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岭南版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化腐朽为神奇-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化腐朽为神奇-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化腐朽为神奇-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岭南画派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3.学会使用传统岭南画的画风进行创作;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教学内容
1. 岭南画的发展历程
介绍岭南文化和岭南地理环境对画风的影响,讲解岭南画派的发展历程以及代表人物。

2. 传统岭南画
介绍传统岭南画的画风特点,并进行相关的绘画教学。

3. 创作实践
让学生了解岭南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实践创作岭南画。

三、教学过程
1. 岭南画的发展历程
1.介绍岭南文化和岭南地理环境对画风的影响;
2.讲解岭南画派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马时瑞、谢稚柳等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及其艺术风格。

2. 传统岭南画
1.介绍传统岭南画的画风特点,如:色彩鲜艳,用色浓重,注重墨线的运用等;
2.教授传统岭南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并进行相关绘画教学。

3. 创作实践
1.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传统岭南画的画风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激发,并自行进行创作。

四、教学评价
1.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提出合理建议;
2.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水平。

五、教学反思
该教案从岭南文化的背景出发,通过介绍岭南画派的发展历程、传统岭南画的画风特点和创作实践等环节,全方面培养学生对岭南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得到了提升。

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理念,以达到更好地授课效果。

美术电子教案岭南版初中

美术电子教案岭南版初中

美术电子教案岭南版初中一、教学内容分析。

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以岭南版初中美术教学为背景,以电子教案为载体,旨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了解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岭南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介绍岭南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电子教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岭南美术的特色和代表作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岭南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岭南美术的特色和风格。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介绍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代表作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岭南美术的特色和风格;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岭南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岭南美术的特色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岭南美术的独特之处。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物展示,让他们亲身感受岭南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欲望。

4. 总结,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岭南美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岭南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了解岭南美术的特色和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二、教学重点: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说明:可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并为上课做好材料和评论方面的部分准备。

老师:课件、相关网站的网址、挂图等教学资料。

学生:学生收集自己亲自到访过的或熟悉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2、课堂导入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老师:展示中国地图,教师分享自己参观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感受,让同学们猜猜说的是哪个地方,再展示图片。

学生:与教师交流,欣赏图片感受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3、课堂发展说明:广泛联系学生生活中到过的地方,引发学生的共鸣。

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加深对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及深层次的美术欣赏评述能力。

引发学生关注时事,激发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

老师:(1)、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认识。

(2)、列出我国各省份的世界遗产,阐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多而且丰富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遗产的相关定义和分类。

(3)、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定义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美。

提问:请举例说明欣赏世界遗产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有哪些方法?(4)、让学生选感兴趣的中国世界遗产谈谈它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有何美感特征及价值?请各个小组汇报。

(5)、观看一段有关丹霞山申遗的新闻报道视频,问:从视频中你有什么启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呢?请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1)、小组分享:根据所得信息欣赏与交流,说说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

(2)、师生互动,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

(3)、小组合作:结合课本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从多角度召开欣赏,探究欣赏世界遗产的方式方法。

美术初中岭南版教案

美术初中岭南版教案

美术初中岭南版教案课题:《校园风景》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园风景的基本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校园的美景。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发现校园之美,培养学生的热爱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掌握校园风景的绘画技巧。

2. 能够表现校园风景的特色和美感。

教学难点:1. 对校园风景的观察和理解。

2. 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校园风景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风景的图片和绘画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校园风景的图片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校园风景的印象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校园风景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风景的绘画实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描绘。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校园风景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校园风景绘画的技巧和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绘画其他校园风景,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2. 学生可以参与校园风景摄影比赛,展示自己的摄影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校园风景的图片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校园之美。

在绘画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校园的美景,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通过实践和评价,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校园风景绘画的技巧。

同时,通过总结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收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方面得到了提高。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一:七年级岭南版美术上教案】课时计划第一周第 1 课(第1单元)第1节第 1课时年月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出示打火机一支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学生谈感受。

(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学生踊跃作答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课堂发展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实用性:酒器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科技: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4.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三、课后延伸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1.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2.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现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中国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1、分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2、分布:中国世界遗产(落实在图上)3、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4、保护:对历史、当代人、未来负责作业布置:查找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现象资料教学后记:课时计划第二周第课(第1单元)第2节第 1课时年 9月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类别,欣赏、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2、培养分析艺术品和欣赏遗产之美的能力。

3、了解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尊重和保护中国世界遗产。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2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欣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认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要保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不同种类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了吗?3.让学生自主分析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如造型风格、工艺技术等。

4.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增强情感体验。

5.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看法和建议。

三、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寻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并进行分析。

