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网关用户手册(烽火)
烽火GPON开通指导手册(个人总结版)

烽火GPON开通指导手册一、OLT开通 (2)1、现场配置OLT的管理VLAN (2)2、网管上添加网元 (2)1)进入编辑模式 (3)2)添加逻辑域 (3)3)添加AN5516-01 系统 (4)4)增加模块 (5)5)检测物理配置 (6)6)卡授权 (6)7)校时 (7)8)设置告警接收地址 (8)9)时间管理配置 (9)二、ONU开通步骤 (10)1)配置局端VLAN(新增SVLAN时) (10)2)配置QINQ模板(双层VLAN情况) (11)3)ONU授权 (12)4)修改ONU名称 (13)5)配置ONU带宽 (15)6)ONU端口业务配置 (17)三、ONU开通(语音业务) (18)1)局端VLAN(新增VLAN时) (18)2)NGN上联接口配置 (19)3)NGN上联用户数据配置 (20)4)GPON业务带宽配置 (21)5)ONU业务配置 (21)四、开通后配置和通道检查(命令行) (22)1)登陆GC4B盘和ONU方法 (22)2)检查ONU配置(ONU上) (23)3)检查ONU配置(GC4B盘上) (24)4)检查ONU配置(主控盘HSWA上) (24)五、开通后通道检查(网管) (24)1)ONU上学习MAC地址情况: (24)2)OLT上学习MAC地址: (25)六、告警 (26)1)常见告警 (26)2)告警屏蔽 (26)七、定期备份 (27)1)OLT配置备份 (27)A)打开WFTP软件 (28)B)从网管导出配置 (28)2)数据库备份 (29)附:一、烽火GPON设备介绍: (30)二、小技巧: (30)1、ONU查询 (30)2、导入网管配置方法: (32)1)进入编辑模式 (32)2)导入配置数据 (32)一、OLT开通1、现场配置OLT的管理VLAN串口命令行设置管理vlan的命令:GEPON //第一层用户名GEPON //第一层密码EN //第一层用户名GEPON //第一层用户名cd device //进入device目录下set uplink port 19:1 enable //打开19槽第一口set uplink port 19:1 auto_negotiation enable //打开自协商功能cd service //进入service目录下set manage vlan name manage vid 3000 inputport 19:1 tagged//配置管理VLAN和上联端口set manage vlan name manage ip 172.28.76.2/22 172.28.76.1//配置管理IP、掩码和网关cd .. //退到根目录下set debugip 192.168.1.1 mask 255.255.255.0//设置本地EMS口IP(用于本地接网管管理)hostname ZJQXTZ_OLT1 //修改系统名称SAVE //保存到此配置完成,命令的详细解释请看附件:5516-01上网管命令行.doc2、网管上添加网元1)进入编辑模式点击快捷图标,点击后图标周围有蓝框:2)添加逻辑域增加逻辑域可以方便进行区域管理,可以分权分域管理,不同用户管理不同的区域。
烽火4G MiFI LM53C-42 用户手册

感谢您选用LM53C-42。
在使用这款LTE MiFi产品之前,请仔细阅读安全注意事项,并将其告知您的子女,以便您安全正确地使用这款LTE MiFi产品。
l 请勿在驾驶时使用LTE MiFi。
l 在机舱内时请关闭您的LTE MiFi,因为它可能干扰飞机的控制信号。
l 请遵循医院与健康机构中规章制度。
在医疗器械附近请关闭您的LTE MiFi。
l 在禁止使用无线设备或LTE MiFi可能造成干扰或危险时,请勿开启您的LTE MiFi。
l 在高精度电子设备附近请关闭您的LTE MiFi,因为LTE MiFi可能影响这些设备的性能。
l 请勿试图拆卸您的LTE MiFi。
l 在高温或存在易燃气体的地方(如加油站),请勿使用您的LTE MiFi。
l 请确保您的LTE MiFi远离儿童。
l 此LTE MiFi产品不防水,所以请使它保持干燥,勿使其接触水或水蒸气。
请勿湿手接触LTE MiFi。
否则,可能引起产品短路、失灵或电击危险。
l 请勿在您的LTE MiFi附近放置磁性存储介质。
l 雷暴天气时,请勿在室外使用您的LTE MiFi。
目录1 产产品品简简介介2 登登录录MIFI的的Web服服务务器器3 状状态态3.1 广广域域网网状状态态3.2 局局域域网网状状态态3.3 设设备备信信息息4 设设置置4.1 快快速速设设置置4.2 连连接接4.3 配配置置文文件件管管理理4.4 网网络络管管理理4.5 路路由由设设置置5 短短信信5.1 收收件件箱箱5.2 写写短短信信5.3 已已发发送送箱箱5.4 草草稿稿箱箱5.5 短短信信设设置置6 防防火火墙墙6.1 IP过过滤滤6.2 MAC过过滤滤7 高高级级设设置置7.1 PIN码码管管理理7.2 WiFi7.3 WPS7.4 语语言言7.5 密密码码7.6 系系统统设设置置8 产产品品规规格格9 帮帮助助10 FAQ。
