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节选)莫泊桑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
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
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
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正逢好天气。
你说呢,妈妈?”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
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
您家呢,都好吧?”“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她快翻白眼儿了!”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
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
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审定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审定版)一、阅读短文, 完成练习。
音乐医院老山羊年纪大了, 身体不好, 经常失眠。
小山羊们可着急了, 为他想了很多办法, 却没有什么效果。
于是, 大家商量把他送到“音乐医院”去。
老山羊很不情愿地躺在了病床上。
他离开了小山羊们, 很孤独, 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
这时, 百灵鸟护士来了, 劝老山羊说: “老人家, 您既然来了, 就安心在这儿住几天吧。
我们这家音乐医院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治好您的失眠。
”老山羊半信半疑。
突然, 病房里响起了轻柔的音乐, 老山羊听着听着, 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 百灵鸟护士进来问: “您睡得好吗?”老山羊活动活动筋骨, 高兴地说: “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这样美美地睡觉了。
你们是不是给我施了什么魔法?”百灵鸟护士“噗嗤”笑了, 说: “哪有什么魔法呀!还记得我们给您听的优美动听的乐曲吗?”老山羊说: “记得!记得!”百灵鸟笑着说: “我们放音乐让您听, 您精神放松了, 心情愉快了, 自然就能踏实睡觉了。
我们的音乐疗法, ()能改善您的睡眠, ()对很多疾病有辅助的疗效呢!”老山羊听了, 赞不绝口: “你们这音乐医院太神奇了!看来我得多住几天啦!”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住口地称赞。
(_____)②有些相信, 又有些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_____)2. 短文第6自然段中应填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所以……B. 虽然……但是……C. 不但……而且……3. 用“_____”画出老山羊“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原因。
4. 下面句子和“哪有什么魔法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为什么给我施魔法?B. 没有什么魔法。
C. 这个魔法是什么?5. 为什么听音乐有助于老山羊的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冰心埋下一片树叶, 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接近梦想,越挫越勇,吃尽酸甜苦辣,能够抵御寒冬,也能够拥抱春天,这样的才叫生活。
多做题,多看题。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秋》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填空题。
1.《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是中国杰出的____________2.《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__》。
3.《秋》是____________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____________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____________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入火坑。
6.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____________,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_。
8.淑英的丫头叫____________,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____________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在《秋》里,巴金给了( )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B.觉民C.觉慧D.四小姐淑贞2.在高家,( )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克明C.枚少爷D.惠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 )收房。
A.喜儿B.婉儿C.海儿4.觉新抱着( )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一切总会过去的B.往后混C.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5.觉民是个( )的人。
A.唯唯诺诺B.默默承受C.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6.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请四小姐照顾7.倩儿、淑贞等许多人都死于( )。
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及答案浙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及答案浙教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课外阅读。
请传递给下一位①一场大雪,将我们困在了沪浙皖高速路上。
②7个多小时过去了,车龙动都没动一下。
又饥又寒,我们一家3口,蜷缩在小车里。
为了省油,年早熄了火。
③儿子又喊饿了。
还是早上吃的一点早饭,我们也饿。
可是,车上仅有的几盒饼干已经吃完了,只剩下几袋方便面和冰冷的矿泉水。
妻子只能无力地安慰儿子。
④我下车看了看,车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
路面上的积雪已经有十几厘米厚,而且结了冰,踩在上面,很滑,根本不能行走。
高速路外,完全被大雪覆盖,甚至连个村庄都看不见。
此时我的内心焦急惶恐。
儿子在车里嚷:“会不会是《后天》降临了啊。
”《后天》是一部美国电影,场面很恐怖。
⑤我回到车上,打开收音,调到交通频道。
收音机在反复播放,因为骤然而至的大雪,高速路都已经封道了。
我们这条沪浙皖高速路也封了,政府正在组织抢修。
⑥突然,前面的小车车门打开了,走下来一个中年男人,只见他扶着车子走到车头,接过一个袋子,又扶着车子走到车尾,在朝我打手势。
⑦我下了车。
中年男人大声喊,这是前面送过来的盒饭,你帮往后传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车子,挪到车头,伸出手,将他手里的袋子接了过来,疑感地问他:“怎么回事啊?”⑧他说:“我也不知道,袋子里是盒饭,是我前面的车子传过来的。
”听他一说,我抬头往前一看,果然前面每辆车子边都站着一个人,在摸索着传递。
中年男人大声说:“可能是有人将盒饭送上了高速路,路太滑,没法一辆辆送,才想出让大家互相传递的办法吧。
”⑨我明白了。
扶着车子,我慢慢到车尾,喊我后面的驾驶员。
后面是辆大货车。
我将中年男人的话重复了一遍,请他将盒饭往后传递。
⑩又一袋盒饭传了过来。
中年男人问我:“车上有老人和孩子吗?有的话,先拿一份盒饭给他们。
”我感激地冲他笑笑。
⑪就这样,大雪纷飞中,一袋袋盒饭从前方传来,又从我的手上传到后面车上的人手上。
文学类文本《鞋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2023学年高三上8月)

4.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检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鞋的故事孙犁我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
上小学时,是叔母做,叔母的针线活好,做的鞋我爱穿。
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她的针线也是很好的。
自从我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就开始买鞋穿了。
时间也不长,从抗日战争起,我就又穿农村妇女们做的“军鞋”了。
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
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
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不好求她。
