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21%。

C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 .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探索半人马座a 星在目前是科幻, (2)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3) 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试卷第2页,共12页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 (4)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a 星, (5)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轮椅 (6)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a 星的科幻想法。

(1) (2) (3) (4) (5) (6) A . 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 . 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 . 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D.因为所以但即便也就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3)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

(3)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

(3)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2017衡水中学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考纲下的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不乏“工匠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精神”之所以会迅速消失,显然与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以及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多重因素有关。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

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

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

第二,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

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流传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

没有信仰,就算再好的技艺也难传承下来。

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都会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阅读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诗歌理解(1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②我还是希望留在央校,九年来,我跟央校耳.鬓厮磨...,一片树叶、一块草皮都是有感情的,都是能勾起情思的。

③文艺评论必须以此为指导,既不能胶柱鼓瑟....,封闭疆北,也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理论,削足适履。

④事实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搜索引擎的这些问题,被注意了、媒体跟进了,才有机会得到糾正。

这样的监督方式难免挂一漏万....。

⑤上海这座城市,高楼林立,米珠薪桂....,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⑥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模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实时性是以互联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B.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的建成和开放,是中俄友好合作深化的象征,为中俄两国人民架起了一座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新桥梁。

C.我真切感受到,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部队,团结一个和谐坚强的班子,是重要的领导力之一,而这关键在于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密不可分。

D.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但长期农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我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挑战。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1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高考卫冕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高考卫冕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级高三高考卫冕联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

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

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

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

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

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

”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

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

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

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_全国卷_语文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_全国卷_语文试题

诱.历 帝王注 的 是儒家思想的真理和魅力, 而是 对封建 制合法 的诠释及对统 治秩序的巩固作用 重 该 列理解和 析 符合原文意思的 是进详 远姓 姓姓姓姓致 固统治 历 帝王均对 继道统极 看 在 础 形 釐 道 而治金的共识 姓因 道统 治统 深蒂固銔姓 姓姓姓姓B 前朝的新王朝 会去否定封建 能表 对统治 节的 补 客 强 了封建 统治銔姓姓 姓姓姓姓C 道统 治统在中 历史 深蒂固 非常强大 并未因少数民 强势侵入 而被弱 并未因西方列强 断侵略而被割裂銔姓 姓姓姓姓D 思想资源銓体 础的道统 治统保 了中 文明的 续 和统 中 向 社会转型的沉 的历史包袱銔姓 没 能够通过改良或革 向 转型 忽 视的 是中 深蒂固的道统 治统的羁绊銔姓 姓姓姓B 中 在鸦片战 种 于改良的思潮銓 说 力 转型 如说 竭力维护道统 治统銔姓姓姓姓姓 姓姓姓C 辛 革 敲响封建 的丧钟 称帝闹剧发生 中 共产党 立 中 开始真 向 转型 区别在于是否真 结道统 治统銔姓姓姓姓姓 姓姓姓D 所谓釐继道统金 是 固 统治 所谓釐新治统金 是 善 统治銔 者均 是对中 向 社会转型的阻 銔姓
详銓 据原文内容 列说法 确的 日本境遇相似 姓姓姓致 古独 纪中叶中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详
远姓
进 远文学类文本阅读进古旧 姓姓姓姓阅读 面的文
远姓 旧章早
銔姓姓姓姓 四 十四姓 李 民姓
样说, 伴们 样说,就 们的领导 样说 重重重重重 重重重重 们的领导 元,说是领导, 就是 们 个 程队临时带 的,说是 程队, 领导都算 , 们 个人,而 , 是大 程队临时派来的小 程队 重重重重重 重重重重 地在商丘 德路 的 个小巷 , 程 很小, 装 栋家属楼的 水和排水,每 , 们早 大 地来到小 地,到了晚 回去,领导说,大概,要半个 的时间 重 重重重重虽然 个人,中午, 是要 饭的, 们 个人 面,没 人 做饭,就算是 人 做饭,大家总 能背 锅 ,所 , 饭 了大问题 样想, 伴们 样想, 们的 领导 元可能 样想 重重重重量重 重重重重头 中午, 们 经 了半 的活, 肚子都釐咕咕金地直 唤, 大家撂 手中的家 , 把领导 元围了 来, 元挠了挠头皮,咬了咬牙齿,然 涨红了脸说 釐 们去 牛肉烩 面 金 元的话,像 们注射了 奋剂,大家跟在 元的 面,把 元 了真 的 领导, 元 很煽情地补充说 釐商丘的牛肉烩面野金重 重重重重牛肉烩面馆就在小巷的拐弯处,生意红火,到了 面,浓浓的香味和 烘烘的热气飘 来 元拖着长腔说 釐来 碗牛肉烩面里里金重重重重重 重重重重烩面馆的师傅四十多岁,说话和气, 活麻利,很快, 碗牛肉烩面端到了 们面前 牛肉烩面真好啊, 碗是特大的敞 碗, 汤是漂着辣椒油的老汤, 汤 头浮着鲜生生的芫荽……重 重重重重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 样说, 伴们 样说,就 们的领导 元 样说 重 重重重重看着大家 得头 冒汗, 嘴角流油, 元捂 嘴偷偷地笑, 然 , 他又 势擦了 把嘴, 着 面喊 釐师傅,结账里里金重重重重重 重重重重师傅 边回 , 边咧着嘴走 来,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 碗,总共 碗,四 十