烽火移动50A系统用户手册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DUM158-48/50型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用户手册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目录第一章概况 (4)1.1 系统介绍 (4)RS-232 (4)1.2 系统特点 (5)1.3 主要用途 (5)1.4 环境条件 (5)1.5 系统外形尺寸 (5)第二章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7)2.1 交流技术指标 (7)2.2 直流技术指标 (7)2.3 告警保护功能 (7)2.4 电池管理 (8)2.5 三遥功能 (8)第三章系统配电单元 (9)3.1 交流配电技术指标 (9)3.2 交流配电主要功能 (9)3.3 直流配电单元 (9)第四章DMA32-48/50整流模块 (10)4.1 整流模块简介 (10)4.2 模块操作 (12)4.3 整流模块主要技术指标 (14)第五章本地监控单元(HCU) (15)5.1 HCU简介 (15)5.2 HCU的功能 (15)5.3 本地监控内容 (15)第六章系统安装 (19)6.1 系统外观说明 (19)6.2 部件位置配线说明 (20)第七章系统测试与维护 (23)7.1 安装检查 (23)7.2 开机测试 (24)7.3 远程监控调试 (25)7.4 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 (27)第八章附图表 (29)8.1 输出电流与导线的比例关系 (29)8.2 整流模块工作原理图 (30)PFC (30)PWM (30)FILTER (30)FILTER (30)RS-485 (30)AC (30)8.3 DMA32-48/50整流模块插座定义 (31)8.4 DUM158-48/50系统结构图 (32)8.5 DUM158CHCU接线端子示意图 (33)XS2 XS3 XS4 XS5 XS6 XS7 XS8 XS9 XS10 XS11 XS12 XS15 (33)8.6 DUM158CHCU接线端子说明表 (34)8.7 DUM158CHCU菜单列表 (35)8.8 监控RS485接口定义图 (36)8.9 监控采样输入接口定义图表 (37)8.10 DUM158C型环境监控网管线定义 (38)请在开通前仔细阅读本手册,如有不明之处,请与我公司技术服务部联系,谢谢合作!第一章概况随着通信建设的发展,通信网络趋向小型化、分散结构,针对这一特点,武汉烽火科技集团·虹信通信技术公司开发了适用于通信机房、无人值守机房站点的智能化通信高频开关组合电源系统,它可为传输设备、程控交换机、光端机、无线基站等通信配套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优质直流电源。
烽火 S2024M-2FX交换机使用手册v1.2

目录安全事项 (V)1 产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安装 (4)3 WEB网管介绍 (6)3.1登录W EB管理 (6)3.2主界面(H OME) (7)3.2.1 面板 (7)3.2.2 功能主菜单 (8)3.3端口状态(P ORT S TATES) (8)3.4端口统计(P ORT S TATISTICS) (10)3.5系统管理(A DMINISTRATOR) (11)3.5.1 IP地址(IP Address) (11)3.5.2 交换机设置(Switch Settings) (12)3.5.2.1 基本信息 (12)3.5.2.2 模块信息 (12)3.5.2.3 高级 (13)3.5.2.4 其它配置 (14)3.5.3 Console口信息(Console Port Information).. 153.5.4 端口设置 (16)3.5.5 链路聚合(Trunking) (17)3.5.5.1 链路聚合设置 (17)3.5.5.2 链路聚合信息 (18)I3.5.5.3 活动状态 (20)3.5.6 信息过滤(Filter Database) (21)3.5.6.1 IGMP Snooping (21)3.5.6.2 GVRP信息表 (21)3.5.6.3 静态MAC地址 (22)3.5.6.4 动态MAC地址 (23)3.5.6.5 MAC地址过滤 (23)3.5.7 VLAN配置(VLAN Configuration) (24)3.5.7.1 基于端口的VLAN (25)3.5.7.2 IEEE802.1Q的VLAN (25)3.5.8 生成树(Spanning Tree) (29)3.5.9 端口监听(Port Sniffer) (31)3.5.10 