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南京盐城二模历史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南京市、盐城市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解析版

南京市、盐城市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解析版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8.3.21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答案] B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记。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南京盐城】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南京盐城】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題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离间宗亲关系B.取消分封制度C.维系统治秩序部D.建立中央集权2.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

补官有差。

”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B.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D.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清代孙承择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弹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贴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4.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

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

”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5.“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

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

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阔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6.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

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

最新 2018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精品

最新 2018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精品

2018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朝时期,促使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迁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开发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D.南朝政治中心皆位于江南地区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轻了农民负担4.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的共同点是()①少数民族首领创设②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③士兵的衣食均由国家供给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出我国与外国交往史实的是()点击浏览图片文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④6.某一历史名城位于今天的经济开放区内,它曾是隋朝大运河的枢纽、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和太平军北伐的出征地,这一城市是下图中所示的()点击浏览图片文件A.①B.②C.③D.④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这一“解体”最初表现为()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C.小农经济被多种经济成份取代D.封建经济日益没落和民族资本渐趋壮大8.1858年英国在侵华战争中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是()①中国国内政局动荡②工业革命的完成③得到法国的支持④印度成为侵华的稳固后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9.近代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的诞生反映了()A.洋务运动的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参照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C D B B D D C D C C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B C D D C B B D A D二、非选择题21.(1)内涵:把封建伦理纲常抽象化为“理”,重申“存公理,去人欲”。

(“性即理”,公理就是三纲五常)(2 分 ) 影响:使儒学更为理论化系统化,并发展成为国家哲学(官方哲学)。

(2 分)(2)原由:汲取佛道思想;科举的推进;北宋科技发展和尖利的社会矛盾,助推了封建士医生对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深层思虑;儒学的哲学化思辩化。

(3 分,任答三点 )理解:理存在百姓平时生活中,是与生俱来的,须经过心里反思战胜私欲,恢复人所固有的善性。

(“致良心”) (2 分 )(3)踊跃作用:拘束个人行为,修炼精神品行,塑造理想人品;成为官方哲学,保护专制统治,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4 分)22.( 1)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如近代民族工业、外商公司也可)逐渐产生。

(2 分 )意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加快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要素产生,促使近代社会改革,中国社会逐渐融入工业文明潮流。

(4 分)(2)特色:拥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两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

(2 分 )影响:推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一般人的平时生活;有益于中西经济文化沟通;因为依赖洋人,阻挡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

( 4 分)(3)趋势:逐渐迈向近代化(现代化)。

(2 分)23.(1)变化:由挽救饥饿和重修世界经济到领导“自由世界”截止共产主义;( 2 分)原因:冷战的盛行和东西方的分裂;苏联的挑战;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 2 分,任答2 点)(2)9 分论点方面( 2 分)论据方面( 6 分)论证方面(1 分)一等世界系统的重构( 1)战后早期,冷战场面出现,形成了美苏对有条有理;受冷战格局影响,抗的两极世界格局。

南京盐城二模历史(九)DA

南京盐城二模历史(九)DA

2018届南京、盐城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九)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 C2. D3. B4. A5. D6. C7. B8. C9. B10. A11. B12. D13. B14. A15. D16. C17. C18. D19. D20.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4分,第22、23小题各13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 (14分)(1) 原因:生产艰辛;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债务盘剥。

(任答三点,3分)对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

(2分)(2) 现象:农民营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

(1分)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

(3分)(3) 含义:一方面,可以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

(3分)看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

(2分)22. (13分)(1) 特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冷战局面(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分)依据: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革命运动(革命理论)的经验。

(任答两点,2分)23. (13分)(1) 标准:理性。

(1分)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任答两点,2分)(2) 不是启蒙: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

(3分)是启蒙: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2分)(3) 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

(1分)认识:启蒙思想家们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

(2分)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气,一方面要避免教条、僵化。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故可直接排除;六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出现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所以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故可排除B;材料反映了随着殷墟大量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成为“信史时代”得以证明,这就填补史书缺载,故此题选C。