有一年,她的小妹妹从老家来了。
听说是要结婚,到这里置办陪送。
柳嫂和我说了不少这个小妹妹的故事。
她家很穷苦。
她这个小妹妹叫小书绫,因为她最小。
在家时,姐姐带小妹妹去浇地,一浇浇到天黑。
地里有一座坟,坟头上有很大的狐狸洞,棺木的一端露在外面,白天看着都害怕。
天一黑,小书绫就紧抓着姐姐的后衣襟,姐姐走一步,她就跟一步,闹着回家。
弄得姐姐没法干活儿。
现在大了,小书绫却很有心计。
婆家是自己找的,订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一次。
订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
吃带砂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
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
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柳嫂在我这里帮忙,时间很长了。
用人就要做人情。
我说:“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
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柳嫂客气了几句,接受了我的馈赠。
过了一个月,妹妹的嫁妆操办好了,在回去的前一天,柳嫂把她带了来。
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
她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
她看人时,好斜视,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深情。
我对她表示欢迎,并叫柳嫂去买一些菜,招待她吃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
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怎么办?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
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让爱有释放的地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让爱有释放的地方①到邻近城市出一趟短差,乘最早的一趟火车。
车上都是早起到钢厂上班的工人,好多人都坐在座位上昏昏地睡着。
一个男的来回在车厢里溜着,形迹可疑,我有点担心。
②旁边一个女孩把包放在桌上,坐在座位上睡着。
那个男的又过来了,我便假装眯着眼,看他有什么动作。
男人走近了女孩,我的心立刻揪了起来,他直接拿走了女孩放在桌子上的包。
我看他膀大腰圆的,自己这单薄的身体恐怕吃不消,只好看着他出了这节车厢……③我急忙叫醒了女孩,急切地对她说:“妹子,快醒醒,你的包被那个男的拿走了,赶紧找乘警。
”女孩睁开眼,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那个男人,说了句“没事”就又睡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我有些纳闷又有些气愤,反正不是我的东西,丢就丢吧!④一个小时后,车要到站了,女孩醒来梳妆。
我很奇怪为什么她的包丢了不着急。
就在这时,那个男人手里拿着包回来了,直接对女孩说:“以后睡觉时守着包,下次我可不替你看了。
”女孩笑着对他说:“嗯,大哥,谢谢。
”男人丢下了包……看来,我是虚惊一场,他们应该认识。
⑤男的走了,女孩坐到我对面,笑着对我说:“大哥,他不是小偷,他精神有问题。
”“什么?”我有点不相信。
“他也是我们钢厂的。
10年前的一天,他老母亲病重,大家借钱给他为老母亲治病。
那天早上,他带着借来的6万块钱坐车回家,可他由于太累,坐在车上睡着了。
他醒来时发现钱被人偷了,一股急火,精神就出了问题。
从此,他就在这趟车上天天给大家看包,只要谁睡着了包放在外面,他都会提走,车快到站时再发给大家,东西从来没少过。
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默契,总会有人把包放在桌上……我们也想让他的爱有释放的地方。
”⑥听了女孩的话,我的心潮突然一阵翻涌,感动得快要落泪。
这个男人虽然精神出了问题,但却占领了精神世界的高地,而那些懂他的人们,也在他精神的世界里,撒播着爱的种子。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不断变化起伏着。
请将“我”的心理变化叙述完整。
①看着车厢里形迹可疑的男子,“我”有点担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敬畏规则①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
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
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
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
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
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
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
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
②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
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③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
在书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
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
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
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④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⑤敬畏规则,才会有公平正义。
敬畏规则,其实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1.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
如果想了解德国人遵守规则的故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想了解季老对此事的看法,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
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
”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
打开了门。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
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
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
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42.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 43.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44.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鼓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45.《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
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
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42.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放声大哭起来。
“暴风雨”表面上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43.布兰特雷•马拉德是男权社会的代表。
他表面对妻子关心爱护,实质上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妻子并使其屈从,是无视妻子人格的专制男人。
44.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
“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
“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45.观点一,赞赏。
理由:《一小时的故事》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与自由的需求,抨击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表达了人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观点二,指责。
理由:女性的生活就应该是相夫教子,而文中马拉德夫人想摆脱丈夫的软压迫,追求自己的自由,背离了女性应该遵守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