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水文
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使用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均衡,这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研究水资源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一、水文遥感监测技术水文遥感是指运用卫星、航空器和其他遥感平台获取水文信息的一种技术。
水文遥感可以实现对水文参数如河流流量、地下水位以及水体温度等的遥感监测,也可进行湖泊及水库水量变化和水质的监测。
水文遥感技术的应用取决于遥感平台所装载的传感器类型和技术。
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系统对于水文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全球尺度上非常有用。
这类遥感系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水文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水被覆盖程度等。
另外,卫星遥感也可以监测植被和水文关系,在大规模的反演数值模型中也非常有用。
2. 飞机遥感:飞机遥感系统可以从近距离拍摄土壤和植被,也可以监测湖泊和水库水位、流量、水温等。
这些技术可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监测地表水文有关的信息。
它们还可以检测河流、湖泊淤泥或岸边植被的变化,以及湿地附近植被的健康状态等。
3. 地基遥感:地基遥感根据运用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地面定点观测站,如雨量计、墒情计、水位计以及流量计等可以实时监测雨量流量以及水位、土壤墒情等,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实时的水文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二、水文遥感监测技术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1. 水文模拟:水文遥感可以在大规模的水文模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可以获取湖泊、河流的宽度、深度、流量,以及地下水位等水文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水文模拟的重要输入参数。
2.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水文遥感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尤其在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3. 水资源调查:水文遥感已经成为水资源调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一些地势复杂、交通不便、或人力资源匮乏的地区,水文遥感通过光学、红外等遥感手段判断水体、测量水位、测算水量等资料,可以大大减轻人力物力的负担,为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空间参考数据。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其中水文水资源领域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实际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灾风险评估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水文水资源调查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水库等水文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快速调查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对地表水体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监测,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域面积、水位变化、水体质量等信息,为水文水资源调查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文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水文模拟和预测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实测数据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水文信息,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体的高精度信息,包括水域面积、水位变化、水体质量等数据,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为水文模拟和预测提供了地表覆盖信息,提高了水文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准确性。
遥感技术在水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水灾风险评估是指对洪涝、干旱、台风等水灾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警的工作,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水文信息和气象信息,为水灾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灾风险的遥感监测和评估,包括洪涝风险、干旱风险、台风风险等信息,为水灾风险的预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对灾情的快速评估和救灾决策,提高了水灾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效率。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远离被观测对象的平台,通过感测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获取地表、大气和水体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运用。
在水文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水位和水流情况。
通过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体的边界和水体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而计算出水体的体积和水流速度。
这些数据对于河流洪水预警、水库水量控制和自然湖泊的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在水资源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雷达和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地下水位和水质情况,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地表水的蓄水情况,提供有关水库、湖泊和河流水资源的信息,为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质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近红外遥感技术监测水体的浊度、叶绿素含量、溶解有机物浓度等水质指标。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制作水体污染分布图,为制定水环境管理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域植被覆盖和湿地分布情况。
通过红外和近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而计算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
这些数据对于湿地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有限,无法获取细小水体和微观水文特征的准确信息。
