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推法PPT课件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医宗金鉴》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摆动类手法:
分类:
通过前臂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节有节奏的摆动,
一指禅推法;
使产生的力(或功力)轻重交替、持续
滚法;
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类方法。
大鱼际揉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5.指实
拇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吸定于受术部位。
6.紧推慢移
摆动频率较快,可达每分钟120次~160次; 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移动速度要快;
7.深浅适中 8.丁字步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沉肩
垂肘 禅
悬腕
掌虚
指实 紧推慢移 深浅适中 丁字步
术式:接触部位
接触部位: 指端或螺纹面
指端着力: 接触面积较小,手法刺激 量更大。
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前臂 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产生的功 力持续不断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一指禅推法:操作术式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以拇指 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 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以及拇指 指骨间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 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螺纹面着力: 接触面积较大,手法刺激 量更为柔和。
术式:拇指指间关节屈伸与否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拇指指间关节不屈伸: 操作较为简便,手法刺激 量较大。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操作较为复杂,手法刺激 较为舒适。
一指禅推法:临床运用
特点:
1.接触面积小; 2.功力集中; 3.渗透性强; 4.“循经络,推穴道”;
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一指禅推法)-PPT文档资料

一指禅推拿的开山鼻祖李鉴臣
李鉴臣,生卒不详。约道光、咸丰年间。河 南人。精少林武术,尤精一指禅推拿。 “在达 摩一指禅十大手法外,又增加了摇、抖两法,演 为十二法。”(朱春霆语) 相传曾为清宫御医。 咸丰年间(约1861年前后),以一指禅手法为江 苏邗江(扬州)人丁凤山治病,病愈后收为弟子, 由此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故后世尊李鉴臣为江 南一指禅推拿开山鼻祖。
丁 树 山(1886-1931)
丁树山(1886~1931),丁凤山 堂侄,丁季峰父。20年代在上海开业。 门人有丁鹤山、朱春霆、丁伯玉等。 丁树山的弟子,对中国近代推拿贡献 尤多。著名者有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 主任和上海推拿学校校长朱春霆,滚 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等。
丁凤山的其他弟子
沈希圣(1892-1975),上海人。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钱砚堂(1881-1933),杭州人。1912年拜丁凤山为师。民国初
丁 凤 山 师 徒 合 影
前排(左起):钱福卿、钱砚堂、王松山、丁凤山、丁兆槐、黄海山、丁树山。
后排(左起):丁宝山、吴大嘴、沈希圣、翁瑞午、周昆山、丁兆兴、丁鹏山。
(1913年 上海市海宁路照相馆)
王 松 山(1873-1962.2)
王松山,原名王涟,江苏江都人。丁 凤山大弟子。1920年在上海创建推拿研究 会。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学 院前身)推拿教师,上海神州国医学会常 务理事 。1958年受聘于上海推拿学校和上 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 传王子余、王纪 松、王少松、 王百川等。得丁凤山所传 《一指定禅》抄本, 1958年献出。晚年任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享年89岁。
03一指禅推法

快。
• 以肘部为支点, 前臂主动旋转用力 (外旋用力,内旋 放松),带动腕关 节的摆动。
腕关节左右摆动 前臂主动旋转
肘部为支点
操作要求
1.压力: 自然压力,不可用蛮力。 2.频 率:摆动频率一般控制在120—160次/分钟 3.幅度:左右摆动的幅度尽可能大,不能前后摆动 4.移动:紧推慢移——摆动速度要快,移动速度要
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前言:
• 何谓成人推拿手法及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
一、定义
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着力 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沉 肩垂肘,腕关节悬屈,通过前 臂旋转和腕关节的协调摆动, 使产生的轻重交替的功力持续 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或是穴 位上。
一指禅推法
二、操作 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
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 2、一指禅偏峰推法:以拇指偏锋部着力,拇指自然伸直
