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合集下载

GB8537-2008-矿泉水新国标的说明资料

GB8537-2008-矿泉水新国标的说明资料

1997,2008.
2. 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代号 等同采用 IDT (identical); 修改采用 MOD (modified); 非等效 NEQ (not equivalent)。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由“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本标准的 3定义、5.2水质要求、8.1.1产品标签 是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力。 ②经科学家调研发现,美国、芬兰等一些高硒 地区人群的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均比其它 地区人群都低。 ③我国卫生部门经过多年研究,确认克山病就 是缺硒所致, 经过人为补硒后, 收效十分明显 , 这是我国科学实验的成果。 因此,中国代表团在CAC第24次大会上同时作了 口头和书面发言,陈述了中国的意见和理由。 由于该标准草案已进入程序第8步, 大会还是通 过了。但是,中国的意见已记录在案。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⑷硒的限量指标不变 ①CODEX STAN 108-1997修订时,硒限量指标仍 为<0.05mg/L。 ②2001年6月4~5日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召开CAC 国内协调组会议为第24届CAC大会做准备时,国 际《天然矿泉水法典标准》已进入第8步,我们 从网上下载该标准“草案”后,立即向CAC国内 秘 书处正式打了报告,反映我国矿泉水行业的意 见 “不同意将硒的限量指标改为<0.01mg/L”。 理由是: ①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人红细胞中谷胱 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硒能刺激免
6.微生物指标
⑴增加3项
表5
项 目
微生物指标
要 求
大肠菌群(MPN/100mL) 粪链球菌/(CFU//250mL)
2.完善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 ⑴ 饮用天然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 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 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 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 稳定。 3.增加了产品分类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1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1

2021/6/4
35
•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7.1.1 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 的名称及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认可的批准 号。
2021/6/4
36
• 7.1.2 产品标签上必须按GB 7718的有关规
定,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 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 和标准号。产品名称与净含量须排在同一 展示面。
<5.0 <5.0 <0.50 <5.0
2021/6/4
18
铜 ,mg/L 钡 ,mg/L 镉 ,mg/L 铬 ,mg/L 铅 ,mg/L 汞 ,mg/L
2021/6/4
<1.0 <0.70 <0.010 <0.050 <0.010 <0.0010
19
银 ,mg/L 硼 ,mg/L 硒 ,mg/L 砷 ,mg/L 氟化物 ,mg/L 耗氧量 ,mg/L 硝酸盐 ,mg/L
的规定
2021/6/4
15
表2
项目 锂,mg/L 锶,mg/L
锌,mg/L 溴化物
mg/L
2021/6/4
指标 ≥ 0.20 ≥ 0.20(含量在0.20-0.40 mg/L范围时, 水温必须在25℃以上) ≥ 0.20 ≥ 1.0
16
碘化物,mg/L
≥ 0.20
偏硅酸,mg/L
硒,mg/L 游离二氧化
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
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2021/6/4
4
4 技术要求
• 4.1 水源评价 • 4.1.1 水源地 • 4.1.1.1 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 (比例尺
1:50000-1:200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 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输入地名和项目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报告编写:审查:总工程师:主任:提交报告单位:方案报告时间:目录一、目的任务 (1)二、技术要求 (1)(一)工作标准 (1)(二)主要技术要求 (1)三、工作部署 (3)(一)工作部署 (3)(二)设计工作量 (7)(三)工作安排 (7)五、组织机构与质量保障 (8)(一)项目技术人员配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各项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任务1、在充分收集已有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面调查、物探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地名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2、建立长期观监测点,开展泉流量和水温、水质的监测,确定泉水的可开采量,对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做出评价,同时对项目选址提出建议。

二、技术要求(一)工作标准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执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13727-92;2、《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08;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水质、试验方法标准》(GB13192 13200-91);6、《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7、《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

(二)主要技术要求1、水文地质调查要求:(1)查明泉域范围内的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及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2)基本查明泉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和富水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3)查明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动态特征。

2、动态观测要求:(1) 建立泉动态监测点,掌握矿泉水天然动态。

G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 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ofnatural mineral water1992-10-07发布 1993-04-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of natural mineral water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

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3 总则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

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他盐类组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

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饮用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国家标准1. 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保障人们饮水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作为一种特殊的饮用水,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裨益作用。

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质量可靠的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本文制定了饮用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的国家标准。

2. 范围本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外销售的饮用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旨在规范其产品质量与安全。

3. 术语与定义- 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指直接从地下水源或地下水层采集的饮用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和包装后用于销售,其所含的矿物质成分超过普通饮用水。

- 地下水源:指地下具有相对稳定的地质结构的水源。

4. 产品质量要求4.1 外观要求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应清澈透明,无可见悬浮物及异物。

4.2 气味和口感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应无异常气味,口感清爽,不应有明显的异味。

4.3 pH值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4.4 矿物质含量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中不同矿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示各含量。

4.5 微生物指标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中微生物总菌落不应超过每毫升100个。

4.6 包装要求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包装材料不应有对水质产生污染的作用,且包装设计应便于携带和使用。

5. 检测方法本标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应通过以下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外观要求可通过目视和触感检查。

- 气味和口感可通过感官评判或相关仪器检测。

- pH值可通过酸碱度试纸或相关pH计进行测量。

- 矿物质含量可通过化学分析法或相关仪器检测。

- 微生物指标可通过培养基培养法进行检测。

- 包装要求可通过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进行检验。

6. 标签要求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天然矿泉矿物质饮用水的包装上应标注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和生产日期。

