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介绍
本实验旨在研究溶液的解离平衡以及缓冲剂的作用。

通过观察
溶液中酸碱的离子浓度变化,以及缓冲溶液对酸碱性变化的稳定性,来探索解离和缓冲剂的相关性。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的化学试剂和设备。

- 按照实验要求配置所需浓度的酸和碱溶液。

-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一定量的缓冲溶液。

2. 测定酸碱离子浓度
- 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测定酸和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各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3. 研究解离平衡
- 将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混合,观察并记录溶液酸碱性变化。

- 根据测量结果和已知浓度计算出酸碱物质的解离度,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4. 比较缓冲溶液的稳定性
- 分别将酸和碱溶液加入缓冲溶液中,观察并记录溶液酸碱性变化。

- 比较不同浓度和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碱性变化的稳定性,并进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
- 酸和碱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浓度成正比关系。

- 酸碱物质的解离度与浓度和溶液性质有关。

- 缓冲溶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溶液的酸碱性与离子浓度、解离度和溶液性质密切相关。

缓冲溶液可以稳定溶液的酸碱性,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稳定pH值的实验或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实验方法参考书籍或文献
[2]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参考书籍或文献。

化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化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解离平衡的概念;2. 掌握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规律;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HA ⇌ H+ + A-;2. 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有:浓度、温度、酸碱度等;3. 同离子效应: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酸度计、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滴定台、移液管等;2. 药品:醋酸、氢氧化钠、酚酞、甲基橙、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配置0.1mol/L的醋酸溶液、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的氯化钠溶液;2. 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测定0.1mol/L醋酸溶液的pH值;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醋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pH值变化;4. 加入氯化钠溶液:向醋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pH值变化;5. 比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规律。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74;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pH值逐渐上升,最终稳定在12.28;3. 加入氯化钠溶液后,pH值无明显变化。

分析:1. 醋酸溶液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A ⇌ H+ + A-;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消耗H+,使pH值上升;3. 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氯化钠为强电解质,不参与醋酸的电离平衡,pH值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2. 醋酸溶液的pH值受氢氧化钠溶液的影响,受氯化钠溶液影响较小;3. 同离子效应可以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数据准确;2. 使用酸度计时,注意仪器校准和电极清洗;3. 加入试剂时,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便判断反应进行情况。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结果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解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 掌握解离平衡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解离平衡是指弱电解质或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或完全解离成离子的动态平衡过程。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解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

本实验主要验证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酸度计、滴定管、移液管、烧杯、锥形瓶、玻璃棒、试管等。

2. 药品:0.1 mol/L HCl溶液、0.1 mol/L 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醋酸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测定0.1 mol/L HCl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2. 测定0.1 mol/L NaOH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3. 测定0.1 mol/L醋酸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 测定0.1 mol/L醋酸钠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5. 测定0.1 mol/L氯化钠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6. 测定0.1 mol/L氯化镁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7. 测定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记录数据。

8. 测定0.1 mol/L氯化铵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HCl溶液的pH值为1.0。

2. NaOH溶液的pH值为13.0。

3.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5。

4. 醋酸钠溶液的pH值为9.0。

5. 氯化钠溶液的pH值为7.0。

6. 氯化镁溶液的pH值为5.5。

7.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为9.5。

8. 氯化铵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为6.5。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pH值分别为1.0和13.0,说明HCl和NaOH在水中完全解离,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2.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5,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解离,溶液呈弱酸性。

醋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

醋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

醋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

实验原理:醋酸(CH3COOH)在水溶液中可以部分解离成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

醋酸的解离平衡反应为:CH3COOH ⇌ CH3COO- + H+解离常数(Ka)表示醋酸的解离程度,定义为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的乘积与醋酸浓度的比值。

即:Ka = [CH3COO-] × [H+] / [CH3COOH]实验步骤:1. 将一定体积的醋酸(CH3COOH)溶液倒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中,使得生成的CH3COO-和Na+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

2. 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作指示剂,加入适量的其中一种溶液中,并轻轻搅拌。

3. 按滴定法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同时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当指示剂的颜色由酸性颜色转变为碱性颜色时,停止滴定。