遥感技术需要配合地面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由于水文水资源的复杂性,仅依靠遥感技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实地调查和监测。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可以用于监测水位和水流、分布和变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植被覆盖和湿地分布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效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支持。
遥感水文 水文学领域术语

遥感水文水文学领域术语遥感水文学是遥感技术在水文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获取和分析遥感图像数据,来获取和监测地表水文信息。
在遥感水文学中,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如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水体遥感等。
下面将对这些术语进行详细介绍。
地表温度是指地表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温度。
地表温度是遥感水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参数,可以通过遥感图像数据来获取。
地表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地表水文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对于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表温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地表水热分布情况,进而推测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植被指数是通过遥感技术来评估和监测植被覆盖状况的参数。
植被指数可以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获取。
植被指数可以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弱,对于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植被指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植被覆盖的分布情况、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以及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水体遥感是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和监测水体信息的研究。
水体遥感主要包括对水体边界、水体面积、水体深度、水体温度等参数的获取和分析。
水体遥感可以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获取水体信息。
水体遥感在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水体的分类、水体的动态变化监测和水体的水质评估等方面。
在遥感水文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术语,如土壤湿度、雨量遥感、水文模型等。
土壤湿度是指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
土壤湿度是水文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土壤水分管理和农业灌溉等方面。
雨量遥感是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和监测降雨情况的研究。
雨量遥感可以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中的云量和云高来推测降雨情况。
水文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的方法。
水文模型可以通过遥感数据来提供输入参数,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遥感水文学领域涵盖了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水体遥感等多个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在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了解地表水文信息。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并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的实际运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它可以通过获取远程的地表信息、监测水文变化、评估水资源状况、预测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1.水文监测与测绘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进行对水文要素的监测与测绘,包括水体分布、水面温度、水质、水量、水位、土壤湿度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水文要素信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或政府部门了解地表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动态变化和最新状态,为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比如在水文灾害预警、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水资源评估与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远程的地表信息,为水资源评估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比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水体信息,分析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水体的温度、气溶胶浓度、水质参数等信息,用以评估水资源的质量与利用潜力。
3.水文变化监测与趋势预测遥感技术可以长时间、大范围地观测地表水文变化,包括水体面积变化、水位变化、干旱程度、地下水位变化等,从而分析地表水文系统的变化趋势。
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还可以基于遥感信息进行水文趋势预测,为未来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有技术手段1.遥感卫星遥感卫星是获取地球远程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多种遥感卫星平台,如美国的Landsat、欧洲的Sentinel、我国的遥感卫星等,这些卫星能够以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和观测周期获取地表水文要素信息,为水文水资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2.高空无人机高空无人机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更灵活的观测,可以定点、定时、定向地获取地表水文要素信息。
相比传统的有人机观测,高空无人机观测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水文水资源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装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监测、识别、
分析和应用的一门技术。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以下就
是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1. 水资源监测和管理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系列遥感产品对流域、水库水位进行动态监测,也可以进
行水库蓄水容量的计算,帮助地方政府及时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
2. 水质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体色泽、绿度、蓝度等信息,达到了水体污染的初步识别、
快速反馈的目标。
同时,通过人工干预和其他的监测,可以不断提高遥感在水体污染监测
中的精度。
3. 洪涝预警