SNMP (31)3.5.11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r) (33)3.5.12 802.1X配置(802.1X Configuration) (33)3.5.13 软件升级(TFTP Update Firmware) (36)3.5.14 备份配置(Configuration Backup) (36)3.5.15 恢复出厂值(Reset System) (37)3.5.16 重启(Reboot) (38)4 CONSOLE配置 (39)4.1主菜单 (39)4.2交换机配置(S WITCH S TATIC C ONFIGURATION) (41)4.2.1 端口配置(Port Configuration) (41)4.2.2 链路聚合(Trunk Configuration) (43)4.2.3 VLAN配置(VLAN Configuration) (44)4.2.3.1 VLAN 配置(VLAN Configure) (44)II4.2.3.2 创建VLAN 组(Create a VLAN Group) (45)4.2.3.3 编辑/删除VLAN(Edit/Delete a VLAN group) 484.2.3.4 VLAN组分类(Groups Sorted Mode) (49)4.2.4 其它配置(Misc Configuration) (51)4.2.4.1 MAC生存时间(MAC Age Interval) (51)4.2.4.2 广播风暴控制(Broadcast Storm Filtering)524.2.4.3 传输时延(Max transmit delay bound) (52)4.2.4.4 端口绑定(Port Security) (53)4.2.5 系统管理(Administration Configuration) (54)4.2.5.1 修改用户名(Change Username) (55)4.2.5.2 修改密码(Change Password) (55)4.2.5.3 设备信息(Device Information) (56)4.2.5.4 IP配置(IP Configuration) (56)4.2.6 端口镜像(Port Mirroring Configuration) (57)4.2.7 优先级配置(Priority Configuration) (59)4.2.8 MAC地址配置(MAC Address Configuration) (59)4.2.8.1 设置静态MAC地址(Static MAC Address).. 604.2.8.2 MAC地址过滤(Filtering MAC Address) (61)4.3相关协议配置(P ROTOCOL R ELATED C ONFIGURATION) (62)4.3.1 生成树协议(STP) (62)4.3.1.1 使能STP(STP Enable) (62)4.3.1.2 系统配置(System Configuration) (63)4.3.1.3 端口配置(Perport Configuration) (64)4.3.2 SNMP (65)4.3.2.1 系统属性(System Options) (65)4.3.2.2 公共名(Community Strings) (66)4.3.2.3 Trap管理(Trap Managers) (67)III4.3.3 GVRP (69)4.3.4 IGMP (69)4.3.5 LACP (70)4.3.5.1 工作端口配置(Working Port Setting) (71)4.3.5.2 当前状态(State Activity) (72)4.3.5.3 LACP状态(LACP Status) (73)4.3.6 802.1X配置(802.1X Configuration) (73)4.3.6.1 启用802.1X(Enable 802.1X function) (74)4.3.6.2 系统配置(System Configuration) (74)4.3.6.3 其他配置(Misc Configuration) (75)4.4状态和统计(S TATUS AND C OUNTERS) (76)4.4.1 端口状态(Port Status) (76)4.4.2 端口统计(Port Counters) (77)4.4.3 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78)4.5重启(R EBOOT S WITCH) (79)4.5.1 恢复出厂值(Default) (79)4.5.2 重启(Restart) (79)4.6软件升级(TFTP U PDATE F IRMWARE) (80)4.6.1 固件升级(TFTP Update Firmware) (81)4.6.2 保存配置文件(Restore Configure File) (82)4.6.3 升级配置文件(Upload Configure File) (83)IV安全事项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之前,请仔细阅读以下事项。