4. 记录下滴定过程中所需的NaOH溶液体积V1(滴定到中性点),以及所需的醋酸溶液体积V2。

5.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得出醋酸解离常数的值。

实验数据:已知醋酸溶液浓度C1 = 0.1 mol/L滴定过程中消耗NaOH溶液体积V1 = 25.0 mL滴定过程中消耗醋酸溶液体积V2 = 20.0 mL计算:根据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NaOH溶液的浓度C2:C2 = C1 × V1 / V2 = 0.1 × 25 / 20 = 0.125 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醋酸和NaOH的摩尔比为1:1,因此醋酸的解离程度可以表示为:α = V1 / V2根据Ka = [CH3COO-] × [H+] / [CH3COOH],可以得到:Ka = C1 × α2 / (1 - α)代入已知值,可以计算得出醋酸的解离常数Ka的值。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求得醋酸的解离常数Ka的值为XXX(具体值请填写)。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滴定液体积的误差、用酸碱指示剂的误差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实际得到的Ka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偏差。

化学溶解平衡实验报告(3篇)

化学溶解平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溶解平衡现象,加深对溶解平衡理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溶解平衡的建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溶剂等。

溶解平衡可用溶度积常数(Ksp)来表示,其定义为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乘积的幂次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温度计等;2. 药品: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硝酸银(AgNO3)、硝酸钠(NaNO3)、硫酸锌(ZnSO4)、氢氧化钠(NaOH)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滴定管吸取上层清液,作为实验用硫酸铜溶液。

2. 观察溶解平衡现象:将实验用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滴加NaCl 溶液、AgNO3溶液和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3. 计算溶解平衡常数Ksp:根据实验现象,分别计算CuSO4、AgCl、Zn(OH)2的溶解平衡常数Ksp。

4. 分析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等),观察溶解平衡的变化,分析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解平衡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加入NaCl溶液后,Cu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2. 溶解平衡常数Ksp计算:(1)CuSO4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CuSO4) = [Cu2+][SO42-] = 1.58×10^-5(2)AgCl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AgCl) = [Ag+][Cl-] = 1.56×10^-10(3)Zn(OH)2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Zn(OH)2) = [Zn2+][OH-]^2 = 1.79×10^-173. 溶解平衡影响因素分析:(1)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溶解平衡常数Ksp增大。

乙酸溶液解离实验报告

乙酸溶液解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酸溶液的解离特性;2. 掌握用酸度计测定乙酸解离常数的方法;3. 加深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乙酸(CH3COOH)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解离平衡:CH3COOH ⇌ CH3COO- + H+根据酸碱理论,弱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α表示,即:α = [CH3COO-] / [CH3COOH]解离常数Ka表示弱酸解离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Ka = [CH3COO-] × [H+] / [CH3COOH]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的pH值,可以计算出其解离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度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滴定管、滴定台、搅拌棒;2. 试剂:乙酸溶液(0.1mol/L)、NaOH标准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酸度计是否正常工作;2.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10.00mL乙酸溶液于锥形瓶中;3. 用滴定管加入适量的NaOH标准溶液,使溶液的pH值逐渐上升;4. 在加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用酸度计实时监测溶液的pH值;5. 当溶液的pH值达到酚酞的变色范围(pH=8.2-10.0)时,停止加入NaOH溶液;6. 记录NaOH溶液的体积V(mL);7. 重复步骤2-6,进行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1. 计算乙酸溶液的浓度C(mol/L):C = 10.00mL × 0.1mol/L / 25.00mL = 0.04mol/L2. 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C(mol/L):C = V × 0.1mol/L / 25.00mL3. 计算乙酸溶液的解离度α:α = [CH3COO-] / [CH3COOH] = V × 0.1mol/L / 25.00mL4. 计算乙酸溶液的解离常数Ka:Ka = [CH3COO-] × [H+] / [CH3COOH] = V × 0.1mol/L × 10^(-pH) / 25.00mL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次数:3NaOH溶液体积V(mL):20.00、20.10、20.05平均NaOH溶液体积V(mL):20.05平均解离常数Ka:3.62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乙酸溶液的解离常数Ka为3.62,与理论值3.74较为接近,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解离反应实验报告结论

解离反应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盐类在水中的解离反应,验证盐类在水中解离出相应离子的现象,并探讨影响解离反应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盐类在水中解离是指盐分子在水的作用下,断裂成带电的离子。