遥感技术爆发的时代,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掌握地质断层的位置和情况,及时预警,并向救援中心和各级有关部门传达情况,以便及时伸出援手。
4. 水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水资源调查方式,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节省
了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对于工程的实施便利,改进水资源调配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水文水资源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文水资源的监测、管理和调查等工作将会越来越完善,达到
更高的水平。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波段的地球表面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在地质勘探、水文监测、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 地形地貌特征提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形模型(DTM)等数据,提取地表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通过对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裂带等地质构造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地质构造解译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覆盖的植被、土壤、岩层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岩性、矿化蚀变等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特别是在矿产勘探领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识别出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1. 地表水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遥感图像,识别出地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信息,从而实现对地表水体的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地表水体的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面积、深度、水质、水量等信息的获取,为水文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 土壤湿度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微波遥感数据,实现对地表土壤湿度的监测。
通过对土壤湿度的监测,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的墒情状况等信息的获取,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地质灾害评估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信息的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估,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危害程度等信息的获取,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空间传感器获取地面物体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或其他可用数据,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手段。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监测、研究和管理水文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水文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水面积、水体温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水文信息,帮助判断水文变化趋势,预测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水资源评价与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提供大面积的水资源信息,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可利用程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河流流量、湖泊面积和降水量等数据,用以评估水资源的储量和质量。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研究和监测,通过反演地表高程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推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程度。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水体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检测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如藻类、浮游生物、营养盐、重金属等。
通过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可以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进而提供水质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决策的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远距离水体的污染排放源,提供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的支持。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水文水资源数据可以用于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决策制定。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确定合适的水源补给和水库建设位置,指导水文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农田灌溉和水源保护等方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大面积、实时和高精度的水文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的研究、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其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水深
24
含沙量
浑浊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水色随浑浊度增加,由蓝 色向绿色、黄色转变。 随泥沙浓度加大,波谱反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悬浮泥沙 固体废物
热污染
——
富营养化 赤潮
0- +15 (0- +30) 0- +15 (-5- +30)
注:表内数字是指理想值,括弧内的数字是最低限度允许值。
31
3 水污染
太湖蓝藻的遥感监测(landsat TM)
32
遥感水文存在问题
受到遥感技术自身局限性的制约,应用过程中尚具有 如下问题 : (1)遥感的尺度(空间、时间)与研究区水文尺度差别 (2)遥感数据的精度偏低 (3)现行的遥感数据提取水文变量方法应用范围较窄, 缺乏普适性
18
土壤含水量遥感
• 光学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o 被动微波遥感:主要是通过微波辐射计获得土 壤的亮温温度,然后通过物理模型反演土壤水 分或与土壤湿度建立经验统计模型 o 主动微波遥感:通过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 土壤湿度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经验函数
19
3 水环境遥感