HG220用户业务开通手册

HG220业务开通手册文档版本:Version 2.0版权声明:版权归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9年 7发布单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家庭网关项目组文档说明:本文档介绍了HG220 PON上行家庭网关的业务开通步骤以及基本原理。
并按照业务分类,分别介绍了上网、VOIP、IPTV、TR069等业务的开通步骤。
本文档为公司内部文档,适用于工程开通人员、中试人员。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文档修改历史版本更新日期修改核定更新说明文档状态V1.0.0 2009-2-16 宋涛初稿完成V2.0.0 2009-7-3 赵伟修改完善目录一、 OLT配置 (1)二、 HG220的WEB页面 (2)三、基本概念理解 (3)四、用户上网业务开通步骤 (5)五、 VOIP业务开通步骤 (12)六、 IPTV业务开通步骤 (18)七、 TR069远程网管开通步骤 (19)八、 wifi业务开通 (22)九、组合业务的开通 (24)十、应用服务的开启 (27)十一、 HG220的网管管理ip的下发 (30)十二、 HG220的WEB页面升级 (32)十三、指示灯判断HG220的状态 (32)十四、 HG220的USB备份与存储 (34)十五、 HG220的本地恢复出厂设置 (35)十六、常见问题排查 (36)一、 OLT配置1:推荐OLT设备:AN5116-02、AN5116-06。
推荐软件版本:GSWC: R1.21.05.38EC2:R1.22.05.362:在烽火OLT下,HG220可上报为HG220型设备。
网管仅需授权即可开通HG220的业务,其他上网业务均在HG220侧自己完成,不需要OLT的参与。
烽火通信无线网络配置使用手册v1. 1

烽火通信无线网络配置使用手册烽火通信无线SSID为:fiberhome便携无线网络连接公司fiberhome无线网络,设置操作如下:1、Windows XP1.1系统桌面右下角双击“无线网络图标“1.2打开后,点击“更改高级设置“1.3 选择“无线网络配置“---”添加“---网络名(SSID)填写为:fiberhome---网络身份验证选择“WPA2“和”AES“----确定。
1.4 选中“fiberhome(自动)----”属性“----启用IEEE 802.1x 打上勾----选择受保护的EAP(PEAP)----”属性“-----去掉”验证服务器证书前面的勾---确定。
1.5此步骤是区分计算机是否加入域。
1.5.1计算机已经加入域,则此步骤略去,配置已经完成,连接fiberhome无线网络即可。
1.5.2若计算机未加入域,则需进行该步骤的设置:点击“配置”1.5.3 未加入域的计算机去掉该连接前面的“勾“,至此可连接fiberhome无线网络,提示输入身份验证,输入用户邮箱名称及密码即可。
2、Windows 72.1打开“控制面板”----点击“查看网络状态和任务”2.2 点击“管理无线网络”2.3 点击“添加”---“手动创建网络配置文件”2.4 网络名输入“fiberhome”---安全类型选择“WPA2-企业”---加密类型选择“AES “---“下一步”2.5 点击“更改连接设置”---选中“安全”----点击身份验证方法“设置”---去掉“验证服务器证书”前面的勾,确定即可。
2.5.1 点击“高级设置”,802.1X设置-勾选“指定身份验证模式-用户或计算机身份验证2.6此步骤是区分计算机是否加入域。
2.6.1计算机已经加入域,则此步骤略去,配置已经完成,连接fiberhome无线网络即可。
2.6.2若计算机未加入域,则需进行该步骤的设置:点击“配置”2.6.3未加入域的计算机去掉该连接前面的“勾“,至此可连接fiberhome无线网络,提示输入身份验证,输入用户邮箱名称及密码即可。
OTNM2000操作说明 (1)_

OTNM2000操作说明双击桌面上的“otnm2000”图标,网管系统将连接数据库、连接ISAPI服务器,弹出OTNM2000登录信息框。
1.1登录为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接入管理系统中,操作者在进入网管系统之前,必须先登录,输入其用户名及口令,系统确认后方可进入。
图0-1 登录窗口1.2网管主页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显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OTNM 2000网管系统主页。
主页上显示OTNM2000主菜单、工具栏和网络管理系统简介及状态栏等。
