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文以所大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范例,对该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教学目标与措施本专业本科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2)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学校和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教学和实习、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本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主要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实践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校和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实习等,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环境与设施本专业本科教学环境良好,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宽敞明亮的自习室和图书馆,增加了学习的氛围和乐趣。

四、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本专业本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教师们教学水平高,授课风格各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教学质量评估与改进本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学评价、专家评价等。

通过评估,学校和教师得以了解教学情况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本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报告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报告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报告学院的定位目标定位:宁夏领先,西部先进类型定位:综合性层次定位:本科为主,多层次方向定位:立足宁夏,面向西部,服务全国1.办学指导思想1.1办学思路1.1.1教育思想观念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的中心任务:办好本科,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化经济及管理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02年8月10日挂牌成立,新的经济管理学院领导集体,在校党委的指示下,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中吸取智慧和灵感,注重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尤其关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密切关注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动态,从一开始就把经济管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经济管理学院的具体实际,重视加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地位。

强调重视本科教育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

根据普通高校“应着重办好本科教育”的精神,近年来,我们逐步压缩了专科和高职,加强了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强化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综合性、实用性人才为主的观念,提高了办学层次。

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和自学考试为辅的多层次办学模式。

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实习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建设,在专业的方向设置、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教学要求、教学改革措施、教学质量的量化监控等方面都力求有所创新与突破。

我们认为,以上办学思路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宗旨,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具有时代特征、质量意识,并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该项自评为A级。

1.2.2 教学中心地位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组织撰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组织撰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质量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反映教学改革的成果和挑战,以及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

在撰写本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广泛收集了各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教学情况概述1. 课程设置:我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们增加了跨学科课程的比例,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师资力量: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3. 学生表现:我校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效果显著。

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我校学生屡创佳绩。

三、教学质量分析1. 教学质量监控: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督导等环节。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2. 考试与评估:我校重视考试与评估工作,建立了科学的考试制度,确保考试内容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课程评估工作,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3. 反馈与改进: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试评估,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信息。

我们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改进教学和改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四、挑战与对策尽管我校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需要更新和优化;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改善,以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师资培训: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我们将进一步调研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的课程。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最新)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最新)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88.71%。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202*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

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5.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坚持引进、培养、培训、聘用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科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研究,旨在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报告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涵盖了各个专业所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然而,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专业课程的更新较慢,无法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课程设置中缺乏一些前沿和创新的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需求。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前沿和创新的课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经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本校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虽然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教室设施和实验室设备都比较完善。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首先,教室利用率不高,一些教室闲置较多,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实验室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进行资源管理和整合,合理分配教室和实验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五、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学生评价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教学质量持肯定态度,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教学内容丰富。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参考提纲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参考提纲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参考提纲一、报告标题标题统一为《**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正文格式及内容要求(一)前言简单概括2013年度(2013-14学年)本院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下,在加强专业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

字数控制在300~400字。

(二)基本情况学院本科专业概况,主要介绍与专业教学工作有关的基本数据。

除了介绍2013年度(2013—14学年)基本数据外,还应与2012年度(2012—13学年度)和往年相比较。

包括如下内容:1.师资队伍1)教职工总数,其中教师数,教辅人员数。

2)教师队伍结构,职称情况:正、副高、讲师人数;博士、硕士数,比例。

表1 2013年教师基本情况2.专业基本情况表2 2013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3 2013年本科专业招生就业情况3.教学基本情况1)全年承担本科教学课程门数及教学班数,课时总数,2013年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和副教授人数,授课人数占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3)各类职称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4.教学机构及设施主要介绍教研室名称、数量、承担课程情况,实验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情况。

表4 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重点分析2013年度(2013—14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有特色、有创新、成效显著的做法,同时应突出在往年或上年度基础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突破。

应把本院围绕学校的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及特色,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最突出的成绩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内容都要有确实的材料支撑。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组织汇报材料。

1.本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2.几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措施和突出成效;“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数,内涵建设及反哺教学情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和成效;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4.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措施和成效;5.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措施和成效;6.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情况(请说明调查方法);7.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效果,重点突出在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有特色的、成效显著的措施和做法;8.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20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2022

2022年**学院***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体例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本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生师比、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含培养方案特点、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课程建设(含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规模、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含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教师培训培养(含教学竞赛)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展示本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

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本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规范教学行为情况、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本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毕业生成就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本专业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九、报告标题形式格式要求:(一)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二)一级标题:黑体小三顶左,单倍行距(三)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左,单倍行距(四)三级标题:黑体小四顶左,单倍行距(五)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行首左缩进2个汉字符。

经济学院质量总结报告

经济学院质量总结报告

经济学院质量总结报告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经济学院质量月总结报告这篇经济学院质量月总结报告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好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经济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理工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实施意见》,将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现将我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认真组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按计划、分阶段的扎实、有序实施(一)成立经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平、杨晓春成员:李建民、曲建忠、李明、王黎明、周锐、李文森、娄春婷(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成效显着1、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导向,学生科适时将学校和学院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相关安排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动态传达到全院学生,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中心,教学科对校、院两级各种教学文件进行归档、整理、补充和完善,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鼓励全院教职员积极投身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及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

