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驱动体系架构 计算无关模型 平台无关模型 模型转换论文

合集下载

模型驱动的体系架构MDA

模型驱动的体系架构MDA

模型驱动的体系架构MDA模型驱动的体系架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MDA)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旨在实现使用模型来驱动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它提供了一种将系统的关注点从实现细节转移到概念模型层面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MDA的体系架构包括三个核心层次:计算独立(CIM)、平台独立(PIM)和平台相关(PSM)。

2. 平台独立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是MDA的中间层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业务逻辑和功能。

PIM是通过将CIM转化为与具体平台无关的模型,以便能够在不同平台上进行重用和扩展。

PIM通常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或其他领域特定语言(DSL)进行描述,包括类图、时序图等。

PIM的设计重点是在保持系统功能的不变的同时,将业务逻辑和实现细节分离。

3. 平台相关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是MDA的底层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在具体平台上的实现细节。

PSM是通过将PIM转化为特定平台的模型,以便具体实现系统。

PSM可以是特定编程语言、框架或平台的规范,如Java、NET、Eclipse等。

PSM的设计重点是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同时,考虑特定平台的约束和限制。

MDA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模型的转换和转化过程,实现从业务需求到具体实现的自动化生成。

MDA使用模型转换技术将CIM转化为PIM,然后将PIM转化为PSM,最终生成可执行的代码。

MDA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通过将业务逻辑和实现细节分离,在需求变更或平台切换时可以更快地进行适应和修改。

同时,MDA的模型驱动方法使得可以在不同项目间共享和重用已验证的模型和模型库。

然而,MDA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准确和完整地捕捉业务需求和领域知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分析和建模技能。

其次,模型转换过程可能会引入一些不一致和错误,导致最终系统的质量问题。

MDA与云计算_SOA的比较研究

MDA与云计算_SOA的比较研究
以上分析仅仅是针 对 中 国 企 业,尤 其 是 指 望 能 够 参 与 世 界经济竞争甚至希望能够占据竞争的有利位置的企业。事实 上,云计算对很多用户也确实是非常好的选择,但这种用户 是 有条件的,即只有与这些 “云 ”服 务 提 供 商 有 着 共 同 的 重 大 战 略利益的企业或者是美国政府[5]。云计算最致命的弱点不 是
具有垄断地位的软件服务商为主导的信息技术。 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的服务器集群上的服 务
器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服务器、存储器和处理器等)和 软 件 资源(如应用软件、集 成 开 发 环 境 等)。 每 个 提 供 云 计 算 服 务 的公司,其服务器资源分布在世界上相对集中的、少量的几 个 地方,对资源基本采 用 集 中 式 的 存 放 管 理。 云 计 算 给 需 要 各 种服务的终端提供 支 持,如 同 用 电、用 水 一 样,可 以 随 时 随 地 获取计算、存储等信息服务[1]。而从经济而言,云计算效 用 明 显:“云”可 以 帮 助 企 业 IT 中 心 节 约 大 至 80% 的 使 用 面 积、 60%的电源和制冷消耗,达至原有设施的3倍利用率,使 得 现 有的资源更 加 经 济 高 效[2]。 云 计 算 不 仅 有 以 上 所 列 举 的 好 处,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 管 理
· 207 ·
用[3]。即使有人担心存在风 险,美 国 公 司 Gartner于 2008 年 发布的关于“云”计算安全风险分析也指出云计算中存在的 安 全风险包括特权管理、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审 计 与 法律调查、服务延续性等[4],即云计算的安全风险仅存在于 使 用中的数据安全上,也就意味着云计算机是可以使用的,只 要 采取措施规避以上风险即可。