图0-2 OTNM2000系统主页1.2.1 网管系统主界面点击网管主页中的“浏览树”,再单击浏览树中的某一项,则进入网管系统主界面。
图 0-3OTNM2000系统主界面OTNM2000网管系统主界面分为五个部分:主菜单,工具栏,浏览树,对象视图,状态栏。
主菜单中列出了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操作,包括:开始、管理、查看、窗口和关于。
“开始”菜单包括:管理者导航、模块观察器、设备定位器、注销当前用户、退出; “管理”菜单包括:告警上报提示、清数据、性能统计、上报设置清单、系统上报设置、上报内容显示、系统屏蔽查看、系统屏蔽设置、选项设置、用户管理、更改口令、锁定用户;“查看”菜单包括:工具栏、状态栏、浏览树、后退、前进;“窗口”菜单包括:层叠、平铺、排列图标、分隔;“关于”菜单显示OTNM2000光传输网络管理系统的版本信息。
工具栏中列出经常使用的操作按钮,包括:后退,前进,网管主页,管理导航,设备定位,浏览树。
点击工具栏中的某按钮,用户即可直接进入相应操作。
浏览树位于主窗口左部,包括物理视图、逻辑视图和模块视图三页。
在此区中用户可以查看系统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业务模块。
状态栏向用户显示报告网管系统的当前状态、显示菜单命令的解释信息、当前用户信息以及系统信息。
物理(逻辑)视图页对象视图右上角对象视图右下角对象视图左上角 对象视图左下角 主菜单工具栏 浏览树 状态栏对象视图对管理对象的操作方式在网管系统的主窗口中,系统提供了对管理对象的各种操作方式,使用户在每级菜单下或在任意状态下都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操作。
烽火GPON开通指导手册(个人总结版)

烽火GPON开通指导手册一、OLT开通 (2)1、现场配置OLT的管理VLAN (2)2、网管上添加网元 (2)1)进入编辑模式 (3)2)添加逻辑域 (3)3)添加AN5516-01 系统 (4)4)增加模块 (5)5)检测物理配置 (6)6)卡授权 (6)7)校时 (7)8)设置告警接收地址 (8)9)时间管理配置 (9)二、ONU开通步骤 (10)1)配置局端VLAN(新增SVLAN时) (10)2)配置QINQ模板(双层VLAN情况) (11)3)ONU授权 (12)4)修改ONU名称 (13)5)配置ONU带宽 (15)6)ONU端口业务配置 (16)三、ONU开通(语音业务) (18)1)局端VLAN(新增VLAN时) (18)2)NGN上联接口配置 (19)3)NGN上联用户数据配置 (20)4)GPON业务带宽配置 (21)5)ONU业务配置 (21)四、开通后配置和通道检查(命令行) (22)1)登陆GC4B盘和ONU方法 (22)2)检查ONU配置(ONU上) (23)3)检查ONU配置(GC4B盘上) (24)4)检查ONU配置(主控盘HSW A上) (24)五、开通后通道检查(网管) (24)1)ONU上学习MAC地址情况: (24)2)OLT上学习MAC地址: (25)六、告警 (26)1)常见告警 (26)2)告警屏蔽 (26)七、定期备份 (27)1)OLT配置备份 (27)A)打开WFTP软件 (27)B)从网管导出配置 (28)2)数据库备份 (29)附:一、烽火GPON设备介绍: (30)二、小技巧: (30)1、ONU查询 (30)2、导入网管配置方法: (32)1)进入编辑模式 (32)2)导入配置数据 (32)一、OLT开通1、现场配置OL T的管理VLAN串口命令行设置管理vlan的命令:GEPON //第一层用户名GEPON //第一层密码EN //第一层用户名GEPON //第一层用户名cd device //进入device目录下set uplink port 19:1 enable //打开19槽第一口set uplink port 19:1 auto_negotiation enable //打开自协商功能cd service //进入service目录下set manage vlan name manage vid 3000 inputport 19:1 tagged//配置管理VLAN和上联端口set manage vlan name manage ip 172.28.76.2/22 172.28.76.1//配置管理IP、掩码和网关cd .. //退到根目录下set debugip 192.168.1.1 mask 255.255.255.0//设置本地EMS口IP(用于本地接网管管理)hostname ZJQXTZ_OLT1 //修改系统名称SA VE //保存到此配置完成,命令的详细解释请看附件:5516-01上网管命令行.doc2、网管上添加网元1)进入编辑模式点击快捷图标,点击后图标周围有蓝框:2)添加逻辑域增加逻辑域可以方便进行区域管理,可以分权分域管理,不同用户管理不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