并内收,余指伸直 3、一指禅屈指推法:拇指屈曲
一指禅推法
三、动作要领: 1.沉肩:两肩放松,自然下垂。 2.垂肘:上臂略外展、两肘自然下垂。 3.悬腕:手腕自然屈曲,腕关节悬空。 4.指实掌虚:拇指指端着力吸定操作部位,从其余四指
慢
5.操作时动作灵活、协调、自然
偏峰推法
术者用拇指桡 侧缘着力,前臂 作主动摆动,带 动腕部往返摆动 和拇指掌指关节 或指间关节的屈 伸运动,频率 120-160次/分钟。
屈指推法(跪推法)
拇指指间关节 与指甲盖着力于一 定部位,作一指禅 推法。屈指推法力 矩短,重心低,具 有着力稳,吸定性 好,刚劲有力的特 点,适合于项枕部、
一指禅推法 PPT课件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推拿教研室
一、定义
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着力于 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沉肩垂肘, 腕关节悬屈,通过前臂旋转和腕关 节的协调摆动,使产生的轻重交替 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或是穴位上。
二、动 作 要 领
第一步:准备姿势 第二步:操作过程 第三步:操作要求
腕关节左右摆动 前臂主动旋转
肘部为支点
第三步:操作要求
1.压力: 自然压力,不可用蛮力。 2.频 率:摆动频率一般控制在 120—160次/分钟。 3.幅度:左右摆动的幅度尽可能大, 不能前后摆动。 4.移动:紧推慢移——摆动速度要 快,移动速度要慢 5.操作时动作灵活、协调、自然
(一)偏峰推法
演
偏峰推法
化
手
法
跪推法
第一步:准备姿势
沉肩:两肩放松,自然 下垂。
垂肘:上臂略外展、两 肘自然下垂。
悬腕:手腕自然屈曲。 指实:拇指指端着力吸
定操作部位。 掌虚:从小指到食指,
掌指关节自然弯曲, 形成空拳。
第二步:操作过程
以肘部为支 点,前臂主动旋 转用力(外旋用 力,内旋放松), 带动腕关节的摆 动。
术者用拇指桡 侧缘着力,前臂作 主动摆动,带动腕 部往返摆动和拇指 掌指关节或指间关 节的屈伸运动,频 率120-160次/分钟。
(二)屈指推法(跪推法)
拇指指间关节与 指甲盖着力于一定部 位,作一指禅推法。 屈指推法力矩短,重 心低,具有着力稳, 吸定性好,刚劲有力 的特点,适合于项枕 部、关节骨缝处操作。
三、临 床 应 用
本法是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 1.手法特点:操作时接触面积小,深透 力强,刺激量中等,适用于各部的穴位及压痛 点。 2.作用及适应症:具有疏经通络,行气 活血,调
推拿手法3一指禅推法共15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Hale Waihona Puke
一指禅推法中医正课件

悬腕
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节 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 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 屈伸运动。
总起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 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 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 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 活,力量沉着,刚柔相济,柔和有 力,才能称得上为“一指禅” 功夫。
(四)[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宜姿势端正,心和神宁。姿势端正, 有助于一指禅推法的正确把握;心和神 宁,则有利于手法操作的功贯拇指。
2.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指实、紧推慢移。
沉肩。指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
以腋下空松,能容纳一拳为宜;
垂肘。指肘部下垂,一般体位下肘部直
低于腕部;
悬腕。指腕关节悬屈,弓背向上,有如
一指禅推法如以指端操作,其 接触面最小,易于施力,刺激相 对较强,而如以罗纹面操作,则 接触面相对较大,刺激亦相对较 平和,两者多用于躯干部及四肢 部的经络俞穴。
由一指禅推法演变而来的一指 禅偏峰推法和跪推法,前者接触 面小而窄,以其"少商劲"的轻快 柔和,多用于颜面部,而后者接 触面亦小,刺激却刚劲有力,一 般多用于颈项及四肢关节部。
一指禅偏峰推法。是以拇指偏峰
部着力,拇指伸直并内收,余指掌指部 伸直,腕关节徽屈,前臂主动运动,带 动腕关节做轻度摆动,使其功力作用于 拇指偏峰部。
一指禅屈指推法,又称跪推。
将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 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第二节指背上,余 指握拳,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或背侧着 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其运动过程同 一指禅推法。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 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 位上。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一指禅法(图)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一指禅法(图)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一指禅法(图)导读: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1)上肢肌肉放松,不可有蛮劲,手掌虚握拳,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2)沉肩、垂肘意思是肩部或手臂都要放松,悬腕意思是手腕要自然弯曲,本法的动作要贯穿着一个“松”字,这样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力量沉着,动作灵活,柔和有力。
(3)压力、频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
