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1.《登鹳雀楼》作者:___内容:描述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对人生的思考知识点:描写手法: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如“百里”、“一上”等,突出宏伟壮观之感思想内涵:表达了登临高楼,眺望远方,思考人生的意境2.《静夜思》作者:___内容: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寂寞时的心情知识点:描写手法:使用具体的动作描写,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给人以形象感受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3.《悯农》作者:___内容:写农民艰辛劳作的生活,表达对农民的同情知识点:描写手法: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等,突出农民辛苦与自然美好的对照思想内涵: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赞美和同情4.《望岳》作者:___内容:表达了对祖国国力的担忧和对时局的不满知识点:描写手法: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高山”、“长河”等,突出壮丽景色和自然力量思想内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兴衰的关切5.《卜算子》作者:___内容:描述了一个女子脸上的美丽纹理和诗人的思念之情知识点:描写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法象纹行势”、“螓首宛转”等,描绘女子的美丽和神秘思想内涵: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通过研究以上五首唐诗,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唐诗的描写手法多样,有夸张、对比、比喻等,使诗句生动形象;唐诗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对生活、自然、情感等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同时,通过品味和理解这些唐诗,我们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唐诗五首的知识点整理总结。
总字数:819字。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古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描写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古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描写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研读古代诗词,我们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描写。
本文将归纳与总结初一语文中的古代诗词重要知识点,从意境和情感描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古代诗词的意境表达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浓郁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初一语文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重要的意境表达方式,如“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和“婉约豪放”等。
1. “咏史抒怀”古代诗人常常以咏史之笔写下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写道:“辽东小镇边云楼,一万带甲单于愁。
”表达了对辽东边塞环境的描绘和对辽东边塞战乱的感叹,以及对边民生活的关注。
2. “山水田园”诗词中常常以山水和田园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田园之美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婉约豪放”古代诗词中有一派以婉约豪放见长的作品,以悲壮豪放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通过描绘女子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的哀思之情。
二、古代诗词的情感描写古代诗词是文人雅士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通过精妙的词句,将复杂的情感转化为文字的魅力。
在初一语文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情感描写的重要知识点,如“爱国之情”、“离别之思”和“自然之感”等。
1. “爱国之情”古代诗人常常以爱国之情为主题,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自豪感的表达。
例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夜行船》中写道:“对月形单望,对月形单望,把酒问青天。
”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怀念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2. “离别之思”古代诗词中常常描写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表达人们在离别时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心思想详解人教新课标版精品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心思想详解人教新课标版精品七上语文课本中心思想详解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2)怡然自得(见“注释”)(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5.“匪”通“非”非常,很6.“知”通“智”聪明7.“乌”通“无”没有8.“裁”通“才”仅仅9.“反”通“返”返回童趣一、主要实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
初中古诗思想感情总结

初中古诗思想感情总结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古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深邃的感情,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初中古诗思想感情的一些总结。
一、思想: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十分丰富。
首先,古诗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顺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自励上进的意象,体现了古人追求进步的精神。
其次,古诗弘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强调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的看不过眼的态度。
再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表达了对华夏传统节日的期盼和对家国安康的祈愿。
最后,古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表达了作者面对崇山峻岭孤寂的境况时的坚忍和思考。
二、感情:古诗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现出深邃细腻的感情。
首先,古诗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
例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写道:“铜雀春深锁二乔,门泊东吴万里桥,海上风来满眼波。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次,古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萧萧凉月空悬白,稍稍啼鸟栖枝里,今夜高堂无杂咏,呜呜独傍河岸泣。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追求进步的支持和祝福。
最后,古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尾联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
(或忧国忧民)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七年级(上册)课内:(1)观沧海曹操【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次北固山下王湾【主题】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主题】全诗以“行”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4)西江月•辛弃疾【主题】通写江南农村夏夜山村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丰收在望的闲适喜悦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课外:(1)龟虽寿曹操【主题】这是一首咏志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雄胸怀以及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2)过故人庄孟浩然【主题】描绘了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主题】该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幽深寂静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隐【主题】用诗写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讯和回答,抒发了诗人诗人羁旅他乡,对朋友的思念,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6)泊秦淮杜牧【主题】本诗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愤,对社会风气日趋衰败的感慨。
/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浣溪沙晏殊【主题】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好景不常,人生短暂的感伤之情。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主题】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9)如梦令李清照【主题】通过自己早年的一次欢乐郊游,抒发了片刻之间的美感,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古诗词思想情感之“显情”与“隐情”

古诗词思想情感之“显〃情与“隐〃情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思想情感鉴赏题题型2、学会抓住古诗词的两种“情语”:“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创作时,诗(词)人们往往都会尽可能地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这也是古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分析古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一起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
二、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题型解读分析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通常包括:①理解语句的意思,根据作品主旨,分析其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③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四、探寻答题思路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找出“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部分也会出现;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或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位置。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诗(词)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或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却不是真的表达“喜悦”之情。
因此,在把“情语”直接拿来用之前,要先结合原文语境准确理解。
(一)直找“显性情语”1、看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 一词可以知道作者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
“龙标”地名,今湖南黔阳,唐代时很偏僻可知贬地遥远偏僻荒凉。
“遥”相距遥远。
通过题目我们可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关心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
2.抓关键词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七年级(上册)
课内:
(1)观沧海曹操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次北固山下王湾
【主题】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主题】全诗以“行”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4)西江月•辛弃疾
【主题】通写江南农村夏夜山村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丰收在望的闲适喜悦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课外:
(1)龟虽寿曹操
【主题】这是一首咏志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雄胸怀以及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2)过故人庄孟浩然
【主题】描绘了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主题】该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幽深寂静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隐
【主题】用诗写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讯和回答,抒发了诗人诗人羁旅他乡,对朋友的思念,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6)泊秦淮杜牧
【主题】本诗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愤,对社会风气日趋衰败的感慨。
/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浣溪沙晏殊
【主题】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好景不常,人生短暂的感伤之情。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主题】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9)如梦令李清照
【主题】通过自己早年的一次欢乐郊游,抒发了片刻之间的美感,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
(10)观书有感朱熹
【主题】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深切、独特的读书感受,揭示“方塘”是由于“源头”、“活水”的不断的输入,所以才永不枯竭,永远深而且清,说明了:人只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