2017届衡水金卷(全国Ⅰ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届衡水金卷(全国Ⅰ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届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

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

《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表明,“王”“霸”“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

战国时期,“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

孔、墨对“霸”基本是肯定的。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在孔子眼里,“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

其后,“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

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王道行礼,霸道行法。

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认为“霸”是对“王”的破坏与否定。

在董仲舒以后,“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的主流观念。

法家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王”与“霸”相通,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

《管子·正世》中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这里虽区分了“王”与“霸”。

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等次关系。

“争人”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反之,不考虑民利,一味盘剥,只会引起百姓的逆反。

说到利,最重要的是赋役问题。

对此,《正世》篇和韩非子都有“齐”的说法,即不能“急”,也不能“缓”,要适中。

这与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基本相同。

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

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一部分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李捷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

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

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

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

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

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

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

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

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

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

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

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

”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

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

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

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

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

历史底蕴的缺乏在转型时反而成为优势,使其更容易放弃“原来的自己”。

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但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却阻碍中国的现代转型。

近代I历史上,早期改良派人物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盖万事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亦人道也。

”这是当时的代表性思潮。

此后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与其说是向现代转型的一种努力,不如说是对“道统”与“治统”的竭力维护。

再往后,即使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专制的丧钟,依然有袁世凯称帝的闹剧。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终结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叶帆《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向现代转型艰难的原因,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顺治皇帝祭告黄帝文中关于“道统”“治统”的话中可见一斑。

B.道统主要指古代圣君、贤臣、孔孟诸位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的思想;治统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传统。

C.儒家思想传统被认定为道统,历史上虽然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在几千年里可以说被天下人极为看重。

D.历代帝王注重的不是儒家思想的真理和魅力,而是其对封建专制合法性的诠释及对统治秩序的巩固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为巩固统治,历代帝王均对承继道统极为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

B.替代前朝的新王朝不会去否定封建专制,只能表现为对统治细节的修补,客观上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道统与治统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非常强大,并未因少数民族政权强势侵入而被弱化,并未因西方列强不断侵略而被割裂。

D.作为思想资源、体制基础的道统与治统保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却成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境遇相似,却没有能够通过改良或革命向现代转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有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的羁绊。

B.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关于改良的思潮、运动,与其说努力同现代转型,不如说竭力维护道统与治统。

C.辛亥革命敲响封建专制的丧钟,仍有称帝闹剧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区别在于是否真正终结道统与治统。

D.所谓“继道统”,是为巩固专制统治;所谓“新治统”,是为完善专制统治。

两者均是对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阻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四八二十四李世民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

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也这样说。

我们的领导叫三元,说是领导,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工程队临时带工的,说是工程队,其实连领导都算上,我们才八个人,而且,还是大工程队临时派来的小工程队。

工地在商丘归德路附近的一个小巷里,工程也很小,安装一栋家属楼的上水和排水,每天,我们早上从大工地来到小工地,到了晚上再回去,领导说,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只有八个人,中午,还是要吃饭的,我们八个人里面,没有人会做饭,就算是有人会做饭,大家总不能背口锅吧,所以,吃饭成了大问题。

