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观察植物的内容,对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观察动物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但可能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

2.准备动物模型或实物,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掌握动物的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常识。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观察动物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准确描述并总结归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观察动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观察时进行参考。

2、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3、准备好有关动物的生态知识和习性,以便在课堂上做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4、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种动物”的主题,解释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目的。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观察过哪些动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感受和收获。

3、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观察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动物,从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动物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动物的生活状态。

2、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总结。

第四步:总结归纳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格,总结分析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梳理归纳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引言:动物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一种动物的科学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动物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以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设计一堂丰富有趣的动物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一堂动物科学课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动物观察和实验;4.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征;5. 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观察一种动物科学教学设计的示例:1. 导入环节: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动物科学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分组进行实验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动物,以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比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工具和材料,如显微镜、标本等。

3. 观察与记录: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动物的外部特征。

他们可以绘制动物的轮廓,标注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并记录颜色、形状、大小等详细信息。

4. 分析与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探讨动物的类别和分类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每个小组可以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6. 拓展与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所研究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进行互联网搜索来获取更多信息。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目标】1、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结构。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能在教师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认识这位动物朋友吗?“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位朋友?二、新知11、播放蜗牛图片,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阴暗潮湿的环境。

)2、观察蜗牛的身体。

(口、眼、触角、腹足、壳、尾。

)3、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4、观察蜗牛的运动,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蜗牛爬行时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且能固定在竖立的玻璃和树枝上,爬行中会分泌黏液。

)三、新知21、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点?2、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特点?(触角伸缩、头缩进壳里;爬行时腹足做波浪运动并会留下黏液。

)3、我们身边还有和蜗牛相似的其他动物朋友:蛞蝓、蛤、螺。

你能用这节课的方法观察它们吗?四、总结1、蜗牛的身体有眼睛、触角、口、腹足、壳。

2、蜗牛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运动,腹足做波浪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

3、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将头缩进壳里来躲避危险。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蝴蝶等小动物特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小动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观察一种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小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通过实践活动,他们不仅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还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蝴蝶的特征,说明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3.环境观念: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使用放大镜、观察盒等工具进行观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盒等工具时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提前做好工具使用的培训,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观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前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技巧;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置有趣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察一种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动物的奥秘。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导言动物教学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结构、生态和适应能力。

对于教育者来说,一个好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案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具体的指导、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通过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探讨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并对其优点和改进之处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这个动物教学设计教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并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 掌握动物结构和生理适应能力的基本概念。

3. 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学生可以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

2. 动物的结构和生理适应能力:通过观察一些具体动物的骨骼、肌肉和器官结构,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如鸟类的羽毛和飞行适应能力,鱼类的鳞片和呼吸器官等。

3.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动物的食性、捕食关系和生活环境,学生可以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1. 观察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器官结构,以及它们的行为习性,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不同动物的速度、力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观察和研究动物。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外部特征、结构和适应能力,然后向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

3. 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特殊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就是学习观察方法与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她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与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就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与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与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与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就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您见过不?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不?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您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瞧到过蜗牛?
2.画一只瞧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您有哪些发现?请您说一说。

画一画瞧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就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与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就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您仔细瞧瞧它就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与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不?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
就是用简图记录蜗牛的
身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
册《植物》单元与本册《动
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
的掌握已经有一定的基
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
到的蜗牛真实、完整地用
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
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
的科学词汇标注上去:口、
触角、眼、壳、腹足等。

拓展活动中,“把蜗牛
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瞧
它爬行,您发现了什么?”
也可以在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的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不?”作为课后的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