作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肺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以及调和脏腑功能等作用。
禁忌症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领在于施术时要掌握“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而掌空虚”的原则。
肩、肘、腕、指部要放松自然,应以腕关节为主带动拇指关节,腕指协调,才能达到“柔和、有力、深透、持久”的要求。
全身保持“含胸、拢背、呵腰、收臀、蓄少腹”,使气沉丹田。
推治时要身随手走,眼随手转,循经络而推腧穴。
动作要轻重有节,疾徐有序,慢而不懈,快而不乱,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外表看似轻松飘逸,实际上却是“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罗纹”,劲含而不露(即所谓螺心劲),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之境。
适用部位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
临床应用本法刺激量中等,属于平补平泻手法,接触面积较小,作用深透。
临床上对内、外、妇、儿、伤各科的许多病症均可以本法治疗。
如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胃脘痛、腹痛以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治疗。
[医学保健]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 一指禅推法
![[医学保健]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 一指禅推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8fe18ddaef5ef7ba0d3c9f.png)
钱 福 卿(1883-1967.1)
钱福卿,一名钱焘。从丁凤 山学习推拿11年。1911年在上海 开业,曾为梅兰芳、黄炎培等名 流推拿治疗。50年代起任教于上 海推拿学校。擅长“缠、滚、抄、 弹”手法。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 频率较快,大于每分钟200次, 称为缠法,又称小步子推法。曾 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 市中医推拿学会常务理事。弟子 有钱志坚、韩樵、曹仁发、俞大 方、钱裕麟等。
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
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释名
一指禅之名,有二种说法:
其一,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 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 曰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 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 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 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但据近 人考证,《易经筋》非达摩所作,乃明人托名达摩的 著作,故不可信。
丁 树 山(1886-1931)
丁树山(1886~1931),丁凤山 堂侄,丁季峰父。20年代在上海开业。 门人有丁鹤山、朱春霆、丁伯玉等。 丁树山的弟子,对中国近代推拿贡献 尤多。著名者有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 主任和上海推拿学校校长朱春霆,滚 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等。
丁凤山的其他弟子
沈希圣(1892-1975),上海人。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钱砚堂(1881-1933),杭州人。1912年拜丁凤山为师。民国初
其二,《景德传灯录》称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 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 当欲圆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 尽”这里的一指禅有万物归一,不二法门的含意。
一指禅推拿的开山鼻祖李鉴臣
李鉴臣,生卒不详。约道光、咸丰年间。河 南人。精少林武术,尤精一指禅推拿。 “在达 摩一指禅十大手法外,又增加了摇、抖两法,演 为十二法。”(朱春霆语) 相传曾为清宫御医。 咸丰年间(约1861年前后),以一指禅手法为江 苏邗江(扬州)人丁凤山治病,病愈后收为弟子, 由此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故后世尊李鉴臣为江 南一指禅推拿开山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丁 凤 山 师 徒 合 影
前排(左起):钱福卿、钱砚堂、王松山、丁凤山、丁兆槐、黄海山、丁树山。
后排(左起):丁宝山、吴大嘴、沈希圣、翁瑞午、周昆山、丁兆兴、丁鹏山。
(1913年 上海市海宁路照相馆) -
5
王 松 山(1873-1962.2)
王松山,原名王涟,江苏江都人。丁
凤山大弟子。1920年在上海创建推拿研
• 其二,《景德传灯录》称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 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 。当欲圆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 不尽”这里的一指禅有万物归一,不二法门的含意。
-
2
一指禅推拿的开山鼻祖李鉴臣
李鉴臣,生卒不详。约道光、咸丰年间。河 南人。精少林武术,尤精一指禅推拿。 “在达 摩一指禅十大手法外,又增加了摇、抖两法,演 为十二法。”(朱春霆语) 相传曾为清宫御医 。咸丰年间(约1861年前后),以一指禅手法为 江苏邗江(扬州)人丁凤山治病,病愈后收为弟 子,由此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故后世尊李鉴臣 为江南一指禅推拿开山鼻祖。