记XXX备课纸执笔人:备课时间:2016.9.8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四第5课教学内容版本岭南课题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页面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初步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特点。

通过对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范例赏析,感受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能自主分析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

课型教学目标教重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

材分难点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5 / 27析教具PPT学具书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智能手机一部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手机有哪些功能?2.让学生自主探究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以提问导入课题,引出观点。

)二、课堂发展1.观察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范例导赏:数字艺术、VR技术、3D打印等。

2.让学生自主分析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如造型风格、技术手段等。

3.引导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增强情感体验。

4.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看法和建议。

三、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寻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范例并进行分析。

记1.让学生观察各个范例并打开幻灯片,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是一件实用性酒器,它的美观来自于奇特、厚重、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

它的科技则来自于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2.建议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

例如:“赵州桥是一座古老的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3.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手法,点出这幅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美
 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第二课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第二单元校园采风
 第一课校园风景
 第二课新伙伴
 第三单元多姿的团队美术活动
 第一节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
 第二节中国象棋趣味造型
 第三节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
 第四单元汽车畅想曲
 第一节汽车的造型
 第二节想象的汽车
 第五单元静物的构图与色彩
 向画家学构图
 第二节我们的调色板
 第六单元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第一节群星灿烂
 第二节扬起想象的风帆
 第一单元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美
 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汽车畅想曲(3 课时)
汽车的造型(1 课时)
1.课的类型:讲授,实践课 2.教学方法:发现,思考 3.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汽车的造型结构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掌握汽车的结构和绘画方法 难点:让学生以几何体的方式分解汽车的结构 5.达标程序: 讲解汽车的相关知识——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总结 6.教具准备:汽车图片 7.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擦、图画本 8.教学过程:
-1-
-课的类型:欣赏课 2.教学方法:观察 3.教学目标:让能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别人的创意设计,得到更进一步的思维开发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共同欣赏大家的创意设计 难点:引起学生的共鸣 5.达标程序:欣赏作品 6.教具准备:学生作业 7.学具准备:无 8.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师在现场作展示的主体,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二、小结(略) 教学后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完成的作品非常优秀,同时把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共 同分享别人的创意设计,从而得到更进一步的思维开发。
想象的汽车(1 课时)
1.课的类型:讲授,实践课 2.教学方法:思考,动手 3.教学目标:让明白汽车的造型同样是经过历史长期的演变,不断地改良、发展而得来的,每一个外形 的设计都有他科学理论的根据,让学生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科学想象空间创造出自己理想的汽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他们的科学想象空间创造出自己理想的汽车 难点:让学生的想象结合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5.达标程序:导入新课——造型的创作——学生实践——学生创作 6.教具准备:概念车图,音乐工具 7.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擦、图画本 8.教学过程: 一、重温上一节课内容——汽车的造型 二、导入新课 讲受汽车的发展史:略 讲受汽车的造型发展史:略 三、学生实践 要求: 1、 汽车的外形可以按自己的意识自定 2、 必需学上设计说明(强调设计说明在一个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小结(略) 通过上节课学习《汽车的造型》之后,同学们基本了解汽车的造型,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 他们在科学想象空间创造出自己理想的汽车,并且让学生的想象结合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来进行创作,最后学生完成作业效果的非常不错。
二、导入新课 板书:汽车的造型 想信有看过书本的同学就知道我们这一节课教的是什么?(学生答:画汽车!) 没错,那么在我教大家画汽车的同时,我们必须先了解汽车的一些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表现
一辆汽车。 坂书:1、汽车的种类 提部同学们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教师引导,再由教师补充。 板书:2、汽车的结构——外部结构:车灯、车头、车仓、车尾等,根据不同种类的车有不同的外形
特点;内部结构:发动机,底盘,电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教师对相关的知识点作细说)
三、教师试画 现在我们结汽车的结构有了相关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绘画汽车。 那么还要不要我在黑板上示范一下?(学生: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1, 展示相关的汽车图片,提问学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汽车的最好表现角度,也 就是摄影师拍照的角度。 2, 教师示范——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明白,画什么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那个物体变成简 单的几何形体先,然后再慢慢地细画出他的特点。(注意物体的透视)
四、学生实践 随堂辅导,在观看学生的绘画中,注意学生在绘画时的困难处,再作集体讲解,好让学生能更好地绘
画出汽车的整体形象(主要以课本的轿车绘画过程为主)
发现到学生的难点:
五、小结:略 教学后记:这节课让学生认识汽车的造型结构,通过掌握汽车的结构和绘画方法,让学生以几何体的方式 分解汽车的结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