3、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基础材料为重点,在对学院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和评建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了教学系(专业)、课程组的教学特色和亮点。

二、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科的主体作用,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院在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期间,遵循“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评建工作思路,全体教师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对学院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与校教务处和评估办共同举办评建工作情况沟通会、派出两位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评估”研讨会,启动教学科与教学系主任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教学文件的归档整理和网络办公系统,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老教授担任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督导员,举办北大博士面对面、考研动员报告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文件及作业展评,召开院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会议、“教学评建”情况学生通报会、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教学名师示范教学讲座、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院领导接待日和院系领导听课等活动,动员全院师生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新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2018学年)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学校概况**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

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

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

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

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一)人才培养目标 (3)(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三)在校生规模 (3)(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一)师资队伍 (7)(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1.教学用房 (11)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4.信息资源 (12)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一)专业建设 (13)(二)课程建设 (14)(三)教材建设 (14)(四)实践教学 (15)1.实验教学 (15)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五)创新创业教育 (15)(六)教学改革 (16)四、质量保障体系 (17)(一)校领导情况 (17)(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四)质量监控 (17)五、学生学习效果 (19)(一)毕业情况 (19)(二)就业情况 (19)(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六、特色发展 (19)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附件 (22)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按照学院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学院在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定位:财经类独立学院发展目标: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独立学院※数据来源表1-9定位与发展目标。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17个,涵盖6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个占5.88%、文学专业2个占11.76%、法学专业1个占5.88%、经济学专业3个占17.65%、管理学专业9个占52.94%、艺术学专业1个占5.88%。

※数据来源表1-5-1专业基本情况。

图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三)在校生规模2017-2018学年本科在校生8,561人(一年级2,308人,二年级2,442人,三年级1,943人,四年级1,840人,其他28人)。

学院在校生以管理学、经济学专业为主体,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81.62%,其中管理学专业人数5207人,占在校生人数的61.65%;经济学专业人数174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20.47%。

另外,文学类专业人数640人,占在校生人数的7.52%;法学专业人数363人,占在校生人数的4.26%;工学类专业人数26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12%;艺术类专业人数29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16%。

※数据来源表1-7本科生基本情况,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按时点统计)。

表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数据来源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018年,学校计划招生2,654人,实际录取考生2,654人,实际报到2,497人。

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94.08%。

自主招生0人,招收特长生0人,招收本省学生1,781人。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6个,文科招生省份26个。

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学校按照17个专业进行招生。

※数据来源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5-2专业大类情况表,表6-3-1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表1-7本科生基本情况表,表6-3-3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表6-3-4近一届各专业(大类)招生报到情况。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外聘教师167人,折合教师总数为543.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36:1。

按折合学生数8,561计算,生师比为15.75。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0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4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1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9.57%。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3。

师数×0.5+直属医院具有医师职称的医生人数×0.15+非直属附属医院人员×0.5×0.15)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4。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2、图3、图4。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图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15,占总课程门数的29.49%;课程门次数为483,占开课总门次的22.06%。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7,占总课程门数的12.05%;课程门次数为160,占开课总门次的7.31%。

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5,占总课程门数的11.54%;课程门次数为156,占开课总门次的7.13%。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4,占总课程门数的18.97%;课程门次数为323,占开课总门次的14.76%。

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5,占总课程门数的16.67%;课程门次数为282,占开课总门次的12.88%。

注:以上统计包含外聘人员与离职人员。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21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70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30%。

注:以上统计包含离职人员,只统计本校人员。

※数据来源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6-3外聘教师基本信息,表1-6-4附属医院师资情况,表5-1-1开课情况。

图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图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2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46.15%。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44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24.04%。

※数据来源表3-3-1高层次人才,表5-1-1开课情况,表5-1-3专业核心课程情况。

【注】:1.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7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904.2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7.07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7.32万元。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977.74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7.64元,生均实习经费为7.92元。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7。

※数据来源表2-9-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图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1.教学用房根据2018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466,691.42m2,产权占地面积为466,691.42m2,绿化用地面积为247,346.45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52,131.45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28,377m2,其中教室面积51,453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7,581m2。

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13,456.67m2,学生宿舍面积为67,263.46m2,体育馆面积10,365m2。

拥有运动场7个,面积达到33,608.5m2。

按全日制在校生8,561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54.51(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17.77(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28.89(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4.88(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2.05(m2/生),生均宿舍面积7.86(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21(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96(m2/生)。

※数据来源表2-1占地与建筑面积,表2-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0学生生活、运动条件。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369.8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39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41.79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1.29%。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627台(套),合计总值636.29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0台(套),总值0.00万元,按本科在校生8,561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743.24元。

※数据来源表2-6固定资产,表2-7本科实验设备情况,表2-8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截至2017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1,615m2,阅览室座位数2,100个。

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853,000册,当年新增43,800册,生均纸质图书99.64册。

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319,320册,数据库1个。

2017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8,911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5万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