钱福卿,一名钱焘。从丁凤
山 学 习 推 拿 11 年 。 1911 年 在 上
海开业,曾为梅兰芳、黄炎培等
名 流 推 拿 治 疗 。 50 年 代 起 任 教
于上海推拿学校。擅长“缠、滚
、抄、弹”手法。一指禅推法的
特点是频率较快,大于每分钟
200次,称为缠法,又称小步子
推法。曾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
员、上海市中医推拿学会常务理
究会。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
学院前身)推拿教师,上海神州国医学会
常务理事 。1958年受聘于上海推拿学校
和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 传王子余、
王纪松、王少松、 王百川等。得丁凤山
所传《一指定禅》抄本, 1958年献出。
晚年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享年89岁
。
-
6
钱 福 卿(1883-1967.1)
-
8
丁凤山的其他弟子
沈希圣(1892-1975),上海人。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钱砚堂(1881-1933),杭州人。1912年拜丁凤山为师。民国
初 在沪行医。卒于上海。
丁宝山(1900-1978),丁凤山侄孙。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
丁鹏山(1895-1953),丁凤山侄孙。 翁瑞午,常熟人,翁同龢侄孙。后弃医从文。 周昆山,泰州人,丁凤山内侄。后随钱福卿行医。 黄海山,安徽歙县人。40年代中期病逝。 吴“大嘴”,名未详,广东人。- 丁凤山最小的徒弟,早卒。 9
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
一指禅推法
-
1
“一指禅”释名
一指禅之名,有二种说法:
• 其一,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 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 曰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 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 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 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但据近 人考证,《易经筋》非达摩所作,乃明人托名达摩的 著作,故不可信。
-
3
丁 凤 山(1843-1916)
丁凤山,原名丁永春,江苏邗江西门人 。丁为清咸丰时武秀才,旗牌官。在往辽东 半岛送公文途中遇大水,误了时间,无法复 命,因病不起,在遇李鉴臣以一指禅点穴治 疗。病愈后拜李为师,得其真传,“为江浙 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丁凤山回到家 乡以指代针行医,遍治内外科疾病。其绝招 是用缠法治疗外科痈疽、乳蛾,名噪江北。 1912年迁往上海开业。长期在沪、杭间行医 ,并广收门徒,使一指禅推拿得以流传。 1916年应浙江省督军杨善德之邀赴杭州出诊 ,不幸中风暴卒,享年73岁。著有《一指定 禅》。
-
11
王 纪 松(1902.1-1990.4)
江苏邗江西门人,原名王荣宽
。王松山长子。早年从父王松山习
推拿。22岁独立开诊。1956参与创
办推拿医士训练班。1958-1975, 就
职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及推
拿门诊部。后任岳阳医院推拿科顾
问。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擅长
抄法、抹法、梳法、勾法等手法。
钱裕麟、陈力成、严隽陶、梅犁曾
跟随多年。-
12
王百川(1901.10-1977.6)
王松山堂弟。早年从王松山
学医五年。1921年在沪开业。
为神州医学会会员。1953年就
职嵩山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
年兼任推拿医士训练班教师。
1959-1970为上海推拿学校教
师兼医师。擅长一指禅指腹推
法,并擅长摩法、震颤法、推
丁凤山的再传弟子
著名的有王子余、王纪松、 王百川、丁鹤山、钱志坚、朱春 霆、丁季峰等。
-
10
丁 季 峰(1914.9 -1998.10)
丁树山子。父早逝。从堂兄丁鹤山 习一指禅推拿。1936~1952,在上海静 安别墅开推拿诊所。创“丁氏滚法”。 1958年起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和上海市推拿门诊部工作。1976-1985 ,任岳阳医院推拿科主任。1985年任硕 士研究生导师。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 全书·推拿学》和《推拿大成》。弟子有 丁文达(长子)、蒋家宝、 何宗麟、严 隽陶、朱振安、沈国权、是有康等。
-
14
朱 春 霆(1906~1990)
朱春霆,字维震,上海嘉定人。丁树山
徒。出生中医世家。 15岁随父学医,
1923-1925年师从丁树山习一指禅推拿。
1927年开业。曾为吴昌硕推拿治疗半身不
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56年春受聘于上海华东医院, 组
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医推拿科。 并创办“
托法、插法。传朱金山、乐家
哲、陈菊金等。为农工民主- 党
13
王子余,生卒不详,江苏邗江西门人。 王松山大弟子。《一指定禅》的笔录者 。笔名“趾禅”、“趾道人”、“邗江 钓叟”。
丁鹤山(1891~1945),扬州市人。丁 凤山侄孙,丁树山堂侄,丁鹏山之兄。 师从丁树山。传丁季峰。
钱志坚(1912~1986),钱福卿长子。任职 于上海黄浦区推拿门诊部。传钱裕麟。
事。弟子有钱志坚、韩樵、曹仁
发、俞大方、钱裕麟等。
-
7
丁 树 山(1886-1931)
丁树山(1886~1931),丁凤 山堂侄,丁季峰父。20年代在上海 开业。门人有丁鹤山、朱春霆、丁伯 玉等。丁树山的弟子,对中国近代推 拿贡献尤多。著名者有上海华东医院 推拿科主任和上海推拿学校校长朱春 霆,滚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