- 矿泉水源地。

- pH值和矿物质含量。

- 生产厂商、联系方式和售后服务信息。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标准(GB12719—19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根本准那么,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根本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根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标准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标准3 概述3.1 勘探工作的根本任务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展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立设计作根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到达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展,对于已进展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展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根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立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根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根据。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53:1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计标[1988]4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1月9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

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冶金工业部1988年1月主要符号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E——地下水的蒸发量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K——渗透系数(m/d);1——过滤器的长度(m);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Q——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R——影响半径(m);r——抽水井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m);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s——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t——时间;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W(u)——井函数;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W——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X——降水量(m);α——降水入渗系数;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 水动力学试验: 对适于井采的矿泉水水源地,应进行钻孔抽水试验,计算矿泉水含水岩层的 渗透性等参数,确定井(孔)涌水量并研究长期开采后出现越流补给影响矿泉水水质的可能 性。
4.2.4 矿泉水动态观测: 对泉(孔)及其周围地表水体,应布置动态观测点,观测矿泉水的水质、 水量、水位、水温动态,确定其在枯、丰、平水期的动态特征,研究各类水体与矿泉水之间 的联系。
3.5 已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应着重水质、水位(水量)、水温的系统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确划 定矿泉水卫生保护区,建立经济合理的开采管理模型,核算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为矿泉水开发 管理或扩大开采提供依据。
4. 勘探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质工作
4.1.1 从地层、地质构造活动、地表及岩心观察到的近代地下流体引起的蚀变、沉淀析出物,研究 其与水源地在空间位置上的联系;
4.4.3 设立水源井专门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地层、井身结构、钻进、固井、洗井、修井等技术资料 记录以及有关开采量、水化学和卫生学等定期监测分析结果。
5. 勘探控制程度
5.1 勘探-1 含水层呈层状,以孔隙为主,矿泉水以泉水形式天然出 型矿泉水 I-2 含水层呈带状,以构造裂隙为主,矿泉水具承压性,以井或泉形式出露
3.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 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 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 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 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c. 矿泉水出水段部位(指矿泉水在基岩中上升流动的主要构造断裂带位置)的确定,必要时辅以物 探(电法、重力、磁法、地温测量、射气测量等)确定矿泉水的含水层位;
d. 区域内矿泉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水质特征和成因联系;
e. 区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及卫生保护区的评价和圈定,侧重研究通过矿泉水的补给区可能引起的污染 问题;
4.4 矿泉水开发技术条件的研究
4.4.1 利用钻井开采时应在查明含水层结构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的井孔结构、成井工艺、井口及含 水层顶底板水质卫生防护措施;查明相邻地段已有开采井群对矿泉水开采的影响。
4.4.2 直接从泉口引用矿泉水的情况下,应着重查明泉口的卫生保护条件及取水条件、浅层地下水 对矿泉水系统的污染范围或地段。
4.2.5 水文地热工作: 对水温大于 34°C 的医疗矿泉水水源地,可参考 GB 11615 有关要求编制等 温线图,进行温度测井,计算地温梯度,确定温度异常,用水化学温标估算储层温度和热矿 泉水循环深度。
4.3 矿泉水水质研究
4.3.1 研究矿泉水常量化学组分、微量元素组分及其变化;查明矿泉水水化学成分与流量、温度变 化的关系;对锶含量在 0.2~0.4mg/L, 偏硅酸含量在 25~30mg/L,且温度低于 20°C 的饮 用矿泉水,还须应用同位素方法测定矿泉水年龄。
2. 引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8.1-8538.63 饮用天 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3. 总则
3.1 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 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它盐类成分而区别 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3.4 天然矿泉水勘探是在已确定立项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进行工作,应详细查明矿泉水形成的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泉水生产井位置及卫生保护区边界,取得不少于一年的水质、水量、 水位、水温连续观测资料,在动态观测或生产性抽水资料基础上计算评价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其精度一般应满足 B 级要求,提出技术经济最佳开采方案。并对可能提供二期开发的远景区作 出初步论证和评价。
4.3.2 对碳酸泉和医疗矿泉水,应测定水中溶解气体和逸出气体的组分和数量,研究水源地的原生 态环境(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变质作用)及气体的成因。
4.3.3 测定矿泉水的限量组分、污染组分、有机物组分和微生物含量,查明与其水文地质条件之间 的关系。
4.3.4 测定放射性元素及其含量,查明其与 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f. 采矿、隧道开挖、水利工程活动对矿泉水水质、水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g. 对可能提供第二期开发的水源地远景区,在不投入专门工作量的前提下,进行预测和初步评价。
4.2.2 水源地调查:要求对水源地汇水范围进行比例尺 1:25000 - 1:5000 的综合水文地质测绘, 必要时辅以钻探和坑探工作。查明矿泉水出露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卫生保护条件并对可能的 污染源、必须的卫生保护区作出评价。
4.1.2 从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研究其与矿泉水组分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4.1.3 研究构造断裂-裂隙系统,基岩风化裂隙系统在平面和深部的延伸、分布,及其对水源地富 水性的影响。
4.2 水文地质工作
4.2.1 研究矿泉水系统形成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
a. 矿泉水补给范围的确定;
b. 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每层在平面和垂向的分布、组合特征;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 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 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of natural mineral water
GB/T 13727-92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2 -10 -07 批准 1993 -04 -01 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