一种支持MDA的模型转换方法

一种支持MDA的模型转换方法
r n f r to pp o c o sd r g a o t t h y t x a d t e s ma tc c a a trs c fmo e i g e e e t spr p s d fo t e v e ta so a i n a r a h c n i e n b u o h t e s n a n h e m i b n i h r c e t s o d ln lm n si o o e r m h i wpo n f i i it o
s fwa e e g n e n mp e n a o . i p r a h ma e e t ru e o a e b e ln se t b ih d b o wa e a c i cu e b t e h a e f o t r n i e r g i l me t t n Th sa p o c k s b t s ft c a l i k sa l e y s f r h t t r e we n t e ph s so i i e r s t r e s fwa e l e y l ,a d i c n b s d t u p r u o t d t n f r a o o PI st SM s o wa e a c i c u e b c me h a i o y tm o t r i c c e n t a e u e O s p o ta t ma e a s o f r m t n f m M O P i r .S f r h t t r e o s t e b s s f s se t r e a a y i n d l r n f r a i n a h a me. 2 n l s s d mo e a s o a t m t t e s me t o t i J EE s d a a g t l to e p i t r r tn h r c s fu i g ti p r a h i u e sat e af r t h l n e p e i g t ep o e so sn h sa p o c . s r p m o

基于MDA的模型转换研究与应用

基于MDA的模型转换研究与应用

中 分 号l P15 圈 类 3. T 1
基 于 MDA 的模 型 转 换研 究 与应 用
王永涛,刘 勇
( 南科技 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 院,河 南 洛阳 4 10) 河 703
擅 翼 :模型驱动方法解决 了软件 开发的效率低、可移植性差等 问题 ,其 中的模型转换是 开发基 于模 型驱动构架( A应用 工具 的关键 技 MD )
O ) 20 MG 于 0 1年提出来。MD 将软件系统的模型分为 :平 A 台无关模型(lt r n e ed n d l PM) Pa om Idp n etMo e, I 和平 台相关模 f
型(l fr p cf dlP M) Pa o S eicMoe, S ,并且它们之间通 过相应的 tm i
术 。为此 ,在模型驱 动方法 的基础上 ,提 出基于模式 的平台无关模型到平 台相关模 型的模 型转换方法 ,并根据该转换方法确立 转换规 则 , 在一个 MD A应用系统开发实例 中进行验 证 ,实现从平 台无 关层模 型到 JE 2E平台相关层 EB模 型的转换 。 J
关奠诃 :模型驱动构架 ;元模型 ;域模型 ;平 台相关模 型;模型转换
tcn lg n dv lp n fap ct n tosb sd o o e D v n Arhtc r( eh oo y i e e meto p l ai o l ae n M dl r e c et eMDA) hsp p rit d csteter b u o i o i i u .T i ae n o u e oy a o tMDA r h h

( olg f lcrncIfr t nE gne n , n nUnv r t f ce c C l eo et i omai n ier g Hea iesyo ine&T c n lg , u yn 7 0 3 C ia e E o n o i i S eh oo y L o ag4 10 , hn )

模型驱动架构(MDA)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

模型驱动架构(MDA)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

2 MD A元 模型 的实 现
显然 , MDA 的核心在 于模型 。模 型是 系统 的抽象 , 比 它 实现系统更容易获取 、 理解 和计算[ , 2 MDA的关键在 于准 确 ]
地建立模型 和模型之 间、 模型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 的工作 主要 是在元模型 和模 型两个 不 同的层次定 义模型及 其关 系 , 次 其
Ke wod M DA, 2 y rs J EE, UML。 d l mo e
1 引言
MD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MG提出来 的软件开 发过 程 中的模型组 织 管
理框架 , 将模型提 到了驱 动软件体 系结构 和开发过程的地位 ,
在 A框架 下 , 模型是多样化的 , 纵向不 同层 次关 系 的模 有 型 , 平 台 无关 模 型 ( I 和 不 同 层 次 的 平 台 相 关 模 型 即 PM) ( S _ , 横 向关 系 的 模 型 , 针对 于不 同 支撑 平 台 的 P M)1 有 ] 即 P M, S 这使得 MDA的应 用和实现呈现多样性 。 图 1 UML模 型的扩展
MD J E UML 模型 A,2 E, ,
T eRe e r h a d I lme t t n o c n lg n M DA h s a c n mp e n a i fTe h o o y i o
XU a - h n Xio Z o g
( p rme fC De a t nto omp t rSce c n c n lgy Sh n h i a h r ie st u e in ea dTe h oo , a g a Te c e sUnv riy,Sh n a 0 0 0) a gh i2 0 0
U 元模型语言描述显然不合逻辑, M ML U I提供 了扩展机制