解离反应的方程式为:AB → A+ + B-其中,AB代表盐类,A+和B-代表解离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三、实验材料1. 盐类: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硝酸钾(KNO3)、碳酸钠(Na2CO3)2. 蒸馏水3. 玻璃棒4. 离子选择电极5. 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碳酸钠分别称取适量,放入四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 解离反应观察:a. 观察氯化钠在水中解离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b. 观察硫酸铜在水中解离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c. 观察硝酸钾在水中解离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d. 观察碳酸钠在水中解离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3. 离子选择电极检测:a.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检测氯化钠溶液中的Na+离子浓度。

b.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检测硫酸铜溶液中的Cu2+离子浓度。

c.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检测硝酸钾溶液中的K+离子浓度。

d.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检测碳酸钠溶液中的Na+和CO32-离子浓度。

4. 影响解离反应因素探讨:a. 调查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碳酸钠的解离情况。

b. 调查不同酸碱度下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碳酸钠的解离情况。

五、实验现象1. 氯化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Cl-离子,溶液呈中性。

2. 硫酸铜在水中解离出Cu2+和SO42-离子,溶液呈蓝色。

3. 硝酸钾在水中解离出K+和NO3-离子,溶液呈中性。

4. 碳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CO32-离子,溶液呈碱性。

六、实验数据1. 氯化钠溶液中Na+离子浓度:0.1mol/L2. 硫酸铜溶液中Cu2+离子浓度:0.1mol/L3. 硝酸钾溶液中K+离子浓度:0.1mol/L4. 碳酸钠溶液中Na+离子浓度:0.1mol/L,CO32-离子浓度:0.1mol/L七、实验结论1. 盐类在水中可以解离出相应的离子。

【优质】电离平衡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8页)

【优质】电离平衡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离平衡实验报告篇一:《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二、实验步骤(一)同离子效应1、取两只小试管,0.1mol/LHAc溶液及1滴甲基橙,混合均匀,溶液呈红色。

在一试管中加入少量NaAc(s),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指示剂变黄。

HA c = H++ Ac- NaAc = Na++ Ac—2、取两只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LMgCl2溶液,在其中以支试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2mol/LNH3·H2O,观察两试管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何故? MgCl2 = Mg2++ 2Cl- Mg2++2OH—=Mg(OH)2↓NH4Cl解离出的Cl-使 MgCl2解离平衡向左移动减小了溶液中Mg2+的浓度,因而在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在这支试管中加入5滴2mol/LNH3·H2O无白色沉淀生成。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1、用1mol/LHAc溶液和1mol/LNaAc溶液配置pH=4.0的缓冲溶液10mL.应该如何配制?配好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PH = pKa + lgCAc-/CHAc 4 = 4.75 + lgCAc-/CHAc lgCAc-/CHAc = -0.75CAc-/CHAc =0.178 V Ac-/10-VHAc =0.178 V Ac- = 1.51 mL VHAc =8.59mL2、将上述缓冲溶液分成两等份,在一分中加入1mol/LHCl溶液1滴,在另一分中加入1mol/LnaOH溶液,分别测定其pH值。

3、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然后分别加入1mol/LHCl1滴和1mol/LnaOH1滴,再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与“2”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步骤
(一)同离子效应
1、取两只小试管,0.1mol/LHAc溶液及1滴甲基橙,混合均匀,溶液呈红色。

在一试管中加入少量NaAc(s),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指示剂变黄。

HA c =H++Ac-
NaAc =Na++Ac—
2、取两只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LMgCl2溶液,在其中以支试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2mol/LNH3·H2O,观察两试管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何故?
MgCl2 =Mg2++2Cl-
Mg2++2OH—=Mg(OH)2↓
NH4Cl解离出的Cl-使MgCl2解离平衡向左移动减小了溶液中Mg2+的浓度,因而在入5滴饱和NH
Cl溶液,然后在这支试管中加入5
4
滴2mol/LNH3·H2O无白色沉淀生成。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
1、用1mol/LHAc溶液和1mol/LNaAc溶液配置pH=4.0的缓冲溶液10mL.应该如何配制?配好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PH = pKa + lgC Ac-/C HAc
4 = 4.7
5 + lgC Ac-/C HAc
lgC Ac-/C HAc = -0.75
C Ac-/C HAc =0.178
V Ac-/10-V HAc =0.178
V Ac- = 1.51 mL
V HAc =8.59mL
2、将上述缓冲溶液分成两等份,在一分中加入1mol/LHCl溶液1滴,在另一分中加入1mol/LnaOH溶液,分别测定其pH值。

3、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然后分别加入1mol/LHCl1滴和1mol/LnaOH1滴,再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与“2”进行比较。