2. 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路沿线主要是分布在长安向西的区域,而图中所显示的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中原地区,故可排除A;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在唐宋时期,在四川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丝织业,故可排除B;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元至清时北方也有不少的丝织业中心,故可排除C;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丝织业中心的分布,南方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发展趋势受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故本题选D。

3.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2018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含解析

2018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含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物 理2018.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库仑定律F =k 中k 的单位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 q 1q 2r 2A. kg ·m 3·A -2·s -1 B. kg ·m 3·A -2·s -2C. kg ·m 3·A -2·s -3D. kg ·m 3·A -2·s -42. 如图甲所示为某公司研制的“双动力智能型救援机器人”(又被网友称为“麻辣小龙虾”),其长长的手臂前端有两个对称安装的“铁夹”.在某次救援活动中,“麻辣小龙虾”用铁夹恰好竖直抓取到重量为G 的长方形水泥制品,水泥制品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则( )A. 水泥制品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GB. 水泥制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 若铁夹的位置稍向上移,水泥制品受到的摩擦力变大D. 若增大铁夹对水泥制品的挤压,水泥制品受到的摩擦力变大3. 在体育课上,某同学练习投篮,他站在罚球线处用力将篮球从手中投出,如图所示,篮球约以1 m/s 的速度撞击篮筐.已知篮球质量约为0.6 kg ,篮筐离地高度约为3 m ,则该同学投篮时对篮球做的功约为( )A. 1 JB. 10 JC. 30 JD. 50 J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R ,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 ,则( )A. U =110 VB. U =440 VC. k =D. k =4 145.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 ,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匀强磁场内,固定着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物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滑动时电荷量不变,在小物块上滑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a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 光敏电阻是用硫化镉或硒化镉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特殊电阻器,其电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光敏电阻的这种特殊性能,在科技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某应用电路如图所示,R 1、R 2为定值电阻,L 为小灯泡,R 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 )A.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B. R 2中电流减小C. 小灯泡的功率增大D. R 3的功率增大7. 某试验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内一圆形轨道上运行,每5天对某城市访问一次,下列关于该卫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角速度可能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 线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高度一定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D. 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8. 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 =U bc ,实线为一个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P 、Q 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 的电势最低B. 质点通过Q 点时的电势能比通过P 点时小C. 质点通过Q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P 点时大D. 质点通过Q 点时的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等势面a 垂直9. 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A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B的加速度一直增大C. 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 当A、B的加速度相等时,两者的动能之差最大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必做题】10. (8分)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添加了用力传感器来测细线中的拉力.(1) 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必须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B. 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 应当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D. 需要改变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打出多条纸带(2) 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中的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 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F f=________N.(4) 小明同学不断增加砂子质量重复实验,发现小车的加速度最后会趋近于某一数值,从理论上分析可知,该数值应为________m/s2.11. (10分)某同学欲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阻值约为100 Ω的金属漆包线的长度,备选器材如下:A. 量程为5 mA、内阻r1=50 Ω的电流表B. 量程为0.6 A、内阻r2=0.2 Ω的电流表○,A2)C. 量程为6 V、内阻r3约为15 kΩ的电压表○,V)D. 最大阻值为15 Ω、最大允许电流为2 A的滑动变阻器E. 定值电阻R1=5 ΩF. 电动势E=6 V、内阻很小的直流电源G.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H. 螺旋测微器(1) 已知做成这种漆包线芯的金属丝的电阻率为ρ,若金属丝的电阻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则这一卷漆包线的长度L=________.(2) 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螺旋测微器的示数d=________mm.(3) 为了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A”或“B”),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电路图.(4) 若该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没有去除漆包线表面的绝缘漆,这会使实验测得该漆包线的长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12.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A. (选修模块33)(12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空气中PM2.5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B. 某物体温度升高,组成该物体的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 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 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2) 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从图中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r>r0阶段,乙分子的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两分子的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3)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汽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与气缸底部相距h ,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Q 时,气体温度上升到1.5T.已知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擦.求:① 加热后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② 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B. (选修模块3-4)(12分)(1) 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 m 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有________.A. 必须依靠介质传播B. 频率比厘米波的频率低C. 比可见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现象D. 遇到厘米波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2) 如图所示为频率f =1 Hz 的波源产生的横波.图中虚线左侧为A 介质,右侧为B 介质,则该波在A 、B 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________;若图示时刻为t =0时刻,且此时x =14 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则t =1.75 s 时,处于x =6 m 的质点位移为________cm.(3) 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 ;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 ,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 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 ,OA =,OP =R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R 23度为c.求:① 玻璃材料的折射率;② 入射点为A 的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