我这样想,伙伴们这样想,我们的领导三元可能也这样想吧。

’头一天中午,我们已经干了半天的活,肚子都“咕咕”地直叫唤,大家撂下手中的家伙,把领导三元围了起来,三元挠了挠头皮,咬了咬牙齿,然后涨红了脸说:“我们去吃牛肉烩面。

”三元的话,像给我们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大家跟在三元的后面,把三元当成了真正的领导,三元还很煽情地补充说:“商丘的牛肉烩面!”牛肉烩面馆就在小巷的拐弯处,生意红火,到了里面,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过来。

三元拖着长腔说:“来八碗牛肉烩面——”烩面馆的师傅四十多岁,说话和气,干活麻利,很快,八碗牛肉烩面端到了我们面前。

牛肉烩面真好啊,碗是特大的敞口碗,汤是漂着辣椒油的老汤,汤上头浮着鲜生生的芫荽……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

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三元也这样说。

看着大家吃得头上冒汗,嘴角流油,三元捂住嘴偷偷地笑,然后,他又顺势擦了一把嘴,冲着里面喊:“师傅,结账——”师傅一边回应,一边咧着嘴走过来,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

师傅重复说:“二十四块。

”哈,四八二十四。

我想,师傅脑袋里进水了吧,二年级的小学生也知道四八是三十二,这样做生意,赚谁的钱呀!我又想,也许,是师傅忙,忙中出乱。

我看看伙伴们,伙伴们朝我挤挤眼,我又看看领导三元,三元朝我挤挤眼,干脆,我也朝他们挤挤眼,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表面上又装作不明白。

说实话,占便宜的机会,我们民工很少遇到,并且,起初我们没有占便宜的意思,只是这位师傅——三元给了师傅二十五块,师傅找回了一块,很自然。

整个下午,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回味着商丘牛肉烩面的美好,议论着四八二十四还是四八三十二。

第二天中午,三元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还去老地方吃牛肉烩面,如果师傅记起了昨天的事情,就把欠的钱补上,如果他确实忘了,我们也就不提了。

三元是我们的领导,他说的话,我们当然听了。

果然,师傅把昨天的事情忘了。

师傅不但不记得昨天的事情了,而且,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

”师傅再次重复说:“二十四块。

”第三天中午,师傅还是说:“四八二十四。

”直到第十四天中午,师傅一直收我们二十四块钱。

我们都为师傅暗自惋惜,手艺这么好,就是不会算账;我们也暗自得意,商丘烩面真便宜呀!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

三元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听说你们今天结工,所以,这顿饭就不收你们的钱了。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愣住了。

师傅解释说:“我以前也是民工,挺不容易的。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都后悔了。

我张了张嘴,伙伴们张了张嘴,三元也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三元张开了嘴。

三元说:“师傅,前些天你算错账了,不是四八二十四。

是四八三十二,算起来,我们还欠你一百多块呢。

”师傅笑着说:“四八二十四,没算错。

”师傅又说,几年前,自己也在商丘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有一回,他路过一家牛肉烩面馆,很想吃一碗烩面,那时候,师傅还从来没吃过商丘的牛肉烩面,可是,师傅摸摸口袋里,还差一块钱,没办法,师傅只好咽下了口水,走了。

当时,师傅想,将来有一天,我也在商丘开一个牛肉烩面馆,现在,师傅的愿望实现了。

师傅接着说:“从我开烩面馆的时候起,只要有民工在这里吃饭,我都要少收一块钱。

”师傅扳着指头,算起了账:“一四得三,二四得六,三四得九,四四一十二……四八二十四,没错!”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巷拐弯处,牛肉烩面馆生意红火,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背景,为下文写面馆师傅没有算差账做铺垫。

B.面馆师傅似乎算错了账,“我们“几次相互挤眼示意,这一动作描写说明“我们”对面馆师傅连账都算不对感到好笑,同时也有互相示意不要说破之意。

C.民工们起初不想占便寅,吃完面却占了便宜,大家却没有点破,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有便宜就占的劣根性,揭示了人性深处所隐藏的丑陋。

D.小说描写了民工们去面馆吃饭,面馆师傅故意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结工又免掉面钱的令人温暖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真诚、善良和人情的美好。

5、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工程队的一些情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5分)6、面馆师傅这个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

1933年。

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

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

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

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恩、善学、勤问的他。

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