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映射发现方法

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映射发现方法
DOI 1 .9 9 .s.0 032 . 1 . .1 : 03 6 /i n10 —4 82 11 0 5 js 0 8
l 概 述
目前在模 型驱 动架构( dlD ie rhtcue Mo e r n A c i tr,MDA v e ) 领域 ,计算无关模 型( o uain Id pn etMo e,CM) C mp t o n ee dn dl I t 到平台无关模型(l fr Id p ne t dl PM) Pa om n ee dn e, I 的转换 方 t Mo 法主要包括 :基于构件技术的转换方法 ,基于 元模 型的转换 方法 ,基于 本体 的转换 方法 等。其 中 ,基于 本体 的转换 方 法”引入本体 技术解决模型语义层转换 的问题 ,但 目前 还没 1 有提出 比较完善 的模型转换框架及对相关技术的详细研究 , 文献【】 2给出基于 本体 的模型映射框架 ,但对转换规则的发现 方法欠缺考虑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将模型问映射发现与 模型转换的具体执行过程相分离,基于 已有 的 C M 与 PM 1 I 元模型建立各 自的元本体 ,然后通过映射发现获取元本体 间 的映射规则 , 并将 此规则 用于模型特定本体的转换执行过程 ,
d v d d t wo p rs t edic e i g o t — n o o y ma p n u e n r n f r ai n e e u o a e n me a on o o y ma p n u e . efr t i i e o t at : h s ov rn fme a o t l g p i g r ls a d ta so m t x c t n b s d o t — t l g p i g r l s Th s o i i
t e a e f r u a e wh c r a e s t e f u d t n o e n i t h n e s n n n ta f r a i n h m o m lt d, r ih a e t k n a h o n a i fs ma tc ma c i g r a o i g i r nso o m t .An e a o x mpl s g v n f rv l a i g t e e i i e o a i t h d n p a t a ii d f a i i t fp o o e h o i s r c i b l y a sb l y o r p s d t e re . c t n e i

基于软件模式的PIM到PSM的模型变换

基于软件模式的PIM到PSM的模型变换

基于软件模式的PIM到PSM的模型变换
刘奎;宋淼;陈一飞;赵晓静
【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卷),期】2006(16)10
【摘要】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是一种以模型为中心的新的软件开发模
式.MDA的基本思想是将模型主要分为平台无关模型(PIM)和平台相关模型(PSM),然后通过变换规则实现PIM到PSM的变换.文中将软件模式的概念引入到PIM到PSM模型变换中,从而提高模型变换效率和降低模型变换出错率.同时,设计了基于软件模式的PIM到PSM的模型变换方法的框架.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刘奎;宋淼;陈一飞;赵晓静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安徽,安庆,246011;复旦大学,信息与工程系,上海,200433;安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安徽,安庆,246011;安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安徽,安庆,24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2
【相关文献】
1.基于MDA的PIM到PSM转换方法的研究 [J], 董卫;刘晓燕
2.基于MDA的PIM到J2EE平台PSM的转换方法 [J], 崔萌;史耀馨;李宣东;郑国梁
3.基于本体的PIM到PSM模型变换方法的研究 [J], 刘奎;钱萌;王一宾
4.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的实例研究--病人观察系统的PIM模型建立和PIM到关系PSM模型转换 [J], 王珍
5.基于XML文档的PIM模型与PSM模型转换研究 [J], 庞雪娇;杨波;马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业英语结课论文

专业英语结课论文

专业英语结课论文信息系统分析自动模式转换的方法雅各布图马摘要该博士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是从一个模式信息系统的分析自动转化到其他模型的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开发工具OPEN CASE来弥补业务模型和信息分析模型之间的差距,转换方法将影响到实施和证实。

方法将根据现有的理论,但方法将基于模型驱动架构以不知道方法的形式被处理。

本文将描述转化方法从元模型到模型再到文本。

这会与已知的转化方法进行比较。

©2013作者。

发布时间由艾斯维尔公司和同行根据古希腊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农业食品与环境协会(HAICTA)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查。

关键词:转换方法;模型驱动架构;本体论分析;BORM方法;扩展工具介绍该项目是基于:商业世界,这是专注于过程和理解经济学和信息的世界,今天包含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开发。