• 分析遥感影像,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 叶绿素、有机质等的状况和水深、水温等 要素信息。
石油污染
—— 0.15 (0.15) 0.15 (0.15) 温度分辨率 0.2C (1C) 0.05 (0.15) 0.015 (0.015)
2-4小时 (1天) 2小时 (1天) 5小时 (10天) 2小时 (10天) 2天 (14天) 5小时 (2天)
注意光晕 0-+15 (-5-+30) 0- +15 (-5-+30)
云的形式 无云 云低而密
灰
白
白
白
云高而稀
浓厚(积雨云)
14
15
蒸发量遥感
• 遥感可为蒸发量的计算提供以下数据:
o 辐射信息:如太阳辐射、地表反照率和净辐射 o 地表植被覆盖信息,如植被类型、覆盖率、叶 面积指数、冠层结构等 o 表面的水分状况和温度信息
• 将以上信息与传统蒸发量计算方法相结合
o 统计经验法 o 能量平衡法 o 数值模型法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分析结果、图表 输出
接 收
预处 理
用户应用 处理
3
电磁波谱
遥感水文的优势
(1)可一次性获取大范围的地物信息
(2)信息量大,全天候监测 (3)收集资料方便,无地域局限性 (4)收集资料快捷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 从水体中得到的遥 感光谱信号是多种 信号的复合体,它 包括了大气散射及 水面、水底的反射 以及水体中多种综 合因素的散射辐射。
20
水域面积
• 遥感研究水域的演变
o 水域面积大,变化快,形态独特;水在各波段 具有明显的特性;水域演变后多能在原地保留 一定湿度和形态
• • • • (1)河流、水系变化 (2)湖泊演变 (3)河口三角洲演变 (4)海岸带演变
21
水域面积
渤海海域海冰监测图像
22
水深
随水深增加,水体对光谱组成的 影响增大,在水深20 m处,近红 外波段的通量已几乎不存在。蓝 -绿波段对研究水深和水底特征 是有效的。
水体中叶绿素的光谱信号、悬浮泥 沙、污染物、流场等的光谱信号。
6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水面反射光:约3.5%到达水面的光被直接反射。反射强度与 水面性质有关,如水面冰层、水面浮游生物等。
透射进入水中的光大部分被水分子和水中其它物质吸收和散 射,强度与浑浊度等有关,浑浊度越大,水下散射光越强。
衰减后的水中散射光部分到达水体底部形成底部反射光,它 的强度与水深负相关,且随着水体浑浊度的增大而减小。 水中光:水中散射光的向上部分及浅水条件下底部反射光共 同组成,或称离水反射辐射。
28
3 水污染
• 内陆水体中决定光谱反射率的污染物质
o 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 o 由浮游植物死亡而产生的有机碎屑以及陆生或 湖体底泥经再悬浮而产生的无机悬浮颗粒,总 称为非色素悬浮物(以下简称悬浮物) o 由黄腐酸、腐殖酸组成的溶解性有机物,通常 称为黄色物质
29
3 水污染
污染类型 生态环境变化 遥感影像特征
随泥沙浓度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泥沙的定量遥感一般通过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进行反演。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25
水温
水体热容大,热惯量在,昼夜温差小,在热红外波段有明显特征。
全球海面温度分布
26
叶绿素含量
不同叶绿素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27
3 水环境遥感
• 遥感传感器记录的是地表物体的电磁波辐 射特性(强弱变化及空间变化),因此只 有在较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体的电 磁波辐射性质的水环境化学物质才有可能 通过遥感技术加以探测,并非所有水环境 化学研究的内容都可以辅以遥感手段。
• 气象卫星
11
降雨量遥感
• 气象卫星
雷达回波图。 图中雷达回波, 颜色数值越高 表示云雨系统含 水量愈多,但不 能直接代表地面 降水量的多寡。
12
降雨量遥感
• 气象雷达 • 气象卫星
o 基本原理:通过监测云层高度和厚度推测降雨 量。 o 卫星不发出探测能量,而是被动地接收云层辐 射的红外线或反射的可见光,故分类为被动遥 测。 o 以配置的仪器,所提供的卫星影像图,最常用 到的可分有可见光云图与红外线云图。 o 多用于大面积降雨估算
富营养化
浮游生物含量高
悬浮泥沙
水体浑浊
石油污染
油膜覆盖水面
废水污染
水色水质发生变化
热污染
固体漂浮物
水温升高
30
3 水污染
水质遥感对影像的要求
遥感参数 测定项目 地面分辨 率(m) 10-30* (300) 20 (500) 10 (200) 30 (500) 100 (2000) 30 (2000) 光谱分辨率 (m) 波长范 围(nm) 紫外、 可见、 微波 350-800 400-700 350-800 400-700 10-20m (1014m) 400-700 400-700 摄影周期 视场角(离铅直 方向的角度) 摄影范围 (kmkm) 200200 (2020) 350100 (1010) 3535 (1010) 3535 (1010) 350350 (3535) 350350 (20100)
13
原理 云滴反射阳光拍摄而成, 可见光云图 只有白天才有资料。 量测云顶本身向外辐射的 红外线云图 红外线强度而成,24小时 都有数据。
颜色 较厚的云反射较强,在可 见光云图上愈亮(愈白) 云顶愈高,温度愈低,辐 射出的红外线愈弱,在红 外线云图上愈亮(愈白)。
可见光云图 黑 白
红外线云图 黑 灰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9
2 水文过程遥感
• 降雨量 • 蒸发量 • 土壤含水量
10
降雨量遥感
• 气象雷达
o 气象雷达发射某一特定频率无线电波,大气中 云滴反射回此一特定频率的信号 o 由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时间可推知云雨所在的位 置。 o 由反射信号强度分布可推知云雨区的结构与水 分子的多寡与分布。 o 气象雷达多用于局部短期降雨监测
水环境遥感模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应用 时要注意适用性。
40
以上水体的散射和反射发生在一定深度的水体,称为体散射。 水体的光谱特征主要表面为体散射,而非表面反射。
7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纯水在 400~ 1100 nm之间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8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蓝波段对水体有较大的 透射能力,因此该波段 的色调可反映水深和浅 水区的水下地形。 水体的反射率很低,随波长 增大逐渐变低,在近红外的 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 黑色。确定地面有无水体, 应选择近红外波段影像。
利用遥感数据计算 蒸发量的优势?
16
土壤含水量遥感
土壤含水量热红外技术
17
土壤含水量遥感
• 光学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o 热惯量法: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下垫面温 度,建立与土壤热惯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 o 植被指数法:被认为植被的缺水状况可以通过 不同的遥感植被指数来表征,通过植被指数来 间接估算土壤水分 o 作物缺水指数法:作物缺水指数是土壤水分的 一个度量指标,它是由作物冠层温度值转换来 的,是利用热红外遥感温度和常规气象资料来 间接的监测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
在彩色红外图像上呈红褐色或紫红色, 在MSS7图像上呈浅色调 在MSS5像片上呈浅色调,在彩色红外片上呈淡蓝、 灰白色调,浑浊水流与清水交界处形成羽状水舌 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微波图像上呈浅色调, 在热红外图像上呈深色调,为不规则斑块状 单一性质的工业废水随所含物质的不同色调有差异, 城市污水及各种混合废水在彩色红外像片上呈黑色 在白天的热红外图像上呈白色 或白色羽毛状,也称羽状水流 各种图像上均有漂浮物的形态
(4)遥感数据参数化和特征值提取方法尚不完善
34
35
36
37
38
39
只有在较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体的电 磁波辐射性质的水环境化学物质(如泥沙、 叶绿素、有机质等)才有可能通过遥感技术 加以探测,并非所有水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 都可以辅以遥感手段。
水环境遥感数据的解释,必需建立在水文过 程机理基础上,不能只通过数学上的数值相 关得出结论。
遥感水文
•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 2 水文过程遥感 • 3 水环境遥感
遥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