通过 重
的个 人经 济学 和人 类 经济学 实 质上是 把 世界 不分 国
家 地作 为一个 有统 一 法律 的世 界共 和 国看待 ,国家 与 国家之 间 不会有 限 制 ,更 不会 有 战争 。这 样资 本 和 劳动 就可 以在 国家 与 国家之 间犹 如 国 内各 地 区之
间一 样 自由流动 ,个 人福利 和 人类福 利 就会 完全 协
人 类提 供生 活 必需 品 和舒适 品 。而 国家经 济学 将 探
讨 “ 个 国家 根 据 自己 的 国 情 可 通 过 什 么 样 的 方 一
式 指 导管 理个 人经 济 ,限制 人 类经 济 以防止 外 国的
类 的共 同繁 荣指 明 了道路 。但 是 ,在现 今 相 当长 的
罗 军
( 南 大 学 育 才 学 院 ,重 庆 4 1 7 ) 西 0 5 2
摘 要 :纵观 经 济 学史 ,李斯特 是 首位 建 立 了一套 完整 的经 济 学理论 对今 天仍 处 于正统 地位 的斯 密 学说进 行 系统批 判 的 经济 学 家。 李斯 特 认 为 , 由 于 古典 经 济 学 家混 淆 了价 值 理 论 和 生产 力 理 论 ,从 而 只是 探 讨 了个人 经 济学和 人 类经 济 学 ,忽视 了国家经 济学 。如 果考虑 到 国家经济 学 ,动 态的 贸 易保 护政 策 才能 最终 实现 自由贸 易 ,并最终 符合 所有 人 的利 益 。李斯特 的 经 济理论 无论 对 经 济 学本 身还是 对 广大发 展 中国家对 外 贸 易政 策 的制 定仍 然具 有非 常重要 的理论 和现 实意义 。 关键 词 :李斯特 ; 国家经 济学 ;生 产力理 论 ;保护 贸 易
国家经 济学 和人 类 经济 学三部 分 组成 。个 人经 济学
的 目标 只是 个人 获得 生 活必需 品和舒适 品 ;人 类经
济 学或 世界 主 义经 济学 的 目标 则 是最 大 限度地 给 全
调 一致 。李 斯特 承认 ,斯 密 的个人 经济 学 和人类 经 济 学 的确为 经济 学作 出 了突 出的贡 献 ,而且 为 全人
球 统一 的法 律秩 序下 ,一 个 国家 如何在 量 和财 富得 到增 长从
同时对 个人 经济 和全 人类 经 济的 限制 又没 有超
而 成为 世 界 上 最 强 大 、最 富裕 和 最 完 美 的 国家 之
一
,
出人 民的福 利 所许 可 的 程 度 ” 。李 斯 特 认 为 ,斯 密
密学 说在 经济 学 中长期 处 于正 统地 位 ,但是 反观 经
济发 展史 ,我们 不难 发现李 斯 特 的经济 理论 更具 现 实性 和历 史性 。因此 ,李斯 特 的经 济理 论无 论对 经 济学 本身 还 是对 广大 发展 中 国家对 外 贸易政 策 的制 定在 今天 仍 然具有 非 常重要 的理论 和现 实意 义 。
第3 4卷
第 2期
石 家庄 经济 学 院学报
Jun l f h izu n nvri f c nmi ora o iah a gU iesyo E o o c Sj t s
Vo . 4 No 2 13 . Ap . 2 1 r 01
21 0 1年 4月
李斯特经济理论及其现实 意义
贸 易 , 自由通 行 ” 的 自 由贸 易 政 策 。 因 此 ,斯 密
、
国 家 经 济 学
国家经 济学 是弗 里德 里希 ・ 斯特 首 先提 出 的 李
概念 。他 认 为古 典经 济学 家 只是探 讨 了个人 经 济学
和人 类 经济 学 ,但却 无意 或有 意地 忽视 了国家 经济 学 。如 果不 仅考 虑 到个人 经济 学 和人类 经 济学 而且 还考 虑 到 国家经 济学 ,那 么经 济 学 的很 多 理论都 会 被 修改 以适 应 国家经 济 学 的情 况 。 李 斯特 认 为 ,政 治 经济 学 应 当 由个 人 经 济 学 、
一
动 协作 和 劳动 分工 可 以提高社 会 生产 力 ,而社 会 生 产力 的提 高将 极大 地增 加社 会财 富 。而 财富 生产 的 首要 条件 是 个 人 完 全 自由地 进 行 生 产 和 交 换 。 因 此 ,根据 同样 的道 理 ,如果 实行 全球 自由 贸易 ,世 界各 国 的财 富就会 达 到最大 值 。所 以 ,一切 限制 贸 易 的措 施 都 应 当受 到 谴 责 ,国 家 应 当实 行 “自 由
中 图分 类号 :F 1. 0 9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5 ( 0 1 0 —0 80 0 76 7 2 1 ) 20 3 —4
德 国经济学 家 弗 里德 里 希 ・ 斯特 ( r di 李 Fi r h e c Ls)在 经 济 学 史 上 以批 判 古 典 经 济 学 说 而 著 称 。 i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