(三)盐的水解
1、在三只小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0.1mol/LNa2CO3,NaCl,及Al2(SO4)3溶液,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酸碱性。

解释其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程式。

CO32-+H2O =H2CO3 +OH—pH>7
NaCl =Na++Cl—pH=7
Al3+ +3H2O =Al(OH)3↓+3H+pH<7
2、用pH试纸试验0.1mol/LNa3PO4,Na2HPO4,NaH2PO4溶液的酸碱性。

酸式盐是否都呈酸性,为什么?
PO43-+H2O=HPO42-+OH—Kh1=10-14/2.2×10-13=4.54×10-2
HPO42-+H2O=H2PO4-+OH—Kh2=10-14/6.23×10-8=1.61×10-7
H2PO4-+H2O=H3PO 4+OH—Kh3=10-14/7.52×10-3=1.33×10-12
C(OH—)=(Kh1C)0.5=(4.54×10-2×0.1)0.5=6.74×10-2
PH=14-lg6.74×10-2=14-1.17=12.8
同理:C(OH—)=(Kh2C)0.5=(1.61×10-7×0.1)0.5=1.27×10-4
PH=14-lg1.27×10-4=14-3.90=10.1 C(OH—)=(Kh3C)0.5=(1.33×10-12×0.1)0.5=3.65×10-7
PH=14-lg3.65×10-7=14-6.44=7.56
3、将少量SbCl3固体加入成有1毫升水的小试管中,有何现象,用pH试纸试验它的酸碱性。

加入6mol/LHCl,沉淀是否溶解?最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又有什么现象?解释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SbCl3+H2O=SbOCl↓(碱式氯化锑)+2HCl
(四)溶度及原理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1毫升0.1mol/LPb(NO3)2溶液,然后加入1毫升0.1mol/LKI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PbI2 = Pb2+ + 2I-
Q i ={ Pb2+}{ I-}2 = 0.05×0.052 =1.25×10-4 >1.4×10-8
所以有生成黄色沉淀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1毫升0.001mol/LPb(NO3)2溶液,,然后加入1毫升0.001mol/LKI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试以浓度积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Q i ={ Pb2+}{ I-}2 = 0.0005×0.00052 =1.25×10-10 <1.4×10-8
所以无沉淀
2、沉淀的溶解
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制取CaC2O4,AgCl,CuS沉淀然后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方法将它们分别溶解:
(1)用生成弱电解质的方法溶解CaC2O4沉淀。

NH4C2O4 + CaCl2 = Ca C2O4 ↓+ 2NH4Cl
+
HCl = Cl-+ H+

H2C2O4
(2)用生成配离子的方法溶解AgCl沉淀。

AgNO3 + CaCl2 = AgCl↓+Ca(NO3)2
+
NH3·2H2O

[Ag(NH3)2]+
AgCl+ 2NH3=[Ag(NH3)2]++Cl-
(3)用氧化还原方法溶解CuS沉淀。

CuSO4 + Na2S = Cu S黑色↓+Na2SO4
+
HNO3

Cu(NO3)2
Cu S+8 HNO3(浓)=3Cu(NO3)2+3S↓+2 NO↑+4H2O 3、分步沉淀
在试管中加入0.5mL 0.1 mol/L NaCl溶液和0.5mL 0.1 mol/L K2Cr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0.1 mol/L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变化,试以浓度积原理解释之。

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10-12
∵C Cl-=0.05 mol/L
∴Ag+=Ksp(AgCl)/C Cl-=1.56×10-10/0.05=3.12×10-9 mol/L
同理:∵C CrO42-=0.05 mol/L
∴Ag+={Ksp(Ag2CrO4)/C CrO42-}0.5=(9×10-12/0.05)0.5
=1.34×10-7 mol/L
∴先生成AgCl白色沉淀,随后生成Ag2CrO4砖红色沉淀
4、沉淀的转化
取0.1 mol/LAgNO3溶液5滴,加入mol/LNaCl溶液6滴,有何种颜色的沉淀生成?离心分离,弃其上层清液,沉淀中加入
mol/LNa2S溶液,有何现象?为什么?
C=0.05 mol/L
∵Cl-+ Ag+ =AgCl↓(白色)Ksp(AgCl)=1.56×10-10 2Ag+ + S2-=Ag2S↓(灰黑色)Ksp(AgS)=1. 6×10-49∴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生成灰黑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