最新 2018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最新 2018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2018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2018.4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答卷纸上要求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卷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这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A.《史记》B.出土文物C.《诗经》D.文化遗址2.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3.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它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困难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4.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5.清朝时期对西藏地区负有管理之责的是①驻藏大臣②达赖和班禅③宣政院④法王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6.近代以来最早将西方法律制度介绍到中国的著作是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加剧下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A.推翻了清王朝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9.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10.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1.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被取消于A.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12.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最重大的意义在于A.为保卫南京赢得了宝贵时间B.表现了中国军队抗击侵略的勇气和决心C.使抗日战争转人相持阶段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3.建国初期开展的运动中,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精神的主要是A.土地改革运动B.抗美援朝运动C.三反、五反运动D.镇压反革命运动1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对国情认识不足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D.第三世界的崛起16.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D.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学说17.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B.拉美独立革命揭开了序幕C.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欧洲大陆兴起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1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①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②垄断组织的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⑧资本对工业生产的满足程度④农业与工业发展的适应程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⑧D.②④19.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指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确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主要是因为该体系A.暂时协调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B.建立在对战败国的严厉惩治上C.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21.二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③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2.开始实施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政策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3.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普遍的改革潮流,其实质是A.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B.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D.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題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离间宗亲关系B.取消分封制度C.维系统治秩序部D.建立中央集权2.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

补官有差。

”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B.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D.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清代孙承择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弹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贴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4.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

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

”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5.“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

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

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阔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6.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

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

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B.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8.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客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由此表明他A.否定党派运动B.主张国共合作C.倡导国民运动D.厌恶政权更迭9.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冲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

……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

以上叙述反映了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共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10.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B.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C.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D.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1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

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

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

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A.义务教育的普及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C.希望卫程的推动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2.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13.格罗特指出陶片放逐法是为了“在整个共同体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

据材料可知该方法A.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B.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C.实现多数派达成一致D.强制少数派费同现有政体14.“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

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

”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D.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15.杰里·布罗顿在其《文艺复兴简史》中发现:19世纪的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与20世纪西方学者眼中的文艺复兴,形象大相径庭。

前着喜欢领扬文艺复兴的辉煌,后者则热衷于揭示文艺复兴的黑暗。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学术竞争导致观点分歧B.后人对前人的不断超越C.文艺复兴运动的两面性D.时代变迁影响研究结论16.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 430 1830 326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17.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8.“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

”材料中“它”的建成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D.预示着世界局势紧张加剧19.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

为此,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

材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美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20.某作家在作品《华特》里的描述"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该作品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23小题各13分第24、25题各10分。

21.(14 分)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

阅读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进暑热,秋不得避阴兩,冬不得避寒冬……。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早之灾,急政暴赋,賦敛不时,朝令而幕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債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效,广畜积,以实仓廩,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5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分)(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含义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5分)22.(13分)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一边倒”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材料:材料一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

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

——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材料二在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宣布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斯大林同意给新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仅1%,以机器、设备等材料和商品的形式提供。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实现了全面改装。

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3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

在经济上,苏联援建了47个项目,还无偿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派大量高级专家来华工作。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世界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