信息系统(IS)在分析阶段,过程跟踪和建模[3]的模型是在开发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这样的理念,以弥合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差距。

基于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建模有很多优点,例如元模型映射到模型[11]和强大的管理组背景[1]。

模型驱动架构(MDA)[6]就是一个主动的对象。

从管理组(OMG)[1]的基础上建模和模型的自动映射到实现定义的软件开发方法都基于MDA的模式定义,包括与平台无关的模型(PIM)及其自动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特定于平台的模型(PSM)的软件[12]。

本文包含在本节1款1.1提出研究的显著问题,1.2明确制定研究问题。

第2节解决了问题域概述和相关方案的状态。

在第3节介绍应用或计划的研究方法。

在第4节清楚介绍所提出的方法和迄今所取得的成果,并概述了申请人的工作问题方面的贡献。

第5节提出了亮点贡献的独特性。

目标我的研究思路是发展转型的方法,其中将包括业务建模和软件建模之间的差距。

该博士研究项目的目标是一个方法框架,以支持工程方法的IS(信息系统)为发目标,更具体地说模式转型的分析和设计阶段是发展。

该成果使用的工具将执行这一转变的原型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论文:MDA中从CIM到PIM的模型转换研究
【中文摘要】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G)
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体系架构,它以模型为核心,模型转换为关键技术,通过模型间的转换来驱动整个软件开发。

其中,模型转换是MDA开发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在MDA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理论基础上,
本文首先研究了MDA中从计算无关模型(CIM)到平台无关模型(PIM)
的模型转换,重点分析了属于CIM范畴的用例图与属于PIM范畴的序列图和活动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则;然后,为了实现转换并保证转换的准确性,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定义了一种用例描述规范化语言,并基于该语言给出了用例图到序列图及活动图的半自动化转换方法。

最后,基于该转换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模型转换工具,验证了转换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英文摘要】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MDA), proposed by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 is a new kind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which focuses on models, taking model transformations as the key technology. B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s driven. In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MDA, model transformation is a challenging and critical point.Firstly, according to MDA and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this thesis studi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model transformation from Computation Indep...
【关键词】模型驱动体系架构计算无关模型平台无关模型模型转换
【英文关键词】MDA CIM PIM Model Transformation
【目录】MDA中从CIM到PIM的模型转换研究摘要
3-4Abstract4第一章绪论7-11 1.1 研究背景7-8 1.2 研究现状8-9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9-10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0-11第二章模型驱动架构MDA11-19 2.1 MDA概述11-12 2.2 MDA的模型架构以及模型转换12-14 2.3 MDA的优点14-15 2.4 MDA的核心技术UML15-17 2.5 本章小结17-19第三章用例图到序列图的半自动转换19-39 3.1 用例图
19-25 3.1.1 用例图概述19-21 3.1.2 用例描述
21-22 3.1.3 规范化的用例描述语言22-25 3.2 序列图25-28 3.2.1 序列图概述25-26 3.2.2 序列片段
26-28 3.3 规范化用例描述到序列图的转换
28-37 3.3.1 转换思想28-31 3.3.2 转换算法
31-34 3.3.3 转换实例34-37 3.4 本章小结
37-39第四章用例图到活动图的半自动转换
39-53 4.1 活动图39-41 4.1.1 活动图概述
39-40 4.1.2 分支与并发活动40 4.1.3 泳道
40-41 4.2 规范化用例描述到活动图的转换
41-52 4.2.1 转换思想41-44 4.2.2 转换算法
44-48 4.2.3 转换实例48-52 4.3 本章小结
52-53第五章建模及模型转换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53-61 5.1 建模工具的设计53-57 5.1.1 图形化编辑框架53-54 5.1.2 用例图、序列图和活动图模型编辑器
54-57 5.2 转换工具的设计57-60 5.2.1 模型的序列化57 5.2.2 用例图到序列图的转换框架设计
57-58 5.2.3 用例图到活动图的转换框架设计
58-60 5.4 本章小结60-61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63 6.1 总结61-62 6.2 展望62-63致谢